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71章 结网待天时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71章 结网待天时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6 23:27: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ins>

神京城东,毓屏街,后巷。

夏日炎炎,光明耀眼,后巷之中异常冷清,少有人走动,恍若与世隔绝。

惟有巷底那块粗大梧桐,婆娑枝叶在夏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细碎的光影,枝头树梢传出单调响亮的蝉鸣。

坐落在巷底那幢宅院,黑油光亮的大门,雕花筒瓦铺就檐头,在榕树树荫的遮蔽下,显得异常幽静雅致。

院中花木扶疏,郁郁葱葱,初夏艳阳照耀下,透着难于遏制的生机与活力。

院中阳光明媚,正屋左侧架起一座榆木藤架,上面爬满枝叶翠绿的凌霄,开满色泽火红的凌霄花,蔚为壮观。

藤架下摆着石桌木凳,桌上的紫砂提壶烟气蒸腾,茶香四溢。

相貌俊雅的中年人,穿了件白绸褂子,领口扣子松了两个,两袖也微微卷起,显得适意而不拘小节。

他举起桌上的黑陶茶杯,将杯中热茶一饮而尽,神情颇为怡然。

宏锦绸缎庄老板刘文轩,正坐在中年人对面,他拎起紫砂提壶,将中年人的空杯蓄满茶水。

说道:「东家,此次会试最后揭榜,实在出人意料,张文旭居然能大魁天下,当真是时运惊人。」

中年人端起茶杯,漫不经心抿了一口。

微笑说道:「张文旭能夺状元之名,不是他文章名望冠绝同伦,是因贾琮官爵贵重,林兆和又意外沦落。

他这个会榜第四,又是出身平俗之门,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

原本我们扶持的平门子弟之中,张文旭也算一号人物,会榜第四原能入二甲前列,那才是最具价值的位置。

既有入翰林之姿,又有六部阁臣潜质,而且还不引人注目。

可他偏偏大魁天下,堂堂会试会元,却屈居其下。

你可听说前些日子,今科进士御街夸官的事迹,你觉得贾琮和张文旭,哪个更像大魁天下。

原本张文旭名列会榜第四,也称得上才华出众,想来没有人会有疑义。

但是他偏做了状元,有贾琮的人物存在,旁人不会觉得张文旭才华冠绝,只会觉得他沐猴而冠。

如今他的状元之名,天下皆知,众目睽睽,简直是立了个活靶子,他的价值反而大打折扣。

如果我们还敢用他,必定会引人注意,此人从此闲置,不要和他多有牵扯。

当今皇帝这步棋有意思,用张文旭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他器重的贾琮毫无损伤,然而声望高涨。

刘轩,落罪贬迁官员空缺之事,进展如何?」

……

刘文轩说道:「本次春闱属官,因举子联名举告之事,经大理寺和推事院审讯核查。

共有十六名官员与举子往,因受贿渔色等败德之举,被朝廷处于重罪,皆去职罢官,不少人流配边地。

反而首犯徐亮雄,因非蓄意舞弊,而是大意渎职之过,只是被提前致仕,赶出神京。

其中还有他本为朝廷重臣,会试主考官,朝廷顾忌体面,处置收紧尺度,以免再生非议。

不过昨日传来消息,徐亮雄回乡途中,途径胶州之时,突然爆发痈毒,在驿站不治而卒。

这几日消息传回神京,众人议论纷纷,流言四起,有人说他自狱中遭受酷刑,根基受损,这才引发暗疾而死。

也有人说当今皇帝深恨其引发会试舞弊案,使皇帝和朝廷的颜面大损。

因顾及朝野非议,法典明令难以重责,于是在他返乡途中,以鸩酒赐死。

只是这些说法,都为市井流传,并无实证。」

中年人端起茶杯,将杯中残茶一饮而尽。

冷冷说道:「仕途官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博取功名,不生则死,我们种因,有人得果。

