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76章 堪问当年事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76章 堪问当年事

簡繁轉換
作者:沧海不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6 23:27:2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荣国府,凤姐院。

平儿一听王熙凤之言,心中大惊,大概是贾琮和甄家姑娘的渊源,平儿下意识之中,也不希望甄家出事。

问道:「二奶奶,甄家大老爷听说在金陵做高官,品阶比我们三爷还要高。

甄家三姑娘自小在宫中长大,不仅得甄老太太宠爱,还得太上皇看重,特意赐了皇陵守孝的恩典。

这些都是我们老太太亲口说的,他们这样的人家,怎麽还会出大事?」

王熙凤说道:「太太在信中说,甄家大房三少爷,牵扯私造火器大案,人也死的不明不白,总之说起来很吓人。

但是即便人都死了,锦衣卫还不肯放过此事,一直在找甄家的错处,还封了甄家的店铺,搜了甄家大宅。

这事听起来就很凶险,甄家只怕真要出大事了。

不然他家大太太不会这些邪性,收拾十多箱细软,千里迢迢往神京送。

如今外头真是乱糟糟的,在金陵那个地界,连甄家这样的人家也要遭难了,还有哪家能万事顺遂,听着就是心慌。」

平儿好奇问道:「二奶奶,不是说金陵最有名四大家,就是贾王史薛。

其中有我们家,还有奶奶娘家,老太太娘家,宝姑娘他们家,这其中并没有甄家,奶奶怎麽说的甄家比四大家还利害?」

王熙凤微笑说道:「你是半路给了我的,并不是在南高官大,所以不知道金陵的事情。

我却是从小常听家里老人说典故,所以知道甄家一些底细。

据说甄家祖上也是开国之臣,也曾立下不少功劳,但是太祖立国的之前,他家老祖宗突然解甲归田,不再当官了。

或许正是这样原因,等到太祖立国之时,甄家并没有赶上好时候,另外四大家都封官封爵,甄家倒成了白身。

但是,甄家上几辈出了不少出众子弟,即便是闺阁之中,也有甄老太妃这样的人物。

后来皇家念甄家祖上之功,还是赐了他家金陵世袭官职,只是经这一波折,他们家的威风,却也赶不上贾王史薛几家。

我们家到了大老爷和二老爷这辈,只能靠祖宗福荫承袭官爵,维持家业不倒。

可是甄家在这上头,却比我们贾家厉害,他们家好像每一辈都能出顶尖人物。

甄三姑娘你是知道的,差点就做了我弟媳妇,这可是个能干的姑娘,一个姑娘家可管着一大家子生意。

甄姑娘之所以出色,多半也是家学渊源,因为她有一个更出色的爹。

那位甄二老爷据说年轻时也是个才子,不到二十就中了秀才,倒是有我们三弟几分排场。

后来也不知出了什麽变故,受了什麽刺激,突然就不读书考学了,居然跑去做起生意来。

这件事情当年成了金陵各大世家笑柄,说甄家养出败家子,明明有科举做官的本事,却自甘堕落,去操持商贾贱业。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那位甄二老爷竟是个商贾怪才,他操持生意不到十年时间,就给甄家挣来满屋金银。

