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京中蛰伏十年,世人唤我夜天子 > 第七十四章 这是给朕一个台阶啊

京中蛰伏十年,世人唤我夜天子 第七十四章 这是给朕一个台阶啊

簡繁轉換
作者:清城雨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1:3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被点到名的,乃是六部之中的吏部尚书秦德胜。

大乾六部,吏部地位最高,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吏部尚书,也被称之为“天官”。

在朝中文官之列,可以说秦德胜便是除了左右二相之外,地位最高的官员了。

可在左相吴庸点了秦天官的名后,秦天官却讷讷不敢应声。

朝中谁不知荆州太守张汉卿乃是左相吴庸的得意门生?

若荆州的事情为真,张汉卿自然是万死难辞。

可谁敢当着左相的面说?

秦天官捏着笏板,额头汗便下来了,含糊道:“荆州之事,骇人听闻,不可不重视。但此事是否为真,却还有待商榷,卑职以为当派钦差去往荆州查明情况,是为第一要务。”

这番话,看似摆明了态度,但实际上却是在打太极、踢皮球。

朝中立刻有人喝道:“若此事是真,荆州情况之危急,耽误一日便要死多少人?那无辜百姓的命,拿你秦天官的项上人头来顶么?”

秦德胜当即大怒,猛地回头朝班列后头看去。

还不等他找出刚刚说话的人是谁,又有官员出列道:

“左相,秦天官视百姓如草芥,当为国之奸邪,请左相请示陛下,拿下此獠,以正视听!”

“你……”

一时间,群起而攻讦。

秦德胜气得快吐血,可注意到这些官都是吴党官员,忍着青筋暴跳,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

吴庸看着这朝堂闹剧,扶额轻叹了一声,随后沉声喝道:“肃静。”

一声“肃静”,闹哄哄的朝堂再一次安静了下来,走出班列的官员也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低头看着笏板,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可就在吴庸再开口之前,一名小太监匆匆从殿外进来,在朝堂诸公诧异的目光中,低着头迈着小步子快步从殿旁侧边饶了过去,去了那高台上的屏风后。

屏风后的呼噜声突然停了。

过了片刻,一名太监从屏风后出来,站在殿旁,嗓音尖锐:“陛下有旨,朝会继续,吴相代为决策。”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荆州之案,堪比当年的永安王屠城之案,如此重要的事,这做皇帝的竟只是旁听了一阵,就这样走了?

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年轻官员满脸怒色,咬牙切齿得从牙缝里崩出话来:“哪像人君?”

“噤声!”

身旁年长的同僚连忙投去一个严肃的眼神,出声制止。

相对于百官哗然,吴庸显得淡定从容,作揖一拜:“臣领旨。”

……

养心殿内,安守道被引来此处,在偏殿用茶。

一盏茶还未喝完,五侯千岁便来了,对安守道作揖道:“安院长,随我去见陛下吧。”

安守道起身,跟在五侯千岁身后,从偏殿朝着正殿走去。

待来到了正殿之后,他一抬头,便看到一排屏风之后,有一道身影隐约可见。

即便是见安守道,天武皇帝依旧不以真身相见。

安守道上前几步,来到屏风外,拱手拜下:“草民安守道,见过陛下。”

见天子不跪,这是天武皇帝对安守道的礼遇。

屏风后,天武皇帝的声音传来:“安院长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见朕,可是为荆州之事而来?”

明明已到了耄耋之年,可他的声音却丝毫听不出苍老,反倒是低沉浑厚,似寺庙古钟般。

安守道微微笑道:“是,也不是。”

也就在这时,五侯千岁步入了屏风后,在天武皇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屏风后,不多会便响起天武皇帝一声错愕的声音:

“玉真?”

过了片刻,天武皇帝声音沉了下来:“安院长,可否给朕一个解释?”