徐亮雄骤得会试主考之位,如果他不是急功近利,制题时足够谨慎,得过他指点的举子,如何会有可乘之机。

他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刘文轩继续说道:「除了十六名官员被罢官论罪,另有三十一名春闱属官,因牵连不轨之举,被贬官出京。

眼下神京各衙有四十七个官员空缺,我们的人得到消息,各衙会趁势缩减官编,但还会留下四十个空缺。

这些日子各方权贵都在奔走,为自己的人脉亲信谋求官职,眼下过半官职都有候选。

我得了东家吩咐,调用可用的人脉关系,花费许多金银美色,已对其中十五个空缺加以运作。

因东家选中的官位,都是这些空缺之中中低阶官职,不太引人瞩目,属意之人也相对少些。

眼下事情进展顺利,这些空缺都在笃定之列,只是需要花费大笔银子,加上已支出之数,需要二十万两。」

中年人说道:「如果花费这笔银子,能谋得这十五个官位,这笔生意很合算。

当初杜衡鑫勾结邹怀义,掠劫外夷海船,抢到如山金银,朝廷最终起获的赃银,只是其中极少部分。

其馀大部分金银,都在我们掌握之中,二十万两算不得什麽。

我们对此事筹谋许久,就是为了这一桩,只要能谋得这十三个空缺,再多的银子都值得。

如果神京各官衙之内,有十五个我们扶持的官员,你知道这意味着什麽!」

中年人眼中闪动奇光,继续说道:「这十五个官职都是各衙实职,只要我们能始终掌控这十五人。

朝堂之上于我们而言,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这十五人上任之后,还会培植自己的下属和亲信,这是为官之道,谁也无法免俗。

