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吾以力镇三国 > 第八章 混乱的长安

吾以力镇三国 第八章 混乱的长安

簡繁轉換
作者:拾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25 09:02:01 来源:源1

长安城,屹立在关中平原之上。

长安筑城,那是西汉时期的事情,但是在西汉之前,这一片地区本来就是西周和秦朝的都城,西周的时候叫酆镐,酆京和镐京的合称,而秦则为咸阳。

这里一直都是天下之政治经济中心。

不过在汉之前,长安其实也只是咸阳治下的一个乡聚而已,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这才有了长安之名。

秦末汉初,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定鼎天下,在选择都城的时候,听信了麾下谋将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最后选了两个地方,一个雒阳,那时候叫雒邑,而另外一个就是秦旧都咸阳。

为此刘邦询问张良,张良曰:“东周虽然比秦晋两世好,但雒邑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

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

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刘邦欣然接受建议。

可心中又不愿意承秦之都城为自己的都城,就选择了咸阳回下的长安聚筑城为都,当然,事不可一蹴而就,长安建城也是循序渐进的。

高帝五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才正式定都,然后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了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建造了长乐宫,才开始修建了未央宫。

有了长乐未央,才有了帝都之雏形。

而真正让长安开始发展起来,是惠帝时期,惠帝时期长安才开始真正的规划,修筑城墙,规划城门街道,划分闾里,更是建了长安九市,带动了关中商业发展。

经一代代的修建和完善,长安城成为了天下少有之雄城,更是西汉二百年的政治和经济的中心,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而长安城就是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

花无百日红,繁荣终有没落,西汉末年,王莽时代,天下纷争,战乱不止,长安城一度毁在战火之下,修建这么一座都城,用了不知道几代人的努力,而毁掉,只需要一场战争而已。

汉光武帝平战乱,承天下大统,最后选择定都雒阳,可依旧重视长安,把长安名为西京,开始重建长安,不过战乱之后,人口锐减,十室九空,东汉用了一百多年,才算是让长安恢复了一点点元气吧。

可三辅之地长年受到边患的影响,并不太平,长安也多少有些混乱,可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了,只是这天下动乱,长安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初平元年,西凉军挟帝入长安,随之而来的,除了文武百官,还有雒阳城的数十万百姓,数十万百姓一下子涌入了长安城,迅速了为这座已经没落的城池再一次带来的喧嚣和热闹。

然而,数十万军民也给这一座城池带来了无数灾难。

长途迁徙,就需要有新的房舍和田地来面对生活,可数十万的雒阳军民南下却没有一点点的准备,长安自然就要承受这最大的苦楚,本来长安城的那些人,不管是大户,还是普通百姓,每天仿佛都在上演,被人夺取耕地和房舍的事件。

无处所居的人自是无所顾忌,烧杀抢掠都在不断的上演……

而朝堂,经此一遭,惊魂未定,天子也好,文武百官也罢,此时此刻顾得了自己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百姓安居乐业的事情,甚至他们也为了自己的立足,巧取豪夺。

…………

一条宽敞的街道上,人满为患。

衣衫褴褛的人或是站着,或是蹲着,他们表现出了饿殍遍野,此时此刻的他们是仿佛看不到希望,麻木的活着,也有人躺在街道上,甚至有些尸体不知死去多久了,却不曾有人理会。

这些人曾经都是天子脚下,帝都臣民。

如今也是。

可他们的生活却已经变得天差地别,从安居乐业到一夕之间家破人亡,一家子被挟持西入长安,一路上颠破流离,死的死,丢的丢,侥幸能活到长安的,没有房屋,没有田舍,无根之源,浮萍之命。

“老爷,前面有人拦住了路,要出兵驱赶他们离开吗?”马车驶过,多为拦路乞讨之人。

“算了,他们求活而已,无需多事,我们绕路吧!”

“诺!”

马车缓缓从旁边的小路给驶过,仿佛看不到这些乱民。

坐在马车上,看着这一幕的,乃是受命于危难之秋的当朝重臣,司徒王允。

他铁青的脸庞,却有一股凌厉的杀意,更是无尽的懊悔:“老夫造孽啊!”

王允在朝廷人心动乱之时,领了杨彪辞掉的司徒之职务,更是兼了尚书令之职,他用尽全力在维持西凉集团和朝堂之间的关系,竭尽全力的保护天子的合法性。

然而,这一幕终究有些刺痛了他的心神。

马车行驶到了未央宫前。

此时的未央宫并没有昔日之皇宫之景象,宫城看起来有些破旧,自赤眉之乱后,未央宫被焚了不少宫室,经过大半年修筑,才算是勉强能居住。

天子毕竟是天子,不住宫殿,何以为帝。

而在宫殿门前,已经停了好几辆马车了,皆乃朝廷之臣,来面圣的。

王允下了马车,众臣纷纷行礼。

“拜见司徒大人!”

雒阳被焚烧,百万军民南下,唯有区区几十万君民能抵达长安,一路上死伤无数,然而那都是普通百姓,对于朝堂官吏来说,无非就是把朝堂从雒阳搬到长安。

朝堂百官还是保存了挺好的。

“诸位无需多礼!”

