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唐奇谭 > 第一千一二十四章 影响

唐奇谭 第一千一二十四章 影响

簡繁轉換
作者:猫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2-27 22:03: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另一方面,虽然唐军未能在第二次大非川之战中,完全的重创吐蕃,只是通过权宜性质的议和,将日后交锋无限顺延下去;但根据彼此国力体量的不对等,大唐休养生息的恢复速度显然远胜吐蕃。

更何况,吐蕃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巨大隐忧;长期执掌军队的权臣葛尔家族,与悉补野王室逐渐成年的赞普之间,无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与权力争斗;却不知会像历史上一般,导致葛尔家族的覆灭。

也许,到时候只要派人传递一个消息;无论对方信与不信,只要泄露出来都有很大概率,顺势引爆赞普为首的王族,与执政权臣势力之间的争斗和内乱。而大唐所获得的战略态势,则是大为改善。

虽然讨蕃大军已经班师了一段时间,但获得西海流域,作为前进基地之后;留住在当地的唐军尤有数万。也自然获得一个轮番低强度练兵,和高原适应的纵深,还有青海骏马的原产地。

只要按部就班的在当地,依托山川地势构筑堡垒、烽燧,稳住当地投附的吐谷浑旧部的同时;以大唐相对充沛的人力物力重开西海道,将吐蕃在青海之地的影响和势力,更进一步排斥和挤压出去。

当然了,这只是最为理想的情况下;但仅是为吐谷浑复国这件事情本身,不但在青藏高原与河陇低地之间,重建了一道战略缓冲和屏障;也变相重树了大唐权威,当初吐谷浑不臣就是被唐军打垮。

然后,大唐扶持的新王在本国陷入内乱,反叛的部众逐渐支持不住,就引入吐蕃作为外援;顺势吞并了吐谷浑大部分领土,可谓是伺机捡了一个极大的便宜。也由此埋下两次大非川之战的导火索。

但吐蕃在吐谷浑故地的统治,同样也是不够稳固;以至于赶走了前代可汗慕容诺曷钵,又要重新从残留的王族中挑选一个,充当明面上统治的傀儡;藉此发号施令,征调壮丁畜马、占据山林草场。

如果让其假以时日,在青海之地的统治延续下去;就会通过世代通婚、交换领地和部落迁徙,等一系列方式瓦解、吸收吐谷浑的旧有贵族和部落酋首;最终将其变成王室为首的雅龙氏族联盟之外;

与相雄、苏毗、党项,并列的四大内族之一,让盛产良马与高原骑兵的吐谷浑故国,在吐蕃对外扩张进程中,提供尤为重要的助力。事实上后世开元年间的战略转折和打反攻,也是自青海为开端。

在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的一系列名将操作下,将战火重新烧到了西海以西的“孙波茹”;也将吐蕃向外扩展的战略空间严重压缩。在得不到足够战争红利的情况下,吐蕃国很容易就陷入内斗。

但一场席卷天下的安史之乱,打断了这个战略推挤的进程;也让历史走向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通过乘虚而入寇略关中,占据河西、陇右的军事冒险,吐蕃获得海量财富人口,也释放了内部压力。

让濒临内爆边缘的吐蕃王权,又再度续命了近百年,好几代人的时间。直到再度被遏制住对外扩张的脚步,和掠夺财富的路径之后;才随着风起云涌的各族奴隶、平民大爆动,消散在历史长河中。

但作为惨痛的代价之一,就是河西、陇右的群胡割据,以及孤绝在外七、八十年,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安西、北庭,彻底沦为异域番邦。令人不由扼腕叹息世事弄人的种种,就藏在这些魔鬼细节中。

但这一次,至少让江畋看到了一丝改变的可能性。只要后世不要再出一位,脑残如老婆奴着称的中宗李显,将位于地势胜形和盛产良马的河曲之地,作为远嫁吐蕃的金城公主沐汤邑,白送给吐蕃。

导致吐蕃获得了重新进入河陇的桥头堡,以及年年越境剽抄的地利,这才有了“哥舒夜带刀”的传说。直到国势强盛的开元年间,才通过石堡之战等一系列惨烈的战役,花费了极大代价重新夺回。

当然了,太子李弘在吐蕃打军中的那些作为和后手,并不能真正瞒的过有心之人;作为监国的储君,又受命为大军增补兵员、筹备军资,与军中将领接触的频繁一些,乃至举荐人选都是情理中事。

但在战争结束之后,有人藉此为由夸奖和吹捧太子,乃至上书为之陈述功劳;就会触发到天子那根隐蔽的心理底线了。毕竟,自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天家诸多父慈子孝的范例,还是历历在目之事。

