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零零二章 敬畏

大明新命记 第一零零二章 敬畏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这次出兵倭奴国之前,杨振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会重蹈几百年前元军两次讨伐倭奴国时的覆辙,即遭遇海上风暴,导致不得不退兵。

但是,幸运的是,除了一开始在前往瀛洲岛的海上以及占据平户岛以后的一段时间,有过几次较大的海上风暴之外,进入九月、十月以后,杨振一行船队并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风浪。

也因此,杨振此行之顺利,超乎了杨振自己一开始时的想象。

尤其是在归航的途中,为了能将此行所得的金银、稻米、硫磺等物资以及从京都俘获的人质,安全顺利地带回来,杨振有意求稳,刻意放慢了船队的航速,总算是没出纰漏。

十月初六日傍晚,离开福江岛已经一月有余的杨振,带着历经数战之后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壮大了数倍的船队,全须全尾地回到了一个多月前的出发地。

奉命留守五岛列岛特别是福江岛的沉永忠闻讯率众来迎,看见满载而归的庞大船队,看见疲惫但却高兴的杨振一行人,他们同样欣喜不已。

杨振率队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此后再无消息传回,使得留守福江岛的沉永忠一直十分担心。

毕竟杨振如今的地位过于重要,特别是对于金海、登来二镇所辖的各路将领以及数十万军民来说,绝对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

杨振一旦兵败,或者出了其他的意外,说不定金海、登来二镇的大好形势,转眼间就要分崩离析了。

所以,杨振率队前去与荷人会合,然后共同征讨倭国东海岸的行动展开后,不光是留在福江岛的沉永忠,一直悬着一颗心,时间越久越是寝食难安,而且身在平户岛、瀛洲岛、对马岛等处的林庆业、仇广义、陈书农、金玉奎等人,也是隔三差五就派人派船前来福江岛这边询问消息。

当然了,包括远在旅顺口大后方的总镇府协理营务处,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人,跟着移民船抵达瀛洲岛了解杨振东征倭奴的进展情况。

旅顺口大后方各路将领对此事的担心,由此可想而知。

沉永忠迎接住杨振,在陪同杨振前往不远处的福江城休息的路上,将这些情况一一说与杨振,也引得杨振感慨不已。

“你说协理营务处派人到过瀛洲岛?”

“是啊,都督,最近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了。”

“可有什么要紧之事?”

“这个,卑职未曾听闻。”

“这次来的是谁?现在人在哪里?”

“这次来的是吴朝左的大儿子、协理营务处张总兵的内侄子吴惟恭,现在吴惟恭还在瀛洲岛等候都督!”

“嗯。”

杨振是知道这个吴惟恭的,因为这个吴惟恭进入协理营务处帮办营务,就是杨振下的命令。

总镇府协理营务处人员更新很快,往往长则一年短则半载就要更新轮换一半。

与此相应的是,总镇府协理营务处的各项事务又很繁杂,又需要随时补充大量人手帮办营务。

于是,金海镇各路将领家里比较年轻有为的家族子弟,以及各路将领麾下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就成为了协理营务处补充人手的主要来源。

这个吴惟恭就是这么进入协理营务处的。

而杨振之所以知道他,则是因为张得贵在向杨振推荐各路协守总兵与副将们的子弟进入协理营务处帮办营务时,曾向杨振指出其身份,并询问是否应当避嫌,然后将其勾掉。

因为这个吴惟恭,不仅是吴朝左的儿子,而且还是张得贵这个协理营务处总管的内侄子。

张得贵娶了吴朝左寡居的妹妹,因此成为了这个吴惟恭的姑父。

本来这种亲戚关系不算什么,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并不怎么亲近。

可是,在吴朝左的妹妹给张得贵生了一个儿子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张得贵担心杨振多想,也开始注意避嫌的问题了。

不过为了显示自己对张得贵的信任,杨振对张得贵所谓的避嫌问题一笑置之,不仅没有将这个吴惟恭勾掉,而且点名叫他进入协理营务处充当行人。

此时此刻,杨振听说吴惟恭还在瀛洲岛候命,先是嗯了一声点了点头,然后略想了想便对沉永忠说道:

“这样吧,明天一早,你就派船到瀛洲岛去,把本都督凯旋归来的消息带过去,也好叫仇广义、陈书农他们做好接应的准备。

“另外,你再派船往平户岛方向走一趟,传令林庆业、金玉奎二人,于初十以前,回一趟瀛洲岛!告诉他们,最迟本月初十,本都督就能抵达瀛洲岛!”

“卑职遵命!”

