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495章 君臣定爵资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95章 君臣定爵资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2-31 09:10:27 来源:源1

大周宫城,乾阳宫。

礼部尚书郭佑昌虽深知,皇帝对四王八公等勋贵,心底深藏厌弃和隔阂,颇有除之而后快的算计。

但是他身为礼部大宗伯,有秉正国朝法统礼教之责,如任凭忠顺王爷这样的枭然之言,践踏道统礼数,他还有什麽颜面做礼部首官。

虽然郭佑昌这个礼部尚书,是当年嘉昭帝借贾琮被诬告之事,乘势兴起大礼仪之争,才赶鸭子上了位。

但郭佑昌当了一辈子礼部堂官,当年柳静庵担任礼部大宗伯之时,他在柳文宗麾下久受薰陶,历来将道统法度看得极重。

像他这样的人,十年寒窗,做了几十年礼部文官,些许礼义风骨绝不敢抛弃。

即便深知嘉昭帝心有深思,但对忠顺王爷这样的狂悖之语,他万万做不到置若罔闻。

况且贾琏不过是个没承爵的荣国子弟,如因他身有罪愆,就革除荣国相传世代的爵位,甚至还要抄家贬族,无异于妄行暴政。

如果都按这个尺度,满神京的世传勋贵都要被除爵抄家,因为但凡世家大户,谁家没有几个贾琏这样的不肖子弟。

如果到了那个地步,岂不是大兴连坐酷政,国朝法统礼数何在。

郭佑昌昂首说道:「启禀圣上,大宗正此言有违刑律公道,有逆道统礼教,万不可行!

