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第五百章 比尤裡還恐怖的拉攏能力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五百章 比尤裡還恐怖的拉攏能力

簡繁轉換
作者:浙東匹夫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1:12:03 来源:搜书1

但事實上,這裡面有一個誤會,必須說明一下——袁渙雖然姓袁,但他跟袁術袁紹那個“汝南袁氏”還真沒太近的血緣關系。

袁渙是出自隔壁的“陳郡袁氏”,只是因為他爹袁滂在桓帝的時候做過大司農、在靈帝的時候做過司徒,所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父是不是也是“四世三公”的組成部分。

加上袁渙這角色知名度太低,所以很多人看三國往往沒注意到這個細節,看他早期跟袁術混,就誤以為是親戚了。

其實汝南袁氏才是四世三公,陳郡袁氏只有袁滂這一世三公。

另外,別看袁渙這人知名度低,原本的歷史上,他身上也頗有一些奇事:他最初出仕袁術,只是因為陳郡是豫州的,而豫州是袁術的。

不過後來劉備被虛表為豫州牧的時候,舉了袁渙茂才,袁渙就跟劉備頗有交情,但劉備很快被攻滅漂泊,袁渙也無處投奔。後來呂布跟袁術交戰抓了袁渙,讓袁渙寫信辱罵劉備,他也不肯屈服。

(注:這裡是指194年,劉備駐小沛時,陶謙表的豫州牧,實際上只有一個郡地盤。不是後來投曹由皇帝封的豫州牧。所以,劉備表袁渙的茂才其實沒多少含金量,劉備自己當時都是虛表的)

當然這一切,如今都沒有發生。

所以袁渙此刻只是覺得劉備這人頗為大義凜然,不為“遺詔”的利益誘惑,所以生出一些敬仰之心。

但不管怎麽說,劉備這人對其他陣營外交官的人格感召光環,還是非常強大的——

比如歷史上劉備被人稱作“梟雄”的一個重要把柄,就是不管劉備流亡到哪兒,當地的諸侯為了盡地主之誼派別駕接待他,結果喝幾頓酒之後就成了劉備的內應。

陶謙的別駕是糜竺,袁術的別駕是袁渙,劉表的別駕是伊籍,劉璋的別駕是張松……輕則本人投奔,重則變成內應。

這一世還得再加一個原本歷史上不存在的:劉虞的別駕是李素。

可以設想一下,這就等於一個流亡政府流到別國土地上,當地元首派他的外交部長請你吃飯,結果吃完飯就投了,這特麽簡直比“百分百被空手入白刃”光環還恐怖有木有。

以至於後來諸侯都覺得別駕是個投敵高危職業,再也不派別駕出使劉備了。

幸虧漢末的人沒玩過紅警,不然妥妥地會以為劉備有尤裡心靈控制科技。

……

除了劉備本人的大義凜然光環效果之外,袁渙此行的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就在於出使任務本身。

袁術在派使者分別去袁紹、劉備、劉表三方兜售遺詔的時候,其實也知道派來劉備這兒的使者是最危險的,容易被劉備惱羞成怒逮住斬了。所以袁術一直沒找到人主動認領這項任務。

後來發現袁渙還算是自己陣營內比較有清名的人,而且之前也擔任了出使雒陽朝廷的任務,跟雒陽群臣關系也不錯。最重要的是,袁渙聽說袁術找不到人之後,主動請命擔任這項最危險的任務,袁術也就大喜,立刻派他去了,還說“有朝一日若是登基,請卿為大鴻臚”。

其實袁渙在請命的時候,已經是意識到了跟著袁術這個騙子繼續混,有可能陷入泥潭,有損自己半世清名,所以想順便尋求個脫身之計——

因為袁術曾經騙過袁渙,讓他執行了一項“在皇帝臨死前一天,拖住皇帝不讓皇帝撤回雒陽”的計策。

當時袁渙其實不知道袁術要幹什麽,袁術告訴他的是“真心想確認皇帝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沒被董承挾持,如果是真的那就退兵”,所以袁渙才去見皇帝談條件。

可後來的結果是,袁術只是為了穩住這一天,然後利用那一個晚上的時間差,派遣梁綱、樂就繞過洛水和太谷關附近的山坡,翻山到伊闕關龍門谷背後,堵死董承和皇帝親衛部隊撤退的路線。

再然後,就爆發了激戰和皇帝駕崩的事情。

最後弑君的那場戰役的過程,袁渙作為文官當然不會親眼見到。但他是知道“袁術明明已經確定了皇帝就在軍中,但發起攻勢的時候卻曾對士兵宣揚皇帝是董承找人假扮的傀儡,不用投鼠忌器”。

這要是真的,他袁渙豈不是成了袁術弑君的重要幫凶!以後下場怕不是會跟樂就一樣慘!