事态将因此孳生壮大,这将是一股难以估量的力量,为商之道,谋世之事,皆多了份倚仗。

但是有一事你需切记,虽然我们不缺银子,谋求空缺之时,出入银流不可过于巨大,违背常理。

否则会引起推事院丶锦衣卫等密衙鹰犬的注意,到时候就会节外生枝。

切记,谋取之事,人脉运作为上,银钱疏通为辅,要和那些权贵同流,才能和光同尘,泯然众人,深隐其形。」

刘文轩回道:「东家的话我记下了,此事在筹谋之处,我靠着绸缎庄的名头,结交了不少人物。

对神京官场行情,已有不少熟悉,科甲之士谋求京官,不在于官职大小,而在于为京官时积蓄权贵人脉。

此后即便外派为官,有了京中的权势为后盾,就比旁人赢先了大步,仕途荣盛也有更大可能。

所以,官员花费过万银钱,谋求京官空缺,是神京官场常有之事,我得东家指点,银钱之事,必会更加谨慎。」

……

中年人突然想到什麽,问道:「我听到传闻,说东城外火器工坊,最近颇不平静,据说贾琮在营造新式火器?」

刘文轩回答:「东家,此事我也多有留意,据说当今皇帝曾亲临火器工坊,之后工坊外围加派大批禁军守卫。

工部在城内雇佣许多车辆,但都不用车行把守,据说频繁往火器工坊运送东西。

而且,皇帝亲临工坊之后,贾琮便突然被加封从四品宣武将军,必定是他又造成新式火器,所以才被封赏。

户部还从各地招揽不少工匠,频繁出入工部火器司官廨,据说要经火器司筛选。

我那家绸缎庄所在街区,店铺林立,我平日与商家掌柜,多有人情来往,所以常听些市井消息。

据说有外乡工匠在酒肆聚饮,有人酒后谈论,被火器司遴选剔除,还有两名外地工匠,被锦衣卫缉拿入狱。

至今生死不明,据说是做了不法之事。」

中年人听了此话,眼神微微沉凝,片刻之后微笑说道:「看来有好奇心的,并不止我们,有人已经付之行动……」

刘文轩问道:「东家,我们是否动用人手,一探其中究竟?」

中年人目光闪烁,沉思片刻,说道:「皇帝加封贾琮官爵,即是付以重任,也是让他身担其责。

贾琮是谨慎精明之人,他必定深知其中轻重,他不会给人留下什麽破绽。

所以,我们暂不介入,静观其变……」

……

神京,锦衣卫衙门,指挥使许坤官懈。

最近这段时间,许坤因要紧办理之事,毫无进展,感到颇为头痛。

因火器司工坊研制出新式火器,圣上御驾亲临,龙颜大悦,敕封火器司监正贾琮为从四品宣武将军。

工部火器司虽然隶属工部,但只是隶属挂靠属性,工部尚书李德康对火器司并无协领管辖权限,火器司事务一向由宫中直领。

火器营造涉及军国要秘,火器司到底研制出什麽火器,连工部尚书都不知道,更不用说锦衣卫指挥使许坤。

但以许坤的世故老练,即便不知新式火器为何物,但圣上只亲临工坊一次,就对威远伯贾琮敕封官爵,可见新研制火器必定非同凡响。

这之后宫中加派大批禁军,将火器工坊团团拱卫,工部徵调大批物资运抵工坊。

户部也紧急从各地收罗一流工匠,供火器司筛选使用。

锦衣为更是接到圣上口谕,番子暗探密布城内,加强戒备。

许坤由此可知,圣上对火器工坊新式火器,及后续火器营造,何等重之慎之。

他自然不敢稍有懈怠,火器司筛选外来工匠,他更是派人密切关注。

火器司监正贾琮亲自问询遴选工匠,居然真的被他找出端倪。

锦衣卫立即将嫌疑工匠入狱,大刑之下,两名工匠招供受人指使,潜入工坊之事。

许坤曾因此振奋,一旦侦破奸佞觊觎火器之事,便是通天大案,锦衣卫将立下奇功。

没想到在缉拿幕后主谋之事,却就此陷入僵局,锦衣卫暗中大索全城,却一无所获。

如今时间过去快十日,事情依旧毫无进展,宫中更屡次口谕追问,许坤如坐针毡。

他知道眼下正当新式火器营造,当今圣上对觊觎火器之事,愈发忌惮防范。

当初圣上亲自选调点将,将王彰江派往金陵任锦衣千户,追查金陵火器私造案后续,便是早早布下未雨绸缪之举。

前段时间,王彰江曾向许坤发来秘报,甄世文涉嫌火器私造一案,取得要紧进展。

王彰江已亲自带人去福建泉州,缉拿重要嫌犯人证。

如今时间已过去十几日,按上次王彰江密函之中,预估事情进展,及两地快马传信时长,原本因在昨日就有消息送达神京。

但昨日许坤等了一天,都没等到金陵锦衣快马缇骑入城。

如今指使工匠窃取火器机密的主谋,一直无法缉拿归案,许坤只能指望金陵王彰江有所斩获,不然锦衣卫无法向圣上交待。

正当他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之时,官懈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有锦衣校尉入官懈急报:「禀告大人,金陵锦衣卫快马缇骑入城,送来金陵王千户密函,如今来人在正堂等候!」

