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五七四章 北城

大明新命记 第五七四章 北城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送走洪承撰他们一行人的第二天,上午辰时左右,杨振再一次来到了旅顺南门外的码头上。

这一次,他是为袁进、仇震海、俞亮泰以及闻讯前来见他的胡长海、高成友一行送行的。

这些人汇合到了一起以后,云集在旅顺口内的海湾之中,形成了一个规模超过五百条大小海船和平底沙船的庞大船队。

杨振希望他们集结在一起,共同航行到松山沿海去,然后将那里尚未移防过来的人马物资军需粮械,一次全部运送过海。

只有完成了全部渡海移防的事务之后,他才能对辽东半岛南端的守御做出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然后才能开始专心向北发起新的攻势。

胡长海、高成友来到旅顺口求见杨振,是为了从杨振这里获得新的朝廷任命。

而杨振也没让他们白跑一趟,果然对他们两个人的职务,作了新的调整和升迁。

胡长海被任命为金海北路水师营长兴岛分守参将,率所部水师继续驻守长兴岛,为复州城海上援兵。

而高成友也被任命为金海北路水师营复州湾游击,率所部水师移驻复州河入海口的北汛口,归北路协守总兵节制,为复州城各路兵马撤退入海之后路。

复州河的出海口北汛口,本是明军重要驻地,有许多原来废弃破败的堡城、港口与码头,整修一下,即可上岸入驻。

杨振这个安排,也遂了高成友想要脱离胡长海并且上岸驻扎的心愿。

当然了,杨振对他们新的部署任命,要等到他们跟随袁进、仇震海、俞亮泰等人,从松山归来以后,才能真正执行。

崇祯十三年二月初三,送走了袁进他们的庞大船队,杨振则在张得贵等人的陪同下,绕过一个小小的海湾,前往对岸几里外的旅顺北堡城旧址巡视。

旅顺口被大明朝经营了二百多年,口内除了旅顺南北两个堡城以外,沿着海湾海岸,遍布了墩堡、炮台、码头、仓场和兵营。

崇祯六年旅顺口落入满鞑子之手以后,这些墩台、码头、仓场、兵营并没有没被完全摧毁。

等到满鞑子派军入驻旅顺口以后,它们不仅重修了旅顺口内的南堡城,而且还大兴土木修建了更多的墩堡、炮台和兵营。

现如今,旅顺口周边的这些墩堡、炮台和兵营,自然成为了杨振所部人马可以屯守和驻扎的场所。

张得贵、袁进、仇震海他们之所以能在几天之内,将第一批从松山移防过来的人马物资饷械安顿下来,除了他们之前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普查准备工作之外,就跟旅顺口内大量存在的这些现成的工事、营房和仓场有关。

很多营房、仓场被废弃的时间并不长,稍经整修就能够重新恢复使用。

至于一些损毁严重的,比如旅顺北城,则只好将一切推倒了重来,利用原有的地基和石料,在原来的城址上建起了旅顺口制铁所和、枪炮厂和弹药厂的厂房。

从十一月开始投建,直到杨振率部到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张得贵、沈志祥以及潘文茂、王守堂这些人,率领前期移防过来的人手,看管着从复州、金州以及旅顺口城内外征发过来的数千未被杀掉的满鞑老弱及其前包衣奴才们,将已经废弃了六年之久的旅顺北城城垣,大体恢复了起来。

当然了,说是恢复,其实只是恢复起来一圈城墙而已。

至于城墙之内,则只是因陋就简地建起了一排排简易的棚屋以及一栋栋简易的厂棚。

杨振跟着张得贵来到旅顺北城南门外的时候,潘文茂、王守堂领着一堆人,早等候在那里了。

杨振下了马与众人见了礼,抬头见南门门洞上方嵌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靖海二字,便笑着说道:

“靖海?这个名字起得倒是不错!”

陪在一边的张得贵闻言,立刻说道:“都督,这个北城,在崇祯六年被满鞑子摧毁,被满鞑子摧毁之前,它原有两个城门,北门向陆,叫做威武门,南门通海,叫做靖海门。

“这一次重修围墙,卑职深知都督意欲光复旧物的心意,便多方打听,从胡长海、高成友他们那里,得知了旅顺北城南北门原来的名字,就叫人原样刻了上去。”

“嗯,很好,很好!此城有多大,嗯,周长有多少?”

“此城规格与南城如出一辙。俺们是在原有的城址上砌石夯土而成,原来周长一里二百八十步,卑职等人一仍其旧,只差南北瓮城,尚未修起。”

“才一里二百八十步?”