安守道面对天武皇帝的责问,并不慌张,心中早有腹稿,不紧不慢道:“陛下既要交代,老朽自有交代。还请五侯替老朽将带来的东西呈给陛下一观。”

五侯千岁朝着殿外,对侯在殿门口的小太监喝道:“呈上来。”

不多会,一群小太监排着队入殿,每一人手中都拿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红布。

殿内一阵堂风拂过,吹起红布一角,里头赫然是一颗腌制好的人头!

安守道说道:“这些都是救世教教徒,红莲一脉修行‘欲’道,泥丸宫与寻常武者不同,陛下可问一问五侯,这些人身份是否有误。”

五侯千岁入了屏风后,低声私语几句。

屏风后的天武皇帝沉默了一会,出言问道:“这与玉真有何干系?”

安守道说:“这些人都是窝藏在京都城的救世教教徒,而幕后资助者,正是玉真公主!”

五侯千岁闻言错愕,瞪眼看向安守道,几次想要开口,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养心殿内,顿时寂静,针落可闻。

良久,屏风后天武皇帝开口:“可有证据?”

安守道自若得从怀中取出一封奏折,看向五侯千岁:“请五侯代为呈给陛下。”

五侯千岁将这一封奏折取走,交给了屏风后的天武皇帝。

那奏折上,写了赵氏商行是如何通过公主府钱财流向,察觉出了不妥,查出了白云观,查出了潜藏在白云观中的救世教一伙人。

也写明了玉真与小道姑之间的桩桩件件事,此道姑正是救世教红莲圣女。

更是写了派人深入荆州,查探失踪流民的下落……

条理清晰,细节周到。

桩桩件件,不容辩护!

当天武皇看到这一封奏折上的内容时,便知道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与荆州来京都城的这一伙救世教,有脱不开的干系……

养心殿内,又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安守道仿佛没有感受到突然间变得沉重的气氛,继续说道:“老朽受赵家所托,为赵家供奉,坐镇赵氏商行,自不能坐视不管。派人查下去,便牵连出了荆州血案,查到了京都城这伙救世教,正是出自荆州!”

“荆州血案,触目惊心,却不是老朽一介草民能管该管之事,只好入宫觐见陛下,告知此事。”

此时此刻,大殿内,再无人对他的话有质疑。

五侯千岁对天武皇帝说道:“陛下,有件事我没来得及通报,几日之前国师曾通过‘浑天仪’察觉到城西坊市有大能出手,但城西坊市有安院长坐镇,觉得也出不来什么事。现在想来,那会是安院长在出手拔除京都城这一伙救世教的孽障。”

“嗯。”

天武皇帝应了一声,此事也恰好佐证了安守道说的这些事。

他透过屏风,问向安守道:“玉真,是怎么出的事?”

安守道面色不改,答道:“自是被这救世教所害。”

话音落罢,他便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满含深意。

良久,那道目光才撤去,屏风后传来低沉嗓音:“朕最疼爱的,便是玉真……”

安守道面色不改,作揖一拜:“还望陛下节哀。”

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叹:“玉真自幼被娇惯,这一次虽是受奸人蒙蔽,但亦是酿下大错……如今落到这番田地,也算是她罪有应得。”

似是自语的话,让安守道颇为深意得看了一眼屏风方向。

这就是天武皇的答案么?

只是这答案,会是赵东家想要的结果么?

他心中闪过数道想法,面上却依旧是那慈眉善目的模样,收回目光,再次作揖拜下:

“陛下所言甚是。”

……

入宫见驾,不过盏茶功夫。

安守道几句话罢,便要辞行离开。

在他走时,天武皇突然出声问道:“安院长韬光养晦多年,莫非真耽于享乐,忘了心中抱负?可有想过重出仕途?”

安守道停住脚步,笑了笑:“老朽年岁虽大,但心中亦有鸿鹄之志。只是陛下如今并不需要老朽辅佐,老朽哪有施展之地?”

“院长何时出山?”

