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八七二章 何异

大明新命记 第八七二章 何异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可是什么?!”

黄台吉骤然听说孔耿二人从和宁国搜罗而来的火炮,竟然有一千二百四十四位之多,心中本来十分高兴。

然而,正当他听得高兴的时候,却见孔有德戛然而止,而且明显话里有话,登时就变得十分不喜,对他厉声喝问了一句。

“可是,奴才等人麾下的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仍然只是二十八门,并未增多。至于从和宁国搜罗而来的各种火炮,它们数量虽多,但却多是南朝万历年间所造小炮,对于强攻镇江堡这样的坚城,其实——其实并无太大用处。而且——”

孔有德虽然不想说这些话,可是黄台吉直接问他几日能够打破镇江堡的城墙,这个时候他根本不敢妄言,只能实话实说。

说到这里的时候,伏在地上的他,抬头看了一眼黄台吉,见这位主子爷咬着后槽牙脸色阴沉地盯着自己,只得快速低下头,继续说道:

“而且,奴才与怀顺王军中火药与炮子,已经所剩无几。炮子倒是好说,这次奴才等搜罗了大批铁器,可以在军中设法熔铸,但是炮药之不足,一时半会儿却是不好补充。

“奴才们当时在汉阳城内补充了一批火药,但是在攻打忠州府城的时候,已经消耗了一大半。这个情况,怀顺王比奴才清楚。所以奴才实在不敢担保几日内能够破城。”

十月里刚来镇江堡城下的时候,孔有德和耿仲明重炮队伍里的火药储备,当然是十分丰厚的。

可是来了镇江堡城下以后,他们连着打了那么久的炮战,而且主要是他们在日夜不停的打,反倒是镇江堡城内的杨振轻易不肯动用重炮。

所以,孔耿二王重炮队伍的弹药消耗速度很快,到了十月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省着用了。

幸好他们随后在攻克义州府城的时候缴获了一大批火药,才得以继续使用他们的重炮在没有重炮的朝人面前大杀四方。

就这样一路打,一路从被打破的城池当中搜刮补充火药,然后坚持到了汉阳城。

汉阳城内尤其是南汉山城内倒是储存有朝人配制的大批火药,可是在随后爆发的忠州之变中,孔耿二人重炮出马,再次消耗掉了大量火药。

等到撤军的时候,孔耿二人倒是有心将南汉山城内的军需物资一扫而空,好好补充一些火药。

可是当时,南汉山城已经成为了驻朝监国大臣敬谨贝勒尼堪的衙门驻地,而尼堪所部兵马同样需要那些火药弹丸等军需物资。

他们两个是王爷不假,可是在尼堪这个宗室出身的贝勒面前,却是奴才。

南汉山城里朝人原来存储的火药弹丸以及粮草军需虽然很多,可是他们根本不敢轻动。

于是,就造成了他们大小火炮虽多,但是火药严重不足这样奇诡的局面。

“怀顺王,是这样吗?你军中火药是否足够打破镇江堡的城墙?”

面对孔有德所说的情况,黄台吉虽然十分不喜,可是如果这是实情的话,他也不能不接受。

因此为了印证孔有德所说的话,黄台吉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怀顺王耿仲明的身上,一边对他说话,一边满是疑虑地看着他。

“这个,恭顺王爷所说乃是实情,奴才与恭顺王军中火药虽然还有一些,但是朝人所制火药,相当低劣,因此眼下奴才等人军中,每炮用量也大。”

对于恭顺王孔有德在关键时刻把这样棘手的问题抛到自己身上,耿仲明的心中气得直骂娘。

但是面对黄台吉的问题,他又不能不回答。

毕竟孔有德也不是平白无故把这些问题推到他身上的。

因为自从他加上了八旗汉军第一巴图鲁的封号之后,黄台吉已将此次大军之中的所有汉军重炮队伍统一归他节制了。

恭顺王孔有德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处在他之下。

所以,他虽然心中恼火,可是也只好在承认了孔有德所说的事情之后,向黄台吉进一步做些解释。

“至于是否足够打破镇江堡的城墙?这个,若是奴才与恭顺王军中所有二十八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全部投入使用,军中火药最多或可支撑三五日。

“若是所有重炮专攻一处,而且想方设法抵近炮击,未必不能再次攻破城墙。奴才虽不敢确保破城,但奴才必定尽力而为。”

“你们——”

黄台吉听了耿仲明的解释,此中极其失望,自己在镇江堡城下多等了这么几天,结果寄予厚望的重炮队伍,却是这样的情况。

但是除了长叹一声之外,他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毕竟孔有德所说的,以及耿仲明所说的,乍听起来似乎有点意料之外,但是仔细琢磨,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自己已经带着他们离开盛京城马上三个月了,期间并未从盛京方向增加任何粮草军需弹药军械方面的补给。