王允纷纷回礼,然后准备入宫面圣,这时候迎面上去,是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人。

他愣了一下,然后才微微拱手行礼:“琬,拜见司徒大人!”

“子琰兄,我们之间无需多礼!”

王允微微一笑,虚扶了一下,两人并肩而行:“吾等同行吧!”

“诺!”

“子琰兄怎如此拘谨啊,这可不是昔日的你,尚未入朝,你我兄弟之称,不必称谓官职!”

“是某过于谨慎了!”中年人微微苦笑。

“谨慎点好,多事之秋啊!”王允感概。

“子师兄,听说太师已入城了,可怎不来面圣?”中年人突然问。

中年人乃是司隶校尉黄琬,黄琬乃是荆州氏族,江夏黄氏之人,他的曾祖父是尚书令黄香,祖父乃是太尉黄琼,世代簪缨,年少有慧名,早年入仕,因为党锢之祸而放弃仕途专心学识。

中平年间,再次出仕,为右扶风,后入京都,历任大匠,少府,太仆,后更是出任了豫州牧,平定了豫州之乱,被朝廷封了关内侯,乃是文武全才之辈,能打仗,也能上朝堂。

在雒阳时期,董卓入朝,天下文臣皆反感,有挂印而去之意,然是他和王允联手支持了董卓,稳住了朝政,然而在迁都之事上,他曾与董卓以理力争,最后却有理说不过莽夫。

入了长安之后,领了司隶校尉之职。

“太师一力肩负大汉之江山安危,当日理万机,如今刚刚从关东回师,必首先安抚军务,定了军务,才能定长安,而如今天下纷争未止,更有关东贼子,想要另立新帝,此时此刻,当团结一心,万万不可多生事端!”王允有些苦涩一笑,然后低沉的说道。

董卓刚刚进入雒阳的时候,还是很谦卑的,对于他们这些大臣十分礼待,而那时候外戚与官宦之斗,早已经让朝堂疲惫不堪了,为天下安稳,支持董卓,稳定朝政,是他做的一个决定。

宁可负一身之骂名,亦要扶朝廷之安稳。

支持董卓入朝。

只是这个选择,渐渐的他发现,错的太离谱了。

董卓若只是简单的武夫,尚可节制。

然而这个西凉蛮夷出身,对天子,甚至天下,心无敬畏。

得势便猖獗。

他曾想,即使这位是王莽,尚且有余地,可这位,恐怕连王莽都不如,毒杀天子,夜宿龙床,他眼中,还有大汉吗?

“传闻韩馥和袁绍要立襄贲侯为帝,可有此事?”黄琬压低声音问。

襄贲侯就是幽州牧刘虞。

董卓毒杀少帝,扶持陈留王,控制了朝廷,又在虎牢关打了一仗,然后迁都长安,更是把雒阳一把火烧掉了,再在雒阳厮杀了一番,连翻带打的,把关东群雄狠狠的收拾了一番。

毒杀少帝的事情隐秘,不过只是猜测,无实证,可陈留王乃是先帝之子,继承帝位却是名正言顺的,就这一点,天下正统,依旧在长安。

这关东群雄却不愿意了,既然没办法把皇帝夺回来,那就另起炉灶了,汉室宗亲又不在少数,佼佼者也不少,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出类拔萃之辈。

韩馥袁绍立足冀州,扶持刘虞,乃是与幽州共赢之举。

“的确有消息传回来,冀州要立襄贲侯为帝,然而此事尚未定,若当真如此,天下之贼,必乃他韩文节与袁本初,天下当共讨之!”王允冷笑:“先帝曾说,襄贲侯乃忠义之士,想必他不会如此无君无父!”

他立场是天子,有人想要打掉天子的合法性,就是在掀翻整个朝廷,他自不允许,他已经连续十几封信函送出去了,关东若有人当真如此大胆,他也不妨让董卓再打一仗而已。

“就怕这君父,已非天下人之敬也!”

黄琬幽幽一叹,他看了一眼四周,并无人靠近,便压低声音,开口:“司徒大人,这天下之人之所以会怀疑君父,无非就是小人旁侧,奸臣当道,若能除了这小人,斩了这奸臣,君父之名,当为天下传!”

这关东群雄征讨的从来都不是天子,而是董卓。

天子的旨意出不了关东。

那是因为天下已经认定,天子受到了董卓之挟持,所以不尊之,可独尊儒家几百年,君君臣臣早已经渗入了每一个读书人的思想里面去了。

若能除了这贼子,天下必再尊天子。

他这么想,并没错。

只是低估的是人的野心而已。

雒阳那一把火,烧掉了,并非只是一座都城,而是烧起来了无数人的野心,汉失雒阳,失了也是这正统之名。

“子琰兄,不可轻举妄动!”

王允想的更多,他摇摇头,低声的说道:“天下为重!”

“天下为重?”

黄琬惨笑:“你看看这长安城的百姓,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吗?”

“当有拨乱归正的一天!”

王允平静的眼眸藏着汹涌波涛的冷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