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让我查出来,定要让他生不如死。”
盖聂对于背叛和奸细,向来是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必将斩草除根,绝不留情。
这边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讨对策,而朗哒那边也是议论纷纷,热闹非凡。
“朗哒族长,我们虽然渴望复仇,但你们也不能把我们当枪使啊。你们想不损一兵一卒,可我们部落的勇士也是血肉之躯,凭什么让我们去送死?”鞑靼族长一脸愤慨,语气中充满了不满。
朗哒族长笑着摆了摆手,解释道:“两位族长稍安勿躁,我绝无此意。事实是这样的,我们已经与秦军有过交锋,他们必然对我们有所防备。这次只是让你们打头阵,我们在后方支援。一旦遇到危险,你们可以立即与我们交换位置,我绝无拿你们当替死鬼的意思。”
朗哒族长一番情真意切的解释,虽然鞑靼和和夷族长心中仍有疑虑,但也只能勉强答应。
毕竟,仅凭他们两个部落的力量,难以成事。
打头阵就打头阵吧,只要能一雪前耻,暂时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见鞑靼和和夷族长没有异议,朗哒族长便将目光转向了屈臣子。
屈臣子开始缓缓道出具体的计划,三个匈奴部落的首领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要说谁最了解秦国,那绝非秦国自己,而是它的对手——其余六国。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与此同时,在秦国的营地中,荀子也在与蒙骜和王翦商讨对策。
“这些游牧民族,只要能给我们找麻烦,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我们对付他们,必须比他们更加狡猾。”李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逗得在场的将士们哈哈大笑。
“李大人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妙计?”盖聂与李斯共事多年,对李斯的性格了如指掌,一猜即中。
李斯朝着盖聂拱了拱手,笑道:“知我者,盖将军也。”
随后,他转向众将士,问道:“行军打仗,最关键的是什么?”
“武器!”
“人马!”
“粮草!”
“王副将说得没错,就是粮草。当然,大家说的也都有道理。但最重要的,还是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李斯说着,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
“大家请看,这几个地方是月氏部落不久前抢夺我们秦国的粮食后存放的地点。据探子回报,这里的防守并不严密。只要我们行动迅速,撤退有序,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端掉他们的窝点。而且,这些地方离我们现在的驻扎地并不远。即使被发现,我们也能迅速派出援军。大家觉得我这个计划怎么样?”李斯说完,特意看了看盖聂。
毕竟,盖聂是此地驻军的最高统帅,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行动。
盖聂盯着地图,沉思片刻后说道:“是否可行,还得演练一番。”
“旁边的沙场已经准备好了,将军可以去试试。”李斯指了指旁边的帐篷。
“走,去看看。”盖聂说着,率先走出帐篷。
身后的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跟着他,来到了旁边的沙场。
而在另一边,荀子也在向蒙骜和王翦询问对策。
“丞相无需担忧,边境有盖聂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没有问题。”蒙骜信心满满地安慰道。
“倒不是在下担心,只是陛下要召回李斯,恐怕边境会缺少得力的人手。”荀子一脸无奈地说道。
蒙骜和王翦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荀子的用意。
这老狐狸,分明是在这里等他们呢,哪里是来商议事情的,分明是来要人的。
王翦抢在蒙骜前面开口,故作镇定地说道:“蒙将军的两个孙子,也到了该历练历练的时候了。”
荀子立刻将目光投向蒙骜。蒙骜心里将王翦骂了个狗血淋头。什么叫我的孙子该历练了?我看是你家王贲该历练历练了。
虽然蒙骜心里这么想,但他对自己的孙子还是相当放心的。
年轻人嘛,不都是从历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吗?
蒙骜狠狠地瞪了王翦一眼,朝着荀子拱手说道:“丞相放心,待我禀明王上,就派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孙子去边境,与盖聂将军一同抗敌。”
“蒙恬、蒙毅两位小将军,武功高强,都是秦国的栋梁之才,有他们两位在,老夫就放心了。”荀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原本以为,蒙家和王家能派出一位就不错了,没想到蒙老将军如此豪爽,竟然要把家里的两位小公子都派去。
蒙骜愣住了,他只是客气一下,并没说真的要把两个孙子都派去战场啊。
这个荀子,还真是会顺水推舟,连推辞一下都不肯。
看到蒙骜吃瘪,王翦心里乐开了花。
不过,王老将军绝对不会想到,等到了王宫,有他哭的时候。
“既然如此,天色已晚,两位将军不如今晚就在老夫这里歇息一晚吧。”荀子热情地邀请道。
蒙骜此刻憋了一肚子火,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荀子和王翦,哪里还想留在这里,立刻告辞离开。
出了门,都没等王翦,就驾车走了。
王翦也没有在荀子这里多留,推辞了一番后,也告辞离开了。
蒙骜驾着马车走了一段距离,心里越来越不舒服,于是立刻调转车头,往王宫的方向驶去。
半路上,竟然又遇到了王翦的马车。
蒙骜缩在马车里,没有理会王翦的问候,吩咐马夫加快速度赶路。
王翦大度地一笑,跟在蒙骜的马车后面,一同进入王宫。
等到王翦赶到时,正好看到蒙骜正在询问王宫门口的黑龙台禁卫。
“陛下可曾睡下?”
