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家父唐高祖 > 第八十一章 逃往突厥

家父唐高祖 第八十一章 逃往突厥

簡繁轉換
作者:今宵初弦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10:04: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宋金刚在介休城下战败后,带领一百余骑逃离了战场。他们乘船渡过了汾水,从小路逃回了马邑。

马邑城中的官民已经闻知前方战败的消息,人们惊慌失措,城中一片混乱,许多达官贵人套上马车,收拾起细软,准备逃出城去避难。

宋金刚风尘仆仆地赶回宋王府。他在庭院中翻身下马,刚走进厅堂,刘若兰就闻讯从后堂迎了出来,一看见他,似乳燕投林般扑入他的怀中,更咽地:“夫君,谢天谢地,你总算回来了!”宋金刚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安慰道:“夫人,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夫妻俩缠绵了一会儿,宋金刚牵着妻子的手走到一张罗汉床旁坐下。刘若兰擦去脸上的泪水,道:“夫君,我哥哥怎么样了?”

“皇上已经去了突厥。”宋金刚道,“他派人给我捎来消息,让我们也去突厥。唐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马邑城眼看是守不住了,咱们收拾一下,明日一早就出发。”

刘若兰听了,沉默不语。宋金刚瞧着她,有些抱歉地:“若兰,对不起,为夫无能,让你跟着颠沛流离,吃苦受罪。”

“夫君此言差矣。”刘若兰正色道,“兵法云,胜败乃兵家常事。夫君乃当世豪杰,目前只是暂时遭遇挫折,他日必定会重振旗鼓,再展雄威。再者,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既嫁与你为妻,你就是去天涯海角,若兰必一生相随!”

宋金刚听罢,感动地攥紧妻子的柔夷:“若兰,有你这番话,我就放心了!……”

宋金刚带出来的一百余名骑兵,半路上走散了一半。他将宋王府的奴仆大半遣散,只留下一些精干的仆人,加上剩下的骑兵,一共七八十人。他们套上十几辆马车,装上细软和食物。车队一早便出了马邑城,一路迤逦往北而去。

马邑位于“天下第一关”雁门关和雁北外长城的杀虎口之间,秦朝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驱逐匈奴人,筑城养马,马邑始得其名。后来,汉武帝在马邑设伏诱歼匈奴大军,揭开了反击匈奴战争的序幕。从雁门关通往杀虎口的马邑古道,是千年不绝的商道,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车队一路向北,来到了雁北外长城的重要关隘——杀虎口。杀虎口位于蒙古高原和晋北山地的边缘地带,过了杀虎口,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塞外草原,也就踏入了突厥汗国的地界。

宋金刚虽然没有来过突厥,可是,他的亲兵中有一人出使过突厥,由他作为向导,带领车队向着突厥的汗庭进发。进入塞北草原后,不时可见优良的牧场,成群的牛羊,以及骑马放牧的突厥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美丽的风光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突厥人跟匈奴人一样,都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吃肉食喝奶酪,披发左衽,穿的衣服大多是裘皮制成,结实耐磨。

车队行进了一天,傍晚时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大约有两三百人。这是突厥人的骑兵,他们奔驰而来,到了跟前,将车队团团地包围住了。骑在马上的突厥士兵身穿甲胄,腰挎长刀,手握长矛,每个人头盔的顶上都插着一两根大雁的羽毛。

突厥士兵个个面相凶恶,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群来历不明的汉人。一名军官模样的人纵马上前,开口道:“你们是什么人?”宋金刚连忙迎上前去,陪着笑脸道:“失毕,我们是定扬可汗的属下,到汗庭去找定扬可汗。”

失毕在突厥语中是将军的意思。那名军官大约有些见识,点了点头,道:“原来是刘武周的部下。”接着,他又命令道:“马车上的人统统下来,我们要检查马车。”

这时候,刘若兰已经下了马车,站在丈夫身旁,紧紧地依偎着他。随着那名军官的命令,不少突厥士兵下了马,上前检查马车,可是,宋金刚的亲兵拦着不让他们检查。好汉不吃眼前亏,宋金刚沉着脸,摆摆手道:“让他们搜查吧。”

所谓检查,不过是抢劫的另一种说法。突厥士兵上前东翻西找,专捡好东西拿,把金银细软、丝帛貂裘统统抢走了,然后骑上马扬长而去。

管家走到宋金刚跟前,嘴唇颤抖地:“老爷,值钱的东西都让突厥人抢走了,怎么办呀?”宋金刚叹了一口气,道:“算了,钱财乃身外之物,抢了就抢了吧。”

