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唐奇谭 > 第七百八十四章 折转

唐奇谭 第七百八十四章 折转

簡繁轉換
作者:猫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2-27 22:03:0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至少,他就不再是那么无懈可击了。”而在洛水之畔的一处园林中,也有人在私密的宴会上大声赞叹道:“只是我辈追查了许久,都一筹莫展,却未想落在公室家中。”

“不过想来,却也不无可能的。”另一人顺势接口道:“毕竟,常年留在京师的藩家子弟何止十数万记,登册之外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其中的关系和渊源蟠根错节,又那能够一个个梳理得清。”

“只是,令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是,作为公室的近支嫡流,竟然会寂寞无闻的沦落在市井中,又得以奇遇?”又有人颇为感喟的开口道:“这也太过离奇,简直就像变文、白剧的话本故事一般。”

“诸公……诸公,是否关注有所偏颇了。”但同样有第四人,轻轻用筷著敲响古朴的酒觞道:“重点难道不该落在他对此的态度,而非觉醒前的出身如何么?不过,无论如何朝堂内又要多事了。”

“不错!”最初说话的人,有些烦恼的摇了摇手中的玉盏:“当初的扶政三家,好容易才在政事堂的协调下,与大内达成维持现状;但如今他既然涉及通海公室,又与一门三家相关,只怕……”

“只怕他本人未必在乎一二,但那无地藩主一门三家,却不会轻易放手了。”当即有人接口道:“然这岂非是我辈所期的契机?唯有进一步的制造变数,打破现状,吾等才有更多的未来可期啊!”

话音未落,其他人却是都沉默了下来。却是隐隐的甚为忌惮起来;作为梁公留下的血脉和后裔之一,无论是西国大夏还是南海公室,都是常年游离中枢之外,却又不可忽视、无可或缺的庞然大物。

而被称为“无地藩主”“代牧海内”的京兆本家,更是世代稳居幕后,超脱于朝堂纷争之上;尧舜太后也是依靠京兆本家的相对中立,才得以压制了扶政三家几代人;始终将其排斥在政事堂之外。

哪怕相对根基最浅的通海公室,也是在夷州上自成一体。当年若不是通海公室的继承内乱,实在闹得太不像话;又有尧舜太后主动出面,压下了所有的物议和质疑;朝廷哪有那么容易干预和介入,

所以,当下朝中若有人籍此想要做些什么的话,也很难对现有的通海公室,形成足够影响和有力的干预。毕竟那位当权的世子,才是公室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除了通海公根本没人能够质疑其地位。

只要不是犯下谋反、自立和弑君之类,证据确凿的十恶大逆之罪;仅仅靠一些被鼓动起来的旁支族人,似是而非、捕风捉影式的出首举告,就连宗藩院和藩务院里的初步提案,都不要想轻易通过;

更关键的还是那位讨捕御史的本人态度;只要他本人对此不在乎,也没有人能够指望瞒混过他,越殂代疱代为声张什么在通海公室的权利。毕竟,这世上容貌相似的巧合很少,但却不足以为凭证。

“诸位,我等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然而在沉寂半响之后,还是有人灵光一动开口道:“兴许以朝廷方面的立场,固然难以对此置啄再三;但身为京兆本家,难道就不在乎流落在外的血脉么?”

“只要给予足够的怀疑和由头,作为宗家的无地藩主一脉,难道不会设法深挖其背后的因果和根源么?这样朝廷不方便做的事,他们却是毫无妨碍,有些东西藏的再深,也难免有重见天日之际。”

就在洛都、长安的朝堂上层,都因此这一则消息,而暗流涌动之际;作为当今天子居养的上阳宫内,却是出人意料的别无动静;各种暗地里相关的奏闻,都如石沉大海一般的留中不发/了无音讯。

哪怕是个别受到嘱咐和托请的侧近侍臣,籍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之故,小心翼翼的旁敲侧击一二;也被轻描淡写的左右他顾过去。就像已半退养的今上,根本对此别无兴趣也不愿参合其中一般。

反而内宫很快有消息传出,一名受宠的年轻嫔妃,因为在侍奉帝驾时多嘴了几句;就被毫不犹豫的赶出了上阳宫,从九嫔之一的修媛,贬为八十一御妻最末的采女;形同打入冷宫的勒令别院自省。

与此同时,江畋一行已经搭乘上了,马拉轨道的北上车厢。作为梁公留下的遗泽之一,纵横交错马拉轨道的客货车辆,早已经在大唐境内遍地开花了;尤其是在地势平坦、辽阔宽广的中原大地上。

