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65章 歧路情欲殇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65章 歧路情欲殇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3 10:46:3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伯爵府,贾琮院。

日头已过中天,时过申时,东西两府从喧嚣中平静下来。

院子里绿树青青,花草娇艳,檐影低垂,静谧清新,生机盎然。

院子正中,豆官头上梳两个小髻,显得很是俏巧可爱,她将袖子卷到肘部,露出两截白生生胳膊,正空手去扑花丛中的蝴蝶。

她已到留头年龄,日常能吃能跑,精力旺盛,不要不再剃发,头发很快疯长,三月之后,龄官便每天给她梳头扎髻。

她又是从小学戏练功,手脚十分灵活,在花丛中左边一兜,右边一转,满院子追打蝴蝶,自己倒像极一只大蝴蝶。

惜春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她身边跑来跑去取乐。

惜春这两年最亲近之人,便是贾琮和迎春,东府刚开府之时,她只是偶尔到迎春院里小住。

等到后来就变成长住,迎春还给她挑了院里最向阳的厢房,又从东府选了细心丫鬟婆子服侍。

虽然惜春从小在贾母身边养大,但惜春是宁国的嫡出姑娘,在血脉上和贾母并无关连,难和迎春丶探春等亲孙女相比。

贾母对她虽有教养之德,但说情感上有多亲近,却是言过其实。

在贾母的心目中,惜春和探春等孙女,不过是她宝玉的点缀和陪衬罢了。

所以,贾母对惜春在东府长住下去,并不太在意,也没对迎春那样的心思企望,只是听之任之而已。

贾琮有时想起惜春的父兄,想到宁国一脉的没落,想起她在荣国府的处境,总会对生出更多的怜悯和疼爱。

因此,这两年惜春在东府过得很好,天性中的冷漠内敛被冲淡了不少,性情比以前开朗许多。

因她和豆官年龄相仿,加之豆官性机灵浪漫,能说会道,颇有人缘,两人最近经常玩到一起。

只是惜春却不像豆官那样肆意,自小受的世家教养,让她不敢如豆官那样卷袖扯裙的乱跑。

她只是跟在豆官后头,左手微提裙子,脚步轻快文雅,右手拿着团扇,不停扑打身旁飞舞的彩蝶。

两人满院子跑动,额角轻汗,俏脸娇红,不时发出畅快的欢笑声……

堂屋之中,贾琮忙里偷闲,正和迎春摆开棋盘对弈,黛玉和湘云是好棋之人,坐在一旁观战。

邢岫烟正和芷芍说话,商量着哪天去牟尼院,找妙玉说话喝茶,更要紧是看望修善师太,因师太的沉疴又有反覆。

宝钗正在看晴雯绣花,看到人家挑针走线,她忍不住技痒,接过晴雯手上绣棚,试着绣上几针。

英莲和龄官正挨着头,看一本贾琮新买的《绣像牡丹亭还魂记》,龄官甚至还会忘形的哼上几句,听得英莲直拍手。

时光悠长,庭院深深,暖阳渐沉,各人都自得其乐。

……

自从贾琮金榜高中,贾家东西两府,每日都祝客如云。

期间贾琮被册封翰林学士,御街夸官又传出轶事,礼部恩荣宴上独占鳌头,诸般奇事更被来客津津乐道。

接连三四日时间,东西两府不同门第,不同官职,不同亲缘,不同辈分,不同交情等各类贺客纷至沓来。

除了日常和贾家或亲缘深厚丶或密切来往的老亲贵勋,各自陆续上门庆贺,并无哪家遗漏。

那些以往和贾家因各种缘故,关系渐有疏淡的旧朋故交,也都纷纷上门拜谒道贺。

荣国贾家沉寂多年,如今权势荣耀日渐复苏,甚至有更上层楼的趋势,让这些人重起交好攀附之心。

即便这类人热灶热烧的做法,贾家大概不会太过领情,但哪怕上门沾染些进士翰林之家的清贵体面,也让他们趋之若鹜。

所以,最近这几日时间,贾琮在东西两府来回奔波,觥筹笑谈接待各种访客。

这虽然让他有些疲于应付,不过世道人情便是如此,他又没宝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情怀,左右不过尽力而为罢了。