以前他领兵外出征战,大多数时候都是就粮于敌,缴获的各种粮草军需弹药军械应有尽有,几乎是用之不尽。

但是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了,甚至可以说自从崇祯十二年以来,整个情况都有所不同了。

不仅来自宣大方向,经过草原部落,贩入大清国境内的军需物资通道中断了,而且他们也没有再打破辽西任何一座城池。

至于南朝关内那些富裕到令人眼馋眼红的诸多城池就更不用提了,自从杨振从金海镇这边冒出来之后,大清国的兵马已经很久没有绕道南下,打入关里了。

这两年来,尤其是崇祯十三年夏天以来,大清国不仅仅是火药短缺的问题凸显,其他方方面面的军需物资都出现了短缺,硫磺,硝石,铁器,铜器,粮食,布匹,样样短缺。

甚至就连几家户户离不开的食盐,也因为金海镇的快速崛起之后,迅速占据了辽东半岛东西海岸上的产盐之地,而变得日益昂贵。

情况的确不一样了。

虽然中风过后的黄台吉早已不如前几年那样敏锐了,但是他仍然从各种奏疏当中,也从他的后宫后妃饮食起居日常言谈等等蛛丝马迹之中,感受到了这些变化。

今天,这些变化终于直接体现在了当前的战事之中,这让他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天佑助威大将军,乃是我大清的军国重器,然而,如果没有火药炮子,那它们又与一堆废铜烂铁何异?火药的问题,必须解决!”

“皇上圣明!”

耿仲明和孔有德两人见黄台吉疾声厉色地要求解决火药短缺问题,他们自然不敢多少什么,当下一起叩首在地,高呼黄台吉英明。

至于到底如何解决,他们自己当然还是没有什么法子的,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

这个问题,到最后还得是黄台吉自己想办法或者将来责成盛京城内的工部承政参政们去解决了。

他们趴在地上高呼圣上英明时没有说出来的这些话,黄台吉见状当然也意识到了,只好气得再次叹气。

到得此时,黄台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与他们的奴才们之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

而鲍承先曾经向他提出的建议,不由自主地再次出现在了黄台吉的心头。

自己军中弹药不足,没有足够的重炮,而对方军中也没有自己的内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台吉已经开始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攻打坚城了。

比如说火药制造的问题,眼下的大清国内并不是没有人懂得制造火药。

火药配方并不复杂,很多明朝降兵降将都懂得配制火药。

但问题是火药制造的原料比较紧缺,尤其是硫磺和火硝,可不是随处都能搞得到的东西。

以前大清八旗各部人马所使用的火药,特别是火药配制不可或缺的硫磺与火硝,大体有三个来源。

其一是来源于缴获,——包括入关劫掠所得,长期以来,这都最大的来源。

其二是来源于贸易,也就是来源于跟宣大沿边各口山右商人,尤其是张家口、独石口两地山右商人的贸易。

其三,才是自制,而且自制的量最小,同时也仰赖于朝人的纳贡输送。

现如今,草原方向的贸易一途,已经基本断绝。

黄台吉虽然早想派人前往宣大各口重新打通贸易通道,可是这两年他一直腾出手来。

同时,以往军中火药的最大来源,即战场缴获,眼下也基本断绝。

他们已经有快两年的时间,没有绕道突入南朝关内劫掠了。

而先前劫掠缴获的物资,也在与杨振以及金海镇的一次次战争中差不多快要见底了。

虽然这一次从汉阳城撤离的时候,黄台吉已经很有先见之明地命令尼堪监督李倧及其朝臣们尽快派遣商队前往倭奴国,尽快开辟与倭奴国通商贸易的渠道。

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一切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想要看到效果,恐怕得一年半载才行。

也就是说,就算一切顺利的话,也得半年以后,才能从倭奴国那里采买到第一批硫磺和火硝。

对于目前的战事来说,显然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黄台吉思绪万千举棋不定,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孤注一掷再次强攻镇江堡城,还是继续围而不攻等待城中粮尽不攻自破的时候,突然就听见大帐外一阵喧哗传来。

其中夹杂着呵斥与惊呼之声。

“刚阿泰!去看看是哪个奴才坏我营中规矩,敢在夜里如此喧哗!”

本就心情烦躁一肚子火没处撒的黄台吉,听见帐外声音,立刻火冒三丈,喝令刚阿泰出去查看。

然而,刚阿泰刚刚领旨来到了大帐门口,厚重的棉帘子已经被人掀开。

当先进来那人,却是黄台吉前不久新任命的正黄旗巴牙喇纛章京卓布泰。

而卓布泰的身后,却紧跟着一个头戴毛皮暖帽身披黑色大氅满头满脸冰雪的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