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游戏竞技 >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 第328章 皇帝教子!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第328章 皇帝教子!

簡繁轉換
作者:东一方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4-12-31 21:11:1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理的天气,纵然是寒冬也不是太冷。虽说许多山上已经下雪,早已经大雪封山,可是生活在城池中的百姓,却依旧忙碌着。

这一年的新年,赵桓没有回东京城,而是选择了留在大理。

有赵桓坐镇,杨时做事情愈发的大刀阔斧。

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同时施恩地方大族和部落,全力改变着大理的一切。尤其是杨时的诸多策略多项推进,又有军队保驾护航,大理整体上很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出征讨伐华竹部、罗婺部的岳飞也很快就回来。

实际上,岳飞也就攻打了华竹部一个部落。

大军抵达,华竹部曾正面攻打了一次,却被岳飞的万岁军单方面的屠戮,杀了个片甲不留,无数的华竹部士兵逃走。

岳飞却不罢休,带着人追上去攻打华竹部的部落,更是大范围采用了震天雷。

一战,让华竹部灰飞烟灭。

华竹部没了,这些地方大族见到了朝廷的实力,全都吓得胆战心惊,都不敢再有任何的心思,全都动了起来。地方大族和其他部落出手,联合绞杀了罗婺部、阿宁部和嵩盟部的人。

一场动荡,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

岳飞回了大理,在过年的时候,也和赵桓、杨时等人一起过年。

年关过去,过了十五后,天气倒是不像之前那样冷飕飕的,时不时下雨。

赵桓也要准备起程了。

这一日,傍晚时分。

赵桓吩咐了随行的人,一旦赵谌回住处,就立刻来通报。

事情安排了下去,没过多久,赵谌如同往常一样的时间回来了。这段时间,赵谌一直跟着杨时做事,一早就去,傍晚就回来了,每天都是这个时间。

赵谌得知父皇喊自己,一路来到了书房,看到父皇肃然的神情,心头咯噔一下。

新年过去,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如今,恐怕父皇真要离开了。

父皇在国内,一直有无数的政务要处理,有千头万绪要忙碌,却因为要培养自己,专门带着自己来大理,让他跟着杨时学习。

大宋天地广阔,哪里都可以历练,为什么要跟着杨时呢?

因为老师是真正的大儒。

会因材施教。

唯有跟着老师,他才能学到很多,而且他也的确学到了很多。现在的他,懂了很多很多,甚至平常时候还自己练武强身健体。

他很享受这样忙碌的生活。

更感恩父亲。

他跟着老师也读史书,纵观大宋朝历朝历代,就没有如同父皇这样,对他如此培养,以及如此照顾的。

放眼历朝历代,能找出的人也少之又少。

他很感激父皇。

赵谌深吸了口气,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开口道:“父皇找我,是要离开大理了吗?”

赵桓眼中露出赞许神色,笑道:“是该离开了。你如今也习惯了大理的一切,适应了跟在杨公身边的生活,那就好好在这边历练。”

赵谌想说舍不得父皇,可是到了嘴边的话,却又咽了回去,因为他想到父皇的期望,掷地有声道:“儿臣一定会在大理闯出个名堂,不辜负父皇的厚望。”

“哈哈哈……”

赵桓朗声大笑起来。

笑声,很是开怀。

笑声,更是赞许。

这才是他的儿子,必须有这样的志气。如果赵谌婆婆妈妈的说舍不得,一副惺惺作态的样子,还假惺惺的不愿意,赵桓反而不满意。

他们是父子!

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而且就应该敞开了说。

赵桓笑罢后,正色道:“你今年十三岁,虚岁十四岁了。这个年纪,一般的男子都有成亲的,所以你不是小孩子了。”

“你生在皇家,注定是要扛起责任的。”

“朕给你在大理的时间不会太多,给杨时的时间也不可能太多。”

“三年!”