谢鲸丶戚建辉丶裘良等三人是承爵勋贵,身犯重罪,以宗人之法除爵抄家,尚在商榷之列。

荣国府贾琏,并不是荣国承爵人,不过贾家一子弟耳,其身犯罪愆,应以民之刑律惩戒,不涉宗人法度。

如荣国府因一不肖子弟落罪,而妄行除爵抄家之举,有悖常理,有违法度,一旦成行,必定搅乱人心,招致非议,天下侧目!」

一旁的忠顺王爷见郭佑昌言辞犀利,将自己的话驳得一文不值,对自己不留丝毫情面,气得脸色紫涨。

说道:「圣上,臣之所以提议除荣国爵,实在是因荣国子弟荒悖无德,根本不配担当勋爵之荣。

荣国一等将军贾赦已亡,世子贾琏犯下大罪,已无承爵之资,依宗人法度,长房无人承爵,需兄终弟及,由二房续承爵位。

然荣国二房贾政才略平庸,十馀年枯坐官堂,毫无德行建树,承当勋爵之位,也不过是勉为其难。

宗人贵勋承袭爵位,既有兄终弟及,更讲究子承父爵,嫡庶有别。

贾政嫡子贾宝玉,文武不成,游手好闲,懒惰荒唐,德行败坏,甚至口出狂言侮辱父皇,宗人府曾发文严斥。

此等无德逆君之徒,绝不能让之承爵勋位,不然将至圣上与诸臣弟之孝道体面于何地!」

郭佑昌听了这话,心中微微一凛,这位大宗正不知是得了圣上的授意,还是对荣国贾家抱有极深成见,当真有些除之后快的急迫。

他这麽寥寥几句,就将话头架到圣上和皇室的孝道体面,这可是万万无法逾越的门槛。

贾家那个什麽衔玉的贾宝玉,必定就此断了承爵之资,对一个世家子弟而言,相当于被废黜一生。

荣国贾存周,虽才略平庸,但德行还算颇为周正,但子不教父之过,在教养子嗣一事,他难免终生留下话柄。

倒是贾家长房的贾玉章,从小被生父嫡母虐待歧视,天生地养一般,却能出落龙驹凤雏一般。

门户之内,冷暖悬殊,出了天差地别的两人,也是一件奇事。

……

忠顺王爷继续说道:「因此,贾政即便能续承兄爵,将来也已无嫡子传袭,如何能成体统。

贾政倒是有一庶子贾环,年方九岁,乃婢仆所生,自小受其母教唆薰陶,言行邪狭,在贾府人憎鬼厌,与那宝玉一丘之貉。

贾家二房虽有三代贾兰,但自幼丧父,国朝宗人法度,父爵子承,禁隔代传承,且失怙者不能袭爵,因此贾兰虽嫡出,却无承爵之资。

由此可见,荣国贾家自贾政之后,后辈荒疏,已无承爵良材,臣弟这才会提议除荣国爵,以免勋位贵重,所传非人,有辱国体。」

一旁的郭佑昌听了这一番话,不禁对忠顺王爷侧目而视。

这位大宗正为了除荣国爵,可算是计算精明,虽然言辞苛刻,但方才所言居然有理有据,也算费尽心机。

这位大宗正如此挤兑荣国贾家,或许不单出于个人私怨,而是他揣摩出了圣上的心思……。

十五年前神京发生吴王之乱,当今圣上借势奇绝登基。

身为四王八公中坚的宁荣二公,出于和太上皇和吴王的渊源,两不相帮,只作壁上观。

此举曾让当今圣上,以及拥戴圣上登位的忠顺王爷,各自都芥蒂难消,这段陈年旧事,似乎一直遗毒到如今……。

不然,方才忠顺王爷对除荣国爵高谈阔论,圣上也不会任由他信口而言,却未加阻挠。

郭佑昌心中正思虑纷纷,突听御案后的嘉昭帝说道:「大宗正所言未尝没有道理,贾家二房宝玉之流,的确难当勋位贵重。

但是,郭爱卿所言,贾琏不过荣国一子弟,身犯罪愆,不涉宗人法度,应以民刑量之,也是合乎法度,公允之论,此事颇有些为难。」

嘉昭帝说完这话,郭佑昌发现嘉昭帝看了他一眼,目光清冷沉凝,意味难明。

此时站在一旁的忠顺王爷,突然也有意无意斜了他一眼。

郭佑昌察觉到场面有些古怪,心中不自禁咯噔了一下,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听到上首嘉昭帝的声音悠悠缓缓,晦明难测,说道:「郭爱卿,你和大宗正之言,皆有些道理,以你所见,此事该当如何?」

郭佑昌突然想起往事,当年贾琮勇夺院试案首,被同科秀才诬告,嘉昭帝是如何话中藏锋,将他一步步带偏,最终不得不站在皇帝这一边。

此时,贵为礼部大宗伯的郭佑昌,心中凭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自己似乎又一次掉坑里了……。

