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高祖 > 第一七三章 无心之过

家父唐高祖 第一七三章 无心之过

簡繁轉換
作者:今宵初弦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10:04: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朝会结束之后,裴寂走出了武德殿。他刚走下玉石台阶,就听到背后有人喊自己。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潘鸿展。只见潘鸿展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凑上前来道:“宰相大人,您别生气,刘文静就是那副德行,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裴寂怒气未消,愤然地:“潘大人,今天的事你都看到了。我说东,他偏说西;我说天,他偏说地。处处跟我做对,真是岂有此理!”

潘鸿展一听,连忙安慰道:“宰相大人,您深受皇上信任,位高权重,刘文静自然妒忌您。不过您放心,今儿这几桩事,下官一定按您的意思去办理。”

裴寂听了,瞧了对方一眼,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潘鸿展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站队。

刘文静走出太极宫后,登上了停在宫墙边的马车。车夫一挥皮鞭,马车缓缓驶离。刘文静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他今天在殿上跟裴寂争吵了一番,仿佛出了口恶气似的,心里稍微舒服了一些。

其实,他与裴寂并非天生不和,最初两人还是好朋友呢。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今徐州)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的武功县。其父刘韶,曾任隋朝官员,在战场上英勇战死,被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了其父的爵位。

大业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时,与担任晋阳宫副监的裴寂结为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谈天论地。有一天晚上,裴寂见城上巡逻的士卒燃起烽火,不禁感叹说:“天下将乱,我们将去何处安身啊?”

刘文静闻言,笑着回答道:“裴兄不必担心,乱世之中方显英雄本色,你我二人难道会贫贱终身吗?”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便主动结交。他对李渊的次子李世民赞赏有加,常对裴寂说:“李世民绝非池中之物。他豁达大度、神武雄豪,堪称汉高帝、魏太祖一流的人物。年纪虽轻,却是天纵之才。”

当时,李世民看到天下大乱,隋朝江山岌岌可危,便招募宾客,暗中筹划起义。恰在此时,李密造反,刘文静因为与李密有姻亲关系被捕入狱。李世民前往监狱探视刘文静,与他一起商议起义大计。

刘文静出狱后,将裴寂介绍给李世民认识,三人一同谋划起义之事。他们知道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危险,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着同一个信念——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与荣耀!

裴寂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幼年丧父、由兄长抚养成人。他十四岁补任蒲州主簿,后来仕途一帆风顺。担任晋阳宫副监时结识了正监李渊,两人趣味相投、一见如故、经常一起喝酒下棋到深夜,还时常纵论天下大势。

李世民屡次劝说父亲李渊起兵造反,可李渊就是不答应,还威胁要把他送与朝廷治罪。正当李世民一筹莫展之时,刘文静出了个主意,他让裴寂趁李渊醉酒,安排两名宫女侍寝。李渊酒醒后一瞧,完了,睡了皇帝的女人,犯了杀头之罪,这下不想反也得反了。可见,晋阳起兵时,刘文静与李世民先谋划,然后才把裴寂拉进来的,若论功劳,刘文静丝毫不逊于裴寂。然而,李渊登基后,对裴寂宠爱有加,群臣莫及。刘文静与裴寂地位悬殊,待遇迥异,心中难免生出不平之气。

马车缓缓地驶抵府邸大门前,车轮与石板路的轻吟浅唱渐渐停歇。刘文静缓缓步下马车,步履稳健地朝大门走去。他刚踏入那熟悉的院落,就见一道身影从门内匆匆迎出。他定睛一瞧,原来是胞弟刘文起。

刘文起一身战袍,虽已卸去战场上的肃杀之气,但那份属于冠军大将军梁实麾下将领的英姿勃发,依旧不减分毫。他率军驻扎于华州,平日里难得归家,此刻相见,自是满心欢喜。他迎上前来,笑道:“大哥,你回来啦?”声音中带着几分久违的激动与亲切。

刘文静乍见弟弟,略显诧异地:“文起,你怎么回长安了?”言语间,既有对弟弟归来的欣喜,也有一丝不解。刘文起一听,笑着答道:“大将军派我回来办些差事。”

“什么差事?”刘文静追问,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关切。

“哦,去兵部送公文,去户部催粮饷。”

