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今日换了一身新装,平添喜气,雍容慈祥,满面春风。
堂中正坐了五六位各家贵妇,绫罗锦绣,满头珠翠,香风熏人。
来的各家太太之中,贾母娘家来的是忠靖侯李氏,另外还有泾阳侯张氏丶城阳侯徐氏丶忠诚伯邹氏丶治国公长房刘氏等。
另外同来的还有四位各家闺阁小姐,皆十四五岁花样年华,衣饰清贵,仪态万方,通身大家闺秀气派,看得王夫人目不转睛。
贾母又叫了迎春丶黛玉丶探春丶史湘云等孙女辈,一起过来陪客,荣庆堂中愈发显得璀璨热闹。
忠靖侯李氏也是个精明人,原本贾琮摆生辰宴下帖,她以为不过是两家寻常礼节来往。
今日赴宴的是她的长子,李氏也被贾母请来说话的,加上史湘云如今养在贾家,她自然趁便过来走动看望。
只是刚进了荣庆堂,见到堂中除了几位贵妇,还有莺莺燕燕几位芳龄闺阁,便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李氏心中奇怪,今日是琮哥儿的成年生日宴,自己姑母请了一堆和他同庚的丫头片子,这是算哪一出。
但是李氏不会觉得,贾母这是借着贾琮过生日,要趁机给他做大媒。
这其中的根底,别人可能都不知道,但他们史家人心里可是门清。
李氏知道姑母早拿定主意,要把侄孙女湘云许配给贾琮,藉此让贾史两家联姻。
当初贾琮因被宫里赐婚,这桩亲事差点就黄了,没想到贾琮突然死了老爹,这事又重新兜了回来。
为何家中大伯去了金陵外任,会同意湘云留在神京,湘云要去和贾家姊妹作伴,贾史两家长辈都同声允许,不过是大开方便之门罢了。
所以,李氏笃定今日这等排场,绝不是姑母要拆自己台子。
李氏再看自己侄女湘云,见她一脸笑容,一双明眸古灵精怪,来回盯着那四位小姐打量,神情有些搞笑调皮。
她是清楚自己这侄女心性的,小丫头虽还没完全开窍,还有些似懂非懂,但可不是个傻子。
她要是知道姑母摆这麽大的局,是专门给琮哥儿做媒选媳妇,还能自己乐成这个德行……
而且,李氏看到贾家二太太居然也在荣庆堂中,跟着自己姑母应酬到访女眷。
反倒是琮哥儿的嫡母,像个摆设似的,没什麽话说,这两人整倒了个儿。
琮哥儿过生日招待客人,用她一个偏门婶婶瞎起劲?
李氏也是聪敏之人,看到王夫人的目光,老在几家小姐身上打转,隐约都是相看儿媳妇的神情,她就觉得好笑。
这几位闺阁千金,今日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各自母亲上门做客,她们想要给谁看就不好说了,至少不会是这位贾家二太太。
李氏突然对今日之事,充满了好奇和乐趣,觉得应该有场好戏能看……
……
一帮子贵妇人一通寒暄之后,贾母也将各家闺秀看了仔细,又各自夸赞了不少好话。
还让鸳鸯拿了金玉戒指丶腕香珠串等物,分给四位贵勋闺阁做见面之礼,场面倒是挺其乐融融。
贾母又笑着对迎春说道:「你们姑娘家自有体己话好说,陪着我们这些老的有什麽趣味。
你带这些世交姊妹,一起去园子里逛逛,不可怠慢了,等到了开席,我再让丫鬟去请。」
等到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带来几位姑娘出了荣庆堂。
贾母又说了几句闲话,对城阳侯徐氏笑道:「我看你家三丫头就挺好,可曾许了人家了?」
贾母之所以会这麽问,是因为今日来的四位闺阁之中,以城阳侯家的三小姐样貌人物最出众。
加上这几户带了闺阁上门的世家,以城阳侯府和荣国府关系最亲近。
贾家代字辈子弟曾和城阳侯府有过姻亲,只是当年的老人早已过世,但是两家情份还留在那里,算是正经的老亲。
城阳侯徐氏也是精明人,见贾母问话的神情,心中料定自己猜想没错,心情愈发舒畅。
笑道:「我那三丫头过了今年十月才十五,岁数还小,哪里就用怎麽着急。
我养了几个儿女,最宝贝的就是她,除非有上好的姻缘,不然多养她几年呢,实在是舍不得。」
贾母听了这话,倒想起自己的小女儿,说道:「这话我倒是清楚,小女儿总是得宠些的。