“看劉備軍容嚴整,軍備物資充裕。之前來的路上經過新豐等處,看京兆百姓也安居樂業,儼然不似亂世,莫非這劉備真是能終結亂世的明主?

若是他果然能得天下,借助他洗脫我在弑君事件中的牽連倒也不錯,只怕他力有未逮,將來天下還是姓袁的,那可就不得好死了……”

袁渙跟劉備聊了一會兒、也被劉備義正辭嚴地訓斥了一會兒之後,不由有些動搖。

所以他決定再試探一下劉備的行政人品,再做最後的決斷。

袁渙深呼吸了一口:“漢中王高義,不以是否利己混淆是非,外臣深感佩服。不過漢中王口口聲聲以天下蒼生為念,渙猶有不解,可否問一些民政方面的問題,請漢中王或荀府尹解惑?”

劉備正在斥責袁術的蠅營狗苟行徑呢,聽使者忽然轉移了話題,要討論民政,和他聊沿途治下百姓的見聞,不由詫異。

倒是荀攸似乎領悟到些什麽,主動接過話題:“袁別駕,你這是何意,大王治下百姓是否安居樂業,與你何乾。”

袁渙:“外臣並無惡意,只是好奇,覺得大王所謂愛民似有表裡不一。”

荀攸想直接反駁,劉備抬了抬手,示意荀攸暫且打住:

“公達,不必介懷,我劉備行的正坐得直,不怕捕風捉影。袁渙,你怕是沿途聽了什麽反對孤去年開始所實施變法的人的搬弄是非吧,有什麽盡管問。

孤知道,陛下遇害短短數日,朝中不少清貴公卿,都選擇了投奔袁紹,袁紹的九品官人法變法,才是最吸引世家門發子弟的‘良法’呢。孤那些普惠貧民的變法,他們是看不上的。”

袁渙似乎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漢中王何出此言!先君雖曾任司徒,但袁某從未以世家子弟自居,也不曾覺得袁紹施行了半年的九品官人法有多大改進。我今日之質疑,是來的路上真心看到漢中王治下有些逐利的惡政,非仁主所為。”

劉備不由覺得好笑:孤惡不惡政關你屁事?你是袁術的人,孤越是惡政袁術不該越開心麽?難道這人想投奔我不成……

想到這兒,劉備忽然嚴肅起來,因為他覺得這並非不可能。這些年來他感召別人來投已經很多次了,他在這方面經驗非常豐富。

劉備收斂起之前的責難姿態,換了個禮賢下士討論的姿態:“言之無妨。”

袁渙整理了一下思路:“外臣此番前來,原本並不知道大王大軍駐在華陰,所以一開始沿著渭水行船,走過頭了,去過新豐,還見識過長安。

但是在新豐等地,我發現了一些惡政:從新豐、高陸、池陽,長安以北三縣,田連阡陌,綿延百余裡,百姓們居然不種稻麥,專種蘿卜、蔬菜。

我路過時,深感不安,問百姓不怕挨餓麽,結果百姓卻說:長安城內蔬菜貴,種菜種蘿卜賣到長安,每畝得利高於種麥。所以他們居然連自己要吃的口糧都不種,拿賣了蔬菜的錢來買麥甚至直接買磨好的面!

