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唐奇谭 > 第八百四十章 归途

唐奇谭 第八百四十章 归途

簡繁轉換
作者:猫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2-27 22:03: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而在龙凤呈祥,翎鸟团舞的金辂车上。疲惫而消瘦的太子李弘,也深深陷在雪白的绒垫中闭目小憩着。只是此时的他也并未完全睡着,而在短暂的合眼养神间,回味着东渡期间的点点滴滴和得失。

事实上,离开了习惯久居的长安,来到了洛都皇城的神都苑,入驻新修的合璧宫的第一天;他几乎夜不能寐严重缺失安全感;哪怕身边都是那些熟悉的近从和女侍,也只觉得几乎无所不在的威胁。

直到第二天,他专门召见和询问了,当初负责修建合璧宫的田仁汪、徐感,并且拿到了连璧殿、齐圣殿、绮云殿,三大殿的用工物料名目之后;才隐约找到了未来自己,可能死于非命的一点端倪。

因为,这些杀才居然在建材之中,加倍涂抹和熏蒸了大量,诸如丹砂、铅汞和雄黄等物;以为防虫避蚀之需。然而,这些物料对于普通人,就是慢性制害的毒物,更别说自己这般久病成疾的宦者。

按照狸生的说法,不但会导致居住其中的人等,多发不孕不育或是胎儿畸形难产,在长时间的暴晒熏蒸之下,对于肺腑也是持续的严重刺激和损害;成为后世许多宫中子嗣艰难和幼儿夭折的元凶。

因此,他只是命人籍故提出来,并且用鸡犬在同样分量的熏蒸之下,做了一番现场演示之后;被召集而来现场见证的,司农少卿田仁汪、徐感以下数十人,就争相啼哭流泪的请罪当场和扣头认罪。

虽然,这事最终被二圣秘而不宣,以相关人等秘密自杀,合璧宫暂时弃置;发觉此事的太子李弘,也因此被补偿性的迁置到,与天子养病的上阳宫(大殿),隔着谷水遥想王的小(西)上阳宫内。

但也因为初抵洛阳的小插曲和结果,让太子李弘再度坚定了,自身逆天改命的决心;那种似乎无所不在的隐隐茫然、惶恐和压力,也随之消散了许多。紧接着,他见识到真正朝堂上的侵轧和争斗。

仅仅在这段时间里,就让长期身在长安的他,亲眼见证了至少数十起,难以想象和意料之外,格外惨烈和残酷异常的朝争频频;也许一位德劭年高的重臣,就因千秋宴上的一句醉话被人捉住把柄。

然后在隔日的朝堂上,借题发挥为对于君父的大不敬,转眼之间就变成各自维护和支持的朝臣之间,宛如你死我活的唇枪舌剑、口伐笔诛;虽然最终事主未能定罪大不敬,也因喧哗朝堂远砭岭南。

而这只是时下氛围焦灼紧张的朝堂中,日常可见一斑。也让他感受到另外一些东西,比如二圣之间和衷共济、休戚一体的长久默契之下,在特定的框架和底线范围内,互为博弈和消长的暗流汹涌;

也许,这才是一只隐藏在父皇和母后,拳拳以待的亲情优厚和关爱备至之后;让他一直忽略掉的另一面真实吧?当然了,父皇虽然病体益重久不能视事,要靠特殊手段,才在千秋宴上长时间露脸。

但是,见到了太子李弘的成熟和长进,还是相当欣慰的拉着他,促膝长谈了小半个午后时光;只是父皇终究还是老迈易显,在攀谈之间会偶尔出现,突然迟疑、停顿和短暂失神,乃至片刻的暂忘。

而在母后面前,太子李弘就要相对难熬和度日如年。不知是否因预先知晓了,未来可能发生之事和趋向的缘故,在面对母后时多少显露些端倪;而让她言语间隐约抱怨起了,自己变得疏远和生分;

就算是面对母后,那毫无作伪的赞许和欣慰之情;太子李弘虽然努力保持面色如常,甚至像儿时一般动情呼唤着,母后独有的别称;但心中还是不免想起了诸兄弟的下场,以及那首《黄瓜台》……

甚至,就在设宴招待那些兄弟姐妹时,也不免发觉和感受到了,潜藏在他们之间的隐隐隔阂,甚至是疏离和戒惧;这不由让李弘无奈和感伤,作为随驾二圣身边的子女,期间发生过多少是非呢?