……

姊妹们见贾琮这两日两府奔波,颇为操劳,她们能在内院帮着操持事情,外院待客却难以分担。

好在也就头两日贺客盈门,应接不暇,往后几日客人逐渐减少。

每日申时之后,两府贺客陆续离开,贾琮有了空馀时间,姊妹们常会聚到他院子,喝茶下棋说闲话,彼此消磨时光。

其他姊妹都是往日模样,贾琮察觉黛玉仿佛有些不同。

虽然黛玉言行举止一如往常,但一双明眸光彩盈盈,清波流转,分外动人。

每次目光与贾琮相遇,总会不自觉嫣然而笑,似乎心情很是怡然自在,看的贾琮有些迷惑,不知根由就里何处。

至于身边的英莲丶晴雯丶龄官等人,软萌的照样软萌,嘴快的依旧嘴快,灵巧的还是灵巧。

唯独芷芍和五儿有些不同,每次和他目光相碰,似乎没有以前坦然,眼神总会有些害羞和躲闪。

多年朝夕相处之人,似乎突然被拨亮了情窍,生出些许悸动失措的心绪,多了一份难言的情愫。

贾琮自然知道其中缘故,他想到如果在前世,在自己这样的年纪,即便有这样的际遇,多半也该偷偷摸摸,不好宣之于众。

哪里会像贾母那样,在荣庆堂当着众人之面,又是敬茶,又是赐礼,广而告之,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而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姊妹对种事,显得熟视无睹,毫不在意,只是偶尔拿来打趣一下,便没人再去提起。

宝钗甚至拿了两套首饰头面,送给芷芍和五儿做贺礼。

比起科举仕途的跌宕荣耀,这些身边的烟火世故,红尘情爱,更让贾琮充满新奇和探究。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才会深刻感知,那个如今只在梦里闪现的世界,已离自己遥不可及。

经过许多个年头的沉浸,他自己都有些恍惚,似乎自己并不是从哪里来,而是从来没有离开过……

……

进士恩荣宴之后,所有及第进士会有十日休沐,这会是他们最无忧清闲的时光,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波诡云谲的跌宕仕途。

十日休沐之后,所有新科进士经吏部派遣,分别六部丶都察院丶通政司丶大理寺等衙门进行观政。

进士观政不过是体面的说法,其实就是去各衙门从事基础政务,形同低级书吏的打杂事务。

这其中有才能的进士,可能会因此脱颖而出,但更多的新科进士会显得平平无奇。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观政一至三年,期间吏部根据官员空缺,以及各人观政考绩,择优派遣任官。

