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471章 这狗东西,算计咱的时候都不避

奋斗在洪武元年 第471章 这狗东西,算计咱的时候都不避

簡繁轉換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10:17: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你个混账东西,说话就好好说话,嘴里总是不乾不净的干什麽。”

听听这个狗东西都说了些什麽混账话。

穷鬼。

蠢蛋。

这他娘的有一个是好词儿?

搁在私下里说说倒也罢了,咱知道你对百姓好,说这种混账话也不带什麽恶意。

可是你不能当着百姓的面儿说啊。

毕竟一样米养百样人。

万一有哪个百姓就不喜欢听这种混账话。

你这不是纯纯的得罪人?

然而让朱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张五八在被骂成蠢蛋之後,竟然满脸堆笑的说道:“是,大老爷说的是,小的确实蠢了点儿,不过大老爷放心,小的明年就只种两亩高粱,绝对不再多种。”

杨少峰呵的笑了一声,嘲讽道:“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你哪年不是种五亩高粱?今年又种了五亩吧?”

“还有其他那些蠢……他们不也是这麽乾的?”

“明明又没什麽人喜欢吃高粱,还年年都种高粱。”

张五八嘿嘿讪笑,朱皇帝却瞪了杨少峰一眼,转而望着张五八问道:“听你和这个混账东西的说法,家里可是能吃饱穿暖了?”

张五八赶忙答道:“能,能吃饱,托皇帝陛下的福,小的家里分了足足有一百多亩地,这两年收下的粮食吃都吃不完。”

朱皇帝微微一愣,随即便望着杨少峰问道:“一百多亩地?”

杨少峰撇了撇嘴,说道:“这……”

把习惯性的蠢蛋两个字憋回去,杨少峰才继续说道:“他家里有八个孩子,其中六个男孩儿,两个女孩儿。”

“加上他自己就是七丁。”

“按照一丁十五亩的分地法,他家里分到的土地就足有一百零五亩。”

“除此以外,还有菜田十四亩。”

“不过,这家伙也不算太蠢。”

“朝廷的累进税制一出来,这家伙就把他家老大给分了出去。”

“只不过,说是分了出去,实际上也跟原来没什麽区别。”

朱皇帝嗯了一声,杨少峰却又望着张五八问道:“你家老二今年是不是该成婚了?还有你家老八,今年也该进学读书了吧?”

张五八赶忙答道:“是,老二去年就已经定下了亲事,等到秋後就成婚,然後让他也分家另过,老八今年也是等秋後进社学读书。”

朱皇帝顿时就明白是怎麽回事儿了。

老大已经分家另过,而且马上要给老二成亲,说明老大已经成亲。

等以後老二成婚了也分家另过,张五七一家就相当於直接变成了三个家庭。

张五七活着的时候可能还好一些,但是当张五七去世之後呢?

老大和老二家再怎麽亲近,也不再是一家人。

以後都会为了自己的家庭考虑。

尤其是这些家庭还都是在村子里生活。

以後说不定还会有什麽摩擦。

宗族?

当一个个家庭都各有各的打算时,再出现宗族势力的可能就小了很多。

想到这里,朱皇帝也忍不住撇了撇嘴。

这狗东西可真能算计。

正当朱皇帝满脑子想着土地分配和宗族势力之间的关系时,杨少峰却已经对张五八吩咐道:“去把高粱烧拿来。”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张五八赶忙跑去铺子的後面去搬了个小坛子过来。

刚刚打开的一瞬间,一股浓郁的高粱酒香就扑鼻而来。

朱皇帝的鼻子动了动,夸赞道:“这酒酿的不错,清香扑鼻,实属上品。”

杨少峰顿时大喜,对张五八说道:“听到没?回头挂个牌子,写上宁阳高粱烧,这可是皇帝陛下亲口夸赞过的好酒。”

张五八搓着手,满脸堆笑的连声应下。

朱皇帝却再一次瞪了杨少峰一眼。

这狗东西,算计咱的时候都不避着咱了是吧?

真真是气死咱了!

杨少峰却浑然不管朱皇帝生气不生气,反而又让张五八拿了两个碗过来。

把两个碗里都挨个倒上之後,杨少峰又端起一个碗,“岳父大人不妨先尝尝这酒?”

朱皇帝嗯了一声,接过碗后却又望着张五八问道:“这一坛子酒,能卖多少钱?”

杨少峰抢先说道:“岳大大人肯喝他的酒是赏他脸面,还提什麽钱不钱的?”

“再说了,咱们宁阳县百姓望岳父大人犹如婴儿之望父母,提钱多伤感情?”

说完之後,杨少峰又赶忙端起一碗,递给了朱皇帝身边的马皇后:“岳母大人也可以尝尝。”

马皇后笑着接过酒碗,微微抿了一口,说道:“这酒确实不错。”

这回稳了。

这可是岳母大人喝了都说好的好酒。

虽然禁酒令还没有放开,朝廷不允许百姓酿酒丶贩酒。

但是先抢下一个名头也算好的。

嗯,回头可以在宁阳县弄一个酿酒的工坊。

反正宁阳县属於中书直辖的单列县,有的是借口和办法去绕开禁酒令。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让李善长来背这个黑锅。

到时候是该叫宁阳大曲呢?

还是该叫宁阳特曲?

话说施耐庵还活着没有?

如果活着的话,或许该想办法找他改一改《水浒传》,把武松打虎的背景改到宁阳县来。

到时候这高粱烧就叫三碗不过岗。

至於说阳谷县……

宁阳县有三碗不过岗,就相当於阳谷县有三碗不过岗。

都是山东兄弟,实在没必要分得太清楚。

你看人家德州,就算是德州扒鸡变成了宁阳扒鸡,人家德州不也没发表什麽意见?

正当杨少峰琢磨着怎麽抢占三碗不过岗的时候,朱皇帝已经把碗里的高粱烧都喝了个乾净。

再次夸奖了张五八的酿酒手艺,离开了张五八的铺子后,朱皇帝却微微叹息一声,说道:“咱……越来越看不懂了。”

杨少峰微微一怔,朱皇帝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搁咱小时候……不对,哪怕就是搁在三年前,要说一个普通百姓家里能有小两千斤的存粮,咱都得当故事来听。”

“可是现在呢?”

“听你和张五八说的那些,似乎宁阳县百姓家里都有不少存粮?”

杨少峰撇了撇嘴,说道:“小两千斤是指高粱,不是只有两千斤的存粮。”

“都是被饿怕了的,哪家哪户没存个两三千斤的麦子。”

“甚至有些人的家里都存不下那麽多粮食。”

“现在的宁阳县,哪一社里还没个粮仓,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