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26章 家国天下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26章 家国天下事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20 10:39:5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周皇宫,皇极殿外。

贡士队伍之中,贾琮的一举一动,一向受人关注,如今和他寒暄之人,还是会试名列第三的贡士,愈发有些引人注目。

会试队伍的后列,一个身形微胖的贡士,在队伍中时常伸头眺望,正看到林兆和与头名会元交谈。

他对身边贡士笑道:「你们看那头前交谈二人,一人是会元威远伯贾琮,一人是鄙人同窗,杭州府解元林兆和。

会试前三就有两名州解元,在往年春闱是极罕见的盛事,鄙人断言,今科大魁天下,多半会是此二人之争。」

大魁天下,说的就是头名状元,这可是众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微胖贡士一开话题,队列中前后之人都笑着附和。

此时,孙守正也走在贡士队列之侧,他和另几位殿试执事官,陪同礼部官员导引三百贡士出宫。

正好看到吴梁那些笑谈之状,虽是说他人大魁天下的风光,但其言语中难掩激昂之气,自然是因自己榜上有名得意。

孙守正看到吴梁的形状,又看了一眼队伍前列,目光中透出阴沉的冰冷,还有一丝不屑的厌恶。

此时,绚烂的晚霞,弥漫皇极殿之上万里碧空,云颢如火如荼,妖异艳丽,赤红如血!

