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七五九章 震惊

大明新命记 第七五九章 震惊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振使用的燧发枪,仍是构造比较简单的撞击式燧发枪,龙口铁的龙口里夹着燧石,扣动扳机,龙头下压,使得燧石在火门上方的火镰上摩擦生火。

随后大量火星落入火门,将火门内的引火药点燃,然后引爆枪膛内压实的颗粒黑火药,最后引爆黑火药后产生的火气瞬间膨胀,将前装压实的弹丸高速推出枪管。

这个击发的过程,说起来复杂,但是真正击发成功的时候,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却说杨振扣板动机之后,伴随着砰的一声爆响,那个策马扬鞭朝着杨振所在的龟船奔来的骑士突然啊呀一声惨叫,仰面摔下了战马。

镇江门外的码头上原本一片寂静,除了风声,江水声,以及那个鞑子策马而来的哒哒马蹄声之外,什么声音都没有。

但是杨振突然击发火枪造成的爆响以及那个骑士仰面坠落马下的惨叫声,瞬间打破了码头江岸上的寂静。

“什么声响?!码头上出了什么事情?!”

“是火铳声?!难道有人打响了火铳?!”

早在镇江门城头上等待郑命寿和林庆业等得已经不耐烦了的敬谨贝勒尼堪,听见城门下不远处的江岸上突然传来的异样声响,顿时警觉起来。

而跟在他身边的朝奸韩润以及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也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

“火铳声?!难道林庆业的船队有问题?!”

听见韩润与柳林两个人说出的猜想,敬谨贝勒尼堪一时有点懵了。

然而没等他想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站立在镇江门上往下看的敬谨贝勒尼堪突然看见,码头上一艘大船的船头闪过一团火光。

“不好!”

尼堪大叫一声,下意识地往后一躲,紧急仓皇之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上。

就在这个时候,江岸码头处轰隆隆一声巨响传来,一颗硕大的实心铁弹,穿过夜色雾气呼啸而来,“咚”的一声闷响击打在瓮城下面的城墙上。

“大炮,大炮!敌袭!有敌袭!”

到了此时,被人搀扶住的敬谨贝勒尼堪,哪里还能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当下也顾不得心中恐慌了,立刻就在城头上跳脚大喊了起来。

然而就在惊慌之下跳脚大喊示警的同一时间,已经听见旗舰开炮的其他重炮船,接二连三地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

一团团炮口焰闪亮的同时,一颗颗硕大而且沉重的实心弹,“咚”“咚”“咚”“咚”地撞击在了镇江门南侧的城墙上。

眼见林庆业带来的船队当中,已经不只一艘龟船朝镇江堡开了炮,尼堪瞬间就认识到了巨大的危险。

“快,快去向郑亲王禀报,林庆业带来的朝人水军不是友军,而是敌人!”

“快,快把尚可喜的汉军营叫起来登城防御,叫他们用城上的火炮进行反击!”

紧跟在尼堪身边的朝奸韩润听了尼堪的第一道命令,正要迈步离开,可是听见他的第二道命令之后,立刻就收住了脚步,满脸急切地对尼堪说道:

“主子爷,镇江门炮台上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在白天里已经拆卸下城了,此时城上已经没有重炮!”

“那就叫尚可喜他们,把天佑助威大将军重新安置到镇江门炮台上来!”

“这——”

即便是死心塌地效忠于螨清的朝奸韩润,此刻听了敬谨贝勒尼堪的乱命,一时也有点哑口无言了。

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光是炮身就重达三四千斤,镇江堡内原有两门,都布置在面对江岸的镇江门上。

此时此刻,它们已经从城门炮台上拆卸了下来,与其他八门历经千辛万苦运抵镇江堡的天佑助威大将军一起,暂放在城下的瓮城当中,只等着明天装船携运呢。

按理说,这个时候,镇江堡内不仅不缺重炮,而且他们拥有的重炮数量还是杨振带来的重炮数量的两倍。

然而镇江堡内多达十门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此时皆不在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上。

重炮不在它们该在的位置上,那基本就与废铁无疑了。

就在尼堪与韩润说话的间隙,林庆业的旗舰上再次闪起一团炮口焰,随即,一声巨响再次传来,一颗硕大沉重的弹丸轰然撞击在城墙之上。

“快去,快去传令,快叫尚可喜的汉军营布置重炮上城反击!”

尼堪再一次下达了命令,韩润哪敢再迟疑再不从?

他当即“嗻”了一声,转身往城下跑去,先去向城内的定海大将军衙署报告警讯去了。

“还有你,柳兵使,快去召集你的朝人兵马登城抵御!林庆业居心叵测,图谋不轨,你们李朝君臣难辞其责!”

