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朝帝业 > 1237 三台求贤

北朝帝业 1237 三台求贤

簡繁轉換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10:01:18 来源:源1

入城之后李泰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下邺城内外情况,并且加强巩固当下已经获取的战果,然后再作进一步的展望。

眼下魏军虽然已经进入了邺城,但控制力还比较薄弱。李泰这一路人马才只三万余众,由于从上党到邺城一路都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遭遇什么顽抗战斗,到现在已经是有点孤军深入的味道了。

除了沿途必要的留守人员之外,此际跟随李泰一起抵达邺城的才只有不足两万人马,单单控制邺城这样一座庞大的城池都有些吃力,更不要说周边还有着一些仍然还没有解决掉的北齐武装力量。

邺城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坊市街曲的城居模式,这样固然便于行政管理,但同样的也不利于新征服者快速的控制全城。因为这些民坊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社区,内里居民很容易就能依托坊居建筑构建起一个临时的防线出来,不与外界产生交流互动。

当然,这样的隔绝防线是很难长久维持,也很难承受正轨大军的冲击进攻。可如果全城都遍布这样的坊曲,那么想要强攻解决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眼下魏军能够控制的主要还是邺城的皇城大内、邺北宫以及漳水附近的一些街坊和几处城门,城中仍有一些区域没有彻底掌控。一些不甚重要的街坊社区也都各自闭门自守,还没有完全接受城池失守这个事实。

除了邺城本身之外,邺城附近的韩陵山、林虑山等几处还有一部分北齐的驻军,以及邺南长城一线仍有几万驻军,这些武装力量仍然不受西魏的控制,如果集结反扑回来的话,仍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总之,眼下的邺城内外仍然存在着众多不稳定的因素,还是应当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高湛送得太快,以至于李泰都还没有做好全盘接收的准备。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各路人马配合此边突进的节奏,尽快的加以调整。李泰在此之前已经传令李穆所部快速沿武乡道北进、威逼晋阳,韦孝宽则率部东进,进据上党地区并且策应支援邺都这里。

在进入滏口之后,他便又着员快速传令给镇守河洛的韩雄,着其率领河洛师旅北渡黄河,从河阳向白沟推进,让邺南方面的齐军不敢轻举妄动。

从大的战略层面,随着李泰率部出征之后,杨忠等第三路人马也将踏上征程,先往阴山汇合诸路师旅,然后便从武川方向进击北齐。

接下来李泰便暂时停留在邺都,等待后路人马陆续向此集结,他要在旬日之内于邺城集结五万人马,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扫荡邺城周边。

之前高湛出逃,为了掩人耳目,并没有惊动太多的人员,包括包括邺城两宫许多宫人女眷,诸如高澄的原配元氏、高洋的原配李氏,以及几名高欢的妾室,这些人员都被安置在邺城,本身的起居活动便受到限制,当魏军攻来时,也没有人来通知并护送她们离开,于是便都留在了邺城被一网打尽。

李泰虽然跟高家争夺天下,但也犯不上为难这些妇流。由于魏军入城的时候没有发生太过激烈的战斗,所以对诸宫室建筑破坏也都不算太大,加上本身军纪严明,所以那些人也都基本留在原本所生活的宫室中。

一直等到李泰入城,要进一步布置城中的防务,为了便于监管,才下令在邺北宫圈出一片宫室,用于安置这些高氏女眷,外置精兵把守,不准人随意侵扰。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邺城的朝士或是被在城中抓捕,或是主动投降。这些人若能妥善利用,对于稳定邺城的局势也能产生不小的积极作用。

齐主高演登基之后便主要待在晋阳,邺城也因为河阳失守的缘故而重要性大大降低,许多齐朝人事都被转移到了晋阳。再加上高湛带走了一批,魏军到来之前又逃走了一批,所以眼下邺城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小杂鱼,并没有什么北齐朝廷位高权重的代表人物。

李泰对这些人也比较陌生,听他们各自作自我介绍,都没有什么名声在外的重臣。这当中比较重要的倒是有两个人,一个名字叫做冯子琮,是高湛的连襟,因为这一层关系在高湛的京畿大都督府中担任显职,只是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没有被高湛带走一起逃亡。