各种不断延伸的复线轨道,甚至在河西、关中、河洛、西川之间,形成了连接绝大多数城邑的大大小小轨道网络。同时;又与大江以南河网密布的东南、西南航道,形成某种相互嵌套的对接体系。

相比之下,反而是以两京为枢纽的轨道网之间,只保持了相当有限的微妙单线连接。因此,凭借这些轨道网络提供的运力,朝廷才能够快速的运兵和调集物资,迅速形成局部压倒性优势平灭动乱。

因此,在江畋南下平灭妖乱的期间;北地同样也是纷扰不断,但大多数位于人口稠密腹地爆发的妖变和异常,都很快被地方官府和朝廷驻军扑灭了。反而是人口稀少的延边地区,情况更突出一些。

比如:有多家塞外诸侯上报,在河套到大沙碛之间,发现了疑似上古神兽“角马”的存在,而被拐走了不少牧群中的母马。又有商旅在大青山以北遇到了,成群人首鸟身怪,当道袭掠人畜的传闻。

在安东都护府北部的黄龙州境内,有水中鱼型巨兽截断桥渡、翻覆船只;制造了不少惨剧,还数次击退了前来围剿的各家藩兵。但情况最严重还是位于燕山以北,饶乐、松漠都督府交界处的妖灾。

当地卢龙府已经先后有两支前往讨伐的人马失联;而刚组建不久的暗行御史部幽州分司,也因此损失了好些人手;不得不向东都本部求援。而其中一份求援的文书,也被就近转送到了江畋的手中。

所以,在思虑再三之后,江畋决定主动接下这份求援。随行大多数军士和辅助人员,护送文牍案卷、器械素材换船进入黄河,逆流而上回归西京;而江畋则轻装简从北上,伺机收割新出现的异类。

因此,相对于开春滚滚而来的潮汛,几乎四季风雨无阻的马拉轨道车厢,就成为了当下便捷通行的首选了。当然了,行进在中原大地上,又是另一种别样风光。

相对池泊遍地、水泽连环的的荆南、江西;或是稻麦飘香、坡塘处处的两淮;或是河网遍布、舟船如织的江东两浙;或是群峰绵连、山峦叠翠的闽地山水;中原大地的主要特点就是大而平坦无垠。

四面八方都是笔直而辽阔的天际线,似乎走上几天几夜也看不到任何边际;各种各样的人口稠密、繁华富庶的城邑、市镇、村庄,密集遍布在轨道沿线,根本让人应接无暇,又很快变得麻木不仁。

唯一能够给江畋这段枯燥的旅程,带来一点新鲜感和新意的,大概就是每次在站点换成马匹时;从就近的街市和小贩处,获得的各地特色吃食。比如莱州的蛤蜊烩面、齐州的把肉、济州的甜旋……

而过了黄河之后,就变成了博州的火酥,德州的油鸡;冀州的酥鱼豆羹,景州的羊丝炒饼;瀛洲的肚包肉,沧州的羊三色、杏酪稣;莫州的驴肉酥饼,而进入涿州之后,则是变成了牛羊三杂大汤。

只是这一次除了日夜贴身不离左右,关键时候还可以充当,远距离转移坐标的令狐小慕外。江畋还带上容貌大变,已改名为许之行的前学士沈逸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惨痛遭遇改变了他许多。

或许,只有在面对这些异类的斗争和对战中,才能令这位事实上的便宜大舅哥,慢慢放下积郁的心结,逐渐从自己变成非人事物的这场阴霭中走出来。所以江畋也难得抽出闲暇,与之攀谈了一路。

这才有所了解这位便宜大舅哥,无愧为世代号称“玉堂金马”的书香门第,正儿八经科班举士的东阁学士和京大教习的出身,他在诸多领域内的博闻广见、引经据典,堪称是一座行走的两脚书橱。

因此,江畋很快就对他有了安排。至少有他在西京里行院当任编撰顾问,同时负责起文职教习之责;补上诸多外行军士和内行队员,还有出身层次较低的那些文吏、属员;在学识和文理上的短板。

不要小看教育基础的作用,无论是西京里行院的配套生产技术,还是针对异类的研发应用,或是更深层次的神秘探究;都是需要相应学识基础和门槛的,现有的那些人员,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就在这种往复的讨教和思量中,针对西京里行院所属人员,重新进修和回炉再造的规划;也在逐步成型之际。第七次换过拖马的专属车厢,也终于抵达卢龙府境内,停靠在了幽州城外的碣石馆站。(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