对于自己这个表妹夫,沉永忠有股子发自心底的敬畏。

想当初,他跟着祖泽润进入松山城劝降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杨振能有今天。

当时沉永忠几乎已经断定明亡清兴是天命所归,据守松山城负隅顽抗的杨振,不过是螳臂当车,不可能翻出多大的浪花。

总而言之,他已经跟着他的嗣父沉志祥,死心塌地的准备效忠清虏了。

可是谁曾想,就是当初松山城里的一次见面,竟然改变了他沉永忠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嗣父沉志祥以及整个续顺公所部将领们的命运。

与此相应的是,曾经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大清国,现如今却眼瞅着不复有当年天命所归的景象了。

反倒是杨振治下,金海镇各路辖区之内甚至包括辖内各个海岛之上,户口不断增加,粮食连年丰收,移民安居乐业,俨然一派王道乐土的气象。

看看自己曾经效忠过的大清国,再想想他在潍县难民营外所见到的大明朝流民遍地的惨状,即使后知后觉如沉永忠这样的人,也已经渐渐认识到,天命不在别处。

而且十有**,就在海天一隅的金海镇,就在自己的这个表妹夫杨振身上。

特别是这一次,杨振联合红毛鬼征讨倭奴国满载而归,不仅带回来了大笔真金白银,而且还俘获倭奴国的太上天皇。

当沉永忠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十分笃定,而且毫不怀疑,自己这个表妹夫杨振就是那个天命所归之人。

所以在杨振面前,沉永忠不由自主地表现得比以往更加恭敬尽力。

就在杨振抵达福江岛的第二天一早,沉永忠早早起床,按照杨振的嘱咐,安排了两路快哨船,一路往西前往瀛洲岛西归浦找仇广义等人报信,一路往北前往平户岛镇倭堡找林庆业等人传令去了。

而一路紧张忐忑的杨振,也在抵达福江岛后彻底放松了下来,在已经初具规模的福江城内,安心休整了一天一夜。

杨振八月底从福江岛离开的时候,福江城还只是一个由新修的石墙围起来的石围子而已。

城内除了原来五岛氏修建的一处大庄屋和几个仓房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营房设施。

可是这次回来再登岛,岛上不光是已经有了三屯从瀛洲岛迁来屯垦的新移民,而且之前寒酸简陋的福江城,也有了真正城堡的模样。

之前石头砌的石围子,已经用上了水泥混凝土,被加厚加高了一倍有余。

城门上有了塔楼,城墙上也有炮台。

在不算大的城堡内,除了先前的大庄屋和仓房之外,也用石头、混凝土加上砍伐来的木材,修建起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营房与仓库。

虽然杨振到来的时候,仍有不少营房设施与城防工事,处于紧锣密鼓的建造之中,但是新的海上堡垒福江城,却已经初具规模了。

有了这座城堡,再配合上已经登陆屯垦的三屯移民和相当数量的常备军,那么五岛列岛与平户、壹岐一线的南端门户,便足以守卫了。

如果再配合上平户与壹岐的驻军,尤其是平户岛上的镇倭堡,那么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只要荷人不下场,杨振便不必担心这里的安全问题了。

当然,要守住新开辟的领土,最重要的措施,还是要尽快迁移过来相当数量的金海镇或者登来镇的移民。

否则的话,岛上荒凉,无人屯垦,驻军粮饷艰难,生活无以为继,久而久之,则必然会出现弃守或者内撤的情况。

想当年,大明朝几次北征蒙古以后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设立了好多卫所,但是没过多少年,就因为它们孤悬塞外补给困难,同时无险可守等原因弃守内撤了,将塞外大片土地拱手让给了南下的草原部落。

现如今,杨振既然占领了五岛列岛、平户、壹岐以及对马诸岛,那就一定要守住,不能犯下那样的错误,重蹈那样的覆辙了。

崇祯十四年十月初八日清晨日出时分,福江岛以西海域微风细浪海况良好,在福江城休整了一天一夜之后,杨振再次率领整个船队扬帆,往瀛洲岛方向航去。

从福江岛到瀛洲岛并不是太远,搁在以前,一大早上出发的话,到了当日入夜时分无论如何也该抵达了。

但是这一次,因为杨振所率领的庞大船队几乎每条船都是满载,速度快不起来,也不敢冒任何风险,所以他们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平时的两倍。

十月初八清晨出发,直到初九日的日落时分,才将将抵达西归浦海域。

而此时,比他晚出发的林庆业等人,已然比他提前几个时辰抵达瀛洲岛了。

崇祯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夜里,杨振一到瀛洲岛西归浦港内城,就迫不及待地传见了吴惟恭,并从吴惟恭这里得到了来自大后方的许多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