许坤听了这话,不禁精神大振,喝道:「马上传他进来!」

没过一会,一位风尘仆仆的缇骑小校,身被黑漆革囊,快步走入官懈。

说道:「启禀指挥使大人,王千户已于八日前,在福建泉州将嫌犯擒获。

六日前将人犯押回金陵,并已取得要紧口供,卑职奉王千户之命,送密函入京,请指挥使大人亲启。」

那小校说完话,便解下背上的黑漆革囊,取出火漆蜡封秘盒,双手呈给许坤。

许坤听了小校禀告,心中不由大喜,迫不及待接过秘盒,查过火漆封蜡,取出密函仔细浏览。

他飞快读过密函,神情惊喜之中,带着一丝凛然,喝道:「备马,本官要即刻进宫!」

……

大周宫城,乾阳宫。

大殿中的气氛有些凝重,吏部尚书陈默躬身站在御案前,神情木然,不露悲喜。

嘉诏帝看着手中奏本,脸上神情格外阴沉。

问道:「徐亮雄正值壮年,从未听闻他身有隐疾,只是出京数日,怎麽会突然暴毙,当地官府可有查证死因?」

陈默说道:「徐亮雄虽为罪贬致仕,毕竟当然部衙高官,身份特殊,不好等闲视之。

他的死讯传到神京后,吏部丶大理寺都已派员赶去事发之地。

大理寺对其遗体进行勘察,之前徐亮雄不肯招供,受刑之后方肯供述,其身体留有刑讯伤患。

但是大理寺行刑恪守分寸,只是皮肉之伤,并未留下内攻暗疾。

聘请当地名医诊断,并依据其家仆叙述当时情状,皆符合痈毒发作症状。

因此,推测他是定刑论罪之后,心情积郁过度,加之沿途劳顿,身体虚弱,这才引发痈毒,死因并无可疑。

只是,徐亮雄死讯传回神京,朝野内外多有流言蜚语。

言其身为会试主考官,玩忽职守,引发舞弊大案,败坏科举清明,论罪当诛。

朝廷顾忌颜面留其性命,但其终究难逃一死,其中揣测之意,颇为不敬……」

嘉诏帝听了这话,神情大怒,重重拍了下御案,大殿中气氛顿时有些阴森。

说道:「徐亮雄害人不浅,如果不是他渎职枉为,如何会引动舞弊大案。

以致牵连众多举子和官员,如今他死了也就罢了,还要让皇家接他这盆脏水。

他一个落罪之官,朕要杀他还不容易,用得着使这些手段!」

陈默说道:「圣上是有为明君,春闱之案,法理刑断,合情合理,天下昭然,无可挑剔。

但总有阴邪悖逆之人,揣测妄言,扰乱视听,朝廷既要查究,也需匡正。」

嘉诏帝叹息一声,说道:「陈爱卿所言有理,国事纷扰,应接不暇,君臣当同心戮力,方为正道。

偏有忤逆,哗众取宠,晦暗君恩,扰动视听。

朝廷不会给他们留下话柄,徐亮雄虽是罪愆之身,毕竟曾为正三品高官。

朕悯他早亡,赐他恩典,加恩户部右侍郎官身,三品官服入葬,陈爱卿,此事交由你去办。」

陈默说道:「臣遵旨,圣上宽宏大量,臣感圣恩,臣一定会办妥此事。」

嘉诏帝神情有些疲倦,挥了挥手,陈默连忙拜辞,退出了乾阳殿。

他走出大殿之时,不由自主回头望了一眼,心中迷惑难解。

徐亮雄突然暴毙,怎麽看都有些蹊跷,但他沉浮朝堂半生,些许眼光还是有的。

虽然,当今圣上登基以来,一贯狠辣果决,斩杀徐亮雄的魄力,他绝对不缺。

但是对圣上而言,会试舞弊案已尘埃落定,徐亮雄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

将一个三品高官,贬官至八品致仕,可比杀了他更加解恨,更能以儆效尤,更能彰显法理诏诏。

以圣上的权衡谋略,怎可能在大案了结,徐亮雄离京之后,才动手取他性命。

这无异于授人以柄,给皇帝自己抹黑,留下凉薄狠辣的骂名……

如果徐亮雄不是自然病故,也不是当今圣上派人除去,到底是谁下的手?

陈默脑中思绪盘旋,不免预想可能人物,只是一时并没有头绪。

他正低头出宫之时,眼见个小黄门迎面急步而来,擦身而过,直入殿门。

听到殿内传出话语:「启奏圣上,锦衣卫指挥使许大人,在承天门外觐见。

言有要务向圣上禀奏,金陵旧案已有斩获……」(本章完)

</in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