“属下见过蒙将军。”黑龙台禁卫先给蒙骜行了个礼,然后回答道,“陛下吩咐,若是两位将军过来,可直接前往御书房觐见。”
蒙骜回头看了眼走过来的王翦,冷哼一声,谢过黑龙台禁卫后,便走了进去。
王翦早就听到了黑龙台禁卫的话,也跟着走了进去。
“两位老将军,这是又闹别扭了?”守在另一边的黑龙台禁卫悄悄地说道。
“谁说不是呢,就这么几步路,硬是要分开走。”刚才的禁卫回答道。
“说什么呢?王宫重地,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巡逻的禁军统领养由基走了过来,低声呵斥道。
“你们两个,下岗后,每人领10军棍,自己去领罚。”养由基说完,就往另一边去了。
等到养由基的人影彻底消失不见,两个说话的禁卫才长舒了一口气。
“我的天啊,今天竟然是统领巡逻,他不是一直在后宫守着吗?”左边的禁卫一脸惊恐地说道。
“换班了吧,你可别说话了,要不然,可不止这10军棍了。”右边的禁卫有些生气地警告道。
“好吧,好吧,我那儿有好东西,就当作是今天连累你的赔偿。”左边的禁卫挤眉弄眼地说道。
“记住你说的。”右边的禁卫这才露出了笑容。
这两个禁卫说话时,嘴唇几乎不动,只是发出嗡嗡的声音。也亏得养由基耳朵灵敏,即便是蚊子般的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御书房的烛火从天黑时便亮起了,此刻已是大半夜,嬴政仍在处理政务。
由此可见,君主之位并非想象中那么好坐。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
“陛下,这么晚了,快去休息吧,明天再看这些奏折也不迟啊。”
直播间里,也有许多观众一直在线陪伴着嬴政。然而,嬴政却仿佛不知疲倦一般,继续埋头苦干着。
要是能穿越过去,我必定会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解难。”那只精通魔法的兔子满怀忧虑地敲击着键盘。
“他还只是个孩子呀,如此稚嫩的肩膀却要扛起这沉甸甸的一切。”
王境泽第二目光紧盯着直播画面中,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陷入沉思的嬴政,心中满是疼惜。
“凡欲成就伟业者,必先历经心智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饿,身之空乏,以及行为之拂乱,方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这是秦始皇嬴政,踏上千古一帝之路的必经之路,无人能够替代他承受这一切。”历史系的老教授沉重地打下了这段文字,直播间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众人皆默然,道理虽如此,可当这残酷的现实**裸地展现在眼前时,每个人的心中都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在当今这个时代,十三岁的孩子,哪个不是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着空调、手机、平板等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即便是在学校里,老师们也是谨言慎行,不敢轻易责罚,更别提严格管教了。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们便心满意足,几乎是有求必应。
然而,众人皆知,历史上的秦始皇,十三岁便登基为帝,尊吕不韦为仲父,国家大事皆由吕不韦代理。
直至嬴政二十一岁,即将亲政之时,吕不韦却仍贪恋权势,不愿放权。
朝堂之上,吕不韦与其党羽频频刁难;后宫之中,太后赵姬与嫪毐私通,**不堪。
嬴政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却只能忍辱负重,历经无数磨难,方才得以掌控朝政。
即便如今,这个拥有了万界直播系统的嬴政,也无法一蹴而就,迅速统一六国。他仍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在这条通往统一的道路上,充满了刀光剑影和战火纷飞,嬴政若想生存下去,就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这,或许就是他命中注定的选择。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直播间内的众人虽然心疼嬴政,但他却对此一无所知。
相反,他甚至还享受着这份孤独与寂寞,享受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以及那即将到来的未来。
这或许是他年少时作为质子所培养出的坚韧与独立,让他学会了在孤独中汲取力量。
此时,蒙骜远远地望见御书房的灯光,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王翦紧随其后,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便一同向前走去。
荆轲已迎上前来,低声说道:“两位将军,王上已等候多时,请随我前来。”
蒙骜与王翦不敢怠慢,连忙步入御书房。
荆轲则跟在他们身后,静静地站在了一旁。
他们一进门,便看见嬴政的桌上堆满了案卷,心中不禁一颤,连忙行礼问安。
“老臣蒙骜(王翦),参见王上。”嬴政抬起头,手中举着一支狼毫笔,略显激动地说道:“两位将军来得正好,快来瞧瞧,孤近日得了一款新宝贝,写字极为顺畅,省去了不少麻烦。”
蒙骜与王翦起身走近,仔细观察着那支笔。
嬴政随手拿过一张纸,铺在桌上,示意道:“两位将军不妨一试。”
蒙骜心中好奇,立刻挥毫泼墨,写下了“国泰民安”四个大字。
写完后,他爱不释手地端详着,赞叹道:“好笔!好笔啊!下笔如神,笔墨清晰,实乃稀世之宝。王上,这是从何而来?”蒙骜厚着脸皮,笑眯眯地问道。
王翦一把抢过狼毫笔,也在纸上试了试,果然与之前的兔毛笔截然不同。
嬴政从王翦手中夺回狼毫笔,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说道:“这是李信从西北带回来的,仅此一支,制作极为不易。”
其实,嬴政心中暗自思量,若是由他亲自制作,或许成功率会更高。
但无奈路途遥远,狼的尸体从西北运回时早已腐烂不堪。
因此,他只是将制作方法告诉了李信,能否成功还得看运气。
蒙骜闻言,便打消了立刻索要的念头。但他很快又问道:“王上,不知这狼毫笔何时能大量制作?”
嬴政转动着手中的笔,缓缓说道:“今年恐怕是不行了,或许明年可以。”
蒙骜与王翦听后大喜过望。
如今秦国有了纸张和毛笔,无论是保存资料还是传递书信都方便了许多,也能节省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