刘文静听后,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差事办完了吗?”刘文起答道:“都办完了,我在家住一晚,明天一早就回去。”兄弟俩边说边步入屋内,气氛温馨而融洽。

夜幕降临,月华如水,刘文静命仆人摆上酒菜,兄弟俩围坐在一起,杯觥交错间,畅谈着别后的点点滴滴,从儿时的趣事到如今的世事变迁,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与厚谊。直到夜深人静,方才各自歇息。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刘文起便已起身。他漱洗完毕,一身整洁的战袍,英姿飒爽,前往马厩牵出自己的那匹黄骠马,然后熟练地套上马鞍。刘文起牵着马来到院子里,正巧碰见了管家。管家一见,连忙迎了上来,满脸堆笑道:“二爷,您这就要走哇?”

刘文起点了点头,神色淡然,仿佛早已习惯了这种来去匆匆的生活。管家关切地道:“二爷,天刚亮,您何不吃了早饭再走?”

刘文起微微一笑,道:“不了。早晨凉快,正好赶路。”言罢,他迈开大步,走了几步,忽又想起了什么,扭头问道:“我大哥起床了吗?”

管家摇了摇头,道:“还没呢。”

刘文起点了点头,道:“那好,回头你告诉他一声。”管家连忙应承:“二爷请放心。”

刘文起牵马走出院子,踏镫上马,驱马来到了光化门,与等候在那儿的几名亲兵汇合。一行人出了长安城,沿着官道朝华州进发,马蹄声清脆,扬起一阵阵尘土。

众人快马加鞭,一口气奔驰了一百余里。此时,日已高悬,热浪滚滚,刘文起汗流浃背,跨下的黄骠马亦是疲惫不堪,鼻子直喷热气,仿佛也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

刘文起一扯缰绳,停下了战马,扭头对亲兵们道:“天太热了,咱们找个地方歇个晌吧。”言罢,他目光四扫,寻找着可以避暑的地方。

一个名叫汪全的亲兵策马上前,用手一指右前方,道:“将军,那边有一片树林,咱们就去那儿歇晌吧。”

刘文起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只见前方果然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枝叶繁茂,树荫浓郁,正是避暑的好去处。他点了点头,道:“好吧。”

众人驱马来到树林跟前,翻身下马,将马匹拴好,然后走进了树林。他们找了块空地坐下,享用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囊中的清水。

刘文起吃饱喝足后,站起身来,走到树林的边沿。只见眼前并排长着几棵杉树,树干笔直,高耸入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走上前去,用手轻轻抚摸着树干,自言自语地道:“这棵杉树作旗杆正好。”这时,汪全凑了上来,道:“将军,咱们军营的旗杆被风吹折了,不如把这棵树砍了吧,这么好的杉木可不好找啊!”

刘文起听了,笑了笑,道:“砍树容易,可华州离这儿还有几十里,怎么带走呢?”汪全听了,扭头朝四周看了一下,用手一指不远处的一座寺庙道:“将军,那边有一座寺庙,咱们把树砍下来寄存在庙里,回头再让人赶马车过来运走。”

刘文起闻言,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点了点头,随即扭头对另外两名亲兵道:“你们两个过来,把这棵树砍了。”

那两名亲兵闻令走了过来,拔出佩刀对着树干“乒乒乓乓”地砍了起来。工夫不大,树干就被砍出了一个大豁口,一名亲兵用刀一推,大树轰然倒地。

正当刘文起要吩咐亲兵将大树抬走时,忽听耳旁传来一声断喝:“住手!”他吓了一跳,扭头一瞧,只见旁边不知何时已围着一大群士兵,他们身穿铠甲,手持兵器,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几名不速之客。从这些士兵的装束上看,他们显然是当地的府兵。

一名军官骑在马上,对他们怒目而视,大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谁让你们砍树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不容置疑。

刘文起愣了一下,心中涌起一丝不解与疑惑,道:“怎么啦?这树不让砍啊?”

军官翻身下马,走到他跟前,目光严厉地盯着他,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刘文起茫然地摇了摇头,道:“不知道。”

军官脸色铁青地怒视着他,仿佛要将刘文起等人吞噬一般,大声道:“这儿是兴宁陵。你们竟敢砍先皇陵墓的树,真是大逆不道,罪不可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