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唐奇谭 > 第一千一四十二章 计较

唐奇谭 第一千一四十二章 计较

簡繁轉換
作者:猫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2-27 22:03: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可是,奴现在只剩下阿母和先生了,”女孩儿却是相当认真的伏案道:“什么世家大族的出身,什么上官家的门第,对奴有任何一点意义么?将奴和阿母从永巷解脱出来的,难道不是先生么?”

“……也许,是你说的对。”江畋闻言,却是难得沉默了下,才轻声叹道:“虽然没有背叛自己的阶级,但是历朝历代的浪潮中,却也总是不缺少,背叛自己阶级的人;希望你能守住这种本心。”

“我是先生的弟子嘛?当然要传承先生的学识,并秉承您的志向,为世上带来更多变化。”女孩儿闻言却似乎有些小开心,抱住毛茸茸的猫咪撒娇式道:“您若是不喜欢高门大族,那便取缔好了。”

“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贵为大唐天子,也未必能够完全做到的事情。”江畋闻言也笑了起来:“毕竟,这天下的官员,大臣,都充斥着世家的出身;所以自太宗起,既要进行打压和抑制之。”

“但又要依靠这些世家门第,所提供的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并维持日常的运转;是以,本朝开科举的意义,就是在明面上,为这些高门大族,引入对应的竞争者和潜在压力,迫使其要更加依附朝廷。”

“然后,天子可作为高高在上的仲裁者进行权衡;拉拢其中一部分,打击另一部分;将其分化瓦解之。无论是五姓七望的关东士族,还是本朝仰赖为根基的代北勋旧;或是江东郡望,都莫不过如此。”

“毕竟,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士族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和取代的,其自身也不可能乖乖的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利用外朝现有的资源和影响力,与皇权进行长期的博弈,才是将来大多数的常态。”

“而归根结底,所有这一切的目的和初衷,也不过是为了加强皇权,加强朝廷的统治和控制力;无论是开办科举引入新血,还是重用提拔寒门士族,令其与士族形成竞争;都是为这最终目的所服务。”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国家安定与生产力的发展;大多数寒门庶族的崛起,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乃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许在个人才具上,比不上世家子弟,也更易为利益所诱、腐化堕落。”

“但是,他们所潜在的数量和规模,足以令朝廷进行更新换代;乃至不断的冲击和打破,世家大族对于官位和权势的长期把持;所以,想要带来更多的变化,只要令这个过程不断的加速和提前好了。”

“比如,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教育,令更多的下层人等,获得启蒙和开化。以廉价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降低知识传播的成本;将其全面扩散到天下读书人中;令其拥有更多的选择,也自然打破格局。”

“毕竟,人为万物之灵长,只要获得了一定学识之后,就自然会去思考,会去求索更多的答案;最终变成改变自身的境况,乃至是个人命运前程的动力;只要有足够基数,自然就会形成新的大势。”

“而世家大族长期能够把持高位,与历代皇权进行博弈的最大底气和凭仗;也并非只是明面上的那些权位、财力和声望,更多是时代垄断和把持知识,所形成的家门传承,及其延伸出来的人脉渠道。”

“令天下出身较低的广大才俊、有志之士,要么被压制的不能出头,要么就与之妥协、媾和,成为士族吸收的新血补充;反过来,又成为维系其地位的助力。这是历代统治者,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是以,这就是当下的太子殿下,所正在进行的堂堂正正的阳谋之一么?”女孩儿闻弦歌知雅意道:“那么,殿下籍此封岳之行,请开制科也是其中的阳谋之一吧!籍此革新科举,收纳更多的人才?”

“对,正是如此。”江畋伸出爪子,摸摸她的臻首以示鼓励:“也正因为常科的利益触动太大,暂时还不是以东宫监国的身份地位,可以轻易扭转的,所以,级别和档次更低一些的制举,就是突破口。”

唐代科举的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特科)。常科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六科,其中明经和进士科最为常见。制科则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下诏举行的考试,门槛也更低一些。

通常是为了选拔某方面的专属人才,而不定期追加的简化流程举士。理论上只要是身家清白的白丁良家子,乃至在任的官员,都可以主动申请进行报考。但也不免造成良莠不齐,而地位低于科举。

大多数授予的是杂流官职,乃至是低等选人身份;虽然也要参加吏部的释褐试,但在选官和外放的优先资序上;也要远低于正常科举的出身。尽管如此,这依旧成为广大寒庶之家竭力争夺的出路。

要知道唐代的科举是有“门槛”的,必须具备“生徒”或“乡贡”的身份,世家贵族子弟大多可以就读中央或地方官学,官学毕业之后便可获得“生徒”认证,直接参与省试,无须经过重重选拔。

倘若是寒门子弟,难以进入到各级官学就读,或是获得州府的保举;就必须参与由县、州地方组织的“乡试”,通过的考生就获得了“乡贡”的身份,也称举子,如若获得头名,则被称为“解元”。

省试是在京城举行,各地的举子进京赶考的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车马费、舟船费、住店费等等费用,一次赶考基本上都要靡费甚多,甚至有负担不起的农家学子“乞假(借)衣食于道路”。

