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弹劾格物学院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弹劾格物学院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武英殿。

朱元璋看着格物学院送来的公文,提笔写下“罢龙江分司,置龙江提举司”,然后对唐大帆、马直言道:“龙江船厂自此独立在外,专门负责蒸汽机船只的营造。”

唐大帆、马直谢恩。

朱元璋起身走了出来,将文书交给马直:“大型蒸汽机适配宝船,朕虽然要得急,但研究之事,终不能操之过急,你们看着办吧,莫要再出什么意外。”

马直恭敬地回道:“臣明白。”

朱元璋叹道:“格物学院姚坚,为宝船远航之事呕心沥血,劳死在研究之上,是国之功臣。这样吧,追授姚坚为工部侍郎,以侍郎衔安葬,厚恤之。”

马直、唐大帆再次谢恩。

朱元璋摆了摆手,让两人退下,站在大殿中沉思。

顾正臣选出来的人手很不错,为了解决蒸汽机宝船中的问题,机械工程院、材料学院等一起发力,三百余人,围着蒸汽机宝船昼夜轮战,找方法,找对策。

自从正月试航出现动力丧失问题之后,他们为了根除问题,至少有一个月里没好好休息过,听说许多人天快亮的时候才想起要睡觉了,可顾不上休息,就这么强打精神熬了下来。

直至前几日,机械工程院的弟子姚坚,原本是蒸汽机动力输出方面的大好人才,便因为日夜颠倒的苦熬,在深夜之中突然暴毙。

太医院与医学院的人去查过,确系没有中毒与暗杀,给出的结论就一个:

累死的。

姚坚才三十六岁,是马直重视的弟子之一,就这么折损在研究路上,不仅是格物学院的损失,还是朱元璋的损失,大明的损失。

朱元璋承认,这事与自己有关。

因为太希望蒸汽机船只可以快速成功,然后打造出一支蒸汽机舰队,好让顾正臣提前去遥远的美洲带来高产粮食,成就自己前无古人的伟大盛世!

所以,朱元璋几次催问格物学院进度,甚至一度要求格物学院彻底解决首航中的问题,早点进行后续航行。

催促过多,格物学院承压,只能苦熬,以至于出了悲剧。

待两人离开之后,朱元璋随手翻看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文书,看过之后,忍不住皱眉,命人将朱标与礼部尚书郑九成传来,然后道:“最近这段时日,针对格物学院的弹劾公文是一封接一封,有愈演愈烈之势。郑九成,你怎么看?”

弹劾格物学院?

不,那是弹劾格物学院背后的顾正臣。

郑九成对顾正臣多少是有些好感的,原因在于他之前是广东行省参政,之所以被提拔进入礼部当尚书,那就是因为广州开了市舶司,政绩上来的缘故。

而开海的风潮与引领者,那就是顾正臣,可以说没有顾正臣“帮忙”拉业绩,郑九成估计还在广州晒太阳。

面对朱元璋的问询,郑九成回道:“陛下,臣最近也有耳闻,不少官员对格物学院收揽天下人才深感不安,认为这将毁掉人才,自此之后的读书种子,恐怕便会成为格物学院里的杂学之人,不专圣人之学,不专治世之心。”

顾正臣身兼三侍郎,尤其是礼部侍郎,手握天下人才的调动之权,可以从任何府州县直接调人才进入格物学院,而现在的国子学又是顾正臣的老丈人在管着,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局面:

人才进了格物学院,混几年说不定就有了出头之日。可那些没有进入格物学院的大多数呢,他们的出头之日在哪里?

换言之,朝廷选拔任用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格物学院拿走五个,那国子学、府学,那就少五个名额,若格物学院拿走五百个,那国子学、府学还有出路吗?

再说了,格物学院就这么大,容纳不了太多人,既然保证不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大多数自然需要反对你。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格物学院的呼声,在似有似无的一股力量之下,愈演愈烈,尤其是朱元璋多次至格物学院,却没怎么去国子学的举动,更让许多人担心日后格物学院一家独大,国子学里的监生连个历练的机会都不给,那这还怎么混?

所以弹劾之风掀起来,也是有原因的。

郑九成说完一番话,停顿了下,继续说道:“但臣以为,朝廷选人唯才,能者上,庸者下,这些弹劾格物学院的文书,多是无才之人,想要幸进。”

朱元璋呵呵一笑:“好一个五才之人想要幸进!可你只说了问题,但如何平息这事,你可没说。”

郑九成心头一冷,赶忙回道:“臣以为,可以置之不理。”

朱元璋微微皱眉,多少有些失望,看向朱标:“太子也这样认为?”

朱标走出一步,平和地回道:“父皇,儿臣以为既有弹劾,自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应置若罔闻,否则此事不会平息。”

事出现了,不解决它,就想着眼不见为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朱元璋欣慰地点了点头,询问道:“你有何对策?”

朱标面露凝重之色,在朱元璋惊讶的目光中跪了下来,言道:“儿臣确实有一策可以解此问题,只不过可能会让父皇为难。”

“哦?”

朱元璋凝眸。

让自己为难,那估计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说吧。”

朱元璋言道。

朱标肃然道:“格物学院是培育人才之地,其对朝廷未来用人极是重要。但天下的读书之人想进入格物学院并不容易,许多人并不能通过格物学院的选拔与考核,这也就意味着其官路没了希望。为安抚天下读书人之心,为长远人才之用考虑,儿臣认为,朝廷当恢复科举,以科举取士的方式,平息士人之心。”

“恢复科举?”

朱元璋眉头紧锁。

洪武六年时,自己亲手将科举给停罢了,以地方举荐人才为准来选拔任用官员。一晃七年过去,回顾举荐人才,似乎也不那么好用。

从举荐里爬出来的,虽然有些人才,比如顾正臣、费震、韩宜可等。可举荐中的人才,也有一些不堪用之人。

当年停罢科举,是因为读书人少,读书人质量差,一个个虚头巴脑,有才的不来,没才的投机,这才不得已停了,现在七年过去了,国朝安稳了十多年,人心也安定了,兴许,是时候恢复科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