还给甄家赚来甄半城的雅号,甄家虽然没有世传爵位,但是那时单论银钱富贵,比起四大家只多不少。

可惜后来好景不长,甄二老爷正风光到极点的时候,突然出海遇上海难死了,留下万贯家财,都让甄三姑娘掌管。」

王熙凤又笑道:「原先我还觉得,甄家二房就甄三姑娘一个独苗。

三弟要是娶了她,那就是娶了个金元宝进门,可是喜事终究没成,也是可惜了了。」

平儿问道:「二奶奶,甄家三姑娘这麽能干,甄家太太不找她想法子,怎麽还大老远把东西送到神京?」

王熙凤冷笑道:「这不过是大家门里伎俩,甄姑娘虽然能干,但她是二房姑娘,甄大太太宁相信别人,也不会相信她。

她运来的十几箱东西,都是甄家大房的细软家私。

甄大太太让娘家太太说情,要我伸手帮衬,把这些箱子暂存在贾家。

万一他家出事,也好留下后路,只是这事有些棘手,我还得好好合计一下……」

……

平儿听了这话,心中有些担忧。

说道:「二奶奶,他家要是真被朝廷落罪,如今我们三爷正做着朝官,咱们收藏他的财物,会不会被牵连上。」

王熙凤一笑,说道:「你也是大惊小怪,这种事在豪门大户当中,不算什麽稀罕。

月有阴晴圆,人有旦夕祸福,天底下更没有不败的世家。

不管是再富贵的豪门,说不得哪天就遭了祸事,提前筹谋,收藏金银,给后辈子弟留下活路,常有的事情。

我从小长在金陵,那地方豪门大户,多如牛毛,类似的典故,不知听过多少。

我还记得大概十五六年前光景,那时我也就刚会走会跳,大事情记不清了,只记得外头整日闹哄哄的。

等到大了几岁,还常听家里大人闲话,说起当时之事,才算知道一些原因。

据说那时候神京出了变故,有个什麽王爷坏了事,闹得天翻地覆,很多文官武将都被牵连。

很多犯官家眷,带了金银财宝和家中子女,大老远往江南逃。

他们带的许多金银,也都寄存金陵老亲豪门中,给自己以后留条后路。

当时金陵还传闻,开国十二候之中,有位姓耿的侯爷,家中最是富贵,历代积攒无数奇珍异宝。

当年他也犯在事情里,带着家人财宝逃到南省,不过后来还是被朝廷正法了。

据说他带到江南的许多财宝,也是寄存老亲家中,最终也不知便宜了哪个走运的……」

平儿见王熙凤说起典故闲话,有些兴致勃勃,甚至还有隐含的羡慕……

她自小跟着王熙凤,自然清楚自己奶奶的脾气,精明能干,心思伶俐,自不待言,但对银钱财货也是喜欢的。

王熙凤突然问道:「怎麽不见五儿?」

平儿说道:「今日要和外院的婆子盘点帐目,因为医婆上门给奶奶看胎,所以五儿让我过来照顾,她一人在忙呢。」

王熙凤说道:「如今不过是太太寄了封信来,甄家的人都不知在哪里,这还是没影的事儿。

你也暂时不要对旁人说起,省的放了空炮,又没什麽下文,倒是多出些话头……」

……

两人正说着话,五儿掀了门帘进来。

穿件艾绿交领兰花刺绣褙子,白色绣花马面裙,发髻上插烧蓝镶珠金簪,清雅秀丽,楚楚动人。

因盛夏炎热,她在外头走动,白皙的额头沁出一层细汗。

她拿了手帕轻轻擦拭,又倒了杯凉茶解渴,将手中帐本子递给王熙凤。

说道:「二奶奶,最近半月的帐目,都和几个管事婆子校对过,各项用度都妥当,其中有增减之处,我都做了笔录。」

王熙凤随意翻阅帐本,看到其中一页,问道:「宝玉房里的用度,原先由头多,虚耗比别处大,都重新归置过吗?」

五儿说道:「宝二爷房里用度都归置过的,他身边的丫鬟小厮裁撤大半,每月节省二十多两,一年就是近三百两。

原宝二爷丶环三爷丶兰哥儿他们上族学,每年还另领八两的纸笔点心银子。

因此项和他们的月钱重了,按二奶奶的意思,这项也已裁撤。」

平儿说道:「除了这些之外,因往年老太太疼爱宝玉,每月还有额外读书耗费贴补,起先都是老太太给零花。

后来也都从公中列支领用,这些事情不仔细算,每月流出都不引人注意。

我问过五儿,即便三爷这麽大学问,读书用度花费不小,但每月的纸笔银子,也不过才花二两。