到达京城之后,还不能马上开始考试。省先要提交代表个人信息的“房状”,之后上交证明自己考试资格的“举荐之书”,为了防止舞弊现象,还需要几个人一起联合“保结”,才可以正式开始考试。

科举中第时自然满心欢喜,但这不代表着就有官可做,进士们还必须通过吏部的考核才可以派遣做官,这被称为“关试”。大名鼎鼎的韩愈,连考了三次都不成功,靠给人当幕僚才得以维持生计。

因为,成为朝廷的选人之后,就初步具备仕官的资格,却没有任何的俸禄和补贴;在等待吏部的放官和选任期间,也不能从事其他绝大多数营生;只能靠家门的支持和亲族扶助,期待着出缺补位。

因此,在唐代科举考试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并非寻常人家可以承担得起;基本上能够参与其中的,往往都是中小地主出身的寒门庶族,有余力供养好几代人脱产读书、游学的殷实、小富之家。

唐代进士录取人数相对稀少,每次在全国数以万计的考生当中,大约录取十几人到二三十人,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艰难”。像一代诗圣杜甫,连续考了三次,花了十年的时间,仍没有中举。

要知道,杜甫出身的襄城杜氏,是宰相世系城南韦杜的分支,在襄阳一度号称“半城杜”的家门;所以,在那场权奸李林甫操持的“野无遗贤”闹剧后,还给这些门第出生的考生一点象征性补偿。

杜甫就被授予了右卫率府参军事;只是他耻于授任而没有前往而已。而李白就更惨了,唐朝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名满天下的李白终生难以参加科举,最后只能走裙带关系的幸臣路线。

反而是同时代屡试不第的高适,在刚爆发的安史之乱中,依靠一身才学和武艺从军入幕,又平定了东南永王之乱;这才获得紫衣鱼符的高位。正应了“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而刚刚因为参合了永王之乱,而被流放夜郎又半路赦免的李白,也终于大彻大悟的以62岁高龄,决心去投奔河北平叛的名将李光弼麾下;结果却病死在半路上。不可谓是一个时代的小小可笑回响。

而现在还是初唐,各项制度尚且还未经过,开元、天宝年间的进一步完善,其中的潜在猫腻和潜在操作的空间、漏洞,就不要说有多少了。再加上高宗的专权求稳、刚愎拒谏,令朝堂的格局固化。

所以才变相成就了他身后,武则天大刀阔斧的改易制度和往复清洗朝堂,最终裹挟天下汹涌之人望,踏出称帝最后一步的奠基和铺路石。要知道武周代唐过程中,最后只有徐敬业站出来举兵反抗。

而被供养多年的广大李唐宗室,却只能在私下里暗中相互串谋,然后轻而易举被人告发一网打尽;或是被渴望功名的酷吏,钓鱼执法式的一窝窝牵扯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荒诞至极的笑话和闹剧。

而制科的出题和选士范围,要比常科广泛且杂驳的多;基本上是皇帝亲自指定的题材。从医药方剂、玄学道义、修行养生;书法绘画、诗歌词赋;到兵法通略、史论评定、案例判书、伦理大义等。

因此,这次太子李弘所申请“封岳试”的题材,就是“河湟经略”的定边策选;外加个人的多项武艺考核。也算是对将来想要正式推行的武举,一点小小的试水。也看看能否钓出一些潜隐的将才。

就在马车轻晃的滚滚轮毂,响彻清道卫士的清脆鞭策,羽葆车的鼓吹声声中,不知不觉巍峨绵连,陡壁站立的嵩山就在眼前了。而嵩山周边都是人烟稠密的民力充沛之所,因此早已准备好了一切。

比如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处建圆丘祀坛,上面装饰五色土,号“封祀坛”;在最高的太室中峰嵩顶筑坛,广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号“登封坛”;在次高的少室峰筑八角方坛,号“降禅坛”。

作为天子的身代,太子李弘首先在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嵩顶峻极峰,封玉策于“登封坛”;第三日到少室山“降禅坛”祭地神;最后,在奉天宫的接受群臣朝贺,代立“登封”“降禅”“朝觐”三碑。

将本地的郑州嵩阳县,就此改名为登封县。紧接下来,还要在奉天宫刚落成的朝觐坛内,斋戒沐浴焚香举行罗天大醮,为高宗的御体康寿祈福一五之数。因此,如果有人想要籍此做点什么的话。

按照东宫极少数有幸知情一二的,内臣、心腹们的计议和推测,在大驾卤簿、重重扈卫之间的太子李弘,是基本毫无可乘之机的;也唯有在三天依次进行的冗长登坛礼中,才有可能露出一点破绽。

当然了,在嵩山封岳,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存在;就是当地的坐地虎,位于少室山主峰下的少林寺。作为太宗还是秦王时,就已及时抱上大腿的禅宗祖庭;如今坐拥敕田千倾,常住僧人数以千计。

其中更是拥有合法存在,食肉持械的武僧僧兵。虽然还不至变成,后世倭国山法师、一向宗那样的毒瘤;或是近代欺男霸女、割据一方的宗教军阀;但在地方遍布分寺、下院;也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因此,须发皆白的当代主持法玄,带着一干穿朱戴紫、极为显眼的中老年光头,当仁不让的站在本地相迎的官吏和父老代表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