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你别说,还真是一清二楚。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也总以为自己很聪明,能瞒过老师。现在自己当了老师,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有多幼稚。”莫得感情的粉笔吸尘器深有同感,立刻附和道。
“哈哈,这代入感也太强了吧!”小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秦舞阳,燕国人,燕国名将秦开之孙。我没说错吧?”嬴政对秦舞阳的小心思毫不在意,淡淡地说道。毕竟,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总会顾及自己的身份和体面。
“陛下所言极是。”面对嬴政,秦舞阳不敢有丝毫懈怠。
嬴政登基虽不足一年,但已让整个七国局势动荡不安。太子丹曾反复叮嘱他,与嬴政交谈务必小心谨慎,以免被其动摇心志。说白了,就是怕秦舞阳也被嬴政策反。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仅十二便杀人无数,无人敢与其对视。”嬴政赞许地看着秦舞阳,“不错,有勇有谋,是条汉子。燕国之福啊!”
“多谢陛下夸赞,舞阳愧不敢当。”秦舞阳没想到嬴政竟对他的事迹了如指掌。这意味着秦王早就对他有所了解,甚至可能从他踏入秦国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暗中监视他。
直播间的观众们默默吃瓜,深藏功与名。
嬴政自然不知道远在燕国的秦舞阳原本只是个小角色。若非他和荆轲一同被后人写入《荆轲刺秦》一文,又被广大网友反复提及,提醒提防荆轲和秦舞阳两人,嬴政可能连秦舞阳的名字都不记得。
果然,史书不可全信。秦舞阳并非文章中所描绘的那样。嬴政心里暗暗嘀咕。
“燕国与秦国相距万里,不知舞阳你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嬴政明知故问。
秦舞阳牢记太子丹的嘱托,“若嬴政主动问起你来秦国的目的,你便直说,无需隐瞒。”于是,当嬴政问起时,他立刻怒视荆轲,咬牙切齿地说道:“舞阳今日来秦,只为质问荆轲兄,为何背叛太子,背叛我们!”
嬴政向荆轲招了招手,“荆轲,你过来。你们俩好好聊聊,就当我不存在。”
嬴政发话,荆轲不得不从。他缓缓从阴影中走出,站在了秦舞阳面前五步远的地方。
嬴政换了个姿势,脸上露出一副看好戏的表情。
“哈哈,突然觉得陛下好接地气啊!这看热闹的表情,跟我们一模一样!”小仙女激动地喊道。
“没错没错,就是我本人了。”维尼熊点头表示赞同。
“原来,千古一帝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爱好啊!”木偶人调侃道。
嬴政其实只是想看荆轲如何向秦舞阳解释。
而且,他从未想过要策反秦舞阳。从他任用的非秦国人士如荀子、李斯等人来看,嬴政并不太看重出身和国别。
但荀子和李斯是政治家,且无牵无挂。
而秦舞阳不同,他是燕国的名门望族之后,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被策反。
更何况,秦舞阳是武士,武士最重情义,不看出身只看情义。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不可能背叛太子丹。
再说荆轲,他原本是一名剑客,早年游历各国却未得重用。
后来,在燕国隐士田光的引荐下,他才得以在燕国安顿下来。
因此,真正对荆轲有知遇之恩的是田光。
当太子丹想要刺杀秦王时,是田光的自杀刺激了荆轲。
荆轲心里一直对太子丹有所不满。
他知道田光是自愿死的,但如果不是太子丹想要刺杀秦王,田光就不会想到让他去,也就不会为了刺激他而自杀。
荆轲是个既胆小又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田光没有自杀来刺激他,他根本不可能答应去刺杀秦王。
荆轲一直想不明白,既然太子丹不信任田光,又为什么要跟他说那些话?
难道只是为了逼着他去刺杀秦王吗?
如今,荆轲已经背叛了田光的嘱托,但他更不愿回去面对太子丹。
面对秦舞阳的质问,荆轲沉思了许久才缓缓开口:“田光是自杀的,就在我面前。你知道吗?”