你也别舍不得,俗话说姻缘天定,说不得那天就来了极好的,那也是大喜事。」
城阳侯徐氏听了贾母的话,自以为正对了自己心意,至于贾琮眼下大孝守制,也没什麽打紧,二年后自己三丫头也才十六……
徐氏笑道:「那就承老太太吉言了,我也盼着这丫头有个好归宿。
要说我这女儿也有让我头疼的,女儿家学学针线女红就罢了,可偏偏喜欢文墨之事。
我们老爷前些年请了有学问的先生,想让家里几个小子多读些书,三丫头不过是个跟班凑数的。
可没想到那几个小子,没一个是读书的材料,倒是三丫头在这上头很有灵性,读了一肚子诗词文章。
平时家里来了同辈的亲戚姊妹,但凡通些文墨,就要聚在一起对对子,联韵诗,也没个姑娘样子。
还有一件事情,老太太可能不知道,你们琮哥儿可是个大才子,他做的那些诗词,我们三丫头最欣赏,每一首都会背。
她还听说琮哥儿的书法极好,太上皇都是赞赏的,又听说文翰街萧家书铺,有几幅琮哥儿的真迹,便费心思想要买来赏玩。
可是掏光了自己的体己银子,那店主死活也不肯卖,那丫头气得还对我掉眼泪,也是个好笑的……」
……
城阳侯夫人口才极好,一番话说的热情流畅,颇有些滔滔不绝。
一旁的王夫人听了,脸色已渐渐有些难看,原先踌躇满志,心中充斥希望,像是突然被雷劈过一般,瞬间震成七零八落。
贾母是内宅老成人,一辈子见过多少世面,自然比儿媳妇有些城府,但听了城阳侯徐氏买夸之言,她脸上也露出一丝尴尬。
老太太只觉得眼前场面已完全跑偏,她心中想的是宝玉,但徐氏却拐弯抹角把贾琮夸一通,就差没说女儿和贾琮是天生一对。
贾母脸色发僵,强笑说道:「侯夫人这是什麽话,不过是一副字罢了,哪里还能让你三丫头去买。
等回头我和琮哥儿去说,让写一副送给亲戚姊妹,也不是什麽大事情。」
城阳侯徐氏满脸笑容,说道:「那敢情好了,琮哥儿如今才名远播,他的字可是金贵的很。
我那丫头要是得了他的墨宝,必定高兴得很,我这就让人传话,非得让我家兴哥儿多敬威远伯几杯。」
徐氏这话一说,其他几位夫人似乎不甘示弱,也说了一些自家姑娘喜好文墨的话,只是不好太过拾人牙慧,也说讨要墨宝之类。
忠靖侯李氏目睹堂中怪异景象,见自己姑母脸上淡淡的尴尬,贾家二太太的脸似乎快黑成锅底,她已憋得肚子有些生疼。
只觉得今日来贾家真没来错,居然看了这麽可乐之事,湘云那小鬼只怕早就知道根底,怪不得方才一脸促狭。
……
众贵妇又云山雾罩闲扯几句,城阳侯徐氏得意女儿样貌出众,想来贾老太太必定能相中,只是当着众人之面,不好当面说道罢了。
不过她心中也不着急,这种姻缘大事,刚开始都是水磨功夫,倒也不用太着急。
等到外头婆子提醒要开席,贾母带着众贵妇小姐去入席,徐氏要去更衣,泾阳侯张氏也正好同去。
两人完事出来不久,方才被徐氏派去传话的丫鬟,突然急匆匆过来,脸上的表情还有些古怪。
那丫鬟见了泾阳侯张氏也在场,倒是微微一愣。
方才她去外院传话,正遇上大爷的小厮,火急火燎让她带话回内院……
那丫鬟知道事情古怪,也不敢多加耽搁,虽说有些无理,还是附耳到太太身边,将得的消息仔细说了。
城阳侯徐氏得知根底,神色微微一变,心中涌起少许不快。
不过她上门是客,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庆幸好在没掉坑里,到时兜回来就是。
一旁泾阳侯张氏心中奇怪,忍不住问道:「这是出了什麽事情吗?」
徐氏笑道:「哪里会出什麽事情,说起来琮哥儿什麽都好,只是这一年有些不走运。
原本今日过了成人之宴,也就可以成家立世,可偏偏赶上老子亡故,怎麽也要两三年后才能结亲。
不过贾家二房的宝玉却没这个顾忌,宝玉我也是从小看着长大,他和琮哥儿同岁,也是一等人样貌人物。
你还别说,你家二姑娘生得得意出众,我看着和宝玉倒是很登对……」
泾阳侯张氏也做了半辈子侯夫人,什麽场面没有见过的,可不是什麽糊涂人。
她想到刚才那丫鬟过来咬耳朵,徐氏的脸色都变了,接着就说着这麽一通古怪话,只是略微一想,哪里还猜不出事情究竟。