……

大周宫城,凤藻宫。

宫室飞翘的檐头,新绿雕花筒瓦,在晚霞照耀下,晕着翡翠般温润光滑。

富丽朱红的宫墙,被映照夕阳,镀上一层金色光晕,显得异常鲜亮夺目。

一个宫中女官从朱红宫墙前走过,窈窕美好的身段,留下动人光影。

她双十左右年华,身材高挑苗条,穿红绫合领对襟大袖袍衫,下身素色百褶裙,头戴一顶精美的瞿冠。

当走到皇后寝宫之前,对着值守宫娥问道:「皇后娘娘可得空,今日几项宫务,需要向娘娘回禀。」

那宫娥微笑着那女子行礼,神情颇为客气恭谨。

说道:「原来是贾女史,皇后娘娘倒是得空,不过方才赵王过来拜见,如今正在里面说话。」

元春微笑说道:「既然赵王驾临,娘娘定有不少话要说,我就不打扰了,几项宫务都是日常之事,明日向娘娘回禀不迟。」

元春笑着转身返回,那宫娥不忘对她行礼,礼数很是细密周到。

如今宫中太监宫女哪个不知,这位贾女史出身勋贵世家,但是入宫多年,一直都是默默无闻。

可是几年之前,荣国贾家出了惊才绝艳之人,便是名动天下的威远伯贾琮。

这位少年伯爵不仅军功显赫,精通火器营造,还是书词冠绝的大才子,十分得当今圣上器重。

贾女史便是威远伯的嫡亲堂姐,皇后娘娘闻听威远伯少年卓绝,曾亲自召见,并多次让他们姐弟在宫中相见。

据说这位少年伯爵人脉广阔,当今赵王丶宁王都和他熟识,这等显赫的少年权贵,自然是人人瞩目。

最近世人瞩目的春闱大比,威远伯更是高中头名会元,才名再次震动天下,将来的前程只怕更了不得。

曾默默无闻的贾女史,也因她的堂弟变得水涨船高,在宫中位份名气大涨,皇后和太后娘娘,每到节庆都有赏赐。

宫中太监宫女都是精乖之人,最擅长见风使舵之事,哪里不会变换嘴脸奉承亲近的。

方才那位皇后近身宫娥,虽在凤藻宫中也有些根底,但见了贾元春依旧礼数刻意周到。

但是,元春自小长于勋贵之家,本就是不是小家碧玉女子,十年宫中磨砺,心中冷暖自知。

这几年她在宫中处境转好,随着贾琮愈发光彩夺目,日常接触那些宫人,对自己越发热络,她深知应由,更能坦然处之。

……

元春回到自己署理宫务的小院,刚跨入院门,便听到远处传来隆隆的更鼓声。

她身处深宫近十年,对宫中各类钟鼓之声非常熟悉,宫中寻常报时的更鼓,都是敲过一通就停。

但是这通更鼓响过一通,并没有停下,而是隆隆响动,透着异常的激昂之气,声震四方,动人心魄。

元春顺着鼓声传来的方向,好像正是东边的皇极殿,她一双美眸不禁一亮。

这时,房里走出个宫装少女,十七八岁年纪,容颜秀丽,姿态绰约,袅娜如兰。

她顺着鼓声传来的方向,喜道:「姑娘,如今正好酉时将尽,鼓声从皇极殿传来,往常都是敲一通,如今已到第三通。

今日三爷在皇极殿下场殿试,这不是普通的更鼓,是殿试结束的鼓声,也不知三爷考得怎麽样了。」

元春忍不住笑道:「你平日可不在意这些,现在怎麽鼓声响了几通,到底是个什麽意思,都琢磨得这麽清楚,倒是少见。」

抱琴俏脸一红,说道:「宫中殿试可是大事情,再说我们三爷也下场,我自然是留意的,我特意问过值锺小太监才知道的。

姑娘你是不知道,这次三爷中了会元,在宫里都传得沸沸扬扬,那些宫女太监没事就拿这事闲扯。

他们都说三爷科举着实利害,多年都没听过他这样的,每次下场科举都能得魁首。

如今已是二元魁首,大周立国以来都是第一次,都说他是正经的文曲星下凡。

还有那些个小宫女,说三爷进宫面圣,她们远远见过三爷,说三爷不仅学问好,长得更好看。

她们一说起三爷,个个眼睛发亮,小脸发红,看着真不知害臊……」

元春听了抱琴的抱怨,忍不住噗嗤一笑,有些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丫鬟。

两人虽为主仆,但不仅从小就在一起,入宫十年相濡以沫,情同姐妹。

相互之间那些儿女心事,谁也不会瞒着谁,有些话即便不说出口,也都知道对方心中所念所思。

……

抱琴俏脸不由自主又红了几分,说道:「姑娘,三爷这次得了会试会元,读书学问这等出色,以前都没听过他这样的。

三爷这回殿试,是不是还能考个状元,那可就太风光了。」

元春听了神情微微一凝,说道:「琮弟虽然才气纵横,但这几年他过于耀眼,一个会元之名,足够让贾家声望大增。

他已经是双爵之身,军功卓着,名动江南,又是工部司衙主官,这次突然连状元都得了,倒像是天下荣宠都让他抢了去。

当今圣天子英明果毅,抱琴你也听过月满则亏的道理,如果是依我的意思,琮弟不得这个状元也罢。

他已是会试会元,即便是殿试状元,也不见得比他风光多少,何必要这等虚名累赘。

士人到了他这等成就,早已是功德圆满,读书一途终生已无憾。」

