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 > 分卷阅读196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 分卷阅读196

簡繁轉換
作者:瑟嫣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30 10:08:50 来源:源1

短期。像内地的巡抚,除辽东外,基本都是三年一任,最多连任两届,之后就一定会回京续职。

那位亲眷妻儿都被连累的原陕西兼山西巡抚周至,就是如此。他是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时候被委任陕西兼山西巡抚,第一次三年一任的期间,还算干得不错,就又连任了三年。

之后游健继位,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辽东,偶尔给与闽南那边,当时周至三年又任期结束,吏部官员报备,说周至陕西兼山西巡抚一职干得差点不错,建议让周至再连任三年,再回京续职。

游健一般在任免官员的事情上,很少为难吏部的。结果没曾想,这份信任被辜负了。

其中是游健的疏忽大意,但是吧,还是那句话,吏部官员难道就没有错嘛?

当然最大的错误,还是在于周至身上。明明都第三任期的第二年了,怎么不坚持一把,就能回到中枢朝廷任职,说不得还能进入内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权臣。

可惜了,直接洗白白去地府报道了。并且还在史书上被提了一笔。不过不是清名而是污名。

——周至连任陕西兼山西巡抚期间,破坏利民工程坎儿井,并大肆收刮民脂民膏,被在位的崇祯皇帝发现有通敌卖国之兆,立判斩立决,并连累妻儿三族流放至倭州郡。

瞧瞧,短短一段话,就将周至人品低劣给展现得淋漓尽致。但还是那句话,对于周至的存在,并且朝廷还时不时派人去山西、陕西两地赈灾,就崇祯5年初,孙承宗和孙传庭还按照游健的吩咐,前往山西、陕西剿匪并赈灾,他们不是也没有看出问题,只是觉得周至担任山西兼陕西巡抚毫无建树,却无过

哦,忘了,周至是从孙承宗、孙传庭双双离开山西、陕西两地儿,才开始越发不可收拾。

前期或许有,但肯定是收敛,并且特别的小心翼翼。再加上固有的印象,可不就将吏部以及中枢朝廷的人糊弄过去了嘛。

说到这儿,就要夸奖一句刘廷元了,作为在工部任职的内阁成员之一,他无疑是敏锐的。

倒不是说身为首辅的孙承宗不敏锐,而是孙承宗都70好几了,再稳重的话,也有精神不济的时候,游健任何时候对孙承宗都是优待的。

并且孙承宗最大的作用不是运筹帷幄,也不是战场杀敌,而是镇山太岁,有他在,中枢朝廷威慑力杠杠的。

最起码后金那边皇太极不会想什么反间计的损招儿,来挑拨离间。因为皇太极心知肚明,孙承宗这个人,不是他实施反间计就能挑拨离间的。说不得还会因此暴露深埋的探子。

扯远了,总之一干流犯,在倭州郡过得挺水深火热的。首先没人权,进矿工作虽说没有强硬要求他们必须007,但是每天12时辰,干满8个时辰是基操。

并且一月有一天的假期,但是吧,即便有假期,那也是不准随意外出的,最多让他们回新家看看家人。其他活动,想都别想。

毕竟是犯了事的流犯,没要他们的命已经是天大的仁慈,还想要更多的福利,想都别想。

不提这些流犯在倭州郡的生活,且说华夏这边。将犯事的周至以及三族处理后,山西陕西两地儿的官员任免,就出现了难处。

倒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毕竟科举考试每三年就举行一次。每次科举考试取士数百人。但做官的话,秀才不太好安排,但是举人以上,吏部是可以随意安排的。

可巡抚之类的官职,一般选用的官员都是进士出生。不管是一甲还是二甲三甲进士,巡抚选择都是在’士‘中取。

可说老实话,经过周至担任陕西兼山西巡抚的事,游健对吏部选拔官员的依据很有疑惑。

并且山西陕西两地儿,真的被死不足惜的周至弄得一团糟,不管派谁来担任山西陕西两地儿,都要有将一塌糊涂的政务理顺,然后重新逐渐并且做得更好的本事。

因此在选择谁,继任山西兼陕西巡抚的问题上,陷入了为难中。

这个时候,孙承宗出面举荐了孙传庭。

“山西陕西两地儿年年少雨干旱,导致老百姓一年的收成极少,时不时就会闹出饥荒的消息。”

“那周至就是抓住了这点,所以才巧立名目蒙蔽了万岁爷,臣举荐孙传庭也算举贤不避亲。山西陕西两地儿目前情况复杂,需要一位既能处理内政又能领兵打仗的官员。”

“老臣的第一人选,其实是远在辽东的卢大人。第二人选才是孙传庭。”

顿了顿,孙承宗又道。“除了卢大人,孙传庭最合适不过。”

游健了然点头,的确,除了孙传庭外,也就远在辽东的卢象升军政农务一把抓了。

属于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类型的人才。

仔细想想,除了孙传庭,好像整个朝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乎,没有思索一会儿,游健就同意了孙承宗的举荐,当即任命孙传庭为陕西兼山西巡抚,全权负责山西陕西两地儿的军政已经农务。

前面说了,目前山西陕西两地儿的情况,是一团糟糕。糟糕到什么情况呢,糟糕到了匪徒四起,县衙空荡荡的,到处都可见残破迹象。

这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起义军,白莲教之流抓住机会,到处宣传游健这位崇祯皇帝乃是无道昏君,正是因为他在,山西陕西才会年年干旱,时不时来一场波及范围及其广泛的饥荒。

总之在他们的高调宣布下,游健这位皇帝,名声简直差到了极致。很快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游健的耳朵里。

游健听到后,居然没有生气,倒是手下大臣们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君辱臣死的观念展现得淋淋尽致。

游健:“放轻松,嘴长在别人身上的。朕知道自己不是无道昏君就可以了,其他人,朕不理会。”

“你们也不要理会。”游健笑着又来了一句。“朕管不了别人说什么,但是朕可以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再也没法说什么。”

本来还很激动的文武百官瞬间就不激动了。

啊这,怎么说呢,不愧是大明现在的万岁爷,就这谈笑间杀气腾腾的样子,说不生气,他们咋不相信呢!

不相信的文武百官左看右看,还互相挤眉弄眼。

游健:“”

“莫非尔等还有不同的意见?”游健笑着反问。

文武百官下意识的摇头,动作十分一致。

游健:“所以这事儿,你们是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齐齐摇头的文武百官,表示自己没有不同意见。就是万岁爷说的那样。万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不会有不同意见的。

态度相当的乖觉。

可看到他们这样,游健却感觉莫名的心梗。

游健揉了揉太阳穴,转而又道。“所以退朝,各部各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