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剑妈快来,看我浩然天下 > 第118章 前狼后虎

剑妈快来,看我浩然天下 第118章 前狼后虎

簡繁轉換
作者:不二的神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4-12-30 09:09:20 来源:源1

等到两军酣战了一会儿,避过了初时的锋芒,战场陷入到有些胶着的场面。

提前埋伏在一旁的许青白,找准战机,随即大手一挥,六千兵力投入战斗。

此番,许青白领着崔嵬营在内的六千兵力,埋伏在道旁,等到时机成熟后,负责侧翼冲杀。

六千伏兵出动,声势一样浩大,从侧翼冲出来后,拦腰将敌人冲散。

敌人阵形瞬间零散,首尾不能相顾,渐渐不支,绝望中开始出现溃逃。

亲自上场厮杀的敌将石柯,身处战场之中,左顾右看了一番,眼见大势已去,已不可扭转,终于咬牙下令,全军向后突围。

于是,战场上,短暂的胶着之后,又出现了大越骑兵部队一路追杀收割大匈军队的场景...

此役,大匈骑兵部队一直回追三十余里,追得敌人丢盔弃甲,闻风而逃。

战后,经粗略统计,骑兵部队直接斩杀敌人将近一万骑,骑兵部队这边,直接战亡约莫两千余人,重伤轻伤近三千人,可称大胜。

战果之外,最为关键的是,骑兵部队成功解决掉了这只尾巴,敌人除开直接被斩杀掉的一万骑,再算上最少四五千伤员,已基本失去了再独自跟踪尾随,进而伺机追剿骑兵部队的能力。

此后,在敌人重新在前线抽调兵力抵达前,骑兵部队又将获得短暂的机会窗口期。

在这个机会窗口期里,骑兵部队可以再次放开手脚,在大匈腹地内,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恣意妄为。

......

此后,骑兵部队沿途一路破袭。

后面石柯那支约莫还剩下一半的人马,倒还是远远地掉在后面跟着。骑兵部队攻城,他们便跟着停步,骑兵部队奔袭,他们便跟着提速。

只是,他们也只敢远远落在后面,干瞪眼,拿前面的骑兵部队毫无办法。

直到一旬过后,骑兵部队已经快要推进到大匈安阳郡境内,而这时,敌人从前线抽调回来的支援部队,这才再次赶到。

很快,支援部队与石柯那支残军合兵一处,再加上一路从腹地各处聚拢过来的地方驻军,堪堪五万之数。

主力是同为石柯一系的大匈镇南军,领军之人是大匈后起之秀。是一位如今在大匈边军中,被捧得很高,被朝廷寄以厚望的年轻将军,小兵王裴秀。

传说此人今年才二十几岁,几年前,才开始在大匈与大越边境间冒头,随后声名鹤起。

四五年来,此人指挥大小战役二十余起,至今未尝败绩...

当听说对面领兵之人是裴秀后,就连性格一向温和的徐国章都感到颇为惊讶。

他与刺探军情的白羽探马反复确认此事。原因无它,这位从三品将军两年前曾与裴秀交过手,被一役坑杀掉五千骑卒,他自已更是在乱军中,机缘巧合之下才得以侥幸逃脱,至今仍心有余悸。

按理说,裴秀在镇南军中,军衔不如败将石柯,但根据情报来看,敌人合兵之后,指挥之人,却是刚刚赶来的裴秀。

这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大匈朝廷,对于此前石柯用兵,似乎有责备的意思,或者说,有些震怒,这才让石柯大权旁落。

而连小兵王都放着如今大势未定的前线不管,被火急火燎地遣派过来,解决掉后方隐患。从中也可以猜想到,对于这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骑兵部队,已经引起了大匈方面足够的重视。

大匈骑兵部队,在自由快活了半个月后,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处境要开始不妙了。

......