“朕给你们三年的时间治理。”

“朕也知道治理地方不容易,三年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能把地方杂乱的政务理顺,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你们也不可能一直在这里。”

“三年后你做出了成绩,能够独当一面了,朕就让你回朝监国,开始协助朕处理政务。只要是你在五年内,能让朝廷中所有的政事堂宰相满意,朕就会彻底放权禅位,由你来当皇帝。”

扑通!

赵谌是吓得扑通跪在地上了。

禅位!

这可不兴乱说的。

这也不是能胡乱揣测的。

他也是跟着老师读史书,知道史书记载的皇帝和太子反目的累累血迹,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了。

赵谌连忙道:“儿臣不敢!”

赵桓看着跪在地上,甚至脸色都有些苍白的赵谌,却是轻轻笑了笑,开口道:“你是朕的太子,注定是要继承大宋皇帝的。”

“早一点是继承,晚一点也是继承,为什么不早一点呢?”

“不要觉得皇帝这个位置,有什么好神圣的。”

“皇帝这个位置,的确是一言九鼎,是真正的至尊,你可以呼风唤雨,可以恣意妄为。可是恣意妄为的前车之鉴,你忘记了吗?”

“你祖父在的时候,天下是什么样子,朝廷是何等的乌烟瘴气?天下有多少的流民?”

一句话,把赵谌拉回了现实。

祖父执政的时候,他虽然**岁,可那时候的他已经很懂事儿了,知道天下纷乱的情况,更知道自己父皇的处境如何艰难。

这就是放纵的代价。

虽然皇帝爽了,可是天下烽烟四起,外族蛮夷肆虐,人不是人,日子太苦了。

终究,实际上是不爽。

赵谌一直跟着杨时学习,更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瞬间也明白了皇帝可以恣意妄为,代价却很明显。

赵桓看着若有所思的赵谌,眼神更是欣赏。

能自己思考,这就好。

赵桓吩咐道:“起来吧!”

赵谌行了一礼,才恭恭敬敬的起身。

赵桓今天是专门和赵谌交谈的,耐着心思继续道:“皇帝是天下万民的君父,只要你当了皇帝,就肩负着万民的生死。”

“百姓的日子好过,朝廷收取赋税容易,朝廷财政轻松,就不需要摊牌苛捐杂税。”

“换言之,朝廷也就好了。”

“朝廷好了,实际上也就不会随意摊牌赋税,不会增加苛捐杂税,百姓的日子也就过得去,这就是一个正循环。”

赵谌点了点头道:“父皇的话,儿臣懂了一些。就像是皇祖父,他执政的时候骄奢淫逸,为了贪欲摆弄奇花异石,导致朝廷钱财匮乏,财政少。”

“没钱了,皇祖父要钱,就需要为他搞钱的奸臣。只要谁能敛财,他就重用谁。”

“所以,皇祖父一直用蔡京。”

“这些人不断的摊派赋税,一茬一茬的收取赋税,导致百姓的生活艰难。最后,百姓就揭竿而起了。”

“百姓揭竿而起,地方更乱了,朝廷更没有钱,又无法镇压叛乱,也就导致朝廷越来越乱了。”

赵谌越说越是清醒,问道:“父皇,是这样吗?”

赵桓笑道:“吾家太子,长大了!”

一句夸奖的话,赵谌脸上有欢喜,却是谦逊道:“父皇过奖了。”

赵桓继续道:“所以言归正传,当皇帝不是享乐,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要致力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皇帝看似是三宫六院,看似是有无穷的好处,可以一言九鼎。实际上,这些都是一个失败者的看法。”

“真正的好皇帝,注定是辛苦的。”

“因为背负的太多。”

“这也是皇帝必须有的责任,就像是普通百姓缴纳赋税,官员治理地方,武将开疆拓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一旦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在堕落中变坏,在变坏中变态。”

“朕一直毫不讳言你祖父的问题,他就是如此。”

赵桓沉声道:“所以你未来要继承皇帝的位置,那就必须继承这些责任,明白吗?”

“明白!”