“待陛下定下东宫之位,待大乾朝下一任雄主出现,方才是老朽再入仕途之日。”

安守道走了,并不在意天武皇的挽留。

天武皇也未强留,任由他离去。

世间安得两全法,当年他既是选了那“天上谪仙”,又哪能再拥有这“人间圣贤”。

安守道走后,五侯千岁来到屏风后,压低声禀报道:“陛下,公主殿下气海被破,虽然丹田枯萎,但看得出有用过救世教‘飞仙丹’的痕迹,与救世教勾结并非空穴来风。”

“不过……公主殿下的‘疯病’,像是医术高绝者施的针法,并不像是救世教所为。”

他在说这番话时,面色平静,哪怕明知这番话对安院长极其不利,但他还是不假思索得说了。

安院长固然是他的挚友,他也钦佩安院长的胸襟与才华。

但对于五侯千岁来说,这一切都敌不过对陛下的忠。

不过天武皇在听完这些之后,非但没有怪罪,反倒是叹了一声:“这是安院长给朕的台阶呀。”

永安王之事,历历在目。

天武皇试图保全,却遭受到了朝中百官前所未有的反弹。

那一次的争,并没有出结果,最终以永安王自缢在了宗人府告终。

如今荆州血案,比十五年前的南国屠城案要小么?

未必见得。

玉真牵扯在其中,下场就会比永安王好么?

以安院长在朝中威望,他大可押着玉真上金銮殿,请百官公审。

但最终,还是来了这养心殿,先见了天武皇。

不管安守道是否存了其他的心思,至少……没有把事情做到没有转圜余地的地步。

天武皇兴致不高,问道:“玉真这孩子,可还有康复的可能?”

五侯千岁躬身道:“若我出手为殿下温养泥丸宫十年,可去其疯病。但……施针之人手法高绝,即便去其疯病,怕也只有七八岁孩童的智商,终生无望恢复。”

“这样啊……”

天武皇拉长了声音,似是沉吟,摇头道:“也是她命里该着,她比她母亲,还不知安分二字。”

“就留她在养心殿吧,你多看着。”

“是。”

五侯千岁低头领命。

天武皇随后又说道:“既然安守道都为荆州之事而来,看来荆州之事并非空穴来风。传朕旨意,点巡天监上将军凌放为钦差,授‘诸事便宜’之权,三品之下,皆可先斩而后奏。赐‘王命旗’,荆、梁、豫、扬四州之地府兵皆可号令。”

“令兵部协办此事,你的东厂也派些人去,查一查荆州这几年账目。”

五侯千岁一一记下,恭敬道:“遵旨。”

他行了大礼,正要退下,却被天武皇留住:“还有一事……”

还有什么事?

五侯千岁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荆州之事这样安排已是妥当,玉真公主如何处置也已说明……

他常年服侍陛下,自以为对陛下的心意揣摩得极好,但这次却不知道陛下所说的“还有一事”究竟是何事。

天武皇开了口之后,罕见得迟疑了许久,都没再说话。

到最后,五侯千岁出言问道:“陛下,还有一件什么事?”

天武皇帝这才问道:“朕那女婿,该如何处之是好?”

五侯千岁怔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

他终于是想起了自己疏漏了什么事情。

当朝公主有三位,但陛下现在说的,必定是三驸马,也就是玉真公主的夫君——赵祈安。

也不怪五侯千岁记不住,毕竟赵祈安入京以来过于低调,既不入朝为官、也不闹出事端,听闻每日都在公主府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反倒是玉真公主喜欢交集、时常在外应酬。

五侯千岁在赵祈安入京和成婚之时都有关注过,但实在是过于平庸普通,很快也就没了印象。

如今玉真公主变成这幅模样,与安守道或有脱不开的干系,而安守道是赵家的供奉……

但赵祈安对这其中实情知晓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五侯千岁觉得自己明白了陛下思忖的是什么了,思索过后答道:“陛下,虽然如今京都的赵氏商行是安院长在代为主持,可赵祈安毕竟是东海大公赵万金的独子,如今公主出了这样的事,于情于理也该拉拢安抚才是,莫让其离心背德。”

天武皇缓缓点头:“言之有理。”

“既如此,那便宣赵祈安明日入宫,朕要亲自见一见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