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42章 大案落尘埃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42章 大案落尘埃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荣国府,荣庆堂。

眼下已入初夏,荣庆堂正中酸枝木罗汉床,两侧十六张楠木雕花座椅,换掉了织金团花红缎棉缎,换上清软的玉纱绫罗软垫。

两边碧纱橱隔断屏风,从厚重的花梨镶贝山水联屏,换成清凉精致的云瑕暗花玻璃屏风。

堂中所有的窗帘帷幔,从秋冬的华贵厚重色调,换成春夏适应的素雅清软色调,微风拂来,美轮美奂,耳目一新。

自从贾琮袭爵,大房管家,二房迁入东路院,贾母的荣庆堂一应用度,不仅没有打了折扣,还比以前更加精致细腻。

一年四季,荣庆堂一应用具,常换常新,令人身处其间,倍感舒适。

之所以有这样的景象,也是王熙凤管家的要紧手段。

如今虽大房袭爵掌家,二房已迁东路院旁落。

但贾母在贾家辈份最尊,诰命最高,不管哪房当家,贾母都是荣国府的门面。

贾琮袭爵之后,王熙凤重新管家,她得了贾琮的意思,将荣国府过度奢靡之处,逐步裁减整顿。

唯独贾母荣庆堂的用度,还是依照以往惯例,王熙凤甚至花费不少心思,在用度照旧之下,日常得用之物更加精致。

因为王熙凤心中清楚,大房袭爵掌家,贾母心中颇有失落,只有将老太太哄好了,大房执家会少不少麻烦。

自己那位姑妈即便上蹿下跳,也挑不出半点闲话。

况且每年年节,勋贵老亲上门走动,少不了进出荣庆堂拜望贾母,荣庆堂相当于荣国府门面,花些用度银子也都在刀口上。

贾琮即便不用王熙凤明说,心中也是明镜一样,自然清楚贾母便是荣国府吉祥物,好好供着,少去理会,万事大吉。

再说,家中姊妹每日出入荣庆堂问安闲话,一年到头呆的时间可不少,王熙凤将荣庆堂搞得门面鲜亮,贾琮也是乐见其成。

倒是贾琮的正堂荣禧堂,因他只在东府安居,不像原先贾政和王夫人入住,还要养一大帮丫鬟婆子。

如今荣禧堂除小红带几个丫鬟料理,日常都是空置,倒是节省了一笔用度,两厢比较之下,外人更挑不出毛病。

或许正是这样的原由,贾琮承爵大半年以来,贾母从刚开始的失落不安,颇为儿子贾政丶嫡孙宝玉不平。

到贾琮和王熙凤待她一如往常,王熙凤一样的孝顺热络,贾琮依旧礼数不缺略显疏远,贾母也就渐渐习惯了眼前一切。

贾母生于贵勋豪门,嫁于公候大族,见多了门第权势之事。

如今她也看得清楚,贾家子弟中前程最盛,自然就是贾琮。

贾家的孙女辈之中,将来能像她这般嫁入高门,夫家权贵耀眼,必定就是二孙女迎春,谁让她摊上琮哥儿这样的兄弟。

虽如今迎春舍不得兄弟,回绝议亲,不太愿意嫁人,但贾母看来这也不当事情,过得几年孙女多半就转了心思。

贾母想到这些,便觉得自己当初同意让迎春入东府,实在是明智之举,不然怎麽有今日点石成金的一日。

她神情和蔼的对迎春说道:「二丫头,这几日我也听到些风声,说这次会科举闹出舞弊大案。

很多举人贡士都下了大狱,连朝廷官员都牵扯了不少,事情像是闹得很大。

那进士皇榜也拖了许久,朝廷都没贴出来,外头说的怎麽邪性的都有,琮哥儿的功名可是没什麽妨碍吧?」

迎春微笑说道:「这次会试舞弊案虽闹得凶,牵扯了不少举子和官员,但对琮弟没半点影响。

老太太你想啊,这会子皇上还给琮弟这麽体面的封赏,可见什麽舞弊案和他没半点关系,老太太尽管放心就是。」

黛玉也笑道:「我也听三哥哥说了,说舞弊案闹了不少天,眼下事情快要平息下来,月底之前必定会重新放榜。

外祖母就等着听喜讯,用不了多少时间,三哥哥就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多风光的一件好事。」

