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六六三章 究竟

大明新命记 第六六三章 究竟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新来的移民要吃饭,那么粮食从何而来呢?

只能是金海镇下面分得了移民的各路人马自行解决,自行给予补给。

如今,杨振就是这么做的。

他之所以没有优先给南路协守总兵府辖下分配移民屯垦,其中一个考虑,就是为了先节约和减省旅顺口一带的钱粮开支。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祖克勇、俞亮泰他们驻扎的金海东路,是杨振在本次大战以后新辟的防区,那里可没有多少钱粮物资方面的积储。

要往那里安置移民,首先就面临着移民去了以后怎么吃饭怎么生存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他自己以前倒是没有太认真地考虑过。

但是之前方光琛曾经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简单又粗暴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去抢东边。

然而,那是最后的办法,难不成现在就到了要去抢东边的时候了吗?

“是啊,都督,移民对我们金海镇下一步壮大力量很重要,这一点卑职与仇副将都没有异议,但是移民多少却要量力而行,眼下看可不是越多越好。”

与仇震海、俞亮泰一同前来见杨振的,还有兼着总镇府协理营务处总管一职的南路协守总兵官张得贵。

仇震海眼下是张得贵这个南路总兵的副将,心里有了想法,当然是先跟张得贵提出来。

而张得贵一听他的意见,当场与他一拍即合。

目前看,南路防区内南关岭以南直到旅顺口周边的广大地域内,尚未安置移民,针对移民安置的粮食物资的支出,压力表面看并不大。

但是登州水城隔离区赈济饥民的钱粮支出,砣矶岛、南北城隍岛三个隔离检疫区的钱粮支出,以及移民船队抵达旅顺口的时候所需的干粮补给,所有这些支出,都是张得贵在管的协理营务处在负责。

所以每天消耗多少粮食等物资,他的心里是有一本账的,知道像这样光出不进,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因此,他的心里,其实比仇震海还要担心,还要着急。

杨振见他也站出来这么说话,略想了想,看着他问道:“老张,我们的粮食物资现在开始短缺了吗?如果像现在这样继续让移民进入金海镇各路防区安置,我们的粮食物资还能供应多少时日?”

“这个么,按照咱们金海镇各路原有的人马口数,咱们的粮草物资本来是够用一段时日的,算上从松山城带过来的,包括之前打下复州城、金州城和旅顺口时缴获的,还有这次都督再破熊岳城以后,从熊岳城里运出来的,也不算少了,省着点,吃上大半年也没有是什么问题。”

自从去年以来,杨振所部人马的物资,先后打了好几个胜仗,粮草物资基本上没有怎么短缺过,有的时候甚至还相当富余。

尤其是前不久的这场仗,杨振他们再破熊岳城,从熊岳城里除了抢运出大批的军械物资的同时,还收获了大批上好的粟米稻米高粱米,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补给补充。

所以,杨振一直认为,金海镇各路的粮草问题暂时安全无虞,省吃俭用的话,可以支撑到夏末秋初的时候。

而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从天下,从江南征发的夏粮秋粮,包括征发的辽饷,也该开始往辽东地区输送了。

就算到时候金海镇各路的开荒屯垦还没有迎来丰收,可是只要有了朝廷夏秋漕粮的及时输送,自己麾下各路人马即便有困难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

而且在他的印象之中,辽东半岛的夏天还是很好扛过的,就算米面粮食出现了短缺,山上总还是有野菜野果各种野味的,海里也总还是有各种海菜鱼虾蛤蜊的。

因此,他并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有多么严重。

但是,此时此刻,张得贵他们这么一说,倒叫他有些疑惑了。

“都督,咱们的存粮并不算少,总镇府协理营务处账上的银钱物资也不少,甚至说起来,也叫相当富裕了。”

张得贵见杨振满脸疑问,于是笑着向他解释,一开口,同样是先说好的一面,但是好的说完,紧接着就回到了先前的话头上。

“但是,都督,咱们的存粮就是再多,可也扛不住源源不断的移民啊,要说有个十屯八屯的,那自然算不得什么。就算接下来没有进项,咱们坐吃山空,也能吃上几个月。

“可要是都督你一口气弄来几十屯的移民,一下子让金海镇的人口,骤增个好几万,那么,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米价腾贵的时候,咱们就是愿意花出去大把的银子购粮,可是往哪里去购呢?”

