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597章 专门来给本官添堵?

奋斗在洪武元年 第597章 专门来给本官添堵?

簡繁轉換
作者:天煌贵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2 11:24: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盐丶铁专营的本质是税收。

而且是存在强制性“损有馀而补不足”的收税措施。

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头能吃几斤盐?

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又能用几斤铁?

一家五口人一年吃的盐,能赶上几百口人一个月吃的盐多吗?

一家五口人一辈子用的铁,能赶上几百口人一辈子用的多吗?

普通老百姓吃的盐少,用的铁少,被朝廷拿走的盐铁税自然也少。

而士族丶豪强们吃的盐多丶用的铁多,被朝廷拿走的盐铁税自然也就多。

这时候又不得不提到税收的开支。

除了用於边军的部分以外,还要用於对内的像是赈灾丶修水利丶维持朝廷和官府的正常运转,维持地方的稳定。

而边军防守得再怎麽严密,对於士族和豪强们而言,自己所享受到的都是跟普通老百姓一样的待遇。

再比如像是兴修水利部分,对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是能让自己一家人活下去的大好事,而对於士族和豪强们而言,却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

如此一来,就等於是承担着比普通老百姓高的税收,却只享受到了一样的待遇。

士族和豪强们的心里能平衡?

所以,与民争利本身就是个极其可笑的伪命题。

即便是站在士族丶豪强们的角度,将天底下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全都开除民籍,所谓的“与民争利”依旧是个笑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都知道崇祯穷,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全球80%以上的白银在万历年间流入大明,距离明末不足五十年的时间里,这些白银就神奇的不知所踪。

当然,也不能说是不知所踪。

毕竟崇祯要不出钱来,而狗成子进京之後拷出七千万两。

还有比较鬼扯的就是,大明当时的工业体量占到全世界超过六成,当时的明军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构成,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实力,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资源储备,甚至还是当时世界上的科技天花板,是全世界最大的热武器出口国。

(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传教士们写的中国传记,不过得是鞑清以前的,鞑清以後部分,其真实性可以参考学䭾李亮的《被“遗漏“的交食:传教士对崇祯改历时期交食记录的选择性删除》论文)

然後,这麽牛批的大明王朝,皇帝是穷死的,大量百姓是饿死的。

而那些喊着“朝廷不能与民争利”的士族豪强们,在欢天喜地迎圣君之後发现,坏了,这回来的鞑子跟胡元时期的蒙古人不是一夥儿的,蒙古人讲究“不与民争利”,甚至把税收的权力下放给士族豪强。

而新来的这伙儿鞑子是特么拎着屠刀来的!

被屠刀给教训老实的士族豪强,这时候也没人喊“与民争利”了。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麽与民争利,有的不过是那些土族豪强想要把收税权和话语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闹剧。

这帮人的嘴脸,哪怕再过几百年也是一样。

比如有人跳出来先指责银行的当铺思维,结果呢?

三十亿撬动两万亿的金融借贷市场。

谁在乎这玩意儿暴雷之後会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多大的损失?

不会真有人以为没了三桶油,全国的老百姓就能用上便宜的油吧?

不会真有人以为没了国家电网,老百姓就能用上更便宜的电吧?

不会真有人以为资本会往穷山沟里铺电线吧?

不会真有人以为资本会维持几十年的火车票不涨价吧?

顺便再敲个黑板。

皇帝的小金库叫内帑,国家的钱叫国库,内帑是专供皇帝花销的部分,国库那部分则是用於赈灾丶修路丶搭桥丶兴水利丶备边防丶维持朝廷和官府正常运转的。

国库的钱不够用,朝堂上的大臣们基本上都会找皇帝哭穷,让皇帝从内帑往国库拨钱。

内帑的钱不够用,那皇帝就想办法挺着吧,反正国库没钱。

你要能搞来钱你就花,顺便再支援国库一点儿。

要是搞不来呢,後面煤山的老歪脖子树在向您招手哦亲~

一想到那份“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诏,杨少峰又不禁冷笑一声。

本官可不是崇祯那个蠢蛋,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既然你们敢跳出来指责本官与民争利,那本官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麽叫做掀桌子!

杨少峰悄然打量了众多文武大臣们一眼,转而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陛下,臣这里有个疑问,不如把那些上奏本骂臣的正人君子们都喊来京城,让他们凑在一块儿集思广益,看看如何解决?”

朱皇帝直接黑着脸啧了一声,说道:“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於边,将何以赡之?”

“你个混账东西,少给咱整这些有的没的。”

“咱早就已经让夏煜查他们去了,回头挨个下狱整治。”

杨少峰微微愣神。

不是。

你个老登既然已经打算整治那些官老爷们了,那你还让本官看奏本干什麽?

专门来给本官添堵?

呵。

杨少峰暗自冷笑一声道,直接向朱皇帝拱手拜道:“陛下,臣觉得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什麽好东西,但是有一句话却也说的没错。”

“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国家收取税赋,自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然则历朝历代者,取之於民者多矣,用之於民者甚寡。”

“商鞅立木南门,遂得秦霸六国之强。”

“汉高祖约法三章,遂有大汉四百年之基业。”

“陛下言驱除勒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愿闻陛下纲纪之明。”

随着杨少峰的话音落下,乾清宫里顿时又一次陷入了沉默,只剩下朱皇帝愤怒不已的喘气声。

这个混账东西!

咱他娘的到底是造了什麽孽,竟然会有这麽一个混账女婿!

瞧瞧他说的这话,这特么是人能说出来的吗!

还愿闻咱的纲纪之明?

拉倒吧!

这狗东西就是因为刚刚那点儿破事儿,心里不舒坦了,所以成心给咱添堵来了!

不过……

朱皇帝又莫名的笑了起来。

咱他娘的绕了这麽个大圈子,为的不就是这个吗!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望着李善长和刘伯温等文武大臣们说道:“既然这混账东西都说要闻咱的纲纪之明了,那咱们明天就开一次大朝会,好好说说这个为官之道?”

搜书名找不到,可以试试搜作者哦,也许只是改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