敬谨贝勒尼堪也没有忘了被他叫来一同迎接林庆业入城的朝人粮草官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

只是尼堪发号施令的语气极其不善。

他的本意,是要激起柳林参与御敌平乱的决心,但是结果却分明将同为朝人的柳林所部兵马,也打入了另类的行列。

“这个,是,下官遵命!”

隆隆炮声之下,面对气急败坏满脸不善的尼堪,柳林哪敢拒绝,只能先接了命令。

随后就见他垂首躬身后退了两步,然后转过身招呼了从人,匆匆离去。

这场突然来自鸭绿江上的重炮轰击,让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的心里感到无比的震惊。

城外鸭江上停靠的庞大船队,的确是林庆业指挥的朝人船队,这一点毋庸置疑。

柳林虽然不是水军出身,可是他毕竟在李朝的朝堂上沉浮多年,对于李朝君臣引以为傲的龟船,他当然认识。

因此,即使在夜色笼罩之下,他也完全可以通过码头和船队的灯火辨认出来,而且自信不可能看走眼。

然而,这支刚刚抵达镇江堡外江面上停泊的朝人水军船队的所作所为,却叫他一时茫然不知所措了。

“船队还掌握在林庆业的手里吗?如果不是林庆业,他们又是如何通过古尔马浑和韩润的核验的呢?

“如果是他林庆业,那么林庆业吃了什么熊心豹子胆,敢跑到镇江堡外的江面上炮击镇江堡城?难道说——”

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一边急匆匆地下城,沿着城内侧的马道,往南赶往自己麾下兵马的驻地,一边紧急思考着各种各样的可能。

这一次,李倧及其议政府领相洪瑞凤,在李朝兵曹判书沈器远的建议下,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援助”大清国。

其一,是命令平安道兵马节度使柳林率步卒三千,押送援助给大清兵的十万石军粮走陆路,前往镇江堡交差。

其二,则是命新任三道水军统御使林庆业指挥征集来的所有大小船只及水军桨手,走海路,前往镇江堡听用。

沈器远以兵曹判书的身份,对于柳林和林庆业两个人的公开命令,两个当事人当然彼此都是知道的。

可是,沈器远私下里又给他们两个人分别写了书信,分别安排了任务。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沈器远还采取了单线联络的方法,是以柳林和林庆业两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务,却并不知道对方到底要做什么。

或许是沈器远这个李朝的兵曹判书,知道自己这个亲家公反清抗虏的决心,并不太坚决的原因吧,他在写给柳林的书信里,对于自己已经联络了杨振,并叫林庆业率领船队做内应,与杨振里应外合的谋划只字未提。

在写给柳林的书信里,沈器远只是叫他密切关注林庆业船队的动向,并给予林庆业坚决的配合。

至于林庆业有可能会干什么,以及柳林所率领的三千朝人步卒应当如何配合林庆业的船队,沈器远没有透露,柳林自然也搞不清楚。

但是宦海沉浮多年的柳林能够坐稳了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他的长子是沈器远的女婿,而他本人又是沈器远的故旧知己,岂能不知道沈器远是什么样的人,岂能不知道沈器远暗地里联络反清抗虏志士,密谋归正天朝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的李朝士林儒生之中,是一股强大的潜流。

当时李朝士林儒生出身的文官武将们,绝大多数都以丙子胡乱以后的丁丑下城,改事螨清为耻辱,其中大多数都有反清雪耻的心思。

这些人的差别,只在于是审时度势把反清雪耻的心思隐藏起来,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将反清雪耻的想法诉诸于行动。

而这,也正是柳林与沈器远之间的差别。

身为平安道兵马节度使兼平壤府尹的柳林,当然有反清雪耻的心思,可是他的官职与治所距离镇江堡以及鸭绿江以西的清兵驻地很近,也知道自己麾下所领的朝人兵马,根本不能与清人的八旗相提并论。

所以,他只是把反清抗虏的一些心思深埋在心中,只在与亲朋好友、故交知己的书信里有所表露而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沈器远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行动,明里暗里市恩武人,笼络军心,并结交志同道合的义士仁人。

比如,林庆业、安应昌、金荩国、郑硕勋,就是沈器远阵营里的人物。

对此,柳林当然不可能不清楚。

只是,沈器远是他的亲家公,是他长子的岳父,是他长孙的外公,两家的命运可谓是休戚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也因此,虽然他内心深处由衷地认为沈器远反清抗虏的言行举止十分危险,可是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检举揭发,反而不得不事事处处为沈器远掩盖其各种反清的行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