……

宝玉听了秋纹传信,把因麝月之言而惹出羞恼,暂时都抛之脑后,拿起那套西厢记准备向黛玉献宝。

他知道黛玉性情文雅灵秀,目下无尘,不拘俗流,必定会喜欢西厢这等奇书。

虽然前番闹出偌大狼狈,父亲贾政严厉训斥,王夫人筹谋和夏家议亲,宝玉多半也清楚,自己和黛玉已无可能。

但是他心中觊觎多年,哪里能一时放开,找到些由头,正想着要去招惹亲近……

他一路抱着书本兴冲冲而来,经过穿山游廊,廊下挂的鹦鹉画眉,叽叽喳喳叫唤,听在耳边也不嫌吵闹,反而觉得悦耳。

突然前面横插出一道人影,宝玉因走得太急,一下停不下脚步,被那人撞了肩膀,手中的书撒了一地。

他气得就要恼怒踹人,但看到来人身材苗条,秀眉弯弯,清丽脱俗,一下便换了脸色。

笑道:「原来是紫鹃姐姐,这是从哪里来,怎麽没跟着林妹妹?」

紫鹃看清是宝玉,吓了一跳,下意识退开一步,想到上次宝玉撒泼发癫,至今记忆犹新,如今想起还有些害怕。

紫鹃看了地上散落的书本,正是几本西厢记,她原先也不识字,但跟着黛玉多年,自然也学到一些文墨,些许几个字还认得。

她知道这条游廊,正通往荣庆堂,如今姑娘可正在那里……

问道:「二爷急匆匆的,这是要去哪里?」

宝玉知道紫鹃是黛玉的心腹,而且生得也好看,因此对她客气的很,哪里会怪她撞到自己。

他一边捡上地上的书册,笑道:「我得了一本好书,想着林妹妹必定喜欢,这就要给她送去呢。」

紫鹃听了宝玉这话,不禁有些头疼,宝二爷难道就没瞧出来,姑娘一直躲着他还不及,他何必又去招惹。

姑娘说话厉害,要是言语又招宝玉犯病,老太太跟前就不好看了……

紫鹃看了一眼宝玉手中西厢记,明眸微微一转,说道:「宝二爷的书,姑娘也是有的,二爷还是自己留着吧。」

宝玉听了这话,微微一楞,心里有些不高兴,说道:「这书可有些稀罕,不太容易得,林妹妹怎麽会有呢?」

宝玉之所以有这话,倒也不是胡说,西厢记虽是奇书,但在当下世道,不属正统书经典籍,被归于野话俚本一类。

历来被正经士林学人轻视,表面上只有戏艺匠人,才会对西厢记津津乐道。

但是西厢文辞淳雅和韵,故事旖旎动人,自有它引人之处,那些读书人表面鄙视,背地里乐此不疲,也并不奇怪。

而豪门大户的女子,许多都是识文断字,对西厢之类的情爱故事,更是颇为着迷,深宅无趣,寻来阅读,都是常事。

因此,在正经的书铺里,西厢虽不明摆着发卖,但各家都备有存货。

而且凡会买西厢的顾客,不管戏艺大家,还是富家千金,都是不差银钱之人,导致此类书籍洛阳纸贵,价钱不低,常常一书难寻。

宝玉这套西厢,也是让茗烟花了许多功夫得到的,因此才会有方才之言。

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丫鬟,自然最懂自己姑娘的所想,满心装的都是三爷,根本容不下别人。