正当徐国章愁眉不展的时候,又有白羽探马来报。

北边,安阳王集结了约莫五万大军进驻虎门关,欲要堵截住骑兵部队继续向着大匈腹地深入。

眼下形势急转直下,已到了前有群狼环伺,后有猛虎追来的地步。

第二天,徐国章再次召集一众军官,召开临时军事会议,谈论骑兵部队接下的行动。

会上,徐国章将一封安阳王的亲笔书信拿了出来,一一传示。

传到许青白手里,他拿过来仔细看过。

这更像是安阳王的一封私人信函,大意是告诉这支骑兵部队的主将之人,虎门关已经派驻了重兵把守,不可能得以突破。又在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一个信息,希望骑兵部队能够知难而退,不要踏进他得安阳王的辖境。

信件的最后,更是明明白白留着一句话,只要骑兵部队不踏境一步,他承诺他麾下的五万驻军,不会主动出关攻击。

这位安阳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骑兵部队要么调头,要么转向,反正只要不往他那里跑,他就会睁只眼闭只眼,当作看不见。

徐国章等大家一一看完私信,这才开口问道:“这封信是虎门关里遣人送出来的,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

短暂沉默后,军官们纷纷开口,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提防有诈,有的说或可采信...

徐国章身边的一位中年参军分析道:“大匈幅员辽阔,自古民风彪悍,在北边的大草原上,以及东北关外之地,夷蛮部落无数。虽然这些年统一实行王化,但仍是保留了大量的割据势力,俨然自成一国,王朝力量很难得以渗入。一百年前,大匈王朝又开始实行勤王制,从此开始大封藩王,让这些历朝皇帝的兄弟们,驻扎在各地,一起为皇家镇守天下...”

那位中年参军,捻了捻有些花白的胡须,继续说道:“勤王制在当时看来,初衷是好的。不过经过了这一百来年,弊端已开始呈现。天下王侯越封越多,不但每一代都有新的藩王出现,老一代的亲王死后,其子嗣还能再继位郡王。这些亲王郡王,在辖境内将兵权、赋税、徭役、刑罚等诸多要事全盘接收。这个天下,被这些亲王、郡王们越分越小,大匈王朝的中央权威也因此一代不如一代...”

徐国章点头赞同道:“确实如此,这些年来,大匈王朝已经屡屡出现调不动地方藩镇的情况了,勤王制度的弊端,已见端倪。”

那位参军则继续说道:“一叶而知秋,我倾向于这位安阳王所言非虚。如今两朝大举兵事,战局走势不明,不排除这些亲王郡王们,心存保存实力的想法。”

徐国章笑道:“听说这次大匈集结三十万大军扣关,咱们这位安阳王可是被硬剐了一坨肉,被摊派了两万步兵随军南下!”

一位青年都尉站起身,谨慎开口道:“既然前边堵着,轻易过不去,咱们还有没有必要冲过去,跟这位安阳王拼个鱼死网破呢?”

另一位军官也站起来,声如闷雷,说道:“我大军此行,已经烧掉了敌人粮草不计其数,销毁各类军械装备十万有余,沿途军需仓库、烽燧驿站皆被破坏殆尽,敌人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再重启补给线路。”

又有一人附和道:“除此之外,我们已经成功调动了敌人边境线上的两拨援军,让至少五万敌人回援,有力地牵制住了敌人在边境上的攻势,战略目的已经基本达成。”

终于有人提议道:“依我之见,再往前走,不说会在那虎门关下折损多少兄弟,就算冲过了虎门关,咱们剩下的部队,也可能会再无建树...不如见好就收,伺机回朝。”

徐国章一一听着,他暂时没有发表意见。

可也许正是因为他暂时没有发表意见,造成了一种默许和纵容下的讨论,主张撤退的人,纷纷先后附和。

但凡开口之人,无一异议。

片刻之后,主张撤退的一方人,都差不多已经先后开口。在座的一众军官,约莫还剩下包括许青白在内的七八个人迟迟没有开口,也不知道是对此持有不同意见呢,还是就仅仅表示一种默认。

许青白独自盯着手里的行军地图看了半天,终于孤身站了起来,环顾众人,朗声问道:

“仅凭敌人的只言片语,怎可全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