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零七七章 曙光

大明新命记 第一零七七章 曙光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凤凰城如此轻松拿下,令杨振大喜过望。

虽然说策反凤凰城守将,是杨振的意思,但是包括杨振本人在内,都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

尤其是当杨振得知,在凤凰城反正投诚的清虏将领,是镶蓝旗汉军甲喇章京李明时的时候,他的心情就更好了。

他之所以对接下来的北伐战争,或者说平虏事业,更有信心了,原因就在于此。

这倒不是因为这个李明时个人有什么才华过人之处,事实上杨振根本不认识这个李明时。

真正让杨振对未来信心倍增,感觉到“平虏复辽”大业终于稳了的,其实是八旗汉军将领两面性的进一步凸显。

当然了,杨振并不是没有见识过八旗汉军将领的投诚或者反正,但是这一次显然跟以往有所区别。

比如,以往影响最大的两起事件,即沈志祥的投诚和张存仁的反正。

这两起事件影响很大,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偶然性。

沈志祥是完全被迫的,是走投无路之后的选择,实际上相当于被俘投降,说他投诚是照顾他面子,是杨振往他脸上贴金,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用他。

包括早期效忠的仇震海,后来的许天宠,再后来的刘仲锦、金玉奎等人,几乎都是如此。

甚至包括宋国辅、石明雄的投诚,起因也是他们与耿仲明的仇怨已经难以化解所致。

至于发生在广宁城的事情,也就是张存仁及其麾下汉军将领的反正,就更加具有特殊性了。

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祖大寿的心腹部将,在大凌河城被围投降清虏后,也一直与祖大寿这边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当时张存仁军中很多将领本来就是祖家人,比如祖泽润、祖可法等人。

当祖大寿得封锦义伯世爵,在大明这边地位上升,而他们在清虏那边却正面临个人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被辽西军伍策反,然后重归辽西军伍,属于轻车熟路的基本操作。

但如果是换了杨振去联络他们,策反他们,可能就未必会有这个结果了。

所以这些人的归降也好,反正也好,都不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然而李明时的反正与归降,却跟以往的那些二鞑子将领都不太一样。

他不是因为被俘才投降,——虽然硬打下去的结果,可能也会被俘。

他也不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投降,——毕竟祖克勇所部兵马没有携带重炮,相反凤凰城上可是有重炮的,起码在杨振看来,完全可以守上一段时间。

他也不是因为有熟人居中牵线劝降而投诚,——虽然他有可能与同样出身镶蓝旗汉军的金玉奎、刘仲锦等人认识,但杨振事前也不知道是镶蓝旗汉军将领在守凤凰城,事先根本没有安排。

最后,这个李明时也不是因为杨振向他许诺了什么高官厚禄而投降,——因为杨振并没有这样做。

杨振给出的策反条件,其实很一般,除了常规的赦免前罪之外,也就是仍领旧部,算是有那么一点吸引力。

然而就是这样的条件,这个李明时却毫不拖泥带水的反正起义了,连个讨价还价的过程都没有。

这说明,这个李明时心中早就考虑过自己的后路问题,或者说,早就考虑过反正投诚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是李明时这个镶蓝旗汉军甲喇章京在审时度势后自己做出的决定。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形势真的不一样了。

过去一直是敌强我弱,而现在已经有点我强敌弱的意思了,至少显得势均力敌了。

而且完全可以预见,有了李明时这样的先例以后,清虏八旗上层,尤其是中下层,对各自旗下汉军将领的猜忌与排斥,将会有一个进一步的明朗化。

与此相应的是,八旗汉军将领们也会对清虏八旗中上层有更进一步的离心离德。

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早在老奴所谓天命时期就归附清虏的二鞑子旧汉军世家死不悔改,一条道走到黑,比如所谓的佟佳氏。

但是大多数八旗汉军将领,今后在面对杨振兵马的时候,恐怕都会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后路问题,考虑一下自己要不要反正投诚、回头再作中国之人的问题了。

崇祯十五年四月二十日上午,杨振在得知凤凰城已经拿下的捷报后,迅速派人将这一重大胜利通报给了鸭江以西总领围城事务的仇震海,巡弋江上总领水师事务的严省三,以及身在朔州方向总领设伏打援事务的张臣等人。

很快,消息传开,整个鸭江两岸的金海镇兵马士气再度高涨,请战夺取九连城的呼声,也随之再度高涨起来。

先是仇震海,派儿子仇必先过江来,呈递了请战书。

然后是总领军前水师事务的严省三,亲自等岸来见杨振,说到凤凰城清虏援军已经覆灭,连带凤凰城也已经拿下,目前鸭江以西九连城已无清虏援军,可以动手了。

再然后,李禄也开始建言,不必非得等待张臣等人归来,以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拿下九连城不过是早半天晚半天而已。

显然,祖克勇和潘喜他们以区区一支没有什么重装备、重火力的偏师,就轻松灭掉了凤凰城一带清虏兵马,并且完整拿下了重镇凤凰城的消息,狠狠地刺激到了九连城附近的金海镇将领们。

当然了,不管他们这些人怎么建言,为保稳妥,杨振一直无动于衷,始终没有点头。

因为九连城几乎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了,等干掉了尼堪的援军之后,有的是时间和手段把它拿下来。

直到午后时分,连身在宿州方向的张臣,都派了信使回来,建议杨振开始对九连城发起进攻的时候,杨振才终于拍板开战。

不是杨振厚此薄彼,不重视其他人的建议,而是张臣向他提出的理由,彻底打动了他。

张臣认为,尽快发起对九连城的炮击攻势,造成一种九连城危在旦夕的战场局面,将会更加有利于吸引尼堪所部兵马进入他们的伏击圈。

对于这个提议,杨振自然无法拒绝。

于是,当日午后,见了张臣的信使之后,杨振先是打发许廷选尽快赶回汤站堡、凤凰城方向传令,命令潘喜率部移防凤凰城,命令祖克勇暂时统领凤凰城防务并派遣一营重骑兵赶赴九连城城西参与围城。

尔后不久,就正式派人传令各路人马,表示接受各部请战的提议,命各部开始战前动员,做好城破后围歼清虏郑亲王济尔哈朗及其所部兵马的最后准备。

命令下达后约半个时辰,即未时前后,留守江东新义堡附近大营的刘仲锦,亲自率领一个重炮营,在水师运输船的帮助之下开始过江。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一直驻泊在鸭江东岸附近的大批水师营战炮船,也迅速行动了起来,纷纷抵近西岸,毫无预兆的朝着九连城的城墙猛烈开起炮来。

这一次打的当然是实心弹,目的就是摧毁九连城高高的土石墙体。

轰隆隆的重炮之声,简直是一浪高过一浪,隔着很远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九连城内,更是地动山摇。

清虏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还不知道多积礼已经被俘,不知道凤凰城已经丢掉,但一阵接一阵炸雷般轰鸣的炮声,也让他意识到大事不妙了。

但是眼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除了心中生出的无限恐慌,以及掩盖心中恐慌的无能狂怒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根本没有多少有效的反击手段。

毕竟,九连城内连一门清虏自己铸造的重炮即天佑助威大将军都没有,他又能拿什么反击呢?

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喝令巩阿岱和佟六十,上城头约束和指挥城内各支兵马,防备明军在重炮轰击后可能发起的步兵冲城。

就在九连城的济尔哈朗做着自己所有能做的,同时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前来救援他的清虏驻和宁国监国办事大臣、敬谨贝勒尼堪,已经悄然率领八千人马,赶到了朔州东北的昌城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