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五七二章 银子

大明新命记 第五七二章 银子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沈志祥听见杨振这么说,心下顿时恍然,知道杨振今日所说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在这问题上已经有了打算。

看来叫自己支持修造战船,并不是临时打发自己去闲居。

当下,他想了想,肃容对杨振说道:“造船这个事情,沈某的确知道一二。想当年在皮岛,也是沈某在替沈大帅打理这些事务。但是也正因此,沈某深知修造战船之成败所在。都督,可愿意听上一听?”

“当然愿意,甥婿洗耳恭听!”

“呵呵,水战无他,就是船战,要取胜,靠什么呢?说白了,靠的就是以大欺小,以快打慢,以强凌弱,以众欺寡。”

说到这里,沈志祥貌似是在杨振这个外行面前谈起了自己精通的专业领域一般,顿时也来了兴致:

“大,就是船要大,船大一丈压死人。快,就是要善于见风使舵,善于观天象,辨风向,善于识洋流,占上游。众,没说的,就是船要多,要想赢,就是要够多。

“至于强么,就是船上的炮火,要比敌人的猛烈。敌人船上有一门炮,你要有两门,你就比他强,若你装的炮是敌人的十倍,那就没有打不赢的了。”

说完了这些,沈志祥最后笑呵呵地看着杨振,问道:“都督以为,沈某人说的这些道理如何?”

“虽则浅显易懂,却是至理名言。”

“呵呵,那都督可知道要做到这些,最需要的是什么?”

“善于造船之人才?”

“呵呵,人才么,当然是需要的,自是多多益善。可是,最需要的,却还是银子!都督叫我督办船政,我想先问一问都督,可有足够的银子?”

“银子?”

“没错。都督要造好船,就要准备大把银子。不光是上好的木料,人工,要花料银,工时银,其他造船所需的桐油,丝麻,大漆,帆布,铜钉,哪一样不需要大把银子撒出去?”

“没问题。我给你银子!”

“没问题?朝廷连兵都快养不起了,还能给都督你造船的银子?”

面对杨振十分果断的肯定回答,沈志祥显然有些意外,又有些不相信,将信将疑地追问了一句。

沈志祥的疑问,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这年头,人都快养不起了,谁还能养得起这些要花大钱的船呢?

“银子的事,甥婿我来想法子,舅丈你不用分心考虑。你先说说看,一条我们常用的二百料的船,造出来,能下海,需要花多少银子?”

杨振当然知道大规模造船需要大量的银子。

对他来说,木料,人工,还好说一点,金海镇这里现成的就有一些。

可是桐油、丝麻、大漆、帆布、铜锭等等必须的物资,却需要派人到朝鲜、日本,或者对杨振来说更远的江南地区去采购。

然而,他更明白的是,造船这个事情,不管多贵,花多少银子,他都必须去做。

而且现在的他手头上有银子,至少三两年内是有银子的。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嗯,一条二百料的船,若不是不备火器,不装大炮,不算所配桨手以及所配水军的饷银,光是料钱和工时银的话,倒也不算贵,工期半年,有个五百两,就差不多了。”

杨振听了沈志祥的回答,顿时一惊,脱口而出:“五百两?!”

“怎么,都督觉得贵了?”

沈志祥见杨振一脸惊讶的样子,以为杨振必是觉得贵了,当即呵呵一笑,补充说道:“都督要是觉得贵了,三百两也可以造一艘。反正我们有一些现成的木料和人工,其他的材料将就着用,三百两也可以。

“但是,三百两造出来的船,呵呵,一年能出海几回,可就不好说了。出海遇上敌人,能不能回来,就更不好说了。都督到底是要样子,还是要里子,可要事先想清楚了!

“如果沈某接手了这个督办船政的事情,到时候,金海镇各路水师营的将士们,都来埋怨我,那这个事情,可就犯不上了!”

沈志祥显然误会了杨振的意思。

杨振的惊讶,并不是因为一条二百料的战船造价比他预期的贵,而是因为这个造价比他预期的便宜。

“当然是要里子了。一条二百料的船,需要五百两银子,可以,没有问题!那么,四百料的船呢,一条需要多少银子?”