她心中忍不住腹诽,这事搞了老半天,原来是贾老太太在摆空城计……
这城阳侯夫人说的哪门子风凉话,你府上心里清楚,我泾阳侯府也不糊涂。
我的二姑娘是金尊玉贵的黄花闺女,干嘛去招惹宝玉这等货色,难道泾阳侯府好日子过够了,竟要去下宫中圣人的脸面……
……
荣庆堂后面大花厅,正式开了女眷酒宴。
等到酒宴过来片刻,贾琮在外院应酬同辈的男客,因今日是他补办舞象生辰之礼,得了贾母的传话,便回内院向各家女眷长辈见礼。
宝玉自然也跟着他同去,他方才在男席上僵坐,很少有世家同辈和他搭话,他也懒得与人应酬,实在如坐针毡。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如今知道要回内院女席应酬,真是大松了一口气。
等到两人进了大花厅女席,在座的女客见贾琮形容隽美,气宇英睿,宛如玉树芝兰,几位贵勋太太都是满脸笑容。
那四家闺阁看到贾琮出众的风仪,更是有些目光灼灼,俏脸羞红,不敢多看,又舍不得不看……
她们日常早听说贾琮的名声,只是世勋千金都是大门不迈,从来也没机会得见,今日见了果然如传说中出色。
宝玉跟着贾琮身边,进了大花坛之后,竟发现女席上多了四位衣装清贵丶相貌标致的外家姑娘,不禁心情大好。
他心中感叹,这女儿如水之所,才是他该呆的地方,那里像外头男席,一股子须眉腐臭之气,当真熏死人了。
更让他欣喜的事,自己刚进入大花厅,那四个外家姑娘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看向他……
这让宝玉心中欣喜,总算自己生来还有几分俊秀风采,不太辱没女儿家的眼目。
他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感叹得意,腰杆也不自禁挺了几分……
宝玉再看了一眼贾琮,这人竟正眼都没怎麽看四位姑娘,当真是唐突佳人,无礼至极,只顾着和几位勋贵妇人见礼。
宝玉心中叹息,贾琮还是贾琮,来去都是他那套仕途经济做派,当真白瞎了他这样的人物……
……
女席之上,迎春眼见各位贵勋夫人,看到自己兄弟的风采气度,都是一副艳羡赞叹之情,不禁嘴角微抿,眼神中颇有自豪。
黛玉见贾琮入厅,脸上不自禁生出笑容。
她又看到宝玉进了大花坛,就盯着自己这席目不转睛,举止轻浮,眼神发亮,不禁有些皱眉,微微转过身子。
史湘云看到自己这三哥哥一进花厅,同桌的四位姑娘都不约而同,小脸红红。
自己那三哥哥却煞有介事,目不斜视,老夫子般和长辈见礼,似乎连正眼都没瞧这边一眼,倒是二哥哥瞧姑娘瞧得目不转睛。
这古怪好玩的情形,让她心中大乐,刚喝进的一口酒,忍不住喷了出来,连忙拿了手帕子掩饰。
贾琮敬过礼数,便乾净利落离开,宝玉心中十分想留下,但是贾琮都走了,他孤零零留下似乎不成体统。
他只好意兴阑珊的出了花厅,还频频回头,一副恋恋不舍的模样。
……
城阳侯徐氏见贾琮出了花厅,笑道:「老太太,我倒听说今年春闱会试刚结束,琮哥儿可是雍州解元公,想来这次必定要登第了。
老太太眼看又要大喜了。」
贾母微微笑道:「琮哥儿从小就读书刻苦,但凡科考下场,我还真没见他失手过。
他这读书的本事,很得我那政儿看重,他对这个侄子,半点都不比对亲儿子宝玉差。
琮哥儿也是古怪,对政儿竟比对他亲老子还敬些,所以琮哥儿和宝玉虽是堂兄弟,可比起家里其他子弟,也就格外亲密些。」
泾阳侯张氏微微一笑,随口附和一句:「这事外头倒也听说一些,琮哥儿虽出自长房,但从小在二房长大,亲近一些也是有的。」
张氏话虽这麽说,不过是应付一下贾母罢了。
方才她和徐氏都已察觉贾母的空城计,如今贾母就算把天说个窟窿出来,也休想哄住她们。
至今在场的其他几位太太,会不会掉坑里,那就不关她们的事情了。
……
只是,贾母这番话一说,邻桌上的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听了都心中古怪,老太太怎麽睁眼说瞎话。
她们这麽从没觉得贾琮和宝玉这等亲密?
