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八五九章 忠州

大明新命记 第八五九章 忠州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午,碧蹄馆外,新筑起的受降坛上,黄台吉坐北朝南,时隔数年再次接受了李朝国主的三跪九叩之礼。

这一回的受降,与数年之前在三田渡大营中的那次受降,不一样了。

那一次,李倧虽然交出了大明朝的敕印,但是衣冠未改,发式未变,而且仍然身穿大明朝的赐服,整个场面,颇有些格格不入。

眼前这一次,国主李倧已经剃发易服了,头上的冠冕换成了黄台吉赐给的顶戴花翎,身上穿的,则是黄台吉赐给的石青色朝服補褂。

这个打扮,跟大清国的其他王公贝勒没什么大不同了,落在黄台吉的眼里,自是格外的顺眼。

包括在受降台下跪了一地的李朝大臣们,也都已经换上了洪瑞凤在汉阳城内叫人按品级赶制出来的大清国朝服補褂。

过去的一片朱红色没有了,举目所见,雪地上跪着的完全一片青黑之色。

只是,此次奉命剃发的李朝大臣太多,顶戴花翎一时不凑手,而他们原来的乌纱帽又不能戴了,所以人人光着新剃的头叩首于地,一根根金钱鼠尾小辫子在冷风中来回甩动。

黄台吉原本还在担心,剃发易服之令下达之后,会不会在朝人士林官宦之中引发强烈的反抗。

但是结果却并没有。

仅仅两天时间过去,汉阳城内的大小官员们就都默默无言地剃了发,易了服。

甚至包括汉阳城附近京畿道内的其他地方文武官员们,也在闻听王京内的消息之后,特别是闻听大王李倧以及议政府重臣们都已剃发易服的消息之后,纷纷效仿,表示顺从。

因为北方难民带过来的消息,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了。

对于不顺从者,清虏兵马动辄屠城,所过之处,尸山血海,鸡犬不留,着实震慑住了许多观望形势欺软怕硬的朝人。

以至于京畿道的各地官员们,唯恐自己治下的城池倒大霉,谁也不敢表现出一点点违逆不从的意思了。

更何况他们的大王李倧都已经当众剃发易服了,议政府德高望重的相公们都剃发易服了,他们这些芝麻绿豆官儿们还能说什么呢?

所以,短短两天之内,汉阳城内乃至整个京畿道内的朝人文武官员们,竟然毫无波澜地接受了剃发易服的现实,没有人掀起任何抵抗的浪花。

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黄台吉大为放心。

于是,在碧蹄馆新起的受降台上重新接受了李倧的三跪九叩之礼之后,黄台吉在李倧亲自牵马领路的情况下,带着兵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李朝的王京汉阳城,并且直接入主了昌德宫。

与此相应的是,彻底看清楚了朝人虚实的黄台吉,在入驻昌德宫的第二天,正式发布文告,命令李朝各处文武军民尽皆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这一个由多罗郑郡王济尔哈朗以及朝人议政府领相洪瑞凤联名发布的文告,使用螨汉谚三种文体昭告朝人道:

“金钱鼠尾,乃是大清鼎新之雅政;峨冠博带,实是因袭南朝之陋规。各处官绅臣民,若是实心归顺效忠我大清,衣冠发式皆当遵依本朝之制度。

“今归顺之民,良莠难分,多有心怀叵测者,暗藏其中。是故今发布告,通令内外官吏军民皆着剃发,以别顺逆。

“自今布告之后,汉阳城中、京畿道内限三日,其他各道府州郡地方,自文告到日亦限三日,凡男子尽令剃发。

“各处官绅臣民遵依此令者,即为我大清之民,必恩养如一;如有迟疑不从者,则为逆命之寇,皆格杀勿论;若有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剃发不如式者,亦斩。”

济尔哈朗和洪瑞凤联署的这个布告,被誊写了无数份,迅速张贴到了汉阳城的四门,并从汉阳城传向京畿道的其他城池以及李朝的南方数道。

汉阳城内见多识广的士绅百姓,有许多人已经亲眼目睹了他们大王李倧剃发易服的样子,知道此事无法挽回。

虽然有许多人心有不甘,可是在清虏大军已经入城的情况下,也只能默默接受了这样的命运,只能照着告示上描绘的式样,含泪剃成金钱鼠尾。

京畿道内的其他城池,早已被清虏大军这次南下的赫赫凶名所震慑,于是剃发布告一到,即在各地官府的主持之下,纷纷剃发如式。

但是在汉城府特别是京畿道之外的其他数道地方,济尔哈朗与洪瑞凤联署的剃发令,却一下子掀起了轩然大波。

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忠清道忠州府府尹权澺、忠州防御使李之龙等人,当众撕毁了接到的诏令剃发的文告,扣押了传令的信使,并于次日清晨往汉阳城内递送了一道请求收回剃发命令的“万民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孝之始也。人之行莫大于孝,今强令剃发,是强令人不守孝道也!然则,不守孝道之人,何来忠顺之心耶?