当然还有一种隐晦的原因,那就是官场人脉,有权贵背景的进士,可能观政数月就会派到官职。

就像当初柳静庵的长孙柳璧,虽然上榜二甲前列,但因各种隐晦原由,无法进入翰林院。

或许是出于对柳静庵文宗名望的忌惮,担心因此引起朝野非议。

再加上柳静庵虽然致仕多年,但官场人脉依旧不可小觑。

在宫中贵人故作不知之下,朝堂上某些人半推半就,顺水推舟,柳璧只在户部观政半年,便被吏部授予高淳县令之职。

如此举动,掩盖某些难以宣之于口的谋算,也让各方人士寻得台阶,各自缓和体面。

虽然这对一个二甲前列进士,竟无法进入翰林院,多少是一个悲凉的结果。

但对大部分进士来说,能够半年之内就派任实职,依旧让柳璧许多同年艳羡不已。

不管是仕途官场,还是浮生跌宕,外人只见风光荣耀,不见低回彷徨,只有自己方知其中冷暖。

……

贾琮虽没有柳璧那样的遭遇,不必为是否名列翰林糟心,但也全没其他同年休沐十日的轻福。

即便是恩荣宴上载誉归来,他作为今科进士,名义上也有十日休沐之假,但他对所任之公事,不敢有半点松懈。

开头两日因宾客盈门,实在无法脱身去工坊值守,他便让刘士振和钱槐每日轮流到府,详述工坊当日各项进展事宜。

遇到紧急事项,需要他来定夺,或需他与各衙首官勾兑,皆需尽快向他通报,以免延误。

因此那几日他虽忙于应酬待客,但城外工坊后膛枪营造之事,进展毫无阻碍,依旧保持顺畅。

根据刘士振和钱槐每日上报的营造考绩,随着新进工匠技艺日渐娴熟,后膛枪配件锻造速度,一直处于稳步提升之中。

按照眼下的趋势,工坊完成五百支后膛枪营造之务,或许在年底之前就能达成。

刘士振还告诉贾琮,工部营缮郎秦业办事极为得力,不过十馀日时间,就已完成工坊扩建和房舍加盖。

最近几日,守护工坊的禁军轮换频繁,但守护人数却有增无减,守卫禁军还在工坊周围修筑固定营房。

昨日,宫中下了恩旨,工坊主事官员和诸工匠,操劳国事,应于加勉,赏赐工坊大批猪羊米粮,以及数量可观的赏银。

刘士振和钱槐说起这些事情,脸上多少都带着与有荣焉的神情。

他们有这样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因工坊越受到圣上器重,他们这些工坊官员的前程,也就愈发有了保障。

但贾琮却对宫中格外加恩,却又内松外紧的做法,品味出其中隐含的意味,心中多了一层担忧和警惕……

……

此时,内院丫鬟来回话,金陵甄家的刘大娘,得了甄三姑娘吩咐,到府求见伯爷。

贾琮听了心中一动,连忙让丫鬟将人带到院子里。

刘显家的已来过贾府多次,也算是熟门熟路,她见了贾琮客套几句,便取出甄芳青的书信。

贾琮看过书信内容,心中吃惊,问道:「芳青姑娘明日入宫向太上皇辞行,明日日落前就要离京回南,怎麽走的这麽急?」

刘显家的说道:「琮三爷,我们姑娘得了宫中恩典,给老太妃守制半年,如今已满了期限,按规矩不好在皇陵多做逗留。

而且,甄家大房三少爷已过世,如今家中生意没有顶梁之人,也需要三姑娘尽早回去主事。」

刘显家的说的虽是道理,但贾琮却听出话外之音。

他想到曲泓秀从金陵飞羽传书,信上说新任金陵锦衣卫千户王彰江,是个手段十分厉害的人物。

此人到任之后,就对甄家涉嫌火器私造之事,穷追不舍,还悍然入甄家老宅搜查。

此等形状,咄咄逼人,有恃无恐,明眼人都能看出,王彰江取代前任葛贽成,那是大有来头。

自从自己研制成功后膛火枪,嘉昭帝目睹后膛枪威力之后,为掌控镇国利器,杜绝奸邪觊觎,已生防范狠戾之心。

前日忠靖侯史鼎到府庆贺,曾经和他说起,嘉昭帝为防患未然,让锦衣卫翻查火器失窃私造旧案,有所起获,绝不姑息!

再关联金陵锦衣卫王彰江,到任后的诸多嚣然举动,溯源有因,昭然若揭。

贾琮可以断定,王彰江便是嘉昭帝提前在金陵布下的棋子,等到合适时机,便要悍然发作,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如今后膛枪营造成功,一旦展现世人眼前,必定会再次惊世骇俗,难免会遭魑魅觊觎。

加之,甄老太妃已过世,半年大孝之期已过,甄家已失藩篱屏障。

自己能够想到的事情,甄芳青难道就会想不到,这或许就是她急于离京的原因……

形势剧变,大厦将倾,甄芳青毕竟只是闺阁女流,即便赶回金陵,难道就能挽救颓势?

……

刘显家的告辞之后,贾琮手中还捏着甄芳青的来信,心中若有所思。

迎春问道:「琮弟,甄姑娘怎麽说走就走,怎麽会这般着急?

