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 第91章 瘫痪的城市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91章 瘫痪的城市

簡繁轉換
作者:七年之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01 03:57:32 来源:源1

无奈之下赛默尔帕夏只能让自己手里的部队去灭火,但很快水源又成为了新问题,因为滨海地区正在打仗消防队不可能去海边取水,那就要从蓄水池或者水贩子的手中买水。

没错,此时的伊斯坦布尔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

1856年4月24日,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奥地利第3军的前锋部队便已抵达伊斯坦布尔以东约七十公里的卡拉贾巴希尔镇。这里曾是乌瓦罗帝**队的补给枢纽,如今已被战火摧毁,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坍塌,空气中弥漫着焦土与腐烂尸体的气味。

冯?贝内德克将军站在镇外的高地上,望远镜中映出俄军前锋的旗帜。他们尚未察觉奥地利军队的抵达,仍以缓慢而自信的步伐向伊斯坦布尔方向推进。

“传令各团,准备迎敌。”贝内德克低声命令道,声音中透着一丝压抑的兴奋。

他的参谋长冯?施特劳斯少校迅速记录下命令,转身离去。贝内德克再次望向远方,心中清楚,这一战将决定奥地利是否能在乌瓦罗帝国站稳脚跟。若能击退俄军前锋,便能为乌瓦罗军争取喘息之机,也能向整个欧洲展示奥地利的决心与实力。

与此同时,乌瓦罗帝国的参谋长阿里帕夏也在镇内的临时指挥所中焦急等待。他已派出三名信使前往维也纳,请求奥地利加快后续部队的部署,但目前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这支刚刚抵达的奥地利军队。

“贝内德克将军真的会出战吗?”一名年轻的乌瓦罗军官低声问道。

“他会的。”阿里帕夏坚定地说道,“否则他们就不会千里迢迢赶来。”

战斗在当日下午三点正式打响。奥地利第3军的前锋第17步兵团在炮兵的掩护下,向俄军左翼发起突袭。俄军猝不及防,阵型一度混乱,被迫后撤。然而,他们的主力部队很快反应过来,开始组织反击。

炮火在旷野上轰鸣,硝烟遮蔽了天空。奥地利军队虽训练有素,但面对俄军的顽强抵抗,战斗很快陷入胶着。乌瓦罗军队在后方构筑了临时防线,试图为奥地利军队提供支援,但由于指挥混乱,几次协同行动都未能奏效。

夜幕降临,双方各自退回阵地。此役,奥地利军队损失约一千五百人,俄军伤亡略高,约为两千人。尽管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这一战成功迟滞了俄军的推进,也为乌瓦罗帝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856年4月25日清晨,贝内德克将军召集各团长召开战后会议。

“我们必须调整战术。”他环视众人,“俄军的兵力优势明显,正面强攻只会让我们陷入被动。我们需要更灵活的战术,比如伏击与侧翼包抄。”

“但乌瓦罗军队的配合度太差。”一位团长皱眉道,“他们连基本的通讯都做不好。”

“那就由我们主导。”贝内德克坚定地说道,“从今天起,所有行动由奥地利军队指挥,乌瓦罗军队只需配合。”

这一决定在乌瓦罗高层引发了争议。阿里帕夏虽然理解奥地利的立场,但也担心此举会削弱乌瓦罗军队的士气。然而,局势已不容许过多争论。当天下午,乌瓦罗政府正式授权奥地利军队在战区拥有战术指挥权。

1856年4月27日,奥地利第5军的先头部队抵达南部战线,负责后勤补给的霍夫曼将军亲自前往前线,与贝内德克将军会合。

“我们的补给线已经建立。”霍夫曼说道,“弹药、粮食和医疗物资将在三天内全部到位。”

“很好。”贝内德克点头,“我们不能再让俄军轻易推进了。”

