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新的君王,确实没有让赵国子民失望。他做了许多事情,在绝境中为赵国人民带来了一丝希望。
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许多赵国大臣都坚信,只要给赵王偃足够的时间,他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杰出的君王。因为他的一举一动、各项决策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锐利的活力。
老臣是亲眼见证这一切的人之一。
从微服私访乡下、解决贪官污吏问题,到制定新制度、减免赋税以缓解百姓疾苦;再到治理水患、修建堤坝与沟渠……年轻的君王都亲力亲为。
他甚至在丰收时节微服私访到百姓的耕地中,在无人察觉时挽起袖子与百姓一同劳作;在水涝灾害时,他也会亲临难民收治现场,详细询问后妥善安排处置。
对年轻的君王来说,半夜批改奏折已是家常便饭。想必今日商议结束后,在众大臣安睡之时,他仍会回去批改积压的奏折。
只是不知道,在看到今日的消息后,他是否还能在第二天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早朝上……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位年轻的君王在商议国事时,竟然已经生出了缕缕白发。
老臣佝偻着身子,紧紧捏着消息,缓缓走回卧室。
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也什么都不想说,只觉得喉咙发干,浑身发冷。
就在老臣从老树下回到卧室的同时,在不远处的王宫中,年轻的君王也坐在了花坛里的老树下。
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
赵王偃看着手中的情报,坐在老树下沉思。
实际上,他早已预料到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当这个结果真正到来时,他并没有太大的表情变化。
就像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老农,在看到自己辛辛苦苦耕种的几亩薄地因干旱而颗粒无收时,他不会撕心裂肺地哭喊,也不会埋怨老天爷。
他只会坐在锄头上,看着干枯的土地,心中空落落的,充满哀伤,仿佛一切都碎掉了。
在此之前,赵王偃一直认为赵国还有崛起的可能。自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个烂摊子后,他便大力进行改革。
重视农业、发展军事、开垦良田、修建沟渠……他亲力亲为,日思夜想,如何让赵国变得昌盛强大。
然而,老天爷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
就在赵国好不容易从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的伤痛中恢复过来,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好不容易准备站起来的时候……
却又被打断了脊梁骨。
上一次秦国打断了赵国的脊梁骨,他还有心力将其拼凑起来,哪怕是一块一块、一点一点地拼凑。他也有信心和愿力去重建赵国。
年轻的君王抬起头,轻轻望向远处的明月。
但这一次,真的还能像你想的那样,拼凑起来吗?
中秋佳节,秋收时节,本应是高兴的日子……
然而,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愧疚、有愤怒、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困惑……这些情绪缠绕着他、拷问着他。
这样的情绪让赵王偃在王宫院子中的老树下坐了许久。
夜风轻轻吹过,老树摇曳生姿。
不知何时,本应侍寝的王后找了出来。她焦急地寻找着赵王偃,终于看见了在老树下坐着的君王。
不知为何,那个平日里坚强的王后,看着这样的君王,突然泪流满面。
反倒是赵王偃,嘴角勾起一抹轻笑,声音柔和地道:“来得正巧,陪本王坐坐吧。”
女子缓步走近,未再如往常那般恭敬行礼,而是悄然坐在君王身旁,轻声探问究竟有何事发生。
“无甚大事。”赵王偃只是轻轻摆手,示意无须多虑。
女子便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陪伴在君王身侧。夜风轻拂,两人不知不觉间谈起了往昔,提及了赵王偃还是太子时的岁月,以及两人初次相遇的情景。
谈话结束后,女子起身离去,回到寝宫安歇。赵王偃笑着与她打趣,女子也笑着回应,但刚走出几步,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滑落。她已许久未见君王笑得如此开怀,也从未见过他如此疲惫,却仍竭力支撑的模样。
王后安然入睡后,赵王偃才将目光投向西南方,凝视着秦国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他那几近破碎的心境,开始逐渐得到修补。
“我大赵本就是从微末中崛起,既然能修补一次,又何惧再次挑战?”年轻的君王缓缓站起身,鬓角已夹杂白发,他随即召来侍从。
“备车,通报燕齐两国。”他沉声道,“本王将于近日拜访二王,共商合纵联合之事。”
……
八月初一,子时已过许久。齐国都城临淄的夜色渐深,但王宫城北却逐渐热闹起来。传讯的侍卫频繁进出,大臣们手持特殊令牌匆匆赶来,叩门而入。这在以往的临淄是绝不会发生的,王宫的威严无上,再大的消息也需等到次日早朝再议。但若有特殊人物需在夜晚入宫,也需经过层层通报和手续。
然而,自秦王嬴政登基以来,许多规矩和礼仪都被暂时打破。面对西方的强大邻国和年轻的秦王,各种事件层出不穷。登基大典后三日,吕不韦与华阳夫人被斩的风波尚未平息,八十万赵楚大军便围攻秦国。本应是赵楚两国占据优势的战场,却不知何故被秦国以一己之力压制。
如今,秦国已彻底镇杀楚国四十万大军,并将赵国剩余的二十万军队,连同军神李牧一同活埋在太行山下。八月末的这个夜晚,齐王建本欲子时后安歇,但传来的消息和情报让他无法入眠。
当赵国传来赵王偃将来访的消息后,齐王建便知接下来将是数个不眠之夜。他巡视王城,叮嘱侍卫提高警惕。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城守,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精气内敛。他管理临淄十数年,将一切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天下诸多武道高手,大多喜欢投靠秦国和齐国。秦国因强盛而吸引武道高手,无论是从军还是成为门客,都能获得优渥的待遇。而齐国则因高手众多而闻名。以齐国的标准来看,秦王身边的黑龙台禁卫,身手只能算是二流。
齐国自春秋时代便是昌盛的代名词,作为姜太公的封地,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武道高手,江湖厮杀、快意恩仇层出不穷。过去十多年来,齐王建大肆招揽武道高手,使得齐国成为六国中最安稳的国家,无人敢来刺杀。即便有针对齐王的刺杀,也大都雷声大雨点小。
此次赵王来访,齐王更是派遣了无数军队和武道高手作为护卫,全力保障赵王的安全。因为赵王的来访,已表明了一种服软的态度。
老城守巡逻完庞大的王城后,侧门等方向已陆续有人出来,大都是从王宫返回的大臣。老城守一边开门,一边笑着与他们打招呼。这些老臣子相见时,难免寒暄几句。
老城守凑到一个熟人面前,笑呵呵地递过一壶桂花酿,问道:“怎么样,得到的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赵王真的要来拜访我们的王上吗?”
