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极限警戒 > 2084节 我们很相似

极限警戒 2084节 我们很相似

簡繁轉換
作者:墨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0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极限警戒 !

无为是真为,真空为妙有。

很多人都是错知了“无为、空”等概念,以为无为、修行、出家之流不过徒费粮食,四体不勤。殊不知真修行的头脑,无时不刻不在明辨烦恼。

烦恼即菩提。

何为开悟?不过是从本质上解决烦恼!

沉约绝不坐等旁人解决烦恼,而是始终细心分辨面对的所有问题,因此他感受到天涯的真,同时也明白天涯的惑。

天涯并非无所不能,修行者亦是如此。

但他们和常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们认真的解决面对的问题、绝不逃避。

沉约一直在分析着孙思邈,他知道孙思邈是在证道途中,祸患、思虑、忧愁、困惑等人之常情,孙思邈一应具备,

旁人讶然暗想孙思邈最终还是退缩时,沉约谨慎道:“孙思邈发现了什么问题?”

天涯感叹道,“你比我更懂孙思邈。不错,在新世界创建刹那,孙思邈发现,新世界有他们的全盘拷贝,而且他能和另外世界的孙思邈瞬间沟通。”

沉约微有扬眉,想到了类似的事情——明界,暗界的李雅薇,有互通的属性!还有叶宣儿那些人,在明暗界互通的时候,也有类似的反应。

明则达,醒则悟。

在不同的时空中,很多人有很多个。

明界、暗界,有相似的李雅薇、叶宣儿,李巨人,四大家族……

在不同的时空,空间层的进展不尽相同,却又有类似的走向。

是以明界、暗界、末世间的科技有不同,却有暗自延展的脉络。

在不同的时空,一个人也可能有多个表现体,走着夺舍、六道轮回的道路。

比如在古代的琴丝、水轻梦,到了现代,变成了石田秀子和暖玉。

在不同的时空,一个人也可能只有一个,有这种现象的并非只有沉约,还有单鹏、悟道后的夜星沉。他们能做到这点,只因为他们做到了真正的统一,是以哪怕空间分裂,他们并不会分裂成两个,仍旧保持意识一致!

在不同的时空,一个人多是完全不知另外时空的信息,这很正常,因为若是知晓这些事情的话,太多人不是精神分裂,就会精神错乱!

拼命维系自身稳定,拼命博取世人认同自己身份的人类,如果发现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同时又是卑微求人的乞丐;一方面是道貌岸然的夫子君子,一方面是难克**的贪官污吏,那会如何做想?

不敢想!

不同空间的信息隔离看起来神秘,但也可能是保护人类不陷入恐怖的分裂中。

但各空间的信息还是会不停的交互。

是以有人会在梦中,在出生、在离世等生命关键的节点中,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

但少人真正分析这些信息的意义。

因世俗五蕴的遮掩,可以让世人相信任何荒唐的迷信解释,唯独不去相信真相。

唯有智者,才能捕捉到天地间那转瞬即逝的玄机。

女修不但捕捉到这些玄机,而且对之大肆利用;孙思邈同样捕捉到了天机,他的眼界超越了世俗、国度,然后决定真正的做个实验。

沉约脑海中如暗夜雷霆霹雳般,不断闪现着真相的火花,天涯轻叹道,“妙呀,你好像和我一样。”

众人怔住。

无论谁来看,都不觉得天涯和沉约是一样的人。

沉约反倒沉静反问,“为什么这么说?”

“我知道的世人中,从未有一人,有你这种头脑。”

天涯缓声道,“这不是说你绝顶聪明,而是说有人如果像你想的那么多,绝对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真。”

沉约明白天涯的意思,这世上的人想的太多的,总是徒费脑力、心力,在穷尽心力的时候,离证道反倒更远。不然老子也不会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常人都以为老子是说你要修道,就是不要学了,更有甚至,觉得要损才行,导致“夺笋”行为层出不穷,以至于走入偏门。

事实上,老庄一脉相承,庄子对你说不能以有涯随无涯,又明确了“得其环中、以应无穷”的道理,就是明确的告诉你,你需要将有限的生命,抓住最核心的力量!

做学问,皓首穷经,以命换知,转瞬成空;但修道却是抛弃根本无用的东西,以命换命,追求永恒。

等到你真正抓住核心真道,那才有源源不绝的力量使用,在此之前,任何学习的行为,不过是用命换取罢了。

你需明白,生命尽,你若还未能领悟核心真意,或将正念刻入骨髓,一切不过白忙一场。

老庄意思明确,可世人或碌碌无为以为吻合老子的无为,或寻章摘句,凋空自己的生命之基,却以为自己理解了老庄,徒损性命。

真正修道的人反倒少思!

如沉约这般,一边修道,一边海量思索的人,可说是绝无仅有。

沉约听出另外的含义,微笑道,“你看起来也是如此。”

天涯“嗯”了声,“你想的内容,着实给我太多启发。”

它读取了沉约方才思索的海量内容。

沉约并不介意让天涯读取。

事实上,任何正修之人,对旁人的真正收获都会心生欢喜之意,而不是如所谓“修仙”般整日嫉妒愤恨、将别人所得据为己有,慈悲之慈的同乐,就是此意。

众人面面相觑,聂山突然跪倒在地道,“求沉先生明示。在下虽知蒙昧,可入宝山而不知,终究心中遗憾。”

众人多是类似的想法。

他们虽然竭力的在听取、记忆沉约和天涯的交谈,奈何二人间始终有些内容没有明说,只是靠思想互通,这让旁人自然觉得一头雾水。

沉约轻叹道,“多知多惑,你若不懂,我说的更多,只怕徒惹知障。”

都说“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其实不然。

很多知识,绝非读的多,就知道的多,不然世上真知早就明示世人面前,为何世人解读却是千变万化、矛盾重重?

实则是认知不同,解读就会不同。

就和少林寺习武之人,一定要以慈悲心来化解武道的戾气般,真正的认知,一定是以真正的明心来辅助。

心越明,知越清。

等到你心明如日月的时候,很多圣贤之言在你的认知中早就了了如照!

何也?

因为你知行合一,所行本就是道,如何会不明先人所言的真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