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军事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第五百三十六章 諸葛3策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五百三十六章 諸葛3策

簡繁轉換
作者:浙東匹夫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6 21:12:03 来源:搜书1

他甚至顧不上看趙累整理的那份口供撤退計劃,而是想先把“河東目前還大部在我軍之手”這個消息先通傳全軍,把全軍上下人心惶惶的士氣重新鼓舞起來。

畢竟前面三天賈詡教呂布的“四面楚歌”之計,對關羽軍士氣打擊太大了。

然而趙累卻趕忙製止了他:“將軍!要不還是先看看諸葛司馬的計策吧。我剛才問口供的時候,大致了解過了,諸葛司馬的計策很細,是根據我軍如今的軍情優劣、分上中下策的。

似乎‘我軍知道安邑沒丟,敵軍也知道我軍知道了安邑沒丟’,和‘我軍知道安邑沒丟,敵軍不知道我軍知道安邑沒丟’這兩種情況,諸葛司馬是分別有兩套對策的。

要是將軍現在把我軍知道了安邑沒丟這個好消息通傳全軍,士氣固然是鼓舞起來了。可人多嘴雜,士卒未必懂得保密,若是後續作戰中有人被俘,敵軍也會很快知道我軍知道安邑沒丟了,諸葛司馬的部分計策選項說不定就用不了了,還是先看看計吧。”

關羽愣了一下,好懸沒反應過來。畢竟他打了十幾年仗了,還真沒見過這種不斷二分法細化的“參謀部作戰計劃”。

只能說諸葛亮的思維太縝密了,擱21世紀簡直就跟程序員們“IF遇到什麽什麽條件,則執行某一段代碼”的模型差不多,窮舉各種可能性,然後再“ELSE剩下的情況裡,又IF如何如何,就如何如何,再ELSE再如何如何……”

“三年前攻長安時,阿亮偶爾靈光一閃,倒也確實調度有方,幫了大哥和我不少。不過這三年他都是跟隨伯雅習學、揣摩那些內政官的事務,怎得會對兵法戰策有如此縝密的鑽研?

不過,伯雅自己深謀遠慮算無遺策,肯那麽看重他,必然是個天才了。或許是最近這一年,伯雅帶他遊歷天下,傾囊相授,又得了什麽秘傳愈發開竅了吧。做事喜歡分情況給預案,這也是伯雅的風格,原先還沒見別的謀士如此。”

關羽心中如是暗忖,心理建設了一番,才接受了這個設定。

然後他就在趙累的幫助下,開始分條件解讀諸葛亮的計謀。

“阿亮為我軍分情況設想了三條撤退路線,最好的情況下,如果呂布和顏良文醜爆發矛盾、呂布怠工推過,兩軍包圍防區之間漏洞很大。

則可以考慮直接詐作棄車馬翻谷城縣崤山北坡、繞函谷關險峻撤退,以此吸引呂布爭功、全軍南渡黃河。而後我軍實際上趁北岸空虛,利用篷車可以從淺灘下水、不需要渡口的優勢,在小平津以西、尋常兵家認為無法渡航之處突然下黃河北渡,擺脫追兵。

為防呂布追擊,還可分敢死軍準備引火之物,順流衝擊小平津渡停泊的呂布軍船隻,遲滯其追擊。但此法會放棄放火的敢死軍,此偏師為掩護主力撤退,必然全軍覆沒……

隨後我軍主力可沿著清水河、東垣、聞喜,即當初進兵的原路撤退,安邑守軍有把握誘敵擊敗聞喜的張遼,縱然不能全殲張遼收復聞喜,也必然可以逼張遼死守聞喜不敢出城野戰阻路。”

關羽看完第一條之後,唯有苦笑,這個情況太理想主義了,把他目前的境遇預判得太好。諸葛亮寫的時候都不知道顏良已經死了,設想的呂布和文醜蔣義渠出現內部矛盾的情況,事實上也沒那麽嚴重。

當然這條計策的撤退路線從路況來說是最好走的,等於是跟當初進軍前的原計劃一樣了,可惜執行計劃的條件不滿足。

關羽隻好往下繼續看。

諸葛亮信中規劃的第二條路線,也是要走黃河水路的,但是到清水河口時不會拐進清水河、也不走東垣縣,而是繼續往黃河主乾流上遊逆行,中間甚至還要在某些河段在北岸登陸,找中條山南坡相對易行的路段,走一段陸路,甚至借此繞過水路航行難以逾越的砥柱山和三門峽。