与此同时,俄军也在重新调整部署。他们的统帅,老将米哈伊尔?戈尔恰科夫元帅意识到,奥地利军队的介入改变了战局。他下令暂缓对伊斯坦布尔的直接进攻,转而集中兵力,试图在卡拉贾巴希尔一带与奥地利军队展开决战。

1856年5月1日,俄军主力部队开始向卡拉贾巴希尔方向集结。奥地利军队则依托乌瓦罗军队构筑的防线,在城镇外围设下三道防线,并在后方部署了大量炮兵。

战斗在5月3日清晨打响。俄军试图以骑兵冲锋撕裂奥地利防线,但被密集的炮火与步兵火力击退。随后,俄军改用炮兵压制,试图削弱奥地利军队的火力点。然而,贝内德克早已预料到这一点,命令炮兵部队分散部署,并在战线后方设立多个备用阵地,使得俄军的炮击效果大打折扣。

午后,奥地利第3军的右翼部队发起反攻,成功击溃俄军左翼,并缴获大量火炮。俄军被迫撤退,但并未完全溃败。

此役被称为“卡拉贾巴希尔会战”,是奥地利军队首次在乌瓦罗帝国境内与俄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交锋。尽管损失惨重,但奥地利军队成功阻止了俄军的推进,也极大地鼓舞了乌瓦罗军队的士气。

1856年5月5日,乌瓦罗帝国政府向维也纳发去正式感谢信,称奥地利军队为“帝国的救星”。弗兰茨皇帝收到信件后,在御前会议上说道:“这场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不仅维护了巴尔干的平衡,也向世界展示了奥地利的军事实力。”

然而,战争远未结束。

1856年5月10日,俄军在重整后再次发起进攻。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采取小股部队骚扰与主力部队穿插结合的方式,试图绕开奥地利军队的正面防线,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贝内德克将军识破了俄军的意图,下令第3军分兵设伏,并命令乌瓦罗军队在伊斯坦布尔外围构筑第二道防线。5月15日,俄军一支约八千人的轻装部队试图绕道南下,却被奥地利第17步兵团伏击于卡拉贾巴希尔以南的山谷中,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乌瓦罗军民的士气,也使得奥地利军队在乌瓦罗帝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乌瓦罗皇帝亲自接见贝内德克将军,并授予他“帝国之盾”勋章。

然而,战争的代价也逐渐显现。奥地利军队的伤亡人数已超过两万人,后勤压力巨大。乌瓦罗帝国的财政也濒临崩溃,政府不得不向法国与英国请求贷款,以维持战争开支。

1856年5月20日,拉图尔伯爵在维也纳的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已经证明了奥地利的意志与实力,但我们必须为更漫长的战争做好准备。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考验。”

施瓦岑贝格亲王则在私下对皇帝说道:“我们不能让战争拖垮帝国。我们必须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在外交上寻求结束战争的契机。”

弗兰茨皇帝点头,随即命令驻圣彼得堡的大使再次向沙皇提出和平谈判的建议。

然而,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回应依旧强硬:“奥地利若想停战,就必须承认俄国在巴尔干的主导权。”

这一要求被维也纳方面断然拒绝。

1856年5月25日,奥地利第6军完成集结,即将开赴前线。战争的阴云仍在聚集,而整个欧洲,也在屏息等待着下一场风暴的到来。

1856年5月28日,维也纳的宫廷气氛愈发紧张。战争的消耗远超预期,奥地利的财政状况开始吃紧,国内的舆论也逐渐分裂。一部分人支持继续战争,认为奥地利必须在巴尔干确立主导地位;另一部分人则开始质疑这场战争是否值得,担心帝国会被无休止的冲突拖垮。

施瓦岑贝格亲王在皇宫的密室中召见了财政大臣冯?布鲁克男爵。两人对视良久,气氛沉重。

“财政状况如何?”亲王低声问道。

布鲁克男爵叹了口气:“情况不容乐观。战争开销巨大,尤其是前线的补给与军械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我们不得不向伦敦和巴黎的银行家借贷,但利率越来越高。”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施瓦岑贝格亲王沉思片刻,“战争不能无限期拖下去,否则我们不仅会输掉财政,还会输掉民心。”

