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极限警戒 > 2267节 永恒之路

极限警戒 2267节 永恒之路

簡繁轉換
作者:墨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9-02 13:11:06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极限警戒 !

佛语千万,不离一意——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非幻不灭的就是永恒。

明心见性不就是要见永恒?

会幻灭的终究是虚有。

你相信有不会幻灭的东西吗?

觉者已经发现,这世上有永恒的东西,但绝非人的躯体和意识、以及躯体和意识能达到领域,因此佛法千言万语不过一个指向——告诉你怎么利用正觉找到那个永恒,同于永恒。

仅此而已。

听起来比玄幻还玄幻,比魔法更神奇,但和世人历尽数千年、仍旧突破不了长生极限不同,佛法却将到达永恒之路的步骤比科学更科学的清楚示现。

后来无数得证人补充亦丰富了前往永恒之路步骤的细节,可不过是锦上添花,因为那最艰难的道路已被释迦开辟出来,同时无私示现众生。

暖玉对此显然深信理解,因此一口道破灯罩和灯泡的比喻。

发光的是灯泡,世人执着的是灯罩。

珍贵的是珠子,世人执着的是盒子。

琴丝轻吁一口气,“虽然我觉得比拟的仍不贴切,但终究能让……我们,更明白一些。暖玉,你想的不错,灯罩就类似我们的身躯,还包含我们的六识形成的五蕴。而灯泡,就如灵明点般的存在。世人在这世上,多是处于这种情况,将灯罩等同于自身,而世人因为那灯罩,从不知道灵明点的存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是说世人某些行为导致看不到大局。

琴丝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世人因为执着躯体,同样无法看到灵明点的存在。

世人一生忙碌,只为了这个躯体,可笑的是——世人又从不去研究这个躯体的内在,等到这个躯体有毛病的时候,就将其交到别人的手上来处理。

这不是和世人使用手机很类似?世人渐渐将手机当作自己的一切,甚至劝其离开手机都能引发世人的杀机?

手机坏了,换一个,或者修理下就好,但人体坏了呢?世人选择赌运看看能不能修好,但只有在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着发誓保护身体,可一等身体看似好转,一切恶习故态复萌,再陷享乐中不能自拔,看不到老死之难免、世事之无常。

沉约的思想展现人前,琴丝涩然道,“世人的行为的确有些荒谬,不过终究有人看清楚灯罩灯泡的问题,只是苦恼如何去除灯罩。老子曾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是看懂灯罩、灯泡的人,可惜,他并没有留下去除大患的方法。后人道教也根本没有传承到他的真正思想——既然认为身为大患,为何修道还要幻想永生不死的身躯?世人看似了解了一切,可唯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躯体,不了解自己的意识,其实也是可笑至极。”

叶宣儿反倒鼓励道,“但我们开始尝试进行了解,而且我们知道,这世上有的人的灯罩会薄些,不然何以有灵光一现的说法?”

琴丝露出微笑,“你就算灯罩很薄的那种。”

灵光一现不应该是灵光始终都在?灵光始终都在,灵光只能一闪,是不是意味着灵光始终被旁的东西遮挡住了?

有什么挡住、扭曲了你的灵光?

很多人小时候总有灵感灵见,为何长大了灵感真见会消失?这不是证明人入红尘后,有东西渐渐累计,遮掩了那些灵光?改变了那些灵光?

可你若记得你曾经的灵光,去除遮掩,就还能找到你的灵光。

如果你知道此理,为何不立即去做?

叶宣儿望见沉约的所想,再道:“灯罩不止代表着身躯和五蕴,还意味着无明,它的厚度意味着六识产生的贪嗔痴,贪嗔痴引发的六尘的多寡?”

琴丝露出欣慰之意,鼓励道:“说下去!”

叶宣儿盯着灯罩、灯泡的模型,露出振奋之意,“真明如灯,无明为灯罩遮掩住灯的光明。人以无明起,就是意味着人一出生,就因为身躯之故陷入无明。”见琴丝点头,叶宣儿再道,“但有人出生的时候,灯罩薄,就会有更多的光透射而出,让那人因明趋近于醒。在场的诸位,除了沉约外,恐怕都是这种人。”

众人倒是出奇的没有问为什么要除去沉约,因为他们均知,沉约或许有灯罩,但他的灯罩等同于透明。

“因此这世上有了智慧和愚痴。”

叶宣儿再道,“有智慧的人,因为灯罩更薄是以能透漏出更多的光明,光明引领那人时不时的灵光闪动,成为世上杰出的人才。而更有头脑的人,开始思考为何有光明出现,等到他们发现灯罩的问题,显而易见的就会去除灯罩,这就是去除无明、去除五蕴,或者说是去尘,这也叫做修行!”

沉约缓缓点头。

世人从各种角度解释修行,叶宣儿的这种解释,可算是通俗易懂。

“慧远的念佛法门,就是去除灯罩的一种法门。”

叶宣儿一法通、百理明,“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阿弥陀佛四字的本意就是观想身心光明,这是采用近似法来去除灯罩,显露光明。”

慧远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所讲浅显易懂,哪怕是贫僧听闻,都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一生念佛,更是因为信、愿、行。

信为百行先,若不信,无有能成。若不信而有成,肯定不过是随波逐流,置身风口,转瞬消逝,非有真成。

因为信,慧远念佛观佛,一心不乱,这才日趋清明,但你让他如琴丝、叶宣儿这般说出这种道理,仍旧难能。

信并不意味着真正的了解。

信任、信任,信而任之。

释迦对那些天资真的不行之人,无法领悟佛语之人只能先让其相信有这么一条路,然后传授其戒定慧的法门,增长其智慧后再助其了解。

世人都认为理解数学理论需要智慧,既然如此,那理解人生全局,难道不需要更大的智慧?

可世人偏偏认为出家为逃世!出家亦是为了逃世!

真有智慧,如何会选择逃避?

邪法所为则是大相径庭,他们是进行pua的控制,让你气血低落,无能分辨的除了死,无路可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