看到這兒時,關羽的眼神也微微有些發亮。

確實,要論對水陸兩用大篷車的靈活應用,這世上應該沒有比諸葛亮更強的了。畢竟這玩意兒就是李素提出構想、諸葛亮設計完善的,作為實際發明人,當然對其妙用精熟無比。

而且關鍵是關東諸侯之前沒有跟篷車打過交道,就算這幾天跟關羽作戰見了,但也沒見過關羽用這些車下水,所以關東諸侯肯定對其兩棲性能了解不充分,也不知如何全面防備。

剛才的上策裡,諸葛亮就提到了“要下河也要找平常船隻無法靠岸的亂石灘地形,發揮篷車的下水通過性優勢、阻延敵軍水軍追擊速度”。

現在更是天馬行空到讓關羽可以考慮在特定情況下,“反覆渡過黃河河面,在南北岸反覆橫跳避敵人”。

這裡面具體細節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但總的原則就是利用水路交替,繞過一些單純走水過不去的地方、或者是單純走陸過不去的地方。

這並不是異想天開——因為歷史上就在二百年後,東晉末年劉裕北伐滅十六國中的後秦時,就用過水陸並進、把東晉的戰船強行靠在黃河北岸中條山山坡一側,用民夫拉纖拖過了三門峽天險。劉裕也因此成了史書記載的人類第一個把戰船開過黃河三門峽的軍事家。

因為三門峽附近,是南側崤山的懸崖更為陡峭,那是連纖夫立足的地方都沒有的,不可能拉船。但北岸中條山的南坡相對平緩,有些地方是可以纖夫拉纖的。劉裕也正是因為要保護北岸的纖夫,才讓步兵登陸擺車陣打出了“卻月陣破北魏騎兵”的戰例。

(注:歷史上劉協東歸走到弘農時,就是在三門峽附近遭到李傕郭汜追擊,南岸的漢軍被西涼軍幾乎全滅,董承就是在三門峽以下找了條船,把劉協運走。當時是用了十幾匹綢緞打結連綴,綁在劉協腰上吊下懸崖的。后宮後妃都是讓外戚背在身上吊下去,三國志和演義都有明確記載。連皇帝都得吊崖逃生,可見南岸崤山的三門峽是絕對天險不可能通過。)

現在關羽有水陸兩用的大篷車,雖然危險一點,但劉裕的民夫能立足的地方,把車強行推過中條山山坡、翻越三門峽再放下水,也不是完全沒可能。

無非就是上坡的時候要卸貨輕載、把貨都人力背上山,空車讓戰馬拉,否則全載重的車肯定是拉不上中條山山坡的。關羽要是能做到,並靠此逃出生天,也算是人類行軍史上的壯舉了,能跟劉裕和奧斯曼穆二世相提並論。

敵人要是追著追著看到他走這條死胡同跑了,估計表情會跟94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上、蔡瑁追劉備追到檀溪裡、結果追著追著的盧馬一個西遊記串場特效、跳到檀溪對岸懸崖上一樣震驚。

這條路線,好處是也能全師而退,同時也能酌情配合上策裡說的“我軍走了之後,派敢死隊順流燒毀小平津敵船拖延敵追擊”的補充計劃。

壞處只是路比上策更難走,路上肯定要摔死人,士兵體力消耗也極大,同時每次渡過黃河都是一次變數,不知道有什麽意外,要領兵大將的臨場隨機應變指揮能力極強,否則一個閃失就容易遇險崩潰。

關羽內心覺得這個可以考慮,後面的執行細節還非常繁瑣,他就暫時不去看,先看下策的撤退路線。

下策的撤退路線,就最穩了——把上策提到的“假裝要走崤山北坡陸路翻山撤退”這個“佯攻”變成“主攻”,真的走這條路撤就行了。

壞處嗎,關羽也很清楚,不用看都知道了——主要是被追擊的這六天裡,關羽自己也在想怎麽撤。他自己就想到過這條路。

這條路要拋棄全部戰馬、車船和物資,鐵甲如果太沉重不易翻山可能也要丟掉一些,不丟鐵甲的話翻山時摔死的人數估計也是最多的。

函谷關以北,確實是有山僻險峻小路可以走人,只是不能過車馬,所以沒法作為大軍進攻的戰略通道,正常攻打時不破函谷關主路,翻了崤山也只有被圍敵後餓死的命,但用來逃亡還是可以的。

關羽遲遲猶豫沒選, 也是覺得要拋棄的東西太多了,舍不得資敵,還想僵持待變——畢竟六天前剛開始追擊戰時,他軍中的箭矢還有百萬支以上,糧食經過補充也能吃個二十天。

既然如此,以他的帶兵經驗,肯定是內心設了一個警戒線,比如糧食吃剩不到五天了、弓箭數量少於二十萬支了,那就得考慮這個撤兵路線。否則物資沒花完白送給呂布多虧?

呂布想要,那也得射給呂布不能送給呂布!讓呂布來人肉借箭!

除了消耗品要基本用完,真到了那一天,這些篷車關羽也會全部一把火燒了,帶不走也燒不毀的東西也要想辦法砸碎、掩埋,總之要盡量破壞隱匿以免資敵,鐵甲這種實在不容易破壞的哪怕費點事沉黃河也好。

不過,現在既然諸葛亮的中策也很有希望滿足實施條件,關羽覺得這個“所見略同”的下策還是先放放吧。反正下策不用學,他自己就會。

先看看怎麽促成中策實施的全部先決條件。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