……

但是,要郭佑昌顺着忠顺王爷话风,附和荣国后辈无人有承爵之资,因此同意除荣国爵,他是绝对不甘心说出口的。

不仅心中礼法道统,不允许他说出违心之论,而且,身为一品部阁首官,被人愚弄下套,总是让人很不舒服的。

郭佑昌正绞尽脑汁,思量如何应对,那怕置身事外,让嘉昭帝不再从他这个礼部尚书口中逼出话头,作为皇帝成事的注脚。

毕竟,但凡文官的士人,还是攀爬的部阁首官的文官,都把清名看得重逾性命,万不想沾惹上谄媚圣心,妄动诛灭的污名。

正当郭佑昌心中踌躇难定,突然殿外内侍入内报导:「启禀圣上,锦衣卫指挥使许坤求见圣上,说是有大同紧急军情禀告。」

嘉昭帝一听这话,目光微微一愣,数天前他让许坤调派锦衣卫精干,协同五军都督府官员,下大同传旨拿人。

钱绍扬和孙占英还未押回神京,怎麽锦衣卫先从大同带回紧急军情,嘉昭帝心中微微一紧,说道:「宣他入殿!」

郭佑昌经这事一打岔,倒是暂时躲过皇帝的锋芒。

许坤快步走入殿中,脸色颇有忧色。

他到了御案前,行礼说道:「启禀圣上,锦衣卫从大同传来急报,军器司指挥孙占英,六日前于圣旨未达之时,畏罪偷关潜逃!」

嘉昭帝脸色肃然,双目厉芒闪动,喝问道:「孙占英本就是存疑之人,京中旨意未达之前,大同锦衣卫所就没有事先防范!」

许坤额头沁出一层冷汗,说道:「神京锦衣卫赴大同侦缉孙绍祖,回程曾和大同锦衣千户所交接,他们在孙府附近都布有眼线。

据他们回报,孙占英父子日常照常上衙入营,与平时毫无异样,后来辽东二千火枪兵即将入城换防,大同城中人心浮动。

大同锦衣卫千户所从孙府附近抽调部分人手,用于城内巡逻弹压,但还是在孙府附近留下必要的眼线。

六日前孙府附近一切入常,到了晚间换班时,锦衣卫发现原先布下的眼线,全部被人悄无声息所杀。

等到再入孙府查看,除了一些不知就里的家仆,孙占英和其长子孙绍荣,以及族中子弟,全部不见踪影。

当晚锦衣卫严查大同南向四门,都没发现孙占英等人踪迹。

后来严查北上关城道口,根据关口记录,当日日落时分,大同城中汇远商铺,有一批布料米粮出关贩卖。

而汇远商铺就是孙家名下的产业,根据守关军士供述,当时商铺的商队人数,比平时多了三层,携带货物和车马也多了一半。

守护关口的队正曾想盘查一番,但是守关副将张天林于以阻拦,下令放行。

事后锦衣卫紧急封城,抓捕孙家未来得及逃脱的一名偏房子弟,据他招供,他因家中老母病中,所以耽搁出关时间。

汇源商铺的这批出关货物,在出关十天前,孙家重金贿赂过守关偏将张天林,还是他经手办理。

据他交代,孙家嫡脉家眷幼童,十日前就在孙占英安排下,偷偷离开大同,去向不明。

孙占英带领孙家子弟,就是混在商队中偷出关口,据那孙家子弟交代,孙占英多年经营,早在关外留下后路。

这次他事先探出风声不对,便乾脆出关投了残蒙土蛮部安塔汗!」

……

许坤此话一说,在场的忠顺王爷和郭佑昌都倒吸一口凉气。

大周自太祖李天凌立国,一直到太上皇永安帝,历代君王都武略过人,对曾经席卷天下的蒙古铁骑,举倾国之力进行冲杀围剿。

不仅将当年横行天下的蒙古强军,追亡逐北,赶出中原。

且历代名将对蒙古各部不断切割分化,使得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国,从此分崩离析,分窜北方荒漠草原,苟延残喘,勉强维系。

等到嘉昭帝继位,草原上的蒙古土蛮部开始逐渐强盛,渐渐屡犯边镇。

嘉昭帝虽不善军武之事,但却是善于用人的君王,当年也算慧眼识珠,从辽东军中拔擢副将梁成宗,作为对战土蛮部的主将。

梁成宗足智多谋,骁勇敢战,最终不负嘉昭帝所望,先后五次大败蒙古土蛮部,极大削弱土蛮部安塔汗的实力。

梁成宗也因五战连捷,鼎定边陲,被嘉昭帝特旨加封平远侯,也是嘉昭朝首位因军功封侯的将领。

大周历代,士民百姓皆知,汉家男儿早就一改旧宋羸弱之态,大周和残蒙力量悬殊,今非昔比。

因此,大周数代以来,朝廷将领叛逃残蒙屈指可数,毕竟强弱之势明显,非走投无路不可为。

而嘉昭帝登基十五年以来,孙占英叛逃残蒙,也是破天荒第一遭,实在是有失君王体面之事。

嘉昭帝勃然大怒:「孙占英身犯大罪,不思悔悟伏法,竟然背国投敌,实在罪无可恕!