这两人自小倒都是以礼相待,从来也不会起什麽争执,不过那可不是什麽亲密,不过是彼此话不投机罢了。
自家这些姊妹那里不知道其中根底,恐怕这两人在心底深处,都很看不上对方……
城阳侯徐氏听了贾母这话,觉得今天的话头糊里糊涂,好像也不像那麽回事。
笑道:「说起来还是老太太教养有方,养出了琮哥儿这等出色的子孙,不仅能上马带兵,还能金榜题名。
前些时候我们老爷还说,我们这几家老亲,当年都是靠着祖宗征战沙场,以军功换来了爵位富贵。
可如今圣天子贤明,大周四海生平,北边平了女真,西边压住了残蒙丶吐蕃,武勋之家也不用像老辈人一样,常年御马疆场。
家里这些小辈儿郎,原先都准备继承祖业,自小舞枪弄棒,练习武艺,如今好似都没了用武之地。
所以我们老爷这些年才聘请名士,教授家中子弟读书,本想着马放南山,儿郎如果能读书成才,做些文勋之事,也一样能够报国。
可没想到家中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我们老爷就说儿子是指望不上,将来让女儿许个功名才俊,也好给家门添些文华之气。
将来后辈子孙也能允文允武,报效朝廷。」
泾阳侯张氏一听这话,立刻有些福至心灵,说道:「城阳侯这话着实有理,如今是太平盛世,谁还要打打杀杀。
只有琮哥儿这样有科举功名的哥儿,那才是真正的前程远大。
我们这样人家的女儿,虽说不是那麽娇贵,但姑娘的终生大事,不能有一点马虎,要是能选个功名才俊为婿,也是极牢靠的事。」
……
泾阳侯张氏这话一说,其馀几位贵妇连忙随声附和,她们这次带姑娘来贾家,不就是指望这些吗……
只是,城阳侯徐氏和泾阳侯张氏一唱一和,那是为了表明心迹,划清界限,忙不迭的摘清自己。
省得传出他们两家和宝玉说亲的浑话,要是话头传到宫中,她们老爷可是要遭白眼的。
至于,其他几位太太还闷在鼓里,就不管她们的事情了。
王夫人听了两位侯夫人的话,一口气堵在胸口,上不得也下不得,别提心里有多难受了。
原本老太太费劲心思搭台子,就是想给宝玉找一门好亲事,精挑细选请了这几家太太姑娘来做客。
结果三言两语,里外的好话又全部拐到东府那小子身上,我的宝玉到底是怎麽了……
贾母听了两位侯夫人话语奇葩,老太太整个人都有些凌乱,脑子里糊里糊涂,总有些想不明白。
这些厮杀出生的武勋世家,根子上粗粝的武将血脉,怎麽如今开口闭口都是科举读书,真是活见了鬼了!
城阳侯徐氏笑道:「不过老太太家里却是得天独厚,琮哥儿是大周一等一的才子,他和宝玉又是最亲近的兄弟。
总是要对提点自己兄弟的,宝玉又是衔玉而生的聪明根性,只要得了琮哥儿的扶助,说不定一两年就进学功名。
到时候贾家就成了一门双杰,府上的门槛都要被踩破了,老太太的福气可就更大了……」
贾母脸色古怪,但是顾忌脸面,也只能笑着附和几句。
要不然方才鬼话连篇,说什麽贾琮和宝玉是最亲的兄弟,岂不是要被戳破。
只是,即便贾母再偏心宠爱宝玉,要说宝玉将来能进学功名,连她自己都不信的。
此时,另外几名贵妇依旧不知就里,话题被两位侯夫人引到科举读书上。
纷纷说着在外头听到的传闻,听说贡院里正忙着誊抄批阅试卷,三千多应考举子,也不过出百馀数进士云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