我听老太太说过,甄家在神京是有别苑的,即便甄姑娘半年孝期已满,不宜再留在皇陵。

她可以先搬回别苑安顿,等过上一月时间,夏暑消退,再启程也不迟。

眼下即将盛夏炎炎,这个时候千里南归,一个姑娘家可是辛苦的很。」

黛玉说道:「二姐姐说的有理,甄姑娘来神京已有半年之久,按照常理,来时必安排人手管理家中生意。

否则两地相隔千里,家中产业无人料理,岂不是要出乱子。

如今半年时间都已过去,怎麽也不差这些日子,要她回南料理家业。

三哥哥,甄姑娘是不是另有难处?

她毕竟和三哥哥颇有渊源,她要是有了难处,三哥哥可要帮帮她。」

黛玉见贾琮微笑看了她一眼,俏脸不禁微微一红,微微嗔道:「我可是说诚心的,怎麽说她也是个年轻姑娘。」

贾琮说道:「我知道妹妹好心,甄姑娘年纪轻轻,就能管甄家这麽大的家业,她可不是普通闺阁。

二姐姐和林妹妹说的都没错,甄姑娘急着返回金陵,必定另有缘故。

但是,甄姑娘即便遇到难处,多半也不会开口找我帮忙。」

黛玉听了心中迷惑,甄姑娘可很稀罕三哥哥,她遇上难事还会不和三哥哥说,这倒是有些奇怪。」

不过黛玉看贾琮的神情,就知道他说的绝非虚言。

但她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贾琮没继续往下说,她也不会去问。

那日她在堂屋外走廊,听到贾琮说的那句话语,已知道他的心意,余者都不再过于萦怀……

只有迎春听了贾琮的话,想到那日贾琮和她提过。

他和甄芳青的赐婚,之所以被宫中撤除,并不单是父丧大孝原因。

其中不仅有太上皇与甄家的渊源,还有甄家子弟涉及火器私造,犯了圣上大忌。

这让迎春多少猜到,为何甄芳青遇到难事,也不会找自己弟弟帮忙的缘由。

她心中微微叹息,想到如果真如琮弟所说,那甄姑娘对自己兄弟当真不错,也是可惜了……

……

等到日落时分,众人都各自散了,贾琮见迎春丶黛玉丶探春等姊妹还在边走边说。

一夜无话,第二天过午时,贾琮准备动身去城东皇陵,为甄芳青回南送行。

他刚出自己院子,见到迎春带着黛玉和探春,迎面而来,她们身后两婆子还抬一口箱子。

迎春微笑说道:「昨日回去我们姊妹几个商量好的,今日掐着琮弟出门的时辰,紧赶着过来。

甄家两家同为金陵望族,也是几辈子的世交老亲,甄姑娘来神京许久,如今要千里回来。

以后南北千里,相见颇为不易,彼此都是世家姊妹,要有个惜别礼数,以后也是个念想。

我和姊妹们赶着准备了一箱礼物,请琮弟带着甄姑娘,聊表世交之情。」

贾琮笑道:「还是二姐姐和姊妹们周到,要不是你们想着,我可以空着手给人送行了。」

迎春让婆子抬着箱子去装车,等到贾琮出了二门口,姊妹们才回了内院。

……

贾琮的马车一路出了宏德门,前往城东皇陵别苑。

城外官道阳光普照,行人稀少,显得有几分寂寥。

贾琮想到这半年光景,发生的诸多变故,自己和甄芳青的纠葛交集。

今日之后,南北千里相隔,只怕再见都有些渺茫,心头难言压抑,不由自主叹了口气。

而且眼下的形势,甄家牵扯火器私造之事,多半是要发作。

但是贾琮在金陵之时,便见识过甄芳青的智谋手段,想来她既急着返回金陵,多半已有应对之法……

他心中正思绪翻滚,远远看到前面官道路边,早停了一辆马车,马车前一人来回张望,正是昨日送信的刘显家的。

她因来过贾家多次,认得驾车的江流是贾琮的小厮。

连忙上前问道:「车上可是琮三爷?」

她看到贾琮掀开车帘,笑道:「姑娘今日入宫向太上皇辞行,出宫后家中车马便离了皇陵。

如今正在前面官道路口等候,姑娘担心三爷走茬了路,一直让我在此等候……」(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