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极限警戒 > 1647节 找茬

极限警戒 1647节 找茬

簡繁轉換
作者:墨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0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极限警戒 !

沈约隔岸观火,洞悉分毫。

虽然到古代也没多少日子,但有赖他对五蕴下人性的了然,对于古人的行为,也是看的清清楚楚。

现代和古代的科技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说实话,古人和今人的性格,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念奴娇这座青楼很可能就是金人女间谍燕子的一个据点。

崔念奴飘然若仙,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暗中挑动众人的对立情绪。

是挑动,不是挑逗!

崔念奴不动声色的激发李若水的正义、朱敦儒的清高、李彦的狡诈,让三者不知觉的争斗,然后顺便观察他沈约的动向。

沈约不为所动。

但当沈约说对石崇、王恺二人斗富的故事略有所知的时候,崔念奴再度出手,背出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

在沈约看来,崔念奴用意显然——一方面展才情让朱敦儒这样的男人为之倾倒,另外一方面,也在试探沈约的反应。

对于沈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赛月、巧云兰质蕙心,很快觉得到沈约的正、明,赵佶、李斌等人却是历经人性曲折险恶,才信沈约的诚、信。

博得信任的方法很多,沈约用的始终是一种——以诚对人。

李彦始终无法琢磨沈约的想法,是因为他和沈约本来是两个世界的人。

夏虫不可语冰。

李彦拘泥自己的三观,不相信这世上会有沈约这种人。

对崔念奴来说,沈约这人着实深不可测,因为她也是潜伏极深,内心复杂,这才不着痕迹的试探沈约。

对于朱敦儒所作的念奴娇,以及崔念奴背诵的典故,沈约均是明了。

他不用背,但他理解。

对修行者而言,记诵本是不理解才需要去做的事情,但等你真正理解后,你反倒需要忘却文字的束缚,才能激发出意境之妙。

石崇是个豪富,用富甲天下可形容,历史上像石崇那么富裕的人着实不多。

典故说的王恺这人,天子都是他的外甥,财富自然不言而喻,可王恺却富不过石崇,哪怕天子帮他都斗不过。

有一天,天子给了王恺一棵珊瑚树,高两尺,世所罕见,天子都视为瑰宝。天子拿出压箱底的珊瑚树给王恺,就是想让王恺赢石崇一把。王恺也以为胜券在握,兴致勃勃的拿珊瑚树到石崇面前显摆,结果石崇拿着个铁如意一下子就将珊瑚树击个稀巴烂。

王恺急了,说这珊瑚树是天子所赐,要治罪石崇,结果石崇满不在乎道——我这里所藏的珊瑚树都是三四尺那么高,你拿来的“珊瑚仔”太寒酸了,这不是跌你王恺的面子吗?我是为你好,才打烂的这棵珊瑚树。

杀人诛心,莫过如此。

石崇又道——我这里大把的珊瑚树,你随便选一棵吧,给皇帝也好,自己留着也罢,反正不用介意,因为我多的很!

“恺惘然自失”崔念奴背诵完原文,哪怕李若水也是赞道,“崔小姐着实记忆不凡。”

最终的结果就是王恺灰溜溜的离去,再不敢和石崇斗富。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朱敦儒所作念奴娇的这句,随手用典,用意却是——哪怕石崇、王恺这等斗富的举动其实也是无聊至极,远不如月中桂树可爱。

李若水特意提出这个典故,自然深知朱敦儒作词之意,感慨道,“想石崇争宠,终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月中桂枝,却是千古不改。”

石崇的下场并不好,失势被杀,不得善终。

李若水说着石崇的事情,其实却是暗指李彦所为终究会如石崇般。

李彦如何不知,暗想你们这些穷酸就是月中桂枝,千古留名了?内心极度厌恶李若水的比拟,却呵呵笑道,“原来如此,朱先生词意高深,本官是今日才知。”

朱敦儒微怔,他虽正,终究不蠢,捕捉到李彦眼中的寒光,一时惴惴。

李彦随即道,“那什么打碎珊瑚后几句是什么?”

李若水亦感觉到李彦的敌意,一时犹豫。

沈约随口道,“应是——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众人微愕。

他们见沈约保持沉默,多是觉得这个沈约是在藏拙,不想沈约似不在意的听了一遍曲儿,居然将词说的一字不差。

有人更是想着——难道说,沈约早知此词,今番是来找茬的?

李彦哈哈笑道,“沈公子才是博闻强记,让人佩服不已。”看向朱敦儒,李彦缓缓道:“洗尽凡心,满身清露,这应该是朱先生的自我写照吧?”

古代文人作词,多为心声,朱敦儒如何能够否定这点?

李彦随即又道,“想朱先生用词勾勒出一个清洁世界,艳羡月中桂影,厌恶世俗红尘。”

朱敦儒不语,可他不能不说,李彦正说中了他的心声。

“因为对石崇之流的厌恶,朱先生这才感喟不已,自诩清高,这才对朝廷征用屡次不就。”李彦言语萧杀道。

朱敦儒感觉有些不妥,本想用自己才不配位推搪,崔念奴却流波转来,看了他一眼。

佳人面前,怎能示弱?

朱敦儒索性不语。

李彦冷笑道,“朱先生自觉清高,这才只和李博士为伍,但石崇在俗人眼中或许不堪,终究忠君报国,晋惠帝复位,以九卿之礼安葬之。”

朱敦儒内心微沉。

李彦随即道,“若是石崇祸国殃民,晋惠帝如何会这般礼遇?”

朱敦儒不言,李若水知道这是事关天子的讨论,多语惹祸,不能辩论。

李彦继续道:“天下或许不能免俗,可仍旧是太平盛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朱先生词中满是感喟和厌倦天下之意,征官不就,莫非是对天子不屑,进而不满吗?”

朱敦儒凛然。

词为心声,说实话,他做这首词的时候,内心的确是有不满的情绪,可如今经李彦渲染,却有了大不敬之意。

看向变色的李若水,李彦淡然又道,“李博士高才,深明朱先生词意,不知本官方才所言,李博士以为然否?”

李若水眼皮跳动。

这看似普通的问题,却是极难回答。

若觉得李彦说的对,他和朱敦儒可说均有不敬之名,他这个太常博士不但到了尽头,还可能有被流放的可能。

若说不对,那朱敦儒作词本有幽怨,他自认朱敦儒知己,示弱曲解,那虽能避祸,可日后芥蒂种下,如何面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