赵谌再一次点了点头。

这一刻,他对皇位似乎看得很透彻了。

原来是这样的。

只是,他心中却涌动着无尽的豪情,他一定可以做一个让父皇满意的皇帝。

一定会的。

赵桓看着颇有些紧张的儿子,却是笑着道:“坐下吧,这里没有君臣,只有父子。我是你爹,你是我儿子,没必要这么拘谨。”

“是!”

赵谌点了点头。

只是他坐下后,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正襟危坐着。

赵桓也没有去改变什么,因为过多的改变反而不好,不如让赵谌自己去找未来的路。

他只是说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说一些未来可能遇到的情况。

赵谌记下了,现在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当赵谌某一天遇到了事情,想起了赵桓的话,他就会知道事情是怎么样的。

到了什么阶段,才会有什么感悟。

不是说你小小年纪,就真的能悟透了。

赵桓沉声道:“你现在是杨公的弟子,可是杨公这一派系,自然有他的坚持方向,你是否也认可这个方向呢?或者说也该坚持这个方向。”

赵谌愣了下,回答道:“父皇,儿臣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老师也没说过。”

赵桓笑道:“那好,朕今天就说一说。”

赵谌说道:“儿臣洗耳恭听。”

赵桓笑着道:“也不过朕的一家之言罢了,你记下了,未来自己再慢慢的佐证。有正确的,你就坚持。有不合适的,你就剔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毕竟每个人的路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

“在朕看来,皇帝从来不应该有什么儒家派系学说的理念,因为各家派系学说是读书人才区分的事情,是读书人咬文嚼字的结果。”

“你是皇帝,秉承的只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保境安民,天下太平。谁让你能治理好天下,就是谁来。”

“汉宣帝曾说,我汉家自古霸、王道杂之,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有的外务、学说派系,或者是文武,都不过是你治理天下的工具而已,简而言之是一个器物。”

赵桓沉声道:“你要善假于器,而不是被器物掌握。”

赵谌更是若有所思了。

这番话他似懂非懂了,不过他对于汉家天下治国的策略,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汉宣帝的这一个例子,老师曾经专门提及,说汉宣帝说得很好。

只不过,这一套不能说出来。

君王治国,重在王道。

可是,也不能单纯的行王道,还是要有霸道震慑,就仿佛是那佛门寺庙中的护法天王。

赵桓看着儿子似有所悟的样子,眼中也露出了笑容,没有急着去催促,任由儿子静静的消化吸收。

许久后,赵谌长出了一口气,正色道:“父皇的提点,儿臣记下了。”

“好!”

赵桓点了点头。

他没有再说正事儿了,说着在大理的一些趣事,以及让赵谌的注意事项。尤其是涉及到吃大理山中的野菌,一定要万分小心,千万不能随意乱吃,否则容易上山躺板板。

父子说了许久,赵桓和赵谌一起吃了晚饭,赵桓才让赵谌下去了。

一宿过去。

第二天上午。

赵桓已经通知了杨时、岳飞,自己要起程离开了。

杨时和岳飞带着人一大早就来了,杨时一脸的不舍,却没有再说什么,拱手道:“请官家放心,老臣一定会治理好云南,不会让云南孤立在外面的。”

云南这个名称,由赵桓取名,现在杨时已经开始贯彻。

上下的公文通报,日常的交谈中,杨时都在潜移默化的加强,因为这是大宋在大理国的印记。

赵桓微笑道:“杨卿的能力,朕是相信的。朕在东京,等着杨卿归来。只是杨卿的年纪不小了,一定要注意身体。”

杨时道:“老臣谨记。”

赵桓点了点头,目光一转落在了岳飞的身上,问道:“鹏举,军队安排好了吗?”

“已经交接好了!”

岳飞点了点头,回答道:“臣留下了一部分万岁军,再招募了一些常备兵,现在的军队镇守足够了。其他的大军,随臣一起跟着官家返回。”

赵桓笑道:“那就走吧,带上孟善、沙羽等大理各部落的人,我们返回大宋。”

“遵命!”

岳飞抱拳应下,迅速安排人去通知大理各部落的人准备赶路。

一切安排完,赵桓也没有再婆婆妈妈多说,更没有和儿子多说,带着所有人就起程返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