元春能以才德之名选入宫中为官,从小就是个饱读诗书的女子,抱琴做了她的贴身丫鬟,耳熏目染之下,也是通晓文墨之人。

她听到元春说月满则亏的话,心中微微触动,虽然元春的话说的含蓄隐晦,她还是一下就明白了意思。

说道:「姑娘说的有理,不过真有些可惜了……」

元春笑道:「我多少知道琮弟的心思,这事估计他也不会太在乎,你倒是比他还在意,竟给他护短起来。」

……

抱琴被元春说的有些不好意思,突然又想到了什麽。

说道:「姑娘,今日我去打听三爷殿试的事,倒是听值钟的小太监说起一事。

这值锺小太监和内官监太监陈宝是同乡,这个陈宝是内官监夏守忠的跟班。

他听自己的老乡说过,夏守忠最近出了事情,被圣上贬到直殿监扫地,连累陈宝也遭殃,据说事情还和姑娘有关。」

元春听了心中一惊,问道:「我和那夏守忠并不相识,更无宫务来往,怎麽他的事能和我相干?」

抱琴说道:「原先我也奇怪,就多问了几句,那小太监说是宫外有人,花了一大笔银子,请夏太监帮忙办件大事。」

元春心中微微一动,她虽和夏守忠没有来往,但还是知道这个人的,内官监前段时间正忙宫中选秀一事。

心中微微一沉,问道:「到底谁请他帮忙,还能和我扯上关系。」

抱琴神情有些不自然,说道:「陈宝和那小太监说,宫外有人花了万两银子,请夏太监从中周旋,让姑娘能屏选得中。」

元春一听这话,一张俏脸顿时苍白,她在宫中苦熬近十年,朝思暮想之事,便是能早日出宫回家。

这几年贾琮在贾家起势,再也不必在宫中煎熬时光,她多年夙愿就要达成,这一年以来,她常常憧憬回家的和美日子。

这关口居然有人耗费巨资,将她送上选秀之路,这不是让自己多年企盼,一朝化为泡影……

元春问道:「到底是谁托的夏守忠办事的?」

抱琴说道:「那陈宝和小太监说过,是桂花夏家托的人情,也是他家拿出的银子,据说夏守忠是桂花夏家的族亲。」

元春听了心中迷惑,说道:「桂花夏家与我并不相识,怎麽会花这麽多银子,为我操办此事?」

抱琴说道:「我也问过那值锺小太监,但陈宝只是和他酒后吐露,其他并没多说,似乎有些顾忌。」

元春神情思索,说道:「夏家和我们非亲非故,怎麽可能花这麽多银子,帮我做这等事,他们家一定是受人所托。

这世上只有贾家人,才巴望我选秀得宠,但上回我和琮弟通过书信,他早知我心意,他也是和我同样心思。

他如今是两府家主,必定会和老太太和老爷说明此事。

我是老太太从小带大,老太太年事已高,对我谋取圣宠之事,多半不会过于执着。

老爷最器重信服琮弟,如今他又是家主,只要琮弟说明此事,老爷必定不会有异议。

按照常理,贾家不会有人出来操办此事,况且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

如果从公中拨银,根本就瞒不了琮弟,但他从未书信提起此事……」

……

元春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她突然想到前些日子,母亲曾往宫中来信。

信中说让她一切放心,家中对她颇为牵挂,必定事事为她算计,言辞含糊,似有未竟之语,当时元春心中迷惑。

如今再想起母亲信中意味深长之言,元春心中多少有些确定,一张俏脸愈发苍白,双眸微微有些发红。

抱琴见元春脸色黯然,眼神中甚至隐含痛楚。

她有些担忧的劝道:「姑娘也不用担心,夏守忠不知犯了什麽错,才被圣上贬去扫地。

如今他没了权柄,管不了选秀的事,妨碍不了姑娘回家的,也算老天有眼,昨日我就听说,宫中选秀都已收关呢。」

元春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夏守忠不能成事,我入宫已经十年,能成事早就成了,还要等到今天吗。

不要说花一万两银子,便是十万百万两都无济于事,琮弟便是深知这个道理,可是家中有人看不透。」

抱琴自小跟着元春,对她的思虑想法,多少能猜出一些,心中微微一动,问道:「姑娘是猜到谁托了夏家办事?」

元春没有回答抱琴的问题,她沉默了半晌,说道:「抱琴,以前我每日都想着回家,现在还是想着能早日归去。

但却开始有些害怕回家,不知回去之后会怎麽样……」

抱琴心思聪慧,只有贾家人才会请托夏家办此事,贾家来回就那几个人,稍微一想便能猜到是谁。

她见元春神情伤感,劝道:「姑娘也不要多想,回家是多好的事情,就算有什麽妨碍,姑娘不是还有三爷吗。

三爷这麽本事,言语性情又和姑娘投契,姑娘以后有什麽事,三爷必定会说话的,他如今是家主,家里人谁还会不听……」

元春听了抱琴这话,心里微微一松。

自己和贾琮几次宫中相见,虽相处时间不多,但彼此言语心智十分融洽,贾家有他坐镇,自己将来还担心什麽?

