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八零八章 条件

大明新命记 第八零八章 条件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振嘴里所说的大戏,很快就上演了。

就在班志富夤夜来访后的第二天上午巳时,镇江堡城西雪野上渐渐出现了大队清虏镶蓝旗兵马,黑压压的,足有上千人之多。

这些兵马进入清虏围城的长垒之内,也不担心城头火炮的射程已经足以笼罩他们,只一味向着汤山门方向缓缓接近。

“都督,来了!看样子,是清虏镶蓝旗汉军,为首那一个裹着貂裘大氅的人物,当是清虏智顺王尚可喜无疑了!”

一直主持西城防御事务的张臣,放下手里的千里镜,将之递给了坐在马扎上烤火的杨振。

西城头上的城门楼子,在前些日子里被炸塌了,城上没有了遮风避寒的房屋,十分寒冷。

好在楼塌了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至少清理出来的大批废旧木料,可以用来充当守城时的滚木礌石,也可以用来生火取暖,让守城的人多少可以暖暖手暖暖脚。

眼下城头上就是这样,每隔一段距离,就点着一个火堆,守城的将士们虽不能下城,却可以轮番就近烤火取暖。

却说杨振听见了张臣的报告,随手接过他递来的千里镜,然后站起身,来到城墙边上向西望去。

就见城西雪野上的清虏镶蓝旗队伍,离城越来越近,昨夜里见过面的那个班志富,正打了个三角白旗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清虏队伍正中有一个头戴黑色毛皮帽子,身披何时貂裘大氅的壮大汉子,骑着一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正跟身边一个身着寻常青色棉袍的高瘦中年文士说着什么。

那中年文士头戴寻常暖帽,留着八字须山羊胡,看起来完全是一副幕僚师爷的模样。

杨振想起了金玉奎昨夜提起的范文程,于是不由自主地透过千里镜,认真仔细地观察着那个中年文士的一举一动。

杨振没有见过范文程,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自然无法确认那中年文士到底是不是范文程本人。

杨振举着千里镜看了一会儿,扭头看见金玉奎候在一边,遂将千里镜递给了他,叫他确认尚可喜的身份。

銆愯�茬湡锛屾渶杩戜竴鐩寸敤鍜�鍜�闃呰�荤湅涔﹁拷鏇达紝鎹2簮鍒囨崲锛屾湕璇婚煶鑹插�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金玉奎接过去,往城西清虏队伍里一看,很快就放下千里镜,对杨振说道:“都督,刚才张副将猜的没错,那个裹着貂裘大氅的,正是尚可喜!”

既然确认了尚可喜一行人的身份之后,杨振心里也没什么再迟疑的了,不管那中年文士是不是范文程,到时候先杀了尚可喜再说,于是立刻下令说道:

“张臣,你带人下城去,清理瓮城内外城门洞障碍之物,然后守在瓮城里面,等尚可喜一行来到城下以后,听我号令,打开城门!”

“卑职遵命!”

张臣早就知道杨振的心思了,也知道骗得尚可喜一行入城之后该怎么做,所以二话不说,领了命令,立刻带人下城去了。

“李禄,一会儿你留在城头,指挥城上弟兄做好守城作战的准备,若是清虏兵马趁机冲城,抢夺城门,一定要将他们打退!”

“卑职遵命!”

“杨珅,你好好查验指挥炮营,一旦我们动手的时候,清虏围城长垒之外的镶蓝旗兵马来攻,你要将他们的攻势阻断,直到我们重新堵上城门!”

“卑职明白,现在炮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都督一声令下了!”

众将听了命令,都去准备去了。

很快,杨振的身边就只剩下张国淦、金玉奎以及麻克清等寥寥数人陪同等候。

而这时,城西雪野上东行的清虏队伍,也越来越近,逐渐接近城池了。

策马行走在清虏队伍里当中的尚可喜,其实并不想来,一向小心谨慎的他,早在东江镇的时候就见惯了各种尔虞我诈,各种鸿门宴。

想当年袁崇焕过海巡视东江镇,以商定饷额为由,诱骗毛文龙赴双岛见面,然后矫诏将之处死的故事,是他心里始终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

自从毛文龙被杀事件发生以后,东江镇的各路将领,一下子全都学会了拥兵自重,轻易不会丢下自己的兵马,去搞什么单刀赴会。

尚可喜更是如此,他之所以选择弃岛上岸,投降螨清,就是因为黄龙死后继任东江镇总兵一职的沈世魁,一再邀请他到皮岛去见面议事。

如果没有当年毛文龙被袁崇焕诱杀这件事的影响,或许尚可喜就去了。

毕竟当时沈世魁是新任东江镇总兵,而尚可喜是广鹿岛副将,叫他去见新的上官,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应当的。