虽然,在身为东宫之主的长兄面前,大多数还是一如既往的热忱和亲切;但光是一些不动声色的细微处,就足以让太子李弘感受到,难以言明的差异和变化。比如,自小才思敏捷著称的六郎阿贤;

虽在席位上既劝即饮,笑的最为矜持微熏,但却难掩俊秀端正的眉眼间,稍闪即逝的淡淡郁色和阴霭。根据李弘来洛都前暗中打听,他的王府中还未有一位名为赵道生的男宠,但已开始亲近倡优。

虽然看似来自二圣的宠眷不减,但他似乎还不免在日常中受到某种压力,而只能暗中与此辈为伍来略作排解。而日常与阿贤关系甚近的,则是皇叔曹王李明,然这位曹王李明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他是太宗的第十四子,生母则是巢剌王妃杨氏,或又称为齐王妃;曾是唐高祖第四子齐王李元吉的正妻。玄武门之变后,弟媳杨氏因为容貌殊丽而被纳入后宫,生了李明又指定过继给李元吉继嗣。

因此自太宗朝以来,就有恣意放纵、不修边幅的名声;而在既定的那个未来中,他也是牵连进太子李贤谋逆案的重要人证;因此,太子李弘已暗中令人收罗他的过失和荒诞事,伺机将其逐出京师。

这样也好过稀里糊涂的死在,幕后策划的权争之中。他甚至还找到相关方士明崇俨,出身官宦之后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的他,已是正谏大夫、入阁供奉,假以神道陈述时政得失,颇得二圣宠近。

受到类似影响还有八郎阿轮(李旦),只是他显的要豁达开朗的多;哪怕在李弘招待一众兄弟姐妹的私宴上,也是喝得最为敞怀和坦然的一个。相比其他人的拘谨和见外,他发出的声音最大最响。

兴之所起,他还会当场籍着着醉意,不顾身份抢过伴奏乐工的筚篥,而当场为长兄表演了一段,新学的《康国乐》;显然也是这种偏好影响了他未来的子女们,得以自娱自乐的渡过深宫幽禁时光。

但关于未来的某种趋向,最为表形于色的还是七郎阿显。明显有异于大多数天家子女,的谦卑谨慎甚至是敬畏亦然;已然早早的出现在,这位刚刚改封周王没多久,王妃就被母后赐死的七弟身上。

或者说,他依旧没有能够从之前,母后突然发难的酷烈手段中走出来;因此,哪怕太子李弘在宴席上,一次次籍着劝饮的劝导和开解,也只是暂时拂去他表面上的优柔和郁结,却没法解除他心病。

但好在他还没有遇上,那位普州参军韦玄贞之女;臭名昭著的韦后。也有机会避免被拉进火坑中,长期受制于小人与女子;在妻不贤子不孝的放纵之下,最终只能带着诸多疑点,宫中暴死的结局。

最令他欣慰的,则是来自幼妹太平的改变;不仅是因为她主动要求,定期前往太平观,尝试修行真正的道义和祈福轨仪,也因为一贯贪玩好动、性情多变的她,终于有了一件可以专注和用心之事。

至于其他人的故事,林林总总的还有一些;但只要太子李弘能够活到那一天,就自信能够保全他们一条活路。总而言之,他当下所要面对的困难委实不少,但同样也有诸多改变命运的大有可为处。

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不断出现。因为他根基狸生所提供的未来见识,努力所做出的那些改变和革新,同样也引起一系列不可意料的反应和影响。用对方的话说,就是时空长河激荡的水花和涟漪。

比如,因为东宫创立的《古闻今要》及其副刊,在天下各大名城望邑已然是风靡一时,士林中人莫不以为阅览时尚;乃至争相投稿、投身其中,以为展露自家的才学,或声张抱负志向的发声渠道。

或又是名家大儒,籍此辨经论义,讨教古今文选典籍的偏缪;因此,就连身在朝堂的大臣、京官们,也没法再独善其身,而纷纷个人师承的名义,为自己所支持的学派、思源,争相站台和声援之。

因此,长期临朝听政的天后,自然也不可避免关注和留意到了,这份刊物所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和潜在声势。当然了,她倒也没将这份事业凭空夺走之意;而是向编撰局指名借调人员,另起炉灶之。

所以,在太子李弘离开东都之际,一份名为《英华御览》的刊物,已经开始依照着《古闻今要》的渠道,颁行天下了。不过相对于面向士人百姓的《古闻今要》,《英华御览》则是面对广大官身。

不过,天后也不是平白拿走这份现成的资源和好处的;作为来自大内皇权的进一步加持和推动;《古闻今要》的发行渠道也进一步的拓展了;从最初数十个望要大邑,扩展到了十五道的三百余州。

太子李弘正在慢慢的回想和思量着,这其中又有多少可以借力推动之处;突然辂车外的珠玉帘幕,就在细微的响动声中,无风轻轻摇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