更不用说宝玉言行荒唐可笑,虽自说为怜香惜玉,内里自己就是天王,他人都要仰其鼻息,一味迁就他才好,让人对他避之不及。

紫鹃对黛玉忠心,自然要帮她挡驾,说道:「瞧二爷这话说的,这西厢在外头稀罕,在东府却是常见的书。

原先三爷身边的龄官姑娘就有,有一回姑娘见了便借来看,三爷见姑娘喜欢,便外头买了一套送姑娘。

那书日日摆在姑娘书桌上,姑娘得闲就会拿来翻翻,再熟悉不过,所以二爷这书还是自己留着。」

宝玉听了紫鹃这话,气得脸色有些发白,内心充斥失意沮丧,只觉老天不同,差点就要大哭大叫起来。

他好不容易弄了一套西厢,本以为能藉此讨黛玉欢心,没想到贾琮早就送了给林妹妹,怎麽哪里都有他啊。

宝玉心中悲愤,贾琮这种禄蠹之人,就会做这等附庸风雅之事,顺这林妹妹的心思讨她欢心,当真无耻!

紫鹃见宝玉又发起呆,担心他撒泼发癫,到时罪名栽到自己头上,便急匆匆离开。

宝玉呆站在那里,自怨自艾一阵,终究放不下去见黛玉的冲动,叫住路过的一个丫鬟,让她把书送回自己院里,便去了荣庆堂。

他刚到了荣庆堂门口,想着除了西厢记之外,还有什麽精致的话题,可以逗林妹妹开心,让妹妹也知道自己不比贾琮差……

守门的丫鬟见宝玉过来,连忙门口,宝玉正好听到黛玉灵秀悦耳的声音。

「我也听三哥哥说了,说舞弊案闹了不少天,眼下事情快要平息下来,月底之前必定会重新放榜。」

「外祖母就等着听喜讯,用不了多少时间,三哥哥就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多风光的一件好事。」

宝玉乍听见黛玉的声音,心中正忍不住十分陶醉,但一下就变了脸色。

林妹妹怎麽也说这种混帐话,这劳什子进士就这等稀罕,人人都要拿来说上一说,当真俗不可耐!

且黛玉话语中透着由衷的喜悦,甚至还有一丝隐约的自豪,让宝玉如同身陷梦魇,觉得自己一定听错了,这不是林妹妹说的话……

……

神京,推事院衙门,周君兴官廨。

自都察院御史孙守正当庭弹劾会试舞弊之举,周君兴大趁其便,在会试舞弊案侦缉之中,无往不利,嚣张跋扈,意气风发。

但最终却乐极生悲,他做梦都没想到,原本以为是软骨头的吴梁,竟然在证贡林兆和之时,愤然自尽。

吴梁之死,让周君兴在舞弊案上下的功夫,几乎付之东流,使整个舞弊案陷入尴尬局面,他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一下被打回原形。

事发当日,他知事态严重,只不过稍有犹豫,便慢了大理寺一步,让大理寺卿韦观繇先进宫告了刁状。

等他刚到乾阳殿时,圣上已经龙颜震怒,他在殿门口跪了二个时辰,双腿几乎失去知觉,圣上依旧不愿召见。

最后只是派郭霖将自己训斥一顿,便轰出宫门,当真狼狈不堪,或许是他请罪姿态诚恳,总算免去一场大祸。

本来他想在侦缉春闱官员违矩之事发力,在圣上面前重新挽回脸面和功劳。

可万万没想到,突然闹出七十三名举子联名上告一事,一份记录官员不轨之举的述状附录,完全打乱了他的企图。

大理寺依照这份述状附录,只在数天之内,就讯问数十名春闱官员,其中二十馀名官员因贪鄙受赂而下狱。

大理寺雷厉风行之举,完全占尽先机,让周君兴根本无用武之地。

而这几日早朝之上,周君兴观风看势,察觉大理寺查纠春闱官员不轨,事态嚣然攀升,已到了圣上承受的极限。

想起吴梁之死,给他造成冲击尚未淡去,他更不敢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轻举妄动。

即便推事院已失去舞弊案主审之位,依然兼有协助大理寺陪审之职,周君兴也表现出低调退却姿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最近不管大理寺审讯徐亮雄,还是审问一众获罪的春闱官员,周君兴都不太出面,只是让自己心腹郑英权出面理事。

