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五千六百六十七章 大晋处处是京口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五千六百六十七章 大晋处处是京口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7 23:16:2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刘藩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显然,他对向弥的话,既惊讶又忿怒,惊的是向弥这样的一个粗人,竟然也有这样的见识,愤怒的是连向弥都明白的道理,肯定是刘裕教给他的,而这些话,刘裕居然没跟自己商量和讨论过。

刘裕看着刘藩,平静地说道:“阿藩,这些年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事情,也没法放在桌面上讨论,建义成功之后,我们按原来的设想,想让京八兄弟们回乡为吏,掌握权力,这样不会受人欺负,但事实如你所说的那样,最后效果不佳,你可以认为这是世家高门的反扑,也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过于大意,没有保护好我们的老兄弟,但事后我和胖子他们分析过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我们的兄弟,缺乏文化,缺管治理基层的政治才能,这才是他们分散到各乡各村之后,给人欺负,各个击破的原因。”

刘藩咬了咬牙:“既然你也知道这个原因,那就应该让原来的老上级,老将军们继续关照这些兄弟才是,不能让他们回去后受到欺负。”

刘裕摇了摇头:“这不是治本之法,因为归根到底,将士们是因为文化不够,无法治政才会受人欺负,诸如那种自己都不明白国法,只靠血气之勇来解决跟乡邻之间的矛盾,碰到受人指使,受人挑唆而与自己起了冲突的村民,身为吏员,却没有解决之法,多数情况下是跟人打架,这不是授人以柄,给人治罪的理由吗或者是到了地方之上,只知道练武射猎,不事生产,连一村一乡有多少户人家,要收多少税,征多少丁都一无所知,那最后完不成这些任务,也只能弃官治罪。如果自己有文化,回乡后有足够的责任心,象在军中一样愿意舍弃性命为国效力,又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刘藩冷笑道:“京八兄弟们可没有世家,士族这样的好命,从小没人教他们读书习字,在军中也是练武,没时间习文,寄奴哥你要他们回乡后就突然有治政的本事,能识文断字了,是不是要求太高了点”

刘裕微微一笑:“以前因为军情紧急,大家入伍后只要操练军事,无暇识文断字,落下了隐患,但以后这种情况,是要解决的,后来我们在京口搞了庠序,让有功将士的子弟们,有机会上学读书,这点阿藩你不知道吗”

刘藩哈哈一笑:“我当然知道,这是寄奴哥你的亡羊补牢之举,想要弥补在建义之后,弟兄们回乡后过得不好的遗憾,但就是你搞的这个庠序,也是不为世家高门所容,尽管你找了范祭酒这些国子学的博士们去当教谕,先生,但开了不到三个月,这京口庠序就被迫关闭了,因为你要打南燕,你要取得世家高门的支持,而关闭这个庠序,不许我们这些将士兄弟们识字,就是世家高门的的条件,他们要的就是文化特权,让他们永远可以保持治国理政的独特优势!”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就是你说的这样,只不过,他们可以逼我关了京口的庠序,却不可能阻止全天下的各种庠序,公学,吏校这些授人学识的地方,就象我打下青州之后,就可以开那蓝翔吏校,有人可以阻止吗”

刘藩勾了勾嘴角,说道:“那个吏校多是青州本地豪强的子侄和幕僚过去取得吏员资格的,还有就是下等士族们进去想求个为官之道,而我们的将士们,兄弟们,却未必有这样的好处。征燕大军后面又有几个人进了这个吏校,能在青州当上官吏的恐怕只有数百军吏吧,而这些人,本就不是京八兄弟,多是士族随军混军功的呢。”

刘裕微微一笑:“但这已经是个开始了,我们今天可以让士族们进吏校,明天就可以在军中开学堂,让将士们识字,在京口开会给阻止,那为了教育将士们能识文断字,读懂军令,管理军队的后勤辎重,在军中让下层军官们开始识字,然后再让这些队长,队副之类的下层军官,再去教同队的将士们识字,这样在军中服役两到三年的时间,起码识个数千字,能识文断字,阅读公文,书写律令,继而会一些简单的算数,能做好征丁收税时的统计,当个村吏,乡吏,是不成问题的。没有文化的军人,注定是愚蠢的,而没有文化的军队,也是没有未来的。”

刘藩瞪大了眼睛:“你,你真的准备在军中让所有将士们都识字”

刘裕点了点头,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保护兄弟们的利益,最好的办法不是一辈子罩着他们,控制他们,而是给他们各种谋生之法,阿藩,如果我们的京八兄弟们,有了文化,可以当上称职的村吏,那就不可能给这些地头蛇们设局欺负,当然,后面我们让他们还乡之时,也尽量避免让一家一户到一个陌生的村落,可以让他们三人到五人结伴回家,这样避免猛虎不敌群狼之举,至于将士们有不法之徒,回去后居功自傲,横行乡里,欺负村民的现象,我们同样可以查探并法办,找些典型的例子,公示全国,以作警告,相信兄弟们学了文化,懂了法律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失掉眼前的富贵与平安生活,自然会多加收敛的。”

向弥哈哈一笑:“阿藩,你听到了没有,这才是寄奴哥给咱兄弟们找的正道,长治久安之道,这么一来,以后没人可以轻易地害咱们兄弟了,而有文化的兄弟们,也会渐渐地变成新的士族,不会只让那些士族文人们有治国之能,如此一来,势必人人踊跃参军,好男儿个个都想从军报国,咱们的征兵之地,也不会只限于京口这几个有限地方。阿藩啊,到时候咱们京八兄弟会退伍后开枝散叶,遍及全国,那大晋处处皆是京口,岂不痛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