後來我深入查訪,百姓都說原本他們想要賺這個錢,還頗為不易,後來是漢中王實施的租庸調輸變法,導致豪商甄氏在關中大開篷車船隊,沿涇渭市易農貿,半年下來,引誘得百裡之內的農夫都開始算錢,不再自種口糧。那甄氏還趁著前些年關中災荒人口減少兼並土地……

管仲誘魯人逐利而專事蠶桑、織魯縞,最終助齊削魯。殷鑒不遠,大王若是愛民,為何還要這般誘導人心逐利?就不怕人心不古麽?若是再來一場三年前那樣的大災荒,關中百姓豈非餓殍遍野?聽說大王當年為了賑災救助百姓,殫精竭慮,如今不過三年,竟然至此。”

原來,袁渙說到的這事兒,倒是涉及到劉備陣營去年的稅賦變法的又一重連鎖反應了。

那就是自從李素鼓勵甄家、諸葛家組織“讓貨主自負盈虧、承運人只收取標準運費”的“物流公司”後,關中地區的商貿形態又自然而然發生了一些變化。

其中一些招數,還是李素走之前,隨便教給甄堯的。加上今年甄堯家最小的五小姐也有虛歲十四了,勉強能幫著管點生意,所以甄家在關中的物流產業發力,不亞於諸葛家。

有了官營的物流公司、運價非常穩定之後,長安周邊幾個縣的農民(主要是有文化的大農場主,豪強世家,眼界比較開闊。貧農完全不識數,估計不會算帳,只會慢慢跟風)發現,因為長安的蔬菜很貴,如果可以穩定把自己田裡的菜賣到長安,比種糧食劃算多了。

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其實也跟古代原本運輸非常不便有關——糧食的保質期非常長,可以放幾年都沒事,所以糧食的大范圍集中調度非常便利,不會因為人口的集中就導致大城市糧價特別畸形的貴。

肉食的話因為可以把牲畜活著驅趕運到要供應肉類的城市再宰殺,所以也不會因為人口的聚集而陡然變貴。

但蔬菜不一樣,蔬菜是很容易腐爛的,運輸不便、不穩定的時候,大城市的蔬菜非常貴。因為京兆地區的耕地面積全加起來最多養活六七十萬人,而京兆的總人口有超過一百六十萬,光長安這一個大都市就有一百多萬人。

如果京兆的農民自己按比例種蔬菜和自己吃的糧食,那蔬菜最多只夠六十萬人吃的。再遠的扶風、馮翊雖然可以把肉牲和糧食運過來支援長安,但蔬菜沒運到就腐爛了。

一百六七十萬人爭著吃只能供六十萬人吃的蔬菜,蔬菜當然暴貴了,以至於長安市民原本吃菜也沒比吃肉劃算多少。

在商業和運輸不夠發達的時候,百姓因為“自己的口糧必須自己種”,離大都市近的土地一大半被糧食作物佔用了,這個供給也是無解的。

事實上,歷史上要到宋朝商業環境高度發達之後,大都市周邊的土地集中種植蔬菜、農民口糧也問外地糧商買,這種生產模式才會普及,才會有“大都市周邊的農民也吃商品糧”的產業結構優化。

此時此刻,聽了袁渙如此聲討這種合理的商業化進步和資源優化,荀攸不由好笑,直接很有優越感地教育了對方:

“袁別駕,你沒見識我們不怪你。這租庸調輸法變法的妙用,是去年右將軍遍訪西涼、苦思如何減少均輸損耗之弊想出來的妙法,為大王所用。

若是我們真不顧民生,那這長安周邊數縣的田地,就不是全拿來種蔬菜了,可以種更多賣錢更多的東西嘛。北方就算不能種桑養蠶,那也能種棉織棉布,產量雖然比西涼低,卻也比按現在的糧價種糧食高。

甄家和京兆一些有責任心的世家,肯只是引導百姓種菜,已經是非常克制了。須知一畝田地種麥,畝產不超過四石。可如果種蘿卜種芋,從收獲分量來看,是超過種麥的。

米麥自古為君主與諸侯所好,不過是因為富余產量便於儲存,可以放置多年。但米麥的產量,是不如一些高產的蔬菜的。

赤貧之民非吃米麥不可,也不過是因為寒冬與春荒之時,蔬菜野菜未熟,必須要米麥渡過青黃不接。又因為運輸沒有保障,不確定每年青黃不接時,外地是否有足夠米麥會運來發賣。

現在有了租庸調輸法,有朝廷控制的運費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的均輸車船隊,給百姓一個穩定的運價,承諾只要加這些運費就能買到陳倉、郿縣的余糧,京兆各縣百姓才敢放開了全部去種產量更高、也確保能賣得出去、只是保鮮時間較短的東西。

這是惠民!如何能跟管仲削魯的毒計相比!你們關東士子,居與黃淮平原之地,人口均勻,田地肥饒,自給自足,如何能理解大王為西陲偏遠、山險之地百姓互通有無、提供保障所做的努力。”