二奶奶说过,如今家里不再是从前,府上爷们的用度,不能超过三爷,以免坏了尊卑规矩。

所以宝二爷这些读书贴补,这几个月也都裁撤,只是二两月例上头,加了一两纸笔钱。」

王熙凤微微一笑,说道:「宝玉就不是这上面的货,一说他读书,我就想笑,这一两纸笔银子,其实都可以捐了。

即便他房里领了去,也是给丫鬟打牌赌钱花了。

不要说宝玉,环儿这小冻猫子,就更不是读书的材料,在他们身上花纸笔银子,不过扔到水里罢了。

他们二房也就兰儿有些样子,日常大嫂子管教严厉,或许将来能读书出息……」

……

荣国府,宝玉院。

自从宝玉被贾政罚跪,几乎跪瘸了膝盖,因得了张友士诊治,又养了大半月,如今都已好扎实。

宝玉虽已能到处走动,但他仔细想来,偌大的西府,早已今非昔比,现在竟没了他喜欢走动的去处。

家中姊妹都已长居东府,除了每日早上去荣庆堂请安,寻常都不在西府露脸。

东府的门槛又太高,宝玉根本就跨不过去。

贾琮落居东府以来,除了一次因晋升官职摆设家宴,宝玉跟着去东府赴宴外,他便再也没去过东府。

东府守过道小门的婆子,每次看到他过来,两张老脸拉的比马厩里的马都长。

这不禁让宝玉有一种错觉,东府两个守过道小门的婆子,就像是专门给他预备的……

原本他还喜欢去凤姐院里转转,因为那里不仅有秀丽温厚的平儿。

还有颇有几分林妹妹神韵,长相娇弱俏美,举止风姿绰约的五儿。

只是宝玉每次去凤姐院,那五儿只要闻讯,便会远远躲开,平日偶尔遇到,也当做没看见,一言不发,远远走开。

这让宝玉感到很是羞辱,从小到大,他都是西府的凤凰,衔玉而生,人人都夸相貌人物,出类拔萃。

为何现今会变成这样,难道自己其实很是不堪,所以让人厌恶,但这念头在宝玉心中一闪,便被他断然否定。

自己满怀清风明月,一腔来去无牵挂,衔玉而生,超拔绝俗。

旁人见了自己,只会自惭形愧,自己怎可能有半点不堪……

虽然他自己决然不信的,但也从此弱了去凤姐院走动的心思。

因为,他虽看不起贾琮,觉得他是个禄蠹。

但他也不是真的傻,知道虽老太太依旧宠爱自己,但荣国府其他人却已不同,不会以为自己还是凤凰……

如今贾琮才是西府的家主,不是他可以招惹的。

更让宝玉痛心疾首,那十分好看的五儿,已在荣庆堂给老太太敬茶,已是贾琮正经的女人。

宝玉虽痛心她自蹈淤泥,但如今她这等身份,宝玉已不敢招惹牵扯。

这些年出了不少事情,宝玉也都是听说的,贾琮人物风貌出众,但心胸似乎不太宽大。

比如那年用刀子削了义表哥的头发,还吓得他失禁,据说至今都不便利。

还有那年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打断了王善宝家的双腿。

总之,贾琮这人白长了出众的样貌风仪,其实内里有些凶顽,让宝玉觉得有些粗粝俗气。

所以,自己要在这上面有错漏,只怕他不会顾一家子体面,必定要将自己赶出西府。

到了那个时候,他颜面扫地不说,只怕再也见不到家中姊妹,岂不痛心疾首之事。

而且,老爷要是知道此事,不但不会怜惜自己,多半觉得丢了他的脸面,定会一气把自己打死。

宝玉权衡其中厉害,虽然心中悲愤欲绝,满腔清白脱俗无处宣泄,但他骨子里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好汉。

所以,为了能在西府踏实呆着,只好忍辱负重,从此都不去凤姐院。

只能忍痛视而不见,感叹世道艰涩不公,让那些锺灵毓秀,由着被贾琮牵扯糟蹋。

……

如今西府之中,他唯一能去的地方,也是喜欢去的地方,唯有梨香院。

因那里有位貌如仙子的宝姐姐,温柔宽容,从来不会给人脸色看,宝玉觉得现如今真是难得……

只是宝玉心里清楚,每次他见到宝姐姐,她对自己都淡淡的,没什麽话好说,难道是彼此大了的缘故?

