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 > 分卷阅读49

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 分卷阅读49

簡繁轉換
作者:瑟嫣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30 10:08:50 来源:源1

大家都很惶恐不安。

文武百官惶恐,那是因为感觉人生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宫里的人惶恐,则是因为兔死狐悲,害怕自己落得魏忠贤的下场。

游健则感觉挺冤枉的。

原因无他。游健根本就没有想过弄死魏忠贤,想的是荣养。结果魏忠贤离奇死亡,导致他这朵纯洁无瑕的大喇叭花,被污蔑是他下的手。

讲真,游健挺委屈的。

如果他要下手,早八百年就下手了,至于等到现在

冤枉死了!

游健就盯准了刑部以及大理寺,时不时问一句刑部尚书以及大理寺卿,调查得如何如何了!

现在上朝,游健又问了。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怎样的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闷。

阉狗而已,死了就死了,这么紧迫盯人,他们的压力真的好大!

但不敢蛐蛐,自然不敢当着游健的面儿,将心里话蛐蛐出来。

刑部尚书看了看大理寺卿,又看了看三法司之一的督察院(御史台)。督察院的那些个没事就喜欢弹劾,皇帝吃喝拉撒睡都要管的御史们,这个时候居然安静如鸡,仿佛一个个都没有长嘴。

刑部尚书苏茂相只得出列表示正在调查,由于没有关键证据,一时半会儿还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游健:“”

——想骂废物,但是想想还是算了。

心情蛮复杂的游健到底还是勉励刑部尚书几句,毕竟他是做皇帝的,哪怕再担忧惦记,也不能当着众人的面,特意给人难堪。

“大理寺卿觉得如何?”

大理寺卿:“臣觉得,万事由刑部尚书苏大人主持最好不过。毕竟大理寺掌刑狱”

游健打断了他的话。

“朕懂你的意思,你是说调查魏忠贤死因,不属于刑事案件?”顿了顿,游健继续说。“朕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朕不得不说,你这样子,怕是难以胜任大理寺卿一职。”

大理寺是什么衙门!

三法司之一,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魏忠贤离奇死亡,又不是自杀,不是刑事案件又是什么。

如今当着游健这位做皇帝的面儿,大理寺卿让负责制定和实施法律、管理囚犯和刑罚执行的刑部来查案,不是推卸责任又是什么。

反正游健挺无语的,并且觉得大理寺卿的脸皮忒厚。当着他的面就敢这么干,背地里还不知道搞出倒灶的事儿来。

“下不为例。朕希望你们联合起来,早日查清楚到底是谁,在京师搞风搞雨。”

好歹是一朝九千岁,莫名其妙就离奇死在自己家里。如果不查清楚,岂不是连朝廷的威慑都没了。

游健有些头疼的开始揉太阳穴。

“退朝。希望下次召开朝会,苏卿、乔卿能查出点什么。”

顿时朝臣好像纷纷松了一口气一般,鱼贯而出金銮殿。

游健也离开了金銮殿。

他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叫上郭允厚、郑云海二人,去皇庄查看游健从群里小伙伴那儿搞来的高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主要忘了一件事,王者所处的那个都市位面,哪怕高科技已经达到了火箭筒藏裤裆,还能随时掏出来的地步。但是农业方面,和游健上辈子是同步的。

感谢农神袁爷爷,杂交水稻让未来的华夏再也没有饥荒。

除却水稻种子外,王者提供的高产作物种子,都被药物阉割,也就是说高产归高产,但是吧,得年年更新换代种子。当然也可以自我留种,但是呢,产量必然减少一半。

知道这个后,游健恨不得将王者吊起来抽打。可惜时空不同,游健只能进行语言上的谴责,并且行为上鄙视王者的不严谨。

王者简直无语死,只能‘老实’认错的同时保证自己下次提供的高产农作物种子,没有被药物阉割,完全可以自己留种。

第36章Chapter036皇庄巡查!……

八月十三,天气晴。

游健换了一身便服。月牙白色,发髻用白玉钗固定好,皮肤白净,看起来就好像读书人一样。

实际上游健,不,是原身朱由检,其实就比文盲好一点儿。天启帝朱由校,比朱由检更差。

由于爹不疼,亲娘又早逝,养母忙着争宠的缘故。朱由校这位朱常洛的皇长子,从小到大,属于野蛮生长。

没有受到长辈关爱的朱由校沉湎做木工活儿,同样没有受到长辈们关爱的朱由检,则喜欢读书

然而还是那句话,没什么卵用。

朱由检真的比文盲好不了哪儿去,主要自己一个人读书,和别人教导读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再者明朝朱理学说,盛行其道。像八股文,很多读书人专研一辈子,才懂得大概,何况是朱由检这种长大后注定要去地方当藩王的皇子。

哪怕有太傅教导,学不懂还是学不懂。

谁又知晓,朱由校这位皇帝会那么短命,连子嗣都没有留下,而朱常洛的儿子们,又死得只剩下朱由检,于是乎朱由检就这样捡漏皇位。

游健别了一把折扇,很是人模狗样儿。郭允厚和郑云海倒没有换便服,还是穿的官服。

种植高产农作物的皇庄位于郊外西北方,好几个村子都被围在里面。

算是佃户,不过是皇家的,而不是私人。

皇庄里的农作物都是他们照料。郭允厚和郑云海隔三差五的来一次,自己上手耕作的时候很少。

这倒没什么,主要游健也不会下地耕种,怎么种地,怎么才能将地种得更好,游健一点都不懂,自然不会非专业人士指导专业人士。

“万岁爷,这玉黍结的果实个个饱满,微臣琢磨,等收成大概能达到一亩十五石的产量。”

在明朝,一石约等于57KG到180斤不等,一斤大约590克,为了计算标准,就按照一斤500计算。

游健搞来的玉米,是高高产的玉米,带有一些不科学性。亩产的话,大概一亩地的玉米,能收3000斤左右。

(游健记忆中的上辈子,玉米一亩地的大概产量在1600斤到1800斤左右)

一亩3000斤玉米,换算成‘石’,就是16.666石。

真的超级高的产量了。像传统水稻以及小麦等,产量也就一亩三石至五石左右。

几百斤的产量,好点能上千斤。再加上‘十税三’的农税,然后租种地主家的地,佃户还要给七成的收成给地主,自己只留下三成。

这是不成文的规则,没有地的庶民百姓,要想活命,只能租地主的地来种。

土地兼并,是每个封建王朝后期都会面临的问题。

需要缴纳赋税的百姓无地可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