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时空投影,仙秦飞升被后世发现了 > 第423章 寒门难出贵子

时空投影,仙秦飞升被后世发现了 第423章 寒门难出贵子

簡繁轉換
作者:月上秦天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10:04:20 来源:源1

在偌大的宰相府邸中,只有两个仆从、一个车夫、一个门房和一个厨子,共计五人而已。

与其说这是宰相府邸,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稍微富裕一点的普通人家。好好的一个宰相府邸,里面至少有八成以上的空房。

所用食物也与平时无异,没有珍稀佳肴,也没有色香味俱全的盛宴。每一餐都只是寻常人家的饭菜而已。

说到底,整个宰相府邸里一共也就五个人,倒是让厨子轻松了不少。

而在这府邸中,积累最多的就是书籍了。

荀子游历天下时,曾见过无数的珍本书籍。但当时的他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这些书。

如今成为了大秦宰相,最让他高兴的就是有钱了,可以去购买当年那些想买却买不起的书籍了。

荀子身为宰相,位高权重,深受嬴政器重,并且确实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因此,有不少秦国的官员想来拉拢、讨好他。

对于这些来者,荀子不论官位高低、礼物轻重,既不拒绝也不答应。他总是笑呵呵地把他们请进来,亲自斟茶煮酒,与他们愉快地交谈,最后恭敬地送他们离开。

尽管荀子仕途并不显赫,但他对于官场应酬、人际往来却了如指掌。

早在年少时,他便对官僚体系有了深入的理解,甚至撰写了一本专著来阐述他的观点。

如果换作年轻时,荀子或许还有心情与那些官员们周旋,但如今的他早已没有那份闲工夫。

他现在的唯一心愿,就是全心全意地辅佐嬴政,助秦国崛起。

他渴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见证大秦的铁骑踏遍齐国的东方海岸,看见大秦的黑旗在燕国北方的长白山上迎风飘扬。

“归根结底,关键还是得解决两个问题。”

在宰相府邸的一间阁楼内,书籍堆积如山,荀子端坐在书堆旁的矮桌前,凝视着窗外,陷入沉思。

这里是荀子常常思考的地方。无论公务繁忙还是闲暇时光,他都喜欢在这里阅读书卷,或是思考天下大势。

如今秦国局势已逐渐稳定,六国虽虎视眈眈,但想要发动进攻,还需时日。

作为秦国的宰相,荀子自然知晓六国在齐国的会盟。然而,他对此却不屑一顾。

六国想要联合抗秦,并非易事。虽然秦国现在势力庞大,但六国也并非不堪一击。他们之间的矛盾重重,想要联合起来,首先就得解决由谁来领导的问题。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有一个能够一言九鼎的领袖,而不是六国之间互相商议。

如果李牧还在世,或许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至于项燕,则稍显不足。

即便六国商议完毕,后面还有诸多难题等着他们。

聚集军队、发动动员、准备粮草、商议对策,这些都需要时间。难道他们六国会贸然从正面进攻?

荀子认为他们不会这样做。如果六国真的如此轻率地进攻,荀子反而会感到失望。因为,如果轻易地击败六国,那未免太过无趣。

六国如果想要真正联手进攻秦国,至少也得等到冬日过后,来年的时间了。

就在这时,房门被轻轻敲响,仆从在门外轻声通报了一个人的名字,令荀子有些意外。他点了点头,示意仆从将人带进来。

不久,门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最终在门前停下,轻轻敲响了房门。

“进来吧。”荀子一边说着,一边安静地翻看着书卷。

‘吱呀’一声,古老的木门被推开,走进来一个身着白衣的青年。

“老师。”来人恭敬地向荀子行礼。

竟是韩非。

荀子通常见到人都会面带微笑,上次见到韩非也是如此。即便韩非刚刚在咸阳城中挑衅了嬴政,来此求援,荀子也没有为难他。

但这一次,这位在秦王身边举足轻重的老人却面色严肃,沉默了片刻。

“你不该来这里的。上次无论是我还是李斯,都放你走了。”荀子缓缓说道。

“嗯。”韩非自然明白荀子的意思。

“你求学时便是最聪慧的,如今应当也是。但你的情感总是过于强烈,许多事情都会被情感所左右。我曾教导过你,但你却从未听过。”荀子的语气平静而深沉。

“你应该知道,你所有的师兄、师弟以及在秦国为官的人,恐怕都恨不得现在就将你抓住献给王上。”

“除了老师。”韩非抬头看着荀子,语气坚定,“自从学生求学以来,无论老师如何,总会认真听完学生的请求。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

荀子看着韩非,神情未变,但心中却有些疑惑。

因为这一次韩非的语气相比上次更加坚定,少了几分软弱,多了几分强硬。

然而,看到自己的学生敢于直面困境,不顾自身安危来此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利益,荀子还是感到有些欣慰。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成长、成熟,心中充满了宽慰。

荀子望着韩非,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说你的理由吧。”

看到这一幕,韩非在心里大大地松了口气。他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来此,终于还是赌对了。如果荀子这次不肯听他说话,那这次就真的白来了。

与六国合纵相比,韩非更想做两手准备。他并非不相信六国合纵联合,而是希望为韩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多留一条路。

荀子作为他的老师,韩非非常清楚他的性格——干脆利索、绝不优柔寡断。

因此,韩非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口说出了自己的底牌。

“老师,韩国有农家宗师培育出了最新的小麦品种。”

“这种小麦可以亩产400斤!”

“而且它并不需要严苛的灌溉条件,在旱地上也能达到这样的高产!”

