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九二七章 缺口

大明新命记 第九二七章 缺口

簡繁轉換
作者:哼哈大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8 22:04: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振集中接见新建南路水师营几个将领的时候,金海南路总兵兼协理营务处总管张得贵以及主管弹药厂军械库的总提举潘文茂,也都在场。

这两个人不仅是杨振身边的老人儿了,而且他们也都知道杨振之所以这么做,是在为将来的攻伐倭奴国九州岛做准备。

所以他们对一个南路水师营占用金海镇这么多炮械装备,并没有任何异议。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负责旅顺北城制铁所冶炼厂、枪械厂以及铸炮厂的王守堂、王煅父子,此时都不在旅顺口。

他们在二月下旬的时候,就已经奉命带领冶炼厂的一批经验丰富的匠人,跟随袁进运送移民的船队,北上云从岛那边设立分厂去了。

虽然云从岛那边距离介川矿场很近,但是,要想让那边的焦炭厂、冶炼厂投入运行,步入正轨,如果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恐怕也无法做到。

而这也意味着,旅顺北城内的铸炮厂,短时间内不会有大批量的重炮或者冲天炮被铸造出来。

这也同样意味着,按照杨振他们现在设定的四百料战座船的装备标准,不管是重型红夷大炮,还是冲天炮,都面临着不小的缺口。

如果是算上将来回归旅顺口入列服役的瀛洲号夹板船,那么这个缺口就更大了。

当然了,如果将整个金海镇各路所有的重型火炮集中在一起,按照杨振的标准,那也差不多够了。

但是,杨振不可能为了装备一个南路水师营,为了拿下倭奴国的九州岛,甚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置金海镇的后方安危于不顾。

所以,商定了装备标准之后,杨振只叫张得贵、潘文茂与杨振他们,将现有的能够移交的重炮与冲天炮,先行移交。

至于剩下的缺口,只能一边命令铸炮厂想办法继续铸造,一边耐心等待王守堂父子在云从岛那边的消息。

因为对于铸炮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焦炭与铁矿石的供应问题,一旦这两个一直制约旅顺北城铸炮厂进度的瓶颈问题解决了,那么铸炮的速度立刻就能提升上来。

与此相应的是,征伐倭奴国九州岛的行动,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成行的。

因为杨振需要等待科恩、何廷斌的消息。

而他们回到大员以后,大员那边的荷兰总督会做出何种决定,尚不得而知。

就算大员那边的荷兰总督同意与杨振展开合作,那么接下来也需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的总督的批准,荷兰人才能召集到足够的战船和军队。

这么一来二去的话,双方合作达成所需要的时间,起码就得以月来计算了。

所以,杨振现在也是两手准备,一方面他自己这边要争取尽快装备起来一支具有强大火力输出能力的炮船队伍,另一边则静静地等待科恩和何廷斌他们的消息。

杨振之所以非要搞出一支火力强大的炮船队,不是因为他好大喜功,而是因为他不想在这次合作之中,被荷兰人小看了。

杨振很清楚,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合作,搞不好就会变成与虎谋皮的愚蠢行为。

一旦荷兰东印度公司认为你没有实力,或者认为你啥也不是,那么结果就不仅仅是双方合作不成的问题了,而是你很有可能会被当成是下一个猎物的问题了。

就像当年宋金双方的海上之盟一样,双方约定了南北对进,共图辽国,可是宋军的极度拉胯,直接导致辽国灭亡以后,自己成为了金国的下一个目标。

所以,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这次合作之中,杨振必须表现出足以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战的实力。

也就是说,接下来有可能发起的攻夺倭奴国九州岛的战争,也是金海镇在荷兰人面前展示实力以及立威的一场行动。

双方既然已经打了交道,已经接触上了,那么不管自己愿不愿意,荷兰人迟早都会找上门来。

既然如此,那就要通过展示实力来赢得主动,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崇祯十四年三月初五上午,在旅顺口附近休整了一天一夜的俞亮泰、林嗣业联合船队,四百余条大小船只,再一次启程南下登州水城方向去了。