“可前线的局势呢?”布鲁克男爵皱眉,“如果我们撤军,乌瓦罗帝国可能会崩溃,俄国的势力将彻底控制巴尔干,那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灾难。”

亲王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在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在外交上施加压力,迫使俄国接受谈判。”

与此同时,前线的局势也愈发严峻。俄军在卡拉贾巴希尔受挫后,并未放弃进攻,而是调整战术,开始对乌瓦罗帝国的南部战线施加压力。他们试图绕过奥地利军队的防线,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5月30日,俄军一支精锐部队突袭了伊斯坦布尔以南的港口城市加里波利,试图切断乌瓦罗帝国的海上补给线。奥地利第5军的先头部队在霍夫曼将军的指挥下迅速驰援,与俄军展开激烈巷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奥地利军队成功击退俄军,但加里波利的港口设施几乎被毁,乌瓦罗帝国的补给线受到严重打击。

“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了。”冯?贝内德克将军在战后会议上说道,“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摧毁俄军的补给线,让他们陷入困境。”

“问题是,我们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一位参谋长问道。

“我们可以从匈牙利抽调两个师。”贝内德克回答,“只要能切断俄军的后勤补给,他们的攻势就会自然瓦解。”

会议最终决定,由奥地利第3军与第5军联合行动,发起一次大规模的突袭,目标是摧毁俄军在东色雷斯的主要补给基地。

6月2日,奥地利军队开始秘密调动。他们绕过俄军的侦察线,穿越乌瓦罗帝国的丘陵地带,向俄军后方推进。乌瓦罗帝国的骑兵部队也配合行动,负责侦察与骚扰俄军的巡逻队。

6月5日凌晨,奥地利军队突然袭击俄军的补给基地。俄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但在奥地利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迅速溃败。补给基地被彻底焚毁,大量粮草与弹药化为灰烬。

这一战被称为“东色雷斯奇袭”,成为奥地利军队在战争中的转折点。俄军因补给中断,被迫暂停进攻,开始撤退重组。

6月10日,乌瓦罗帝国政府向维也纳发去感谢信,称奥地利军队的这次行动“拯救了整个帝国的命运”。

然而,战争的代价仍在继续。奥地利军队的伤亡人数已超过三万人,乌瓦罗帝国的财政也濒临崩溃。民众的反战情绪逐渐升温,尤其是在维也纳,街头开始出现抗议游行,要求政府尽快结束战争。

弗兰茨皇帝在御前会议上面对着日益增长的压力。他深知,战争必须尽快结束,否则不仅会影响帝国的稳定,还可能引发更大的政治危机。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出和平谈判。”他对施瓦岑贝格亲王说道。

“但沙皇会接受吗?”亲王反问。

“我们必须让他别无选择。”皇帝坚定地说道。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外交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瓦岑贝格亲王亲自前往巴黎,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会晤,希望法国能支持奥地利的和平倡议,并在外交上对俄国施加压力。

“如果俄国不接受和平谈判,我们或许可以考虑联合行动。”拿破仑三世在会谈中说道。

“联合行动?”施瓦岑贝格亲王微微皱眉。

“是的。”拿破仑三世点头,“如果俄国继续战争,法国将不会袖手旁观。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巴尔干,而不是一个被俄国控制的巴尔干。”

这场会谈为奥地利争取到了重要的外交支持。法国的表态让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得不重新评估局势。他意识到,如果战争继续扩大,俄国可能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

6月15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终于同意与奥地利展开和平谈判。谈判将在维也纳举行,由中立国代表主持。

战争的阴云似乎终于开始消散,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奥地利的未来,依然充满未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