荀子闻言微微一愣,然后缓缓皱起了眉头。

“亩产400斤?”

作为儒家大师,荀子虽然从未亲自耕种过,但他对农产品的各种数据都了如指掌。

当前秦国的小麦产量大概在亩产250斤左右。这还是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如果稍微遇到一点旱灾,产量还会下降更多。即使是在最风调雨顺的时候,也不过亩产300斤左右。

亩产400斤的地方,只有在秦国的黔中郡盆地才有。那里是秦国最富饶的地方,但即便是那里的水稻等农作物,在最为得天独厚的时候,产量也比400斤多不了多少!

现在韩国居然有了亩产可达400斤的小麦?

而且还是可以在旱地上种植?

如果大秦能够……

荀子微微眯起了眼睛。

当前秦国要解决的问题,在荀子看来无非就两件。

第一件是如何快速为秦国寻找更多的人才。

荀子游历各国,见过了许多天下的寒士。

如果有可能,他很想大开寒门,为天下百姓谋福利。他坚信许多人才就潜藏在寒门之中,只要施以援手,就能为君王带来巨大的助力,比如李斯。

然而,想要让寒门出贵子却非常困难。

一来书籍制作复杂且昂贵;二来是粮食问题,严苛的赋税让许多百姓连耕种都来不及,仅有的余量有时都无法填饱肚子,怎么可能还有心情去读书?

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问题——粮食问题。

现在秦国虽然减少了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百姓,但实际上想要靠这些来帮助寒门贵子还是远远不够的。

而如果能够获得这种最新的小麦品种,百姓富裕了,自然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事情。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诸多寒门也就可以逐渐走出贵子。

韩非看到荀子这般模样,知道他正在思考,心中顿时一喜。他也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于是急忙劝说起来。

“老师,您有远见卓识,许多事情都能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推演出来。您不可能不知道这种农作物所蕴含的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老师您说过的话。百姓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非同寻常,只有让百姓填饱了肚子,国家才会强盛,君王才能得心应手,诸多战士们才能上阵杀敌。”

“未来六国联手合纵联合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了。到时候秦国对粮食的需求注定会大幅度增加。弟子曾算过,仅凭当前秦国的生产力,除非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否则是不可能收获足以支撑如此大规模战争的粮食的。”

韩非神情严肃地说着,他在来之前已经反复确认过这些事情。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荀子。

“但这是不可能的。不说其他,单单是今年秦国的收成,就注定不会太好!”

“黔中郡遭受了连日大雨,而北方的多个郡县,近月来才盼来了雨水。旱灾与水灾同时肆虐,导致秦国今年的收成,恐怕最多只能达到往年的七成。”

“若等到明年六国大军联合进攻,我们势必难以筹集到足够的粮食!”

“到那时,恐怕这微不足道的粮食问题,将会引发巨大的灾难!”

“暂且不论秦国目前的兵力状况,即使兵力充足,足以抵御六国合纵,但我们真的能毫发无损地面对六国联军吗?”

夜风徐徐,星光洒满天空。在宰相府内,韩非端坐在荀子面前,神情庄重,竭力劝说着荀子,希望能改变他的心意。

“老师,那是不可能的。剑门关前五万秦军击败三十多万楚军的奇迹,不会轻易重现。而且,当时秦军还以一万军队作为诱饵。”

“剑门关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加上连绵的暴雨和楚军无法攻克的焦躁情绪,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聚,秦军这才取得了胜利。”

“诚然,秦军的武器装备强大,军队战斗力惊人。但想要在六国的战场上,再用五万军队击溃如此庞大的敌人,几乎是不可能复制的壮举!”

荀子抬头望向韩非,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昔日授课的时光,两人仍在狭小的房间中对坐,辩论着是非曲直。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他们的辩论,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关乎着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生死存亡。

韩非并不知道荀子心中的思绪,他专注地看着荀子,身体前倾,英俊的面容上写满了凝重。

“再者是时间问题,老师,您应该也清楚,这场战斗绝非一年半载就能结束,而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征战。”

“战争一旦爆发,除了战场上的士兵和将军的指挥外,还要看双方的经济实力。没有粮食和后勤补给,即使军队再强大,将军再神勇,也终将走向失败。”

“这次漫长的战线更是如此,秦国若想赢得这场战斗,除了军队外,还必须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

“这次的六国合纵与上次截然不同,老师。这次六国联合,是坚实的后盾,是稳固的基础。他们罕见地统一了意见,共同对付秦国。”

“有了这种联合,就意味着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补给。六国地域辽阔,他们倾尽全力支持这场战争。秦国或许能在军队上与之抗衡,但如果真的交战起来,如何应对得了?注定会被拖垮的!”

韩非滔滔不绝地说着,列举了许多有力的论据。

荀子看着韩非,微微一笑:“在这里面,韩非,你忽略了一件事情,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韩非一愣,迅速思考了一遍,却未发现任何遗漏。他沉声问道:“何事?请老师指教。”

荀子笑道:“人心。”

老人缓缓起身,从书堆中走出,来到窗前,轻轻关上阁楼的窗户。岁月不饶人,秋夜的凉风让他感到一丝寒意。以前的荀子并不在意保养身体,只关心自己的思想和学说能否流传。

但现在,他还渴望看到大秦的铁骑踏遍东海,看到王上君临天下,因此也更加注重身体了。

“暂且不论六国与秦国的战况,想象一下,需要六国联合起来才能对抗秦国,那六国在联合时,他们需要多么正直、正义、聪明且无私?遇到什么情况,才能让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对抗秦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