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定型量产!

我的科学时代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定型量产!

簡繁轉換
作者:仲渊2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7 10:03:1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常规射击测试合格。

连续射击测试合格。

极限射程测试合格。

直瞄射击测试……合格。

画面仿佛暂停,历史悄然定格。

“李局,现在的时间是多少?”余华手里握着直瞄射击测试纸质结果,远方夕阳拂面,映照于瞳孔之中,面含笑意,整个人透出意气风发之意,向身侧的李强轻声问道。

李强闻言深吸一口气,看了看手表,回应道:“傍晚七点整。”

“八个月了,不知不觉间,已经二百多个日夜……”

余华轻声呢喃,怔怔地望着前方,思绪情不自禁回到八个月前的夜晚。

除夕之夜穿越而来,立下科技救国之愿,就读北平四中,跟随华罗庚入清华园,亲历七七事变,到延城开创根据地工业……

他的脑海闪过很多画面,师父华罗庚的严肃,师母吴筱元的温柔,总是爱笑的方玉,坚忍不拔的林婉,少年时期的邓稼先,国学大师陈寅恪,身怀劲骨的清华校长梅贻琦,两鬓斑白的约翰·拉贝,沉默寡言的赵忠尧……

同窗,好友,老师,一幅幅画面似如放电影般不断闪过,紧接着出现四中时期搞过的便携式照明灯源,硝化甘油,tnt,余氏七塔……

一路走来,回首望去,未曾想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人和事。

他的路,有认可,有支持,有辱骂,有否认……

至于以后的日子,或许批判否认居多,认可支持居少。

“我虽没有打死任何一名日军士兵,也犯了许多或轻或重的错误,但我,无愧于心,我所选择的道路无须别人认可,百年之后,自有人评价。”余华渐渐回神,转头望向测试场中心的红牡丹重炮,双眼清澈而透亮,透出无比坚定之意。

时间如若倒退八个月时间,回到除夕夜那晚,在参军打鬼子和科学救国之间,余华依然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消灭一百个鬼子和眼前的红牡丹重炮相比,孰轻孰重,无须多言。

他,无愧于心。

“人有时会迷茫,需要开导。但我开导不了你,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你所选择的路是否正确,需要亲自验证。”

就在这时,耳旁忽然传来领导的声音,温和而平缓:“即使很多人都不看好你,可你偏偏就要争气……如果累了,可以停下来歇息,道阻且长,不必急于一时一刻,还有,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背。”

余华闻言怔了一下,转头看去,迎面而来的是领导如自家长辈般的微笑,李强和历史上有名有姓的部队首长们,面容严肃,全都投来蕴含认可之意的目光。

红牡丹原型炮试验通过,等同于红牡丹榴弹炮项目正式成功,而这,意味着余华即将离去。

领导知道,李强知道,在场部队首长同样知道,他们更知道此番分别余华将踏上海外求学之路,再见之日遥遥无期。

“德胜让我转告一句话给你,你不是抗日战场的逃兵,而是科学界最强大的战士,你要去学习西方最先进的知识,要去打赢西方的科学界,中华的未来在你和所有海外求学的学子身上。”领导缓缓说道。

听闻此话,余华没说话,轻轻点头:“谢谢您。”

领导轻轻拍了拍余华的肩膀,微笑未语。

余华深呼吸一口气,稍微整理情绪,翻开直瞄射击测试纸质报告单,正对在场众人和项目测试人员:

“各位同志,各位首长,现公布代号‘红牡丹’10毫米榴弹炮原型直瞄射击测试结果:五百米实际穿深110毫米,一千米实际穿深90毫米,一千五百米实际穿深7毫米,测试射靶材质均为高碳均质钢,测试结果经多次检验无误,该测试结果符合预期,达到设计指标,满足未来五至十年内对敌作战中的穿甲需求。”

“现在,我宣布,基于上述原型炮综合测试结果及测试数据,代号‘红牡丹’10毫米榴弹炮通过原型测试,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量产标准,正式研发成功!”

“我们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造出了中华第一款倍径达到3倍的身管榴弹炮,并且实现所有零部件自主生产。”

话音落下,四周顿时响起无比热烈的掌声。

伴随着红牡丹重炮的正式研发成功,所有人全都激动起来,项目参与人员纷纷流下热泪,部队首长们眼眶微微湿润,欢喜高兴,双手用力地拍动着,既为重炮项目研发成功高兴,又想到了曾经倒下的战友们……

“真的是一个奇迹,我从未想象过的奇迹……重炮,这是属于我们的重炮。”李强望着原型炮,双手拍动,心中感慨万千。

一步一步走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历尽千辛万苦,今日,终成正果。

消息层层传递,气氛点燃并推到巅峰,整个测试场沸腾了。

余华安静享受如今的荣耀时刻,这是属于他的个人时间,这种凭借自身努力所得来的胜利果实,格外香甜可口。

1937年10月五日傍晚七点整,代号‘红牡丹’10毫米原型炮在南沟测试场经过原型炮测试,所有测试项目合格,达到设计指标,正式研发成功。

“报告领导,重炮项目研发成功,这是10毫米榴弹炮项目定型量产申请。”待到测试场内气氛稍稍回落,李强举手敬礼,转身取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定型量产申请报告,接着递向领导。

领导点了点头,面容严肃且庄重,用手接过定型量产申请报告,认真读阅内容,确认无误后将其放在一旁的桌案,接着向机要秘书招了招手。

机要秘书连忙上前,同样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钢笔和总部印章。

“幸好我早有准备。”领导朝着李强和余华笑了笑,从机要秘书手中接过钢笔和总部印章,于签字栏处签名捺印。

红色的八路军总部字样,清晰可见。

“经上级组织和八路军总部商议决定,通过10毫米榴弹炮项目定型量产申请,武器型号命名为37式10毫米榴弹炮,代号不变,依旧为‘红牡丹’,李强同志,正式文件稍后会下发到军工局。”

领导拿起定型量产申请,向李强宣布关于10毫米重炮项目的相关决定:“军工局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提高产量,前线部队急需重火力打击日寇,我个人就一句话,红牡丹重炮有多少要多少,你们只管造,不用担心经费的问题。”

正式武器型号——37式10毫米榴弹炮,代号‘红牡丹’。

“是,保证完成任务!”李强正声回应。

领导点了点头,示意李强放松,转头看向余华:“余同学,红牡丹重炮现在产量怎么样?”

“在电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个月最多6门,这个数字再多的话,会严重影响柳树沟各工厂运行效率。”余华给出专业答复:“等到刘家沟火电站建成,红牡丹重炮的产量紧张问题就能极大程度缓解,月产可达30门以上。”

红牡丹重炮产量高低由电渣钢决定,而电渣钢产量高低则由发电量决定,柳树沟工业区当前电力供应问题相当紧张,所有工厂全都如嗷嗷待哺的小孩般张口要电。

发电量本就不多的电网,根本无法支撑所有工厂运转,唯有等待刘家沟火电站的建成,方可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

刘家沟火电站,小型火电站,与榆林三岔湾火电站同等规模,用于满足柳树沟工业区以及未来安塞工业区的用电需求。

等解决了电力供应问题,重炮产量的高低,则由兵工厂生产线效率决定。

到时候,月产30门只是基础,月产一百门,也不是不可能。

“够了,月产6门已经足够满足前期的需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