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七四八章 桨手

大明新命记 第七四八章 桨手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振的这些布置,其实只有一个思路,那就是先下手为强,不能等着济尔哈朗出招了之后自己才见招拆招,而是要赶在济尔哈朗出招之前,在其当发而未发之际,直接给他来个黑虎掏心。

在杨振看来,如果济尔哈朗处心积虑地征调朝人粮草兵马与战船,做着走海路迂回攻击金海镇大后方的打算,那么他恐怕就料不到金海镇的兵马会如此大胆,竟然同样在做着走海路夺占镇江堡的打算。

这也符合杨振一贯的攻敌不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战法。

且说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七日中午,天气阴沉,没有阳光,也没有风,石城岛一带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海雾之中。

或许是因为杨振各部人马都知道此行事关重大至关重要,各部人马的行动都非常高效快速。

从命令下达,到拣选出出来的船只和人员集结到位,只花了几个时辰而已。

包括此次跟随林庆业船队北上的安应昌所部忠义军各个指挥,以及跟随杨振一起行动的火枪团和杨珅、刘仲锦亲自指挥的炮兵团,到了午时正的时候,也都顺利登船完毕。

其实,让不让杨珅和刘仲锦指挥的炮兵团参加此次突袭镇江堡的行动,杨振也是经过了反复的权衡。

杨振原先的考虑是,派出祖克勇他们过河袭击满鞑子屯垦的庄田之后,附近的岫岩堡、汤站堡、镇江堡等地的满鞑子很可能会闻风而来,向庄河堡发起进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杨振这次带来的炮兵团可就派上用场了,把他们放到庄河堡以及庄河堡前方的西高丽城子和平山子营寨,一定能发挥巨大的歼敌作用。

等到自己依托庄河堡附近的工事,消耗掉满鞑子的有生力量之后,再起兵走海路进攻镇江堡,到那时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但是杨振的这个想法落空了,袭击满鞑子屯田的行动虽然非常成功,但是却并没有引来满鞑子的大军南下。

随后的几天内,杨振只是接到敖日金派人送回的消息,说英纳河北岸东高丽城子附近新增了一支满鞑子的兵马,大约只有千余人。

而这千余人的满鞑子镶蓝旗马甲兵到来以后,除了抵近哨探的次数有所增加之外,并没有显露出集结南下的迹象。

这样一来,杨振也就没必要把炮兵团放在庄河堡这里等待鞑子大举进攻了。

就这样,杨振留下了李禄的掷弹兵团参与英纳河庄河堡一线的防御,而把进攻利器炮兵团带上了奇袭镇江堡的旅程。

而随着杨珅、刘仲锦所率炮兵团的加入,袁进、俞亮泰和林庆业的船队也立刻就变成了一支火力空前强大的炮船队。

新编重炮营的四十门重型红夷大炮,被分散装载到了二百料、一百料大船以及林庆业船队的五艘大龟船上面。

而每一条加装了重型红夷大炮的大船,也都随即变成了一条火力强大的大炮船。

当然了,为了避免被进入船舱的鞑子发现,装载到林庆业船队里的五门重型红夷大炮,只能暂时搁置在阴暗的底舱里,掩盖在一堆腥臭扑鼻的臭鱼干烂虾干的下面。

至于另外四个哨的冲天炮营,一共一百二十门冲天炮,到得此时,也被分散到了一条条平底沙船和较小的船上,同时也将这些船只变成了一条条中小型的炮船。

有了这支火力空前的炮船队,杨振突然觉得底气十足,就算林庆业被人识破了充当内应的真相,随后跟进的主力炮船队,也有机会打下镇江堡了。

至于张臣的火枪团,更是杨振每次行动都很倚重的队伍,这一次自然也要跟着前往。

不过,这一次杨振将他们分作了两部,张臣与李守忠带一个营头,扮作朝人水军底舱的桨手,跟着杨振分散到林庆业的船队里去。

而张国淦则统带其余的两个营头主力,跟随袁进和俞亮泰的主力船队行动。

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七日午后,各路人马分别部署妥当,杨振也换上了朝人水军桨手的腌臜衣装,带了张臣、麻克清等人登上了林庆业的座船。

