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高祖 > 第一四九章 寻医问药

家父唐高祖 第一四九章 寻医问药

簡繁轉換
作者:今宵初弦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10:04: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智云看见小姑娘站在那儿哭泣,连忙走上前去,关心地:“你们怎么啦?”小姑娘泪眼婆娑地瞅着他,带着哭腔道:“我们家小姐被蛇咬了。”李智云一听,大吃一惊,忙道:“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刚才。”

李智云转向小姐,道:“咬在那儿了?让我看看好吗?”小姐疼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点了点头,又用手指了指右脚脖子。李智云扶着她到旁边的石头上坐下,替她脱去鞋袜,挽起裤腿,露出了白皙的玉足。

被蛇咬的伤口在脚踝处,有两个很深的齿印,正在往外面渗着紫黑色的毒血。伤口周围的皮肤开始泛着青紫色。李智云抬头对丫环道:“有绷带吗?”

“有绳子。”丫环说着走向丢在旁边地上的一只背篓,取出了一节绳子递给他。

李智云接过绳子,将小姐的腿肚子扎紧,然后将她的脚抬起来,俯下身去用嘴吮吸着毒血。他吸一口吐一口,直到伤口流出的血液变成殷红色,才停止了吮吸。接着,他接过小姐递过来的一方手帕,将伤口包扎好。

李智云站了起来,道:“行了,应该没事了。”小姐放下裤腿,羞红着脸道:“谢谢公子。”李智云扭头看见那只背篓里装满了草药,便问:“你们上山采药啊?”丫环连忙点头称是。

小姐穿好鞋袜站了起来,可是,她的右脚刚一落地还是叫疼。李智云一见,心想算了,帮人帮到底吧,便扭头对丫环道:“你们家在哪?我背小姐回去。”小丫头一听很高兴,连忙用手一指道:“不远。翻过前面的那道山梁,下了山便是。”

小姐一听李智云要背自己回家,也没有拒绝,只是娇羞地:“那就有劳公子了。”李智云背上小姐,刘树义背上竹篓,在小丫环的带领下,朝山下走去。这几年,李智云每天早起习武,身体强壮了不少,加上小姐的身子骨很轻,所以背起来一点也不吃力。半道上,刘树义提出要换他,李智云道:“你的腿伤还没有完全好,还是我来吧。”

几个人下了山,前面出现了一座村庄,大约有数百户人家,但见“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荫。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乡风古?扑面而来,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他们进村后,来到了一户农宅门前,小丫环推开了柴扉,将客人迎进去,然后冲着屋子喊着:“老爷,老爷。”

须臾,从屋子里走出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他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留着一缕斑白的长须。老先生一见李智云背着自己的女儿,连忙吃惊地:“这是怎么啦?”

“小姐被蛇咬了,是这位公子救了小姐。”丫环脆声回答。

老先生连忙走上前,道:“谢谢公子,快把小女放下吧。”李智云放下小姐后,老先生上前扶住女儿的胳膊,对李智云道:“老夫送小女回房,请两位公子先进堂屋歇息。小云,给客人上茶。”

李智云和刘树义在丫环的带领下走进了堂屋。堂屋面积不大,陈设也很简单,但收拾得干净利索,显得窗明几净。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块黑底泥金大匾,上书“悬壶济世”四个大字。不用说,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一位郎中。

丫环给他俩泡完茶后就出去了,刘树义也说要出去转转,堂屋里只剩下了李智云。他坐在那儿喝完了一碗茶后,老先生就从后门进来了。

李智云连忙站了起来,关心地:“小姐没事吧?”老先生点了点头,道:“多亏公子处置得当,老夫又给她敷了点药,现在巳无大碍。”他说罢请李智云坐下,然后在对面坐下,瞧着对方道:“敢问公子贵姓?”

“晚辈姓李。”

老先生点了点头,道:“李公子,老夫姓王,祖上世代行医,在禄城开了一家诊铺,只因躲避战乱,才搬到这凤凰村居住。老夫只此一女,平日待之如掌上明珠,只因老夫近日偶得风寒,身体不适,而一病人又急需一味草药,小女才带着丫环上山采药,不想被毒蛇所伤,幸得李公子出手相救,老夫感谢不尽!”

