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零五零章 作饵

大明新命记 第一零五零章 作饵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杨振来说,沉器远是他的一步暗棋,现在还没有到亮明的时候。

最主要的是,对于这步暗棋怎么用,杨振还没有想好。

不过只要将来启用这步棋,那就一定得让它的作用最大化。

但是对于心情迫切的沉器周,杨振也没有让他久等。

当天傍晚,张臣、李禄及其率领的庞大队伍入城扎营安顿好了以后,杨振在居于内城中心的安东前锋总兵府二堂内安排了一桌酒席,给他们几个人接风洗尘。

同时,杨振也向他们简单介绍了安东城附近以及鸭江上游两岸的敌我态势,并将自己之前作出的一些决定,也说了出来供这几个人参详。

张臣等人对杨振之前的安排,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纷纷表示了赞同。

同样也是在当天晚上,杨振告诉沉器周,同意他第二天一早带着从人起程,过江往东,前往平壌城去。

但是杨振安排给他的任务,并非是立刻劝说沉器远改旗易帜,率部反正,——事实上这一点已经不用劝说,沉器远本人早就已经快要按捺不下去了。

因为有了杨振输送给他的粮食、军械等物资之后,沉器远在平壌一带的力量正在以相当惊人的速度壮大。

和宁国北方二道依然心向李朝的朝人,在更北边清虏清剿和南边金海镇扩张的不断挤压之下,纷纷前往平壌城方向依附沉器远的大军为生。

当然,更有实力一点的世家大户们,则直接南下汉阳城甚至更南方的地区避难谋生去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与杨振缔结密约后,不仅有了充足人力,而且有了稳定的粮食军械来源的沉器远,实力今非昔比。

如果不考虑清虏在汉阳城以及南汉山城的驻军,那么沉器远现在所拥有的兵力数量,已经是和宁国内最强的一支军事力量了。

也因此,只要杨振点头支持他,沉器远立刻就会举起造反,起兵南下汉阳城。

现在的问题只在于,杨振还没有拿定主意,到底是应该直接支持沉器远废黜李倧,然后自立为王,还是叫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先铲除李朝的所有事虏派,然后废黜李倧,另立一个李氏宗室子弟为王。

杨振曾经或明或暗地对沉器远承诺过,只要他起兵废黜了李倧,自己就支持他自立为王。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承诺,沉器远以及沉氏兄弟才会这么死心塌地地跟杨振结盟,甚至直接效力于他。

所以杨振内心的想法,其实是更倾向于不仅废黜李倧,而且是废黜整个李氏宗室,灭掉李朝的。

但是杨振也很清楚,这样做的阻力必然会很大。

毕竟李朝国祚绵长,已经统治半岛很多年了,从官场到民间,都拥有很多的支持者。

即使李倧剃发易服,完全臣事清虏,也并没有完全丢掉民心。

去年以来,虽然和宁国南方数道因为推行剃发易服的事情而起义不断,可是汉阳城内的李朝小朝廷依然安安稳稳。

南方各地的民间起义都是旋起旋灭,几乎没有一个成气候的。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目前和宁国的两班官僚和士绅豪族们,依然还是接受李氏宗室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就完全支持沉器远贸然废黜李倧,然后废黜整个李氏宗室,自立为王,成功的难度会比废黜李倧然后另立一个李氏宗室子弟大很多。

一旦搞不好,就有可能给自己平添无数麻烦。

在目前北伐清虏收复辽沉这个节骨眼儿上,杨振可绝不希望和宁国朝人那边给自己捣乱。

所以他宁肯将沉器远起兵的时间往后再推一推,也不希望现在就遭遇这些麻烦。

当然了,如果是在平灭清虏以后,那杨振就啥也不担心了。

而且他原本的谋划就是这样,就是在平灭清虏以后,趁着回师的机会,一举将和宁国这个麻烦解决掉。

只是现在沉氏兄弟有点按捺不住了,杨振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同时也利用他们达成自己眼下的目的。

就在当晚的接风宴席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杨振先是同意了沉器周前往平壌联络其兄长的请求,紧接着就给他布置了此行的任务:

“见到沉都元帅以后,可以把我们已经起兵北伐清虏的事情大概跟他说一说。然后叫他给驻兵汉阳的清虏贝勒尼堪报个信,就说金海镇近日有大批兵马北上铁山定州一线,九连城或者平壌城,恐有倾覆之危。”

对于杨振所说的这番话,不明就里的在场诸将都是大吃一惊。

至于受领任务的沉器周,更是惊得差点蹦起来,连忙站起身问道:

“向清虏报信?!这个——,都督可是信不过我家兄长?!”