“且我东国衣冠发式,虽受之于南朝,然祖宗承袭且二百有余年,若是一朝改之,他日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

“今剃发令下,忠州百姓,街市骚然,群情汹汹,民怨几近沸腾,臣等无力约束,乃为众所推,请诛议政府领议政洪瑞凤以正视听,以示王上收回成命之意!”

忠州府尹权澺、忠州防御使李之龙,都是李朝兵曹判书沈器远私下联结的同党中人。

早在杨振出兵夺下镇江堡以及李朝北方二道多地爆发反清大起义的时候,他们两个就联络了忠州府等地的许多人,密谋在忠州府举兵反清。

他们一度甚至打算在举兵反清之后,出兵汉阳城,来一个清君侧,然后胁迫国主李倧反正归明。

但是,他们这些有点冒险的想法,却被行事更加慎重的沈器远所制止。

沈器远虽然早有废黜李倧的想法,但是却知道眼下的时机不成熟。

李倧即位这么多年以来,提拔起来的心腹亲信势力相当不小。

虽然经过了丙子胡乱的打击,经历了改事清虏的影响,李倧在民间的威信大不如前,可是在其羽翼未去、腹心仍在的情况下,骤然搞什么清君侧,或者行废立,依然困难重重。

特别是在清虏大军包围了镇江堡,金海镇明军与清虏胜负未分,敌我形势还不明朗的时候,不管是清君侧还是行废立,对他来说,都太过于冒险了。

万一镇江堡那边打来打去,最后是杨振的军队败了呢?

一旦如此,他们在汉阳城内或者忠州府摆明了立场举旗反清,那下场自是可想而知。

所以事到临头的时候,沈器远退缩了一步,紧急叫停了权澺和李之龙等人的行动。

而是叫他们继续忍耐,继续潜伏,继续等待最好的时机。

于是这么一等,就等到了现在。

虽然从眼下的情况来看,当初沈器远叫他们继续忍耐等待时机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权澺等人在忠州府接到剃发令的时候,却实在是无法继续忍耐下去了。

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再忍耐下去,他们自己都要剃发易服,成为清虏了!

到了那时候,他们还有什么面目去号召别人反清抗虏?

就这样,借着剃发令送达忠州府城,士民百姓群情激愤的时候,一不做二不休,举起了反对剃发易服的旗帜。

同时他们也知道清虏伪帝黄台吉就在汉阳城中,清虏兵马的主力就在京畿道附近,所以并没有公然打出反清抗虏的旗号,而是以反对剃发易服为号召,请求李倧收回成命。

然而他们的这个愿望或者说要求,注定要落空。

因为现在李倧本人都已经剃发易服了,议政府领议政、左右议政、左右参议、左右参赞以及汉阳城内的六曹各衙署判书、参判等等大小官员们,也全都剃了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收回成命?

再者说了,剃发易服这个事情是清虏伪帝黄台吉亲自下达的旨意,李倧哪敢说个不字?

所以,权澺、李之龙等忠州府官民百姓请求收回成命的“万民书”,送到了汉阳城内之后,李倧“勃然大怒”,立刻下了“教书”。

不仅免掉了带头人权澺的忠州府府尹职务,免掉了李之龙的忠州防御使职务,而且将他们二人以及在万民书上联名画押的官绅人等,一概定了个谋逆的重罪。

这个当然不算完。

因为消息传到了昌德宫内黄台吉的下榻之所以后,黄台吉同样勃然大怒,当天下午就命令多罗郑郡王济尔哈朗、恭顺王孔有德各带所部兵马以朝人左议政金自点为向导,前往忠州府城进发。

沈器远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心里非常着急,原本有意想在李倧的面前帮着权澺等人说几句开脱的话,想将抗拒剃发这样的事情推脱给忠州府的士民百姓。

但是当他听说这个事情已经惊动了清虏伪帝黄台吉之后再次退缩了,为了避嫌,也为了自保,最后保持了沉默。

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派人抢先一步出城,快马赶往忠州府城,向权澺等人捎去了一个口信。

沈器远将国主李倧以及议政府诸大臣已经剃发易服,而且清虏兵马即将前往忠州镇压他们的情况,告诉了权澺、李之龙等人。

沈器远建议他们尽快收拾行装,率领不肯剃发降清的人马,放弃忠州府城,一路撤往南方去,最好是联络金海镇派驻在济州岛上的人马,然后渡海撤退到济州岛上。

但是,忠州府尹权澺、忠州防御使李之龙等人,并没有听从沈器远紧急传递给他们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