许坤,朕命锦衣卫严办此事,军中但凡有与孙占英勾结为奸,暗通款曲,一律严查严办,绝不姑息!」

许坤连忙回道:「臣收到消息后,已派指挥佥事何宏辉,抽调麾下精干,亲赶赴大同查办此事。

大同守关副将张天林,已查获收受孙占英巨额金银贿赂,玩忽职守,使得孙占英有机可乘,偷关投敌,眼下已经被大同锦衣卫收押!」

嘉昭帝又冷声问道:「大同总兵钱绍扬如何了?」

许坤说道:「钱绍扬接旨之后,消息传开,他麾下亲信将领有所躁动,多亏陛下谋算万里,事先调集辽东两千精锐火器兵入城弹压。

大同军中虽有宵小鼓噪,却也不敢轻举妄动,辽东军副将邓辉暂管大同军务,待朝廷派遣大员后移交。

钱绍扬眼下已接旨押送神京述职,大同锦衣千户所为防不测,已抽调百名锦衣卫精锐,沿途护送,定可保无虞。」

嘉昭帝凝声说道:「钱绍扬身为边镇总兵,包庇贪墨,管军不严,监察不力,致使麾下投敌叛国,到京之后夺军职,严办!」

在场的郭佑昌丶忠顺王爷丶许坤等都是久经朝廷风云之人,听了嘉昭帝对钱绍扬的断言,心中都各自一阵凛然。

一个曾手握数万边军精锐的将领,正二品军伍封疆大吏,仅此一场纠葛,必定要就此陨落,再也难以翻身。

大同是九边重镇的核心边镇,大同军权首官败落,随着而来必定风波不断,大同边军中下阶将领将面临大洗牌。

而由此在军方生出的层层波澜,其涟漪逐级鼓荡,造成的影响绝对不止于大同军中,它会扩张为整个大周军方的波动。

像许坤这样在阴森谋算中打滚的锦衣卫首官,心中隐约意识到,在军方出现这样死水微澜的波动,或许正是圣上想看到的……。

……

嘉昭帝又对大同之事,简明扼要的吩咐了几句,许坤才毕恭毕敬出殿办事。

或许是孙占英投敌叛国造成的冲击,也或许是郭佑昌丶忠顺王爷对一镇总兵败落的心有馀悸。

乾阳殿中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一直到殿外小黄门再一次入殿,说道:「启禀圣上,威远伯贾琮有直奏上门,请圣上预览。」

大周国朝规制,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有向皇帝直接上奏的权利。

贾琮丁忧之前,只是正五品火器司监正实职,按常理他是没有直奏之权的。

但是两年之前,贾琮在金陵勘破大案,并向朝廷献火枪三段击之法,首开火器强兵之法。

嘉昭帝因此龙颜大悦,给当时只是七品官职的贾琮,特赐四品官才有的直奏之权。

按照常例,官员直奏上本,随报随送,可比官衙日常奏报提前送至御前。

等到小黄门举着贾琮的奏本入殿,郭霖上前接过,然后送到嘉昭帝的额御案上。

而一旁的郭佑昌听到贾琮的名字,想到嘉昭帝和忠顺王爷各自隐晦不明的目光,突然福至心灵,目光闪烁……。

嘉昭帝打开贾琮的奏本,扑面而来,是那一手清俊古拙的卓绝书体,笔墨淋漓,气韵生动,不禁精神微微一振。

他仔细浏览奏书,只见上面措辞恳切,写道:

……

家兄有纨絝之状,无奸邪之念,有背悖之行,无害国之心。

今恨戕犯国法,供状已昭司衙,斩除世家之荣,削却承爵之资,其生尤胜于死,足儆勋贵效尤,尽彰刑律森严。

臣为社稷命官,深知国法如山,陛下治世宏愿,愿至肝脑涂地,执蹬俯首圣君,已尽河山伟业。

然披肝报国之心,难辞家礼亲恩,兄弟手足之情,其罪不忍言诛。

祈贬走边塞之地,蹈历风雪艰涩,为国戍业尽忠,赎其所疚罪愆,可昭陛下教化之心。

臣请除丁忧之恩,谢亲就国,重入火器司任事,为国再研重器,以报圣上圣明宽宥之恩……。(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