袁渙被荀攸一陣解讀,說得啞口無言。

雖然他數學不好,一時還無法徹底算過來,但他至少知道對錯,知道自己一開始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譴責是有問題的。

劉備毫無疑問真的是個實用主義的仁君,才會采納李素這一系列的經濟變法建議。

均輸的另一個外地諸侯原本沒想到的好處,就是“給百姓提供物流成本的托底擔保”,讓百姓因為相信“只要給多少運費,誰都能要到足夠多的外地貨”,從而放心放開對土地產出的配置。

既然糧食和蔬菜種出來都是要吃掉的。人口密集的地區種更難保鮮、保質期更短的東西,換取偏遠、人口稀疏地區多種糧食,把人口稠密地區少種的糧食面積份額補回來,這有什麽不好?

何況某些蔬菜的總產量更高,讓那些原本吃不夠菜的百姓,食譜裡的蔬菜比例變多,就等於節約了更多耕地——

比如一個城市居民,需要八畝糧田兩畝菜田總計十畝地才能養活,但一畝菜田產量是糧田的一點五倍,改成五畝糧田四畝菜田後也能養活,那不就白節約出來一畝地?

袁渙被荀攸耐心解釋了一通之後,內心只剩下一個念頭:在劉備這兒,數學不好簡直不配做官……那都是耽誤百姓民生啊!連勸農都不會勸了。

袁渙虛心求教了一會兒之後,徹底慚愧歎服:“外臣愚昧,剛才竟口出妄言,實在慚愧不已,請漢中王恕罪。大王遠見卓識,愛民如子,不避俗謗,實乃天下蒼生之幸。

渙此番前來,還有一件重大秘聞,欲得明主相告。今見大王治下百姓如此安居樂業,願知無不言,只求大王先恕渙被人利用之過。”

劉備也不為已甚:“人孰無過,莫非是之前陛下蒙難之事,袁別駕你也有過失?若是無心之失,自然可以原宥——

孤從不虛言,便在數日之前,孤遣使說降平東將軍、衛尉段煨反正。段將軍便曾悔恨他當初不曾果斷救駕,但孤知道他是難以分辨陛下當時是否被董承所挾,因此不能怪他,已經答允徹底赦免,讓他勿要相疑。孤也已經許諾他永鎮銀川郡。你這點小事,有什麽可怕的。”

袁渙深吸了一口氣,跪下叩首悔罪:“陛下遇害之戰,我不曾親眼目睹,不過在陛下遇害的前一夜, 袁術欺騙了我,利用我曾至雒陽朝覲,讓我入伊闕關面見陛下與董承,確認陛下是否被挾持。

袁術還對我說,若是陛下沒有被挾持,就告訴陛下他願意退兵,只求陛下給個能夠免除君臣相疑的條件。陛下正是被袁術的這個說辭所惑,當天才沒有從伊闕關逃回雒陽。

誰知第二天,便發生了那些變故……而且,我聽說紀靈將軍他們作戰的時候,並未向士兵宣布陛下在伊闕關內,隻說關內那人是董承派人假扮的。但前一夜我出使回去之後,跟袁術說時,告訴袁術就是真的陛下在關內……

渙不敢賣主求榮,只是不願背負與袁術合謀,陷陛下於險的罪名,請漢中王明察!”

劉備聽了之後,眼珠子都瞪大了:臥槽!這不是等於有袁術弑君的間接人證了麽!雖然袁渙沒看見最後的戰場,可他是袁術派去鑒別皇帝真假的使者啊!

當然了,其他諸侯也可以咬死了說袁渙賣主求榮說謊了。不過,袁渙原先跟劉備並無交情交集,他是袁術派去跟劉備談秘密齷齪條件的使者。這樣一個使者都跳反了,那外人肯定會想袁術這是多齷齪多不得人心,連自己的外交官都怕被他牽連玷汙看不下去了,急著劃清界限。

對袁術軍的士氣和袁術陣營的人心,恐怕也會形成巨大的打擊吧。

“袁術狗賊!他居然還敢詐稱是董承弑君,就憑他明明派人見到了陛下、卻還詐稱關內之人不是陛下,就足以證明至少有九成是他的人蓄意弑君!來人,傳孤敕令,全軍掛孝,討伐弑君之賊袁術,為懷帝復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