秦舞阳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要反驳荆轲、怒骂荆轲。
然而,荆轲的这一句话却让他愣住了。如果说他之前不知道田光是自杀的,那也就罢了。但临行前,太子丹已经告诉了他这件事。只是,太子丹只说田光死了,却并未提及死因。秦舞阳愣了一下,他能看出荆轲眼底的悲伤。但他不明白,田光为什么会自杀?还是在荆轲面前?
“自杀?为什么?”秦舞阳疑惑地问道。
荆轲眨了眨眼睛,苦涩地笑了笑。“太子前脚刚见过田光,紧接着田光就见了我,然后就自杀了。你说,为什么?”
秦舞阳并不愚蠢,结合前后发生的事情,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然而,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是燕国未来的君主。秦舞阳不可能说出太子丹的坏话。他只知道,田光已经死了,荆轲更不可能回到燕国了。而太子丹的期望,也就此落空了。
嬴政听完了整个过程,心里暗暗点头。果然与他猜测的相差无几。他看了眼偏殿里相对无言的荆轲和秦舞阳,出声打断了他们的沉默。
“事情既然已经说开了,秦舞阳,你是想留在咸阳做客呢?还是回燕国去?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做客,我可以给荆轲放一天假,让他带你出去走走。”
嬴政一开口,荆轲便自觉地站到了角落里,尽量不引人注意。他这副形象,倒是与后世对他的评价——著名刺客——颇为相符。
秦舞阳不敢看荆轲,心里恨不得立刻飞回燕国。嬴政邀请他做客,他哪敢答应?于是连忙告辞离去。嬴政还吩咐侍卫一路护送秦舞阳离开秦国。至于后面的路,就靠秦舞阳自己走了。
嬴政看了眼失魂落魄的荆轲,拿起桌上的卷宗敲了敲,“看你这状态,今天恐怕不能继续工作了吧?”
荆轲听到嬴政的话,立刻回过神来,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臣走神了,请陛下责罚。”
嬴政埋首于案卷之中,语调平和地吩咐道:“去吧,领受二十军棍,记住,下不为例。”
“遵命。”荆轲毫无怨言,转身即走。
待荆轲的身影消失后,一位老者缓缓从偏殿走出,步伐沉稳。
“丞相,如今你可信荆轲的归顺之心了?”嬴政未抬头,声音已响起。
“陛下,谨慎为要,臣不敢有丝毫懈怠,若有冒犯之处,望陛下宽宥。”老者回答,语气中带着敬畏。
在这大秦帝国,能被秦王尊称为丞相的,唯有荀子一人。他此刻的出现,显然是应秦王之召,前来见证这一幕。
“丞相何罪之有,你一切都是为了秦国。不必介怀。”嬴政抬起头,笑容温暖。
“陛下,那秦舞阳就这样放他走吗?”荀子心中仍有疑惑,忍不住问道。
在他看来,若秦舞阳无法被策反,留着也无大用,不如直接除去。
“不必多虑,让他回去便是。太子丹多疑,秦舞阳回去后,短时间内必不会被重用。我们就此给太子丹添堵。”嬴政嘴角勾起一抹顽皮的笑容。
“是,陛下。”见秦王心情甚好,荀子自然不敢扫兴。
“那臣便告退了。”荀子行礼后,缓缓退出。
过了许久,荆轲一拐一拐地回到殿中。“陛下,禁宫侍卫荆轲,前来复命。”
嬴政抬眼望向荆轲,随手抛去一瓶药膏。“涂上吧,这是我秦军特制的金疮药,止血止痛,效果极佳。”
荆轲早有耳闻,秦**队之所以战无不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神奇的药品。
凡是受伤的士兵,涂上此药,休养一夜,次日便能恢复如初,无惧生死。
荆轲心存好奇,便前往偏殿上药。偏殿内早有侍者等候,在他们的协助下,荆轲缓缓脱下上衣。
既是嬴政之命,行刑者自然不敢怠慢,每一棍都实实在在。
那五指粗的藤条落在背上,仅一下,荆轲的后背便红肿起来,但他咬紧牙关,硬生生挺了过去。
药粉迅速撒上,初时刺痛难忍,渐渐地,一股凉意涌来。