李智云摆了摆手,道:“王先生不必客气。王先生既是祖传的医术,想必家学深厚。晚辈正好有一事不明,还想向王先生请教。”

“李公子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李智云斟酌了片刻,道:“不瞒王先生,家兄近日得了疟瘴,由一位贾大夫诊治。然而,贾大夫用遍了治疟的方子,家兄的病情始终不见起色。晚辈偶然得知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治疟一方,据说青蒿治疟特别有效。可是,贾大夫按方施药,家兄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不知是何缘故?”

王大夫听罢,笑了笑,道:“青蒿治疟确是良方,但仍需仔细甄别药材,方才妥当。”李智云没听明白,连忙道:“请王先生能否说得详细一点?”王大夫沉吟片刻,道:“青蒿因时因地叫法各不相同,葛洪书上所记载之青蒿,并非当今世上所说的青蒿,而是黄花蒿。青蒿也叫香蒿,黄花蒿也叫臭蒿、苦蒿。那位贾大夫也许并没有弄清楚香蒿和臭蒿的差别,以香蒿入药,自然劳而无功。作为医者,不能拘泥于书本,应勤于实践,细心辨别各种药材的药性,否则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经王大夫这么一解释,李智云顿时毛塞顿开。原来,能治疗疟疾的并不是香蒿(青蒿),而是臭蒿,也就是黄花蒿。李智云仔细一想也对,葛洪所处的东晋,距今已经有几百年了,许多事物的名称都发生了变化。他估计贾大夫因为不相信葛洪的方子,所以没对青蒿治疟的方子详加研究,故而没能区分出青蒿和黄花蒿的不同。

这么说来,青蒿中并不含有青蒿素,含有青蒿素的是黄花蒿。屠呦呦提炼出来的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不应该叫青蒿素,而应该叫黄花蒿素。只因葛洪书中记载的是青蒿,所以沿袭他的说法才叫青蒿素。

李智云心中的迷团终于解开了,顿时心情开朗。接下来,他要弄清楚黄花蒿究竟长得啥模样,便道:“王先生,贵府可有黄花蒿?能否取来一观?”王大夫听罢,站了起来,道:“李公子,请跟我来。”李智云以为王大夫要带他去药房,但王大夫却领他走出了屋子,来到了院子的外面。

王大夫用手指着长在院墙旁边的那几株一米多高,青绿色的野蒿子,道:“李公子,这就是黄花蒿。《诗经》中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指的就是这种苦蒿。”

李智云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这就是能治疗疟疾的黄花蒿?这也太普通了吧?农村遍地都是,房前屋后,池塘边,小路旁,到处都长着这种野蒿子。农民经常拿它喂猪,连猪都不爱吃。

王大夫含着笑道:“李公子,是不是觉得它太常见、太不起眼了?其实,大凡有用的药材,都不难寻到,这大概是上苍对人类的眷顾吧。”

解开了青蒿之谜,李智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想立刻赶回古井村给二哥治病,可天色已晚,山路难行,加上王大夫一再挽留,他们只好留下来住了一晚。

次日一早,李智云他们便与王大夫道别,离开了凤凰村。他们俩早已迷了路,不过没关系,只要找到了顺安镇,他们就能找到回古井村的路。临行之前,李智云曾向王大夫打听顺安镇的方位,王大夫详细给他讲了行走的路线。他俩按照王大夫讲的路线,终于找到了顺安镇。

李智云和刘树义刚走到镇子的旁边,远远地就看见从镇子里跑出几个人来。等那些人跑近了,李智云仔细一瞅,原来是张正和蔡虎他们几个。

张正跑到他俩跟前,笑道:“王爷,刘公子,你们回来啦?”李智云惊奇地:“怎么这么巧啊?”张正解释道:“我们几个抵挡了一阵子,就撤退了。后来上山找你们,没有找到。我们就想,你俩一定还会回来的。所以,等那股敌兵撤走后,我们就回到镇子里等你们。”

李智云听了,点了点头,道:“那好,咱们回古井村吧。”一旁的蔡虎道:“王爷,你不是要去找郎中吗?”李智云一摆手道:“不用找了,我知道怎么治我二哥的病了。”张正一听,惊喜地:“真的?那可太好了!”

一行人顺原路返回古井村。进村子的时候,李智云顺手在路旁扯了一把野蒿子。张正见了,奇怪地:“王爷,你扯它干什么?”李智云含着笑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李智云回到住处,见二哥还是昏迷不醒,便将黄花蒿交给贾大夫,让他按葛洪的方子绞汁给二哥服用。贾大夫也不敢多问,只好如法炮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