听了张得贵的介绍,杨振在脑海里迅速地换算了一遍。

明制一里是一百八十丈,一丈是十尺。

由此来看,不管一里是合后世的五百米,还是合六百米,这个一里二百八十步,充其量也就是后世的一公里上下而已,也即一千米左右。

四四方方的一座堡城,相当于是一个等边四边形,这样算下来的话,单独一面城墙的长度,也才相当于后世的二百五十米。

的确是一个不大的堡城啊!

杨振心里感慨着,却并没有说出口,但他摇头苦笑的神情,却落到了众人的眼里。

张得贵见状,并不知杨振在想些什么,还以为他因没修瓮城而不满意呢,当下忙又补充说道:

“卑职等人在松山城的时候,就知道都督对于瓮城的修筑,有着不同以往的想法,因此便没有急着动工。呵呵,今日都督来此巡视军械制造,不如把这个事情也一起定了。卑职等人也好尽快动工!”

“哦?嗯,也好,你们想得很周到。这样吧,还是棱堡。南门外就是海湾,海湾那边又有南城,就不必浪费人力物力了。主要是北门外,既要修棱堡,也要恢复附近山丘上的炮台。”

杨振并不是很担心旅顺北面的防务。

毕竟北方还有卡在辽南半岛咽喉上的金州城,以及金州城以北充当着金海镇前哨的复州城。

但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尤其是旅顺北城今后要充当整个金海镇的弹药军械基地,还是准备得越充分越好。

反正那些从复州、金州、旅顺口俘虏的满鞑子们以及这些满鞑子的包衣奴才们,如今正充当着金海镇的奴工,也不可能叫他们闲下来。

张得贵听见杨振这么说,当即答道:“卑职明白!这两天卑职就安排人手,在原有的瓮城地基上往北推进几丈,开挖地基,预备石料,修建瓮城棱堡!都督,请!”

说完了这些话,张得贵便请杨振从南门下进城。

杨振在众人的扈从之下进了城中,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人头攒动的大工地,扑面而来的更是呛人口鼻的烟火飞尘气息。

右前方,一排棚屋围住的所在,露出几座几乎与城墙同高的高炉,其中有三座正呼呼呼地往天上喷着烟气。

“都督,咱们这个北城里面,目前是这么打算的,您看看这样行不行。——从南门到北门,一条大道,以这条道为界一分为二,道右边是制铁所的地盘儿,道左边是弹药厂的地盘儿!”

张得贵领着杨振进城,径直沿着内门一侧的坡道,把杨振领到了南门的城墙上,然后指着城中热火朝天的干活场面,兴致勃勃地对杨振讲解道:

“弹药厂所占的半拉地界,北边那块是硝磺厂,他们制硝,配药,潮化,压片,晾晒,碾制,过筛,都在那里进行。

“南边这块,则是弹药库,弹药分包,装填,存放,储藏,都在这里进行。这里地近南门,照比北边安全,而且将来也好出入。”

杨振听到张得贵这么说,见他想得这么仔细,又挺热心,自己也没有什么意见,看着城墙下弹药库地界上一排排新建的房屋,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向跟在一边的潘文茂问道:

“老潘,我们现在的弹药库存如何,够用吗?弹药生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弹药库靠着海湾,这边一年四季雾气大,湿气重,防潮的问题你们如何解决?”

一直跟在旁边的潘文茂,见杨振问到了自己,而且是一连串的问题,马上躬身说道:“回都督的话,第一个,有了都督这次移防带过来的火药以及硝磺物资,弹药一时没有问题。如同去年十月里辽西松锦那样的大战,再打上一场两场也没有问题。

“不过,卑职听说,都督可能要招兵买马扩军备战,若是火枪、大炮和掷弹兵的人数翻了一倍或者两倍,按照都督以前的要求,现有的弹药基数,恐怕就不够了。”

杨振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见过潘文茂了,原本有点干瘦黢黑满脸褶子的潘文茂,如今不仅更瘦更黑了,而且弯腰驼背头发花白,更显老态。

杨振见他一如既往地严谨细致,当下点了点头,只伸手拍了拍他有点佝偻的肩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二个,眼下卡着咱们弹药厂生产的最大问题,还是配药所需的土硝、硫黄物料不足的问题。王提举制铁所下的冶炼厂,也能提供一些好硫磺,品质上乘,可是量太小。王提举找遍了金州、旅顺这一带,也没找到较好的黄铁矿。

“加上卑职手底下的各把头和匠人们,工艺已经十分纯熟了,包括一些杂役奴工,也是熟能生巧,不管有多少物料,咱们都能把它造成好火药。只要解决了物料不足的问题,咱们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