“四百料?呵呵,都督自己就可以算一算嘛,二百料的木船造价需五百两,四百料,当然就要翻一倍了!”

“一千两?”

杨振听了沈志祥的话,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沉思着,盘算着自己现在手头的银子扣除现有兵马的饷银,扣除招募新兵的费用,再扣除移民招垦的费用,以及扣除打造军械、购置军需和南下求购番薯粮食的费用,还有多少余钱可以投入到打造四百料战船上面。

二百料战船,杨振已经见多了,跟他以前所想象的大小比较起来,有点小了,尤其跟后世动辄数千吨上万吨的船舶比起来,那更是没法看。

今后自军依赖水师的地方那么多,现在既然要造,自然就要往大了造才对。

“一千两有富余,但八百两,则又有不足。就算是省一点的话,一条四百料船,耗费银子也当在九百两以上了。”

沈志祥听见杨振方才说的话,知道他下了决心要造船,便也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事情了,他也并不想给杨振出难题。

因此上,他对杨振说的这个话,也就很中肯了,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估算是多少,就如实说了。

“当然了,都督若是觉得贵,四百料的船自己造不划算,咱们也可以到闽粤去买,或者向朝鲜订购,往长崎订购,价格或者能便宜下来。”

沈志祥见杨振听了他的话,揉着下巴,一直沉思不语,便又为他补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

“买?”

“对。咱们自己造四百料以上大船,工期较长,用工也多,用料也贵重,确实是造不如买!”

大明朝的造船中心,是在福建和广东沿海一带,尤其是泉州和广州两地,造船业一度非常繁盛。

所谓的福船,广船,就出自这两个地方。

在那里造船,上下游的产业门类齐全,造价肯定要低上一些。

如果是和平年代,一国之内,南北之间,当然是造不如买。

可惜的是,现在并非和平年代,想买可没那么容易。

从天启年间开始,闽南和广东的造船业,就开始大不如前了。

官办的已经废了,朝廷没有好的水师,没有好的战船,就是因为这一点。

至于民间的造船业,虽然仍旧不错,可如今却基本上控制在郑家的手里。

杨振现在干的事业,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小本买卖,将来是很有可能跟郑家一决雌雄,争夺制海权的。

所以,一开始就要打好根基,不能受制于人,至于银子么,本来就是用来花的,只要花得值,该花就不能省。

“造!咱们自己造。莫说好船买不来,就是将来买来了,咱们也还是要自己造。贵一点就贵贵一点,该花的银子,一分也不能省!”

说到这里,杨振看了看正不住点头的沈志祥,想了想,对他说道:“方才甥婿一直在计算,我们现在需要多少条战船,又能开工建造多少条战船,至于银子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这样,舅丈你回去且估算估算,金州船厂能同时开工多少条四百料战船,扣除人工木料,看看需要多少银子,以督办船政处的名义,先给我一个约略的预算。甥婿也好批给协理营务处,叫张得贵给你拨钱。

“尤其是造船急缺的细料,先列个清单给永忠,这两天我正要叫人走海路南下福建,到时候看看能不能一道购买了回来。”

“好!都督既然有此魄力,我沈志祥更有何说?唯有舍命陪君子,陪都督你赌上这一把,为都督督办金州船厂,为水师打造战船!”

沈志祥见杨振这样说,他自己的心里也高兴。

若是杨振光叫他督办船政事务,却不给他银子和权力,那等于是耍他玩呢,他肯定要推辞不就。

可是杨振的这个样子,显然并非他原来想的那样,而是真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当初,黄台吉叫他前来金州督造战船,可是给了他上千的船工和十万两银子。

这一回,杨振要造船,而且一开口就是四百料战船,虽然船厂船工是现成的,可是该给银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少于十万两吧!

沈志祥今天拿到了皇帝封他为襄平伯的圣旨敕印,同时又从杨振这里领了督办金海镇船政的差事,心情很是不错。

他见时近中午,杨振又是旅途劳顿,看起来甚是辛苦,当下便连忙笑着起身告辞,回去张罗人手,预算具体的物料银价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