还好,突厥人并没有抢走马车上食物,他们还有吃的,还可以继续往前走。天黑了,车队扎下了营帐,埋锅造饭,歇息了一夜后,第二日继续赶路。

宋金刚骑马时间长了,骑累了,便下了马,跟着车队往前走。刘若兰也在马车上坐乏了,下了马车,陪着丈夫一起往前走。

草原上一马平川,并没有所谓的道路,车队沿着车辙印迹行进,这是前面车队留下的“道路”。这时候,只见前方路旁坐落着一顶帐篷,有七八个突厥的男女老少,正围着帐篷一边走一边痛哭流涕。这些突厥人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雪亮的弯刀,他们每绕帐篷一圈,就往自己的脸上划一刀,刀口渗出的鲜血夹杂着泪水,一起往下流淌,看上去十分瘆人。

车队停了下来。刘若兰紧紧地攥住丈夫的一条胳膊,吓得娇躯颤抖,惊恐地:“夫君,他们在干啥呢?”宋金刚虽然没有来过突厥,但听说过突厥人的这种风俗,便解释道:“他们是在祭奠自己的亲人。他们的亲人死了,尸体就停放在帐篷里,亲属们围着帐篷边走边哭,每走一圈就要往自己脸上划一刀,一共划七刀才算完事呢。”

突厥人性情野蛮凶残,以战死为荣,病死为耻。突厥人死后,要杀死一匹马,然后将尸体和马尸一起焚烧,骨灰埋入地下,插上一块木牌作为标记。这个人生前杀死过一个人,就在墓地上放一块石头,石上刻画死者画像,以及参与的战斗场景。石头越多,说明他生前杀的人就越多。

车队继续前行,离那顶帐篷越来越远了,刘若兰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两次,脸上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厌恶表情。宋金刚一路上无事,便给妻子讲起了突厥人的历史。

据说,突厥人的祖先为匈奴的一支,世代居于西海(今青海湖)一带,后被邻国所灭,族中男女老少皆被杀死,只剩下一男孩,年方十岁,士兵因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臂,也就是砍掉双脚和两臂,将他弃于草泽之中。有一母狼,每日衔肉来喂男孩,男孩才没有被饿死。等男孩长大,与母狼交合,狼就有了身孕。后来,邻国国王听说男孩尚在,便遣使来杀男孩,使者见狼在一旁,也要杀狼,狼惊慌逃走,逃到高昌国西北的一座山上。山上有一洞穴,狼在洞穴中生下十男。十男长大后,娶妻生子,各为一姓,其中一姓阿史那氏,最为贤良,遂被推荐为君长。族人在牙门建狼头纛,以示不忘其本。

后来,阿史那氏率五百户归附柔然,为其锻铁奴,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因金山形似作战时的头盔“兜鍪”,俗称“兜鍪”为突厥,他们就以突厥为族号。

阿史那氏最初只有数百户,后经数代繁衍、扩张,突厥部落发展到数万人。公元552年,突厥大败柔然,灭其国,就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起突厥奴隶制政权。突厥最强盛时,疆域东至辽海(今辽河上游),西濒里海,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南临阿姆河南,也就是整个蒙古高原、新彊、中亚地区都在其版图之内。“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勒”,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部突厥、西部突厥两部分,其中东部突厥可汗汗室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故东部突厥仍然经常被直呼为“突厥”。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残暴征敛导致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突厥。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车队在草原上行进了二十余日,沿途的穹庐毡帐越来越多了。山坡上,河流旁,到处可见星星点点的白色毡帐,它们在绿色牧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看来,他们离突厥汗国的心脏―—汗庭越来越近了。

突厥的汗庭在都斤山(今杭爱山)、娑棱水(今色楞格河)的上游及其支流额根河(今鄂尔浑河)、独洛水(今土拉河)流域的辽阔草原上。作为帝国的中心,突厥汗庭依山傍水,地高气爽,有着水草丰美的辽阔牧场。

这日午后,宋金刚和刘若兰像前几日一样,跟着马车步行,两人边走边闲聊。此刻,左前方的一片牧场上,有一群马儿在草原上奔驰,有几个突厥人骑着马,手拿套马杆,正在追赶着马群。

刘若兰手搭凉棚,眯着眼瞅了一会儿,突然用手一指道:“夫君,你看,那个人好像是我的哥哥。”宋金刚一听,抬头远眺:“哪一个?”

“就是离咱们最近的那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