……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官廨有些聊赖的处理衙务,等到窗口开始射入夕阳馀晖,门外响起熟悉的脚步声,接着便是郑英权的身影。

每日日落时分,郑英权都会从大理寺返回,向周君兴汇报本日事态进展。

周君兴问道:「英权,今日案件有何进展?」

郑英权说道:「徐亮雄虽然入狱多日,但一直在狱中鸣冤,不肯认供自己有舞弊之举,只是举子取巧使奸,才会生出舞弊之祸。

他是正三品的高官,没有定罪之前,大理寺也不敢妄动刑罚,吴梁死后,圣上终于失去了耐心,昨日已下口谕施刑。

大理寺虽已对徐亮雄用刑,但他在狱中封闭多日,还不知吴梁已死,所以心存侥幸,也清楚自己一旦招供,便要万劫不复。

昨日折腾一天,他都抵死不肯认供,今日宫中催促,大理寺便对徐亮雄上了大刑,今日午时他已认供画押。

加之礼部解析九名舞弊举子策卷应答之法,两厢印证之下。

现下已经确证,徐亮雄临时接任主考官,因编制策论制题只有一夜时间,仓促之间借用早先拟题之题旨。

虽然词句措辞大不相同,但依旧被受其点拨的吴梁等人可乘之机,其失职泄题之罪,无可辩驳。

虽然未有蓄意舞弊,也从未受过考生贿赂,但最多逃过死罪,活罪难舍,这位左侍郎已经完了……

属下倒是有些疑惑,舞弊案件牵连如此地步,大理寺居然让徐亮雄逃脱死罪,有些不合常理。」

周君兴冷笑道:「韦观繇是只老狐狸,他可不是无能之辈,徐亮雄能逃脱死罪,是事出有因。

一是徐亮雄嘉昭十三年才升到户部左侍郎,正是仕途炙热之时。

他这样的人物,只会在积攒功绩上下功夫,以便登上六部魁首之位,不会做贪污蓄意舞弊的蠢事,自毁前程。」

正因他想靠荣任科举主考官,积蓄扩大名望,好为将来仕途助力,才会在会试之前接受举子拜谒,好为人师,出题指点。

意外接任主考官后,因制题时间仓促,为制题不显平庸,留下士林笑柄,才会心存侥幸,借用以前得意拟题题旨,让人有可乘之机,招来滔天之祸。

所以他没有蓄意舞弊,的确是实情。

但舞弊案牵连如此之大,圣上没有杀他泄愤,是因为吴梁之死,会试舞弊案之内幕,已引起朝野士民非议怀疑。

如果徐亮雄坐实蓄意舞弊,在天下士民心中,大周吏治竟败坏如此,朝廷威信颜面何存,圣上岂能容忍。

徐亮雄所定罪名,与其说其罪如此,不如说是圣上授意,大势所需。

他的性命根本无足轻重,圣上想要拿去还不简单。

圣上需要舞弊案尽快尘埃落地,重拿轻放,最好快些让人遗忘……」

郑英权心中凛然,自己这位上官,虽然手段阴森,做事不择手段,但并不是一味凶戾蛮干,城府心计,眼光锐利,同样不凡。

……

郑英权继续说道:「自从那日林兆和押回大理寺狱,不知出于什麽原因,大理寺请了医士给他治疗刑伤,虽有讯问,但再未上刑。

大理寺正杨宏斌亲自带人,去林兆和居所仔细搜查,并未找到任何涉及舞弊的证物。

所以大理寺以证供虚妄无名,定判林兆和无罪,这两日就会开释。

大人,林兆和是否舞弊,暂且别论,但细想事情前后,此人身陷囹圄,依旧不露丝毫破绽,全身而退,颇不简单。」

周君兴想到单日在刑房之中,一个文弱士人,酷刑之下连惨叫都吝啬发出,就像失去了痛觉,还有目睹吴梁之死,那目眦欲裂的可怕表情。

即便周君兴生性残酷,心中也微微发寒……

郑英权又说道:「大理寺审定林兆和时,杨宏斌曾提到过周严,因是周严的述状,才将林兆和牵连其中……」(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