“呵呵,哪里的话,我岂会信不过沉都元帅?其实,我军北上的消息,瞒不了太久,一打九连城,身在汉阳城的清虏贝勒尼堪很快就会知道。”

面对众人的反应,尤其是沉器周的惊讶不解,杨振一边示意沉器周坐下,一边十分澹然地解释道:

“与其如此,不如就由沉都元帅先一步将我军北上的消息通报给尼堪,这样一来,不仅更能取信于尼堪,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将尼堪所部清虏消灭。”

“都督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先请沉都元帅取得尼堪的完全信任,然后想方设法把尼堪的兵马从汉阳城以及南汉山城中调动出来。”

“卑职明白了,都督的意思是围点打援,若是尼堪带着清虏来援,都督就打他一个埋伏!”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呵呵,到时候看情况,如果九连城不能骤下,我们就以九连城作饵,如果九连城很快打下来了,那我们届时就以平壌城作饵。”

听见沉器周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图,杨振当即笑着补充了一句,然后接着对他道:

“当然了,为了取信清虏,你到平壌城后,可以建议沉都元帅在向尼堪报信的同时,也向九连城的清虏报信。”

“啊?!这——”

听了杨振这个话,沉器周再次大吃一惊。

杨振见他如此,不由得摇头苦笑,看来沉器周依然没有完全领会自己的意图。

但是前往平壌城联络沉器远的事情,除了沉器周这个现成的人选之外,也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所以只好进一步解释道:

“我们很快就会北上,九连城的清虏也很快就会知道我军的动向,想瞒也瞒不了几天,而且这次不是奇袭,也没必要再瞒他们,我要的就是九连城的清虏四下搬救兵。

“因此,你不仅要建议沉都元帅派人给九连城的清虏通风报信,而且要建议沉都元帅出兵救援九连城,沉都元帅的援军若能进入九连城,那就更好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了,明白了,都督高明,都督高明!”

经过杨振这么一说,沉器周哪里还能不清楚杨振的“阴谋”,当下满脸笑意,连赞杨振高明。

想当年,镇江堡是怎么轻易打下来的,沉器周是很清楚的,因为他也算是亲自参与了策反柳林所部的行动。

现如今,杨振打算对九连城故技重施,他自然一点也不意外。

就这样,当夜针对沉器远所部兵马的计议一定,次日一早沉器周便告别了杨振,带着杨振签发的通行令,率领数百从人迅速过江,赶往平壌城去了。

打发走了沉器周一行人之后,杨振也没有闲着,当天上午即在仇震海、张臣、李禄、张国淦等人陪同下,率领着总镇府抬枪队的三百正兵火枪手,人人骑马,往汤站堡去了。

杨振很快就要过江前往白马山城,然后调集人力物力在九连城的江对岸,原朝人义州府城的旧址上重新筑城。

甚至他打算重新修筑的城堡的名字,他都已经定好了,就叫新义堡。

但是在他出发之前,他要先看一看汤站堡的情况,他要确定这边没有失陷的风险。

否则他在新义堡那边围城打援或者指挥其他军事行动的时候,凤凰城的清虏郑亲王济尔哈朗一旦来个围魏救赵,攻下了汤站堡,直接威胁安东城方向,威胁自己的后路,那可就麻烦了。

汤站堡原属辽东都司定辽右卫,定辽右卫的卫城就是凤凰城,所以汤站堡距离凤凰城不远,也就六十多里地。

相应的,居于凤凰城和安东城中间的汤站堡,其距离安东城也不太远,上午一行数百人策马出发,不到中午就到了。

算一算,也就八十里上下的路程。

只不过这条古老的驿道,早已年久失修,而且额穿行山谷里,有点狭窄蜿蜒,策马走在路上,举目所见尽是高山密林,遍地都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当然了,杨振他们这一路上并没有遭到什么伏击,自从他增加了汤站堡一带的驻军之后,清虏那边越过汤站堡一带的山岭向东哨探的清虏,已经绝迹了。

但是经此一行,杨振更加坚定了沿着鸭江上朔,去打九连城以及宽奠五堡的决心。

因为从安东城往西全是山岭,即便其中有驿道可供通行,可是山中道路依然不太好走。

这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和道路通行条件,对于高度依赖各种火炮,高度依赖弹药辎重补给的杨振麾下兵马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但是反过来说,这种山高林密、道路狭窄、视野受限、大军进退皆不便的地形条件,对于任何主动发起进攻的一方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杨振可以通过进攻九连城,调动凤凰城及其周边的清虏兵马前去救援,然后打清虏援兵一个伏击。

就在策马赶往汤站堡的路上,杨振一边庆幸定策的时候没把首战选在凤凰城,一边琢磨着下一步在九连城如何围点打援,利用地形条件打清虏援兵一个伏击,同时也对增兵守住汤站堡有了无限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