尔后,随着杨振的一声令下,整个北上讨伐镇江堡的队伍扬帆起航,分作一前一后两大船团,驶离了石城岛的北咀子海湾。

位于前面的船团,自然是杨振藏于其中的林庆业、安应昌统率的队伍。

林庆业重新担任南三道水军统御使才几个月,除了其中追随他多年的旧部之外,对于麾下不少临时征调而来的水军各营,他的确难以做到全部了解并如臂使指。

自从昨天晚上,杨振提出让安应昌加入其中,替换掉那些不太可靠的水军营头的建议之后,林庆业与独步和尚连夜计议,将麾下每一个水军指挥都做了认真的甄别审查。

到了十七日上午,安应昌带领的忠义军各个指挥一到,林庆业与他一见如故,立刻就将忠义军各个指挥安插进了自己的水军之中,替换掉了那些被认为不太把握的营头。

至此,林庆业的李朝南三道水军各营,也完成了临战之前的整编工作。

但是即便如此,对于杨振的执意加入,林庆业一开始仍然坚决予以拒绝。

林庆业虽然生在鸭绿江东的李朝,但是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对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古训极为认同。

在他看来,杨振贵为大明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征东将军金海伯,这样的人物,岂能如此以身犯险?

可是当杨振自己提出要加入他的船队时,除了他大感震惊,坚决拒绝之外,杨振麾下的其他将领则完全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了。

那些总兵副将们,在杨振答应让张臣率队随行之后,除了摇头苦笑之外,似乎也没有怎么劝阻杨振不要这么做。

这个状况,搞得林庆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也只能屈服。

就这样,船队出发之际,杨振摇身一变,成了林庆业的龟船旗舰船舱里一个头发披散一脸乌黑衣着肮脏并不引人注意的寻常桨手。

除了几个知情者之外,任何人也无法将这个摇橹划桨的寻常桨手与叱咤风云的杨都督联系到一起去。

当然了,杨振敢于这么做,也并非纯粹是“艺高人胆大”或者“胡作非为”,如果没有张臣亲自带队陪他登船,他也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朝人水军的一艘龟船,通常搭载一百五十人以内,其中几乎一半以上是桨手,另外一半是用于作战的水兵。

这次杨振加入这艘龟船,虽说是林庆业的座船旗舰,可是上面除了林庆业本人以及十几个贴身护卫亲军之外,剩下的都是安应昌的忠义军和张臣带到船上的几十个火枪营老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杨振的身份被人当场识破,否则的话,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危险可言。

崇祯十三年九月十七日未时前后,杨振藏身其中的林庆业船队,在大鹿岛以东海域,便与袁进、俞亮泰等人率领的主力船队分道扬镳,打起三道水军统御使认旗,转头往东,向东江岛方向驶去。

当天傍晚时分,林庆业、杨振一行大小二百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终于浩浩荡荡地出现了东江岛附近海域。

这个船队的出现,特别是船队当中独具一格的几十艘龟船的出现,立刻引起了徘徊游荡在海岸线上的哨骑的注意。

到了当天晚上,坐镇在镇江堡城中的满鞑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就收到了朝人大批兵船已经抵达皮岛驻泊停靠等候命令的喜讯。

“好,哈哈哈哈,昨日朝人粮草运到了义州城,今日朝人兵船便到了铁山外,真是天助我也!”

闻听朝人南三道水军统御使率领的兵船已经到了铁山外海的皮岛附近,济尔哈朗高兴不已,连夜召见了九连城和镇江堡内的一众满鞑权贵议事,计议接下来的安排。

“都说说看,本王该如何使用朝人的这批兵船,本王有意亲自率我镶蓝旗的巴牙喇勇士乘船迂回敌后,你们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