可是有了毛文龙被诱杀的教训,东江镇的各路将领个个如同惊弓之鸟一样,相互之间根本没有信任可言。

面对新任总兵沈世魁的邀约,尚可喜根本不敢去赴会,可是越是不去赴会,彼此间的猜忌心就越强,嫌隙也就越大。

到最后,尚可喜越来越担心沈世魁会暗害他,干脆先下手为强,裹挟了广鹿岛周边大小岛屿的驻军、水师和岛民以及大量粮草军械,直接过海投降螨清。

至于沈世魁到底有没有害他的意思,或者说邀他到皮岛去见面,是不是就是要杀他,谁也说不清楚。

可就是这样的猜忌心,把原本好端端的东江镇给弄得四分五裂,内讧不断,最后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要说罪魁祸首的话,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的那场双岛事变。

昨夜,班志富从镇江堡回去以后,把他在城头见到了杨振的情况,对他一五一十做了禀报。

从那时开始,尚可喜的心里面,就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始终是七上八下,心里头战战兢兢,心情非常不安。

好在他自己倒也清楚,他跟杨振其人素不相识,根本没有什么宿仇旧怨。

同时,杨振以前在松山城的时候,也曾经放还过前去招降的使者,并不曾轻易杀人。

而且,尚可喜也坚信,眼下杨振所部兵马已经被大清兵四面围困,镇江堡城池陷落,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他夜半考虑了天明,终于还是决定按照范文程所说的去做,大大方方地入城去见杨振。

只是事到临头,眼瞅着镇江堡城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大巍峨,尚可喜心里的忐忑不安再次发作了起来。

“范先生,皇上怎么对这个杨振如此看重?许嫁皇女,封给王爵,这两样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若再许他开府建牙,自为藩镇,那,那这小子,将来能始终如一安心效命我大清吗?”

对于黄台吉处心积虑的招降杨振,尚可喜并不反对。

因为自从这个杨振崛起以来,给大清国带来的威胁,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谁都能看出来,拿下杨振,对大清国有多么重要。

而这一点,也正是大清国上层没有多少人反对黄台吉招降杨振的原因。

可是就算招降,你也总得有点底线吧,类似眼下这样的招降,未免所做的让步也太大了。

“本王明白皇上招降杨振的深意所在,可是皇上现在招降了他,却又许他在东江旧地裂土为王,自为一藩镇,这,这不是遗害将来吗?我听说这小子可才三十刚出头啊!

“今天我们大军围住了他,他走投无路降了,可是等我们大军一走,备不住他就又反回去了,到那时候,如之奈何?”

尚可喜想到昨天黄台吉、范文程他们商量出来的招降杨振的各种条件,又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心里面多少有些不平衡。

此时他张口说来,也说不清楚心里面到底是羡慕多一点,还是嫉妒多一点,又或者是担忧多一点了。

“呵呵,智顺王爷你多虑了,你能想到的,皇上主子爷岂能想不到?皇上主子爷招降杨振,虽然条件优容,可是也并非没有条件。”

跟在尚可喜左侧,同样策马而行的那个中年文士,正是范文程本人。

同样,建议尚可喜大张旗鼓入城与杨振面谈的人,也是这个范文程。

一向谨慎的范文程,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除了黄台吉的确十分看重杨振,要求他们尽可能招降成功这点原因之外,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

一个是,他这几日的观察,使得他认为杨振与城中守将守军死守城池的意志并不坚决,很可能已经有了降心。

另一个是,根据他以往招降辽西与关内其他明朝文官武将的经验,他认为只要开出足够高的价钱,只要给出足够好的条件,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谈的。

所以,对于前去招降杨振时的安全问题,包括入城见面时的安全问题,他都不认为是大问题。

杨振即便仍旧不肯不接受自己带去的条件,想必也要给镇江堡的守军留一条后路,毕竟镇江堡正处于城外大军的围困之中。

就算镇江堡内储有十万石军粮,可是城内守军那么多,人吃马嚼的,又能坚持几个月?

也因此,范文程并不是很担心自己一行人的安全问题,他相信那个杨振但凡有一点点理智,都绝不会轻易地跟自己一行人翻脸,更别说对自己一行人痛下杀手了。

不过,智顺王尚可喜最后所说的,杨振很有可能降而复叛的问题,他却认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好在对于这个问题,范文程也跟黄台吉建议过了,而且也争得了黄台吉的明确同意,那就是杨振降了以后听调不听宣可以,但是必须剃发易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