而高宗本身就是这种天家内部,父子相疑、兄弟侵扎的最终胜出\/获利者;对于储君接触军中将帅,尤其是汇聚了大量精锐的征伐吐蕃大军,要说一点想法没有是不可能的;而猜忌也只需一点苗头。

相对后世“名声卓着”的武则天,高宗堪称一体两面。尤其是在晚年敢于规谏的宰相、大臣纷纷去世后,他就越发独断专行,拒谏饰非,大兴土木,劳役繁重,兴兵频频,使得“天下莫不失望”。

要说高宗此人,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败家子;或者说,本身的格局和气量,决定他没法成为隋炀帝那样;拿天下基业作为自己彰显武功的玩具,又像输红眼的赌徒一般;肆无忌惮的将其挥霍掉。

他的刚愎自用,更多是体现在对于朝堂权柄的敏感,以及源自太宗时代两位相对出色的兄长,被卷入宫变阴谋最终被废,以及舅父专权的心理阴影;所以他会毫无理由更替宰相、重臣、避免势大。

只是在成功灭亡了,历经隋炀帝、太宗两代人的讨伐,也未尽全功高句丽之后,不免心态有些飘了而已。却忽略了作为东北地方的小强,高句丽在太宗的征讨下损失惨重,又经过连年削弱的前提。

而针对吐蕃的两次大规模征伐,也更多是出于某种惩戒心态;对任何试图挑战如日中天的大唐臣蕃体系,的外夷势力进行打击和覆灭;只是没想到对草原政权屡试不爽的版本,到了高原不管用了。

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输了之后,固然是震惊异常;但是话费了巨大代价打赢了之后,又不免会继续轻视和自视甚高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太子李弘在讨伐军的准备和布置,就不免态度微妙。

所以,虽然不至于因为猜疑而动摇储君之位,及其监国的职责;但是定期召传到自己身边,在日常的晨昏定省之下,时不时的进行试探和规训;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这也是为之改变的必然代价。

来自人君和父皇的恩威莫测,这涉及到天家内部最核心的权利传承,已经不是常人可以干涉,或是外力轻易影响的了。更何况,还有一个心思深沉,城府莫测,却手段高明的武后,居中权衡内外。

只要她有心,就足以将任何为太子李弘正名和辩解的声音;不动声色的通过各种巧妙的呈达方式,变成对年迈体衰、时日无多,也变得益发猜疑敏感的君父,一波又一波的压力,甚至是逼宫声势。

所以,其中的大多数问题和妨碍,就只能由太子李弘自己去面对,以及见招拆招的随时化解了。因此,为了对应这种局面,太子李弘也带走了东宫中大半数的得力班底;只留下一些维持日常官属。

而俨然身为裴妃左膀右臂的郑娘子,无疑就成为了包括内命妇院在内,诸多女官、女史和宫人、奴婢们的监督者\/负责人之一;实际地位也仅在新纳不久的侧妃颜氏之下,拥有单独联系东都的渠道。

与此同时,她以掌书女官的身份,日常负责着东宫内书院和讲习堂的管理,又身兼编撰局的书库,以及核计房的职责;可谓是位卑权重、炙手可热的大忙人了。再加上女孩儿的猫坊和内调小宦队。

虽然在外间依旧名声不显,但在偌大的东宫之中,以及京中少数的知情人等,已然无人可以小觑和轻视她们母女了。但是问题来了,究竟是谁在针对女孩儿,不惜将其引出长安城外再施以刺杀呢?

这是来自那位天后的授意,或是其党羽的自作主张试探手段么?还是东宫内部监察再度出现问题,或是有人受不住诱惑和胁迫,成为了其他势力的内应?所以,接下来就需要江畋自己寻找答案了。

但好在这一次降临之后,似乎是之前积累了足够的改变和连带的蝴蝶效应;此间天地对于江畋的压制,又松动了一丝,让他除了直接接触之外,还可短暂的外放模块\/模式能力,大概维持在方圆十步范围内。

于是这一夜,郑娘子做了奇怪而漫长的梦;她遇到了一个看不清面孔,却令她十分熟悉和亲切,甚至有些依恋之人;然后她毫无戒备的放开心房,对其尽情倾诉了许多的心事,甚至是遗忘多年的琐事。

然而,待到郑娘子天明梦醒之后,这些梦中的回忆又一点点的模糊、淡忘了;只剩下满身心的轻松与释然。就像是积郁日久的情绪和压力,都因此宣泄一空;甚至连眉宇间的阴霭,都因此舒展了开来。

而对于女孩儿而言,同样是做了一夜美妙的梦;因为,她梦见了故事传说中的《天方夜谭》所在;也见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异域风情的种种场景。让她暂时忘却昨日生死之间的惊怖。

这时候,对于现场被俘获的贼人连夜审讯,也应该有所结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