她脸上微生出笑嫣,说道:「抱琴,历来殿试阅卷不过数日,这些天你多留意些,我们好早些知道琮弟上榜何等。」

抱琴笑道:「姑娘放心,这几日我仔细留意打听。」

……

大周宫城,夜幕低垂,无数宫阙,褪去恢弘,陷入寂静,唯独文华殿中灯火通明。

三百名贡士完成殿试,由礼部官员导引出宫,但殿试评卷事务,没有半刻停顿,当晚便如火如荼进行……

六位殿试受卷官共收到三百十九份殿试答卷。

包括本年三百馀名贡士,以及因丁忧疾病等原因,延迟殿试的上届贡士。

受卷官依据会试上榜名单,校对收讫殿试答卷,确定并有无入殿贡士遗漏。

并对答卷字迹整洁丶言辞犯忌等基本常规,进行评卷初校。

其实这种初校不过是走个形式,能够进入殿试的贡士,极少犯这等低级错误。

受卷官整理过殿试答卷,连夜交弥封官盖弥封关防印,然后送交掌卷官收讫。

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

因为没有眷录,读卷官遇到字迹熟悉的墨卷,可能会认出考生身份,会让此考生隐约占据优势,这种事在殿试评卷,并不鲜见。

掌卷官收讫墨卷,会连入文华殿东阁,整夜闭关守护墨卷,东阁外还有禁军整夜监督保守。

等到第二日清晨,三位主考官丶十八位同考官进入东阁评卷,掌卷官才会移交誊卷,放开关禁出宫。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一日,伯爵府,贾琮院。

清晨,天色没亮透,正房游廊外,一片清静。

院落之中,左右厢房,已次第亮起灯光。

五儿最早出现在房门口,紧接看到龄官的身影,她们见正房没亮起灯光,相视一笑,又都回了房间。

往常这个时间,贾琮和英莲已进了书房,五儿龄官多半去张罗早食,芷芍和晴雯整理杂务,小丫头四儿娟儿洒扫庭院。

但昨日贾琮考了一日殿试,回来时神情疲倦,五儿等人估摸他会多睡些时辰,各人都放缓往常走动。

一直到朝霞的颢光,在院中翘檐下投下阴影,正屋的门才打开。

贾琮走出房门,神情怡然,一身清爽,对着满院朝霞,舒展了一下腰身。

他对着身后人说道:「芷芍,我好像很久没睡过懒觉了。」

芷芍笑意盈盈,回道:「如今日出还未出尽,时辰尚早,三爷这那里算睡懒觉,不过比往日读书之时,略微晚起身罢了。

如今三爷已考了殿试,从此诗书清闲,以后只要不用上衙,三爷多睡这样的懒觉,才是好事呢,把往日辛苦补回来一些。」

贾琮回头看了一眼芷芍,见她眉黛青青,双眸柔亮清澈,如同这朝霞一般绚丽动人。

此时,左右厢房不时有人开门,笑声倩影,晨光宁静的院落,瞬间流淌活力和生气。

晴雯的声音脆爽靓丽,显得特别醒耳。

「三爷,昨日你殿试回来,我看你挺累的,还没来得及问呢,三爷昨日考得如何?」

「什麽时候三爷金榜题名,以前我就戏文上听过,还从没亲眼见过这等稀罕呢!」

贾琮望着天边霞光,笑道:「看眼下的时辰,宫中文华殿多半已开始阅卷,不过两三日光景,你就能看到这稀罕……」(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