侍者用绷带将荆轲的后背紧紧包裹,他便迅速穿好衣服,回到正殿。
“多谢陛下赐药。”荆轲满怀感激地说道。
“如何?孤这药,效果还不错吧?”秦王抬头望向荆轲,眼中带着笑意。
这一幕,其实都在嬴政的预料之中。他真正想看的,是荆轲如何向秦舞阳解释这一切。
而嬴政,从未想过要策反秦舞阳。
从他重用非秦国籍的荀子、李斯等人便可看出,嬴政并不看重出身和国籍。
但荀子和李斯是政治家,无牵无挂,哪国君主看重他们,他们便为哪国效力。
秦舞阳则不同,他是燕国的名门之后,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被策反。
更何况,秦舞阳是武士,武士最重情义,不看出身,只看情义。以他的性格,绝不可能背叛太子丹。
再说荆轲,他原是一名剑客,早年游历各国,渴望得到重用,却始终无人问津。
最后,是燕国隐士田光将他引荐给太子丹,他才得以在燕国安身立命。
因此,真正对荆轲有知遇之恩的,其实是田光。
后来,太子丹欲刺杀秦王,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不惜自杀身亡。
荆轲心中一直有一根刺,是太子丹扎下的。
他知道,田光是自愿赴死,但如果不是太子丹的刺杀计划,田光就不会想到让荆轲去,也就不会为了激励他而自杀。
荆轲是个既胆小又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田光没有自杀来激励他,他绝不会答应去刺杀秦王。
他始终想不通,既然太子丹不信任田光,为何还要与田光说那些话?难道只是为了逼迫他去刺杀秦王?
如今,荆轲已背叛了田光的嘱托,但他更不愿回去面对太子丹。
面对秦舞阳的质问,荆轲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田光是自杀的,就在我眼前,你知道吗?”
秦舞阳原本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要反驳荆轲,怒骂荆轲。
然而,荆轲的这句话却让他愣住了。
他并非不知情,临行前,太子丹已告诉他田光之死,但并未说明死因。
秦舞阳愣住了,他能看出荆轲眼底的悲伤。
但他不明白,田光为何要选择自杀,还是在荆轲面前。
“自杀?为何?”秦舞阳不解地问。
荆轲眨了眨眼,苦涩地笑了。“太子刚见过田光,田光就见了我,然后,她就自杀了。你说,这是为何?”
秦舞阳并不愚钝,结合前后发生的事情,他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但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是未来的君主,秦舞阳不敢妄言。
他知道,田光已死,荆轲更不可能回燕国了。
太子丹的期望,也终将落空。
嬴政听罢整个经过,心中暗自点头。与他之前的猜测,大致无二。
他看了眼偏殿,又望向相对无言的荆轲和秦舞阳,出声打断了他们的沉默。
“事情既已说开,秦舞阳,你是想留在咸阳做客,还是回燕国去?
若你愿留下做客,孤可给荆轲放一天假,让他陪你出去走走。”
嬴政一开口,荆轲便自觉地站到了角落的阴影处,不引人注目。他的形象,与后世所传的著名刺客形象,不谋而合。
秦舞阳不敢看荆轲,心中只想尽快回燕国。嬴政的盛情邀请,他可不敢接受,于是连忙告辞离去。
嬴政还特意吩咐侍卫一路护送秦舞阳离开秦国。至于之后的路,便要靠秦舞阳自己去走了。
嬴政看了眼有些失魂落魄的荆轲,拿起桌上的案卷,轻轻敲了敲,问道:“看你这样子,今天怕是无法继续当值了?”
荆轲闻言,立刻回过神来,单膝跪地,恭敬地答道:“臣一时失神,请陛下责罚。”
嬴政埋首于案卷之中,语调平和地吩咐道:“去吧,领受二十军棍,记住,下不为例。”
“遵命。”荆轲毫无怨言,转身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