“桂花酿……”大臣看着自己手里的小酒壶,有些哭笑不得,但最终还是开口说道:“消息不能随便泄露,但跟你说说也无妨。反正明天早朝就会宣布了,是真的。”
老城守闻言,兴奋地搓了搓手:“这下可厉害了!另一个国家的君王来访,啧啧啧,我们的王上就是厉害!”他伸出一根大拇指表示赞赏。
大臣也笑着打开酒壶微微喝了一口,说道:“那是自然,毕竟是我们的王上。有此功绩,岂不实属正常?”
“实际上,不仅是赵国君王。”大臣继续说道,“其余五国君王也同样会派遣代表来到我们大齐共商大事。”
两位大臣小声地与老城守交谈着,神情都显得有些兴奋。他们仿佛看到了大齐即将崛起,六国合纵联合,终究还是选定了他们大齐作为联合之首。
“赵国、楚国是因为这次战败而选择了合纵联合,”大臣轻声说道,“而魏国和韩国则像是怕了,主动来找的我们。倒是燕国是最后一个来的。”
“不过赵国也真是惨啊,”另一名大臣摇头叹息,“刚被白起坑杀了四十万大军,还没缓过劲来,又被杀了四十多万,活埋了二十万。要是我是赵王偃,也绝对沉不住气了。”
“楚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城守说道,“最近出入临淄的楚国人少了太多,十不存一。甚至连楚国人在临淄开的店铺都开始大批次关门了。现在想喝个桂花酿都困难无比。”
先前接住酒壶的大臣笑了起来:“那我还得多谢城守大人给的桂花酿了。”
老城守笑道:“不用谢,多说一些事情就好了。”
那大臣摇了摇头,倒也没什么刻意想要隐瞒的。毕竟明日早朝就会宣布很多事情。
“现在最危险的还是楚国和赵国啊,”大臣喝了口桂花酿轻声说道,“两个国家内部一片混乱。那个西边的小秦王实在是残暴过分了。你听说了吗?秦国反攻两国的将领都是小将。”
“小将?”老城守愣了一下。
“没错就是小将,”大臣继续说道,“十三岁的蒙恬、蒙毅率领十万秦兵攻打赵国三日之内连下十六城。十七岁的王贲、李信率领十万秦兵攻打楚国三日之内连下二十城。”
大臣轻轻说着,“这里面固然有蒙骜、王翦两个老将在后面指挥着,但实际上就算是这样他们本身也极为恐怖了。”
老城守听到这话沉默了许久。大臣缓缓抬起头脸色有些复杂地轻声说道:“老城守啊你知道这四个人最关键的是什么吗?”
“就是他们若是在前进一步,只是需要一步,就会跌入楚国或者赵国的布局之中大败亏输。”大臣继续说道,“但他们停下了,没有任何征兆地停下了。在胜利的最鼎盛关头自己停下了。”
老城守听到这后沉默了良久,然后说道:“进退得当不贪功命,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有大将风范。”
大臣点头承认他国将领出彩这种事,他们毕竟也是大齐最顶尖的人才、官员,还不至于眼睁睁地看到了都不承认。
“最恐怖的终究还是那个小秦王啊,”另一名大臣叹息着说道,“谁能想到当初被谁都不看好,方才十三岁的小秦王,居然会弄出这么大动静,搞出这么大的事情。”
他们齐国这边,十三岁的孩子尚且还是在横行霸道、肆无忌惮的年纪,战场仅仅局限于临淄的诸多大街小巷,对手只是对方家中权贵的子弟。而秦国,十三岁的少年就已经跻身战场,纵横八荒,将视野放在了城墙与阁楼之上。
回想起那一幕,众人心头都不由自主地笼上了一层重压。
“竟敢任用如此年轻的将领来练兵,这胆识可真不小。”有人低声感叹道。
无需多想也知道,若是他们胆敢向王上提出这样的建议,定会遭到严厉的训斥。然而,秦国非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大胆地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一时间,众人皆沉默不语。虽然五国来朝让齐国仿佛重现了昔日的辉煌,但他们心里都清楚,这一切并非齐国自身有多强大,而是因为有秦国在背后虎视眈眈。
“此事还需保密,今晚你尽量少提,待明日早朝后便无大碍了。”沉默片刻后,一位手持桂花酿的大臣低声对老城守叮嘱道,后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大臣微笑着点头致意,随后与老城守告别。离开老城守后,他不久便回到了家中。
然而,还没等他们躺下休息,宫廷侍卫便急匆匆地赶来,说王上请他们入宫。
几位大臣连忙起身穿衣,匆匆赶往王宫。来到御书房的偏殿,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心中都疑惑为何王上会一日之内两次召见他们。
实际上,对于当前的局势,齐国的胜利与赵楚的战败,对齐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