春天到了,开荒耕作的日子已经近了,跨海移民的事情几乎是一天也耽误不得。

之前俞亮泰他们那次满载的移民,多达五千七百户,累计两万五千多口男女老少。

加上二月底袁进、胡长海、高成友他们那个批次送往瀛洲岛的三千三百户,男女老少累计一万五千多人。

此次移民行动重启之后,送往瀛洲岛的关内流民,已经超过九千户,累计四万一千多人了。

如果再加上去年那两次前往瀛洲岛的移民行动送达的四千七百五十户共计两万三千多口人,那么迄今为止两年来瀛洲岛已经从登莱接纳关内流民多达六万五千多口人了。

接下来再接再厉,或者在崇祯十四年的年内,杨振就能实现向瀛洲岛移民十万人口的小目标了。

当然了,这还仅仅是向瀛洲岛方向送去的移民,如果算上从登莱渡海北上金海镇五路辖区辽东半岛的移民,那数字更是早就超过十万人了,甚至超过二十万了。

因为光是今年二月下旬的半个月里面,袁进以及胡长海、高成友他们就已经先后完成了两次移民输送的任务。

在二月底前已经完成的这两次移民输送任务之中,袁进的船队第一次就向金海东路石城岛方向输送了两千四百户——多达一万一千多口移民。

在第二次的时候,袁进联合胡长海和高成友他们,更是一次就向镇江堡以及云从岛方向输送移民三千三百户,合计一万五千多人。

关内民不聊生,流民源源不断,只要杨振运力够,肯接受,并且有地方安置,那么金海镇移民超过三十万,达到五十万,甚至上百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因此,也不怪杨振总有一种开疆拓土的冲动,不是他闲着没事,或者好大喜功、贪多求全,非要去夺九州岛及其附近岛屿。

而是因为,他若能不尽快趁此机会拿下九州岛及其附近岛屿的话,很快他就将无处安置奔他而来的关内流民了。

与此相应的是,随着移民行动的深入进行,随着去年战争的旷日持久,杨振早两年积攒下来的家底,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也到了未雨绸缪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事筹措金银财富以及粮食物资的时候了。

因为造船、造炮,都是很花钱的。

造炮还好说一点,现在金海镇旅顺北城的铸炮厂,采用铁模铸炮的技术,经过反复的实验与改进,已经很成熟了。

现在金海镇又已经将清川江下游附近的介川矿场拿到了手里,高品质铁矿石的来源已经不是问题了。

而只要保证了高品质的焦炭与铁矿石源源不断的供应,铸造出更多更好的大炮,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但是造船这一项却不同,相当多必需的材料,都需要南下求购。

尤其是这一次杨振要求沈志祥、德威斯他们在金州船厂仿造的荷兰夹板船,并不是那么容易仿造的,其中需要大量优质的铜料。

而荷兰人的大型夹板船之所以使用寿命很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采取了铜皮包覆船体的技术。

将船体特别是船底或者吃水线以下的船体包覆铜皮,主要是为了防止海水侵蚀船底,为了避免礁石剐蹭损伤船底,从而增加船只的抗沉能力和使用寿命。

荷兰人的大型远洋夹板船,不管是武装商船,或者是专门用作海上作战的大型夹板战船之所以能一度碾压同时期的其他西方殖民列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率先采取了铜皮包覆船体的技术。

当然了,这个铜皮包覆船体的技术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它所需要的大量上好的红铜或者紫铜的铜料,需要花费巨资。

荷兰东印度公司财大气粗,搞得起,杨振这边可就没有这样的底气了。

过去金州船厂打造一艘四百料战船,在不用支付人工成本、木料成本的条件下,所需其他各样物料,只需花费白银两千两左右。

可是,如今金州船厂要仿造的瀛洲号那种大型荷兰夹板船,如果要采取同样的铜皮包覆船体的技术,哪怕只是包覆船底和船体吃水线下的所有接缝处,同样去掉人工成本、木料成本不计,它所需的其他物料成本,也将十倍于一条四百料战座船了。

对此,杨振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想办法搞钱了。

然而,宣大那边的通虏奸商,他已经抢过一次了,而剃发易服的和宁国,他之前也已经去过了。

举目环顾,剩下的其他地方,他找来找去,也只有瀛洲岛对面的倭奴国,可以走一趟了。

想当初,对朝人,杨振当时其实是手下留情了的,看在它曾是大明属国的份上,没有真下狠手,但是结果却白白便宜了黄台吉及其所统率的清虏大军。

现在和宁国君臣上下都已经剃发易服了,汉阳城以及京畿道都有了清虏的驻朝大臣与驻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再去一趟的意义并不大,很可能得不到多少东西,反而会再次掀起与清虏的战争。

也因此,他的目标也就只能选择倭奴国了,特别是被鼠疫大流行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九州诸藩。

倭奴国九州诸藩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下达之前百余年内,依靠海上贸易发家致富,积累大量黄金白银等等贵金属。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如今自己既然有机会将他们拿下,那就要下狠手,趁他病要他命,将它们一扫而空。

正好用它们,来为金海镇接下来的战事筹措粮饷,也为金海镇全新水师战船的建造,填补资金与铜料等等物资方面的缺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