但他上次去看宝姐姐,见她正在专心临帖,不知什麽时候,竟变得和三妹妹一样。

宝玉记得宝钗房里一贯清简,却挂了不少字画,其中一幅还是贾琮写的劳什子满江红。

宝玉虽不喜科举正书,但对自己的灵性才情,还颇有些自信,对个对子,编首韵诗,挺轻车熟路的。

他觉得姑娘家都是金贵的,总要多些奉迎体贴,既宝姐姐喜欢写字,自己不妨迁就一二,彼此也有了话题。

宝玉想到这些,心中有些得意,正看到秋文在屋里收拾衣物。

说道:「秋纹,去收拾我的纸笔来,我要写字。」

秋纹笑道:「二爷今日倒有兴致,好久没见你写字了。」

说着便从书架上取了纸笔,泡开毛笔,点水磨墨,铺开宣纸。

宝玉拿了那毛笔,又看了那宣纸,邹眉说道:「这笔用了许久,也该换换,这生宣太粗粝,哪能用来写字。

不是每月能领两支上等湖州紫毫,还有四刀上等银纹雪浪纸,有好的纸笔不用,拿这些次等的东西。」

秋纹有些不服气,说道:「二爷平日不管琐事,是不知道如今家里行情。

二奶奶总说府上少了爵产,比往年缺了许多进项,不能像以往奢靡,要什麽开源节流。

上回裁撤了二爷的丫鬟小厮,还是觉得不够,这院里能减的进项,可都被人盯上了。

东府的那个五儿,还有二奶奶身边的平儿,她们三天两日核对帐目,但凡觉得不该的用度,都变着法的削减。

二爷原该有的每月两支上等湖州紫毫丶四刀雪浪纸丶一块宋徽斋泥金香墨,都被她们裁撤掉了。

光这一项用度,每月就刮走二爷七两银子,一年就是八十多两,她们的心可真黑!」

……

宝玉听了秋纹的话,心中气愤。

语气沉痛说道:「荒唐!愚蠢!读书写字,清雅之事,怎可这等抠搜吝啬,有辱斯文!

她们两个本都是清俊女儿,如今怎麽堕落成这样,竟干这些锱铢必较事,当真俗不可耐!」

秋纹听了宝玉这话,心中不免得意。

自从五儿到了西府管家,秋纹见了妒忌羡慕,心中愈发瞧她不顺眼。

她想自己早做上宝玉的大丫鬟,那时五儿还在厨房打杂,从小病病歪歪的毛丫头,府上连正经差事都轮不上。

可这才过去几年,这病丫头居然修炼成精,成了两府数得着的执事大丫鬟,堂而皇之在西府当起家。

她还做了琮三爷屋里的女人,琮三爷长得那等模样,一身官爵名望,还成了翰林学士,这病丫头有这麽大福气吗!

秋纹一想到这窝囊事,心里就像火烧火燎,东府三爷即便府上遇见,可是正眼都不瞧自己的……

西府那群不要脸面的丫鬟婆子,整日跟着她的后头,一口一声柳大姑娘,听得秋纹实在恶心。

她想爬宝玉的床铺,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只以前有个袭人,如今又多个彩云,让秋纹壮志难酬……

所以她心思都放在宝玉身上,也好找些机缘由头,自然清楚二爷老往二奶奶院里跑,到底是个什麽心思。

如今秋纹拿话编排出不是,勾起宝玉嫌弃气愤,败了他的念头,心中很是得意。

说道:「二爷说的极是,有些人就长了一张好皮,心里龌龊得很,看二爷好性子,就这样欺负到头上了。」

秋纹话音刚落,门口响起爽利声音:「你就住嘴吧,说这些话招惹二爷,传出话头,左右吃亏是我们!」(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