另一个名字叫做尉瑾,任职尚书左丞,还算是比较剧要的官职。这个尉瑾还是司马子如的外甥女婿,大概是受司马消难的连累才没有前往晋阳任职,而是留在了邺城朝廷中。

除此之外,其他的官员便乏善可陈了,全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对于眼下掌控邺城情势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并不算大。

不过这些邺城时流在政治上虽然不怎么起眼,在其他的方面倒也不无收获。得益于李泰过往所作的统战工作,加上本身出身的缘故,关东世族们对于他的到来还是比较热情,除了那些先一步撒丫子溜了的,其他仍然滞留城中之人都是踊跃出迎,其中也不乏让人颇具记忆点者。

其中一个年轻人便对唐王态度热情的连连赞颂,说话也是颇为文雅好听,李泰略加垂问,才知这年轻人名为薛道衡,北朝比较出名的笔杆子之一,年纪虽然不大,但时誉已经不低,与之前便投奔西魏的卢思道齐名。

还有一个更加让李泰有些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出身范阳祖氏的祖。祖这个人可以说是北齐非常出名的一个人物,而且也比较契合北齐这个政权的气质,非议缠身、毁誉参半,总体来说负面评价要大于正面。

如果说薛道衡对于唐王还只是比较热情,那祖的态度则就比较谄媚了,当其入前进拜唐王时,直接进献一篇歌功颂德的颂文,对于唐王极尽吹捧,直言德追三代、功盖秦汉,饶是李泰这些年已经城府颇深,听到这家伙的一通吹捧之后仍是颇感汗颜。

“祖君诚是大才,然则论事亦不必失真。今我行事顺天应人,所求也只是俯仰无愧,且由后世君子削笔着我,当世才智另有诸事可用,不必为此费神!”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是霸府属员们对他歌颂一番,李泰便也笑纳了,但是如今他刚刚来到邺城,还是不愿给河北时流留下一个喜好阿谀奉承的印象,因此便板起脸来对祖说道。

祖眼见自己这马屁似乎拍在了马腿上,心中也是颇为忐忑,口中连连点头应是,旋即便收起这一篇颂文,另从身上掏出另一卷文章两手进献,口中又恭谨说道:“大王善治,天下闻名,贫弱关西因得大王德泽,数年之间已经雄居天下之首,此功伟矣!今我河北终于也有幸得沐大王恩泽,唯因久处乱政失治,恐怕不能及时得洽王化,故而小臣斗胆浅录民情事则几桩,恭承大王阅览!”

李泰听到这话后,不免略感意外,当即便让人将祖这奏文呈上,自己略作浏览,发现祖对邺城政治与民风等诸事都有论述,虽然不清楚究竟是否事实,但从文章看来条理有序、详略得当,一些李泰比较好奇关心的问题都有涉及。

“祖君有心了,得此善谏,让人心悦。我固然有心匡扶道义、播治河北,但也需要你等河北士民人情相洽,乐于向道。如若人人都如祖君这般识时务、明道理,何愁人事不能妥善入治啊!”

虽然祖这个人品德实在不佳,但是看眼下其人的表现既有才能又有态度,拍马屁不被接受之后立刻转为务实干练,这一点也让李泰颇为欣赏,当即便表示征辟祖从军任事。

祖闻言后自是大喜,连连叩谢恩典,而其他人望向祖的眼神也都充满了羡慕。他们这里都还祸福难测,这家伙却已经提前上岸了,这找谁说理去!

“河北虽然道义不昌,但却人物鼎盛。今王师至此,尤需深结地表贤流,才可匡道兴治,使士民安稳。今日入城,需先募贤,而后宣法!凡城中士民,但怀向道之心,有一技力可献为益世之用,皆加重赏!”

来到邺城之后,李泰并没有先宣扬法令立威,而是公布了一道求贤令,三台堆金,普求贤良,告令城中百姓但有文武百艺才能,皆可投牒自献,参加选募,一旦得选,即刻授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