张得贵说完这些话,满脸忧色地看着杨振,见杨振沉思不语,便又接着对杨振说道:“都督的心思,卑职等岂能不懂?如果都督先前的安排一切顺利,沈永忠、严省三他们能够按时回来,并且求购得来的番薯种苗,能够引种成功,到了秋天能够大丰收,那还好说一些。然而怕只怕——”

“怕什么?”

“怕只怕都督之前所说的番薯之物,只适合江南闽浙两广的水土,不适合咱们金海镇辖下的岛屿和土地,万一引种不成功,或者没有获得大丰收,那可就麻烦大了!”

面对杨振有些孤注一掷的做法,张得贵终于说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担忧。

现如今杨振在金海镇打下了这一块偌大的基业,如果把金海镇的未来只是寄托在一个大家见都没见过的番薯上面,那是不是有点太过儿戏了呢?

“呵呵,原来你们是担心这个啊,你们大可放心,如果是担心这一点,那么我现在就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不必担心番薯引种能不能成功能,以及能不能高产的问题。”

杨振原本还有些疑虑,怀疑自己是不是这次移民安置的步子迈得太大了,是不是真的有可能移民来了以后没饭吃再搞出一场内乱来。

但是他一听见张得贵说到番薯,心中立刻就敞亮了起来。

只要沈永忠、严省三、郭小武他们这些人的船队,能够赶在最佳的种植期结束之前回到旅顺口,只要他们购得了足够的番薯种苗,杨振就不怕这次移民安置的步子迈得太大。

甚至只要他们运送回来一批生番薯,杨振就有把握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让这些番薯生发出足够多的可以引种到其他屯田区的番薯藤蔓种苗来。

而且番薯的叶子也可以吃,根本不需要硬生生地等待它秋天的丰收。

相比较而言,种植高粱、粟米或者水稻的风险就大多了,如果没有坚持到最后,如果半路绝收,那么它们前期的投入就毫无用处,连播种出去的种子都收不回来。

至于产量的问题,只要种植的面积足够大,即使它没有几百年后经过精心栽培以后才出现的那样高的产量,杨振也不担心。

因为即使它的产量不如自己的预期,那也肯定比种植高粱米的产量高多了。

“关于吸纳多少移民的事情,我会好好考虑,一定会量力而行。但是目前不能停止,第三批次,第四批次,甚至第五批次,都要继续照规矩进行下去。”

杨振迅速就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但是同时他也没有忘了叫协理营务处起草军令,叫各路将领接收了移民之后不能让他们干吃闲饭。

“但是老张,你要带着协理营务处尽快起草一道军令,移民安置到各处以后,不能干养着他们,要学会以工代赈,该修水利的修水利,该建营盘的建营盘。

“该垦荒的,也要尽快去垦荒,现在能耕种的,不拘是种高粱,还是种别的,先种起来再说,能捕鱼的捕鱼,能打猎的打猎。

“总而言之,我们虽然暂时没有战事,但是各路人马连带他们接管的移民,都不能给老子闲着,先叫他们试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张得贵、仇震海两人听了杨振这番话,一时有点傻眼,包括与他们两个意见截然相反的俞亮泰,也听得有些目瞪口呆。

但是,杨振并没有停下来向他们解释一个字,而是继续一边思考,一边对张得贵接着说道:

“老张,你叫王守堂王煅那里,分出一些铁匠和铁料,叫他们从牢城营里选一些年轻力壮的,凑一起,弄个农具厂。

“将屯垦所需要的什么镰刀、耙子、犁铧、锄头、铁锹等等常见常用的农具,尽可能地多打制出来一批,将来好分发到各个屯所去。

“另外,传令已经接管了移民的各路协守总兵府,叫他们自己也从各哨将士之中,各屯移民之中选一些铁匠木工,自力更生制作农具。”

张得贵、仇震海两个人听了半天,见杨振对他们先前提出来的问题,并没有提出什么可以立竿见影的办法,心中虽然仍旧忧心忡忡,但却没有再多说什么。

杨振见他俩不再说话,便将话头转向了俞亮泰,对他说道:“俞兄弟,方才张总兵、仇副将的话,你也都听到了。接下来,安置到东路防区的移民队伍,我可以调拨给你们两个甚至三个批次,但是这些移民初来乍到时的吃饭问题,你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个,都督——”

丝毫不出意料,杨振的话音刚落,俞亮泰顿感一阵头大,立刻就想问个究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