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百零六章 万民小康,当行产业之道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百零六章 万民小康,当行产业之道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翌日清晨,稍许冷意。

顾正臣收剑,擦了擦脸,至大堂点卯,询问办结事宜,待流程走完,便看向县丞刘伯钦:“各地里长是否到齐?”

刘伯钦走出来,拱手肃然回道:“已在衙门外候着。”

“请至二堂吧。”

顾正臣起身要走。

“县尊。”

刘伯钦连忙喊住,看着疑惑的顾正臣,解释道:“句容各地里长合九十二人,二堂容不下……”

顾正臣愣了下,这才想起来自己下了一道“错误”的命令。

句容一万多户,一百一十户设一里长,归去零头,可不就近百位里长。

可问题是,有些地方百姓多,比如贺庄,近四百户人家,算是一个镇了,设有三个里长,开个会而已,来一个代表就行了,没必要三个里长都跑县衙来。

“那就让他们至东仓外吧。”

顾正臣想了想,县衙也就那里空地多点。

刘伯钦领命而去。

顾正臣在二堂坐了会,直至刘伯钦通报,才走至东仓。

因为是临时选择,没有搭建高台,刘伯钦命人找来了几把凳子拼在一起,确保众人可以看得到顾正臣。

九十多里长见顾正臣到了,连忙行礼。

顾正臣看着一众里长,踩在凳子上,拱了拱手,坦诚地:“本官上任句容,实乃首次为官,经验不足,本想命各地里长抽一人前来,不料误传命令,劳累众里长奔波而至,诸多体谅。”

孙品、贺奉等一干里长看着谦逊的顾正臣,连称不敢当。

顾正臣垂手,目光扫过众人:“既然都来了,那本官就直入正题。今日传召各地里长,事有三。这第一件事,就是翻案!”

“翻案?”

一众里长顿时哗然。

长城、何庄、寨里、五墟、甲山、六里甸、贺庄等地里长议论纷纷,一个个重复着“翻案”两个字,颇为疑惑。

人群之中的郭六听闻之后,目光微寒。

贺奉看了看周信,彼此没有话。

随着顾正臣的目光越发冷厉,一股威严的气息浮动,众饶议论声渐渐消失。

顾正臣肃然道:“翻案,翻的是陈年旧案,是冤案,是不公之案!本官在这里搁下话,洪武开国至今的案件,若百姓认为当年审判不公,处置不当,确实有冤枉的,可至衙门承发房外申冤,无需百姓请人写状纸,承发房代写状纸,不收一文!”

刘伯钦、赵斗北听闻之后,脸色一变。

顾正臣这哪里是翻案,这是挖坑埋人啊。

这些年中,县衙为强宗大族处理过多少见不得饶事,这要是翻出来,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孙品震惊于顾正臣的魄力。

周信与贺奉目光灼灼,似乎很是期待。

郭六脸色更是难看起来。

县衙帮忙哪家多,句容城中看郭家。

这要被翻案,那郭家多年来的扩张,岂不是一日之间被打回原形,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这个顾正臣,下手有些阴狠啊!

六里甸的里长冯重抬手,松了松脖颈处蓑笠的绳带,目光盯着顾正臣。

其他里长,有高心,可更多的人保持了沉默。

横向乡里,惹下灾祸的,可不止是什么强宗大族,还有这些里长们,放任百姓翻案,那不是给自己不留活路吗?

新来的知县什么路数,竟要动大家的利益,这事不能答应,回到乡里之后,闭口不言此事。

顾正臣似乎看穿了众饶盘算,继续:“里长将这件事通报入户,不可遗漏一家!七日之后,本官派遣衙役暗访暗查,若有百姓没有知悉,则是里长失职,按律杖责!本官去过贺庄,那里民风不错,就从那里开始吧。”

郭六差点背过气,这他娘的,贺庄有啥民风,你这不是故意找郭家的麻烦?

周信、贺奉听闻之后,对视点头。

贺奉高声喊道:“县太爷要在贺庄翻陈年旧案,我等不敢不从,回去之后,定立即传报入户!”

郭六瞪眼。

这自己还没掉井里呢,就开始有人搬石头了,你大爷的贺奉,你就不怕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顾正臣很是欣慰,见郭六吹胡子瞪眼,直接点了名:“郭六,听闻你在贺庄威望很高,可要代本官好好传话,若传不到,可会折损你的威望,刑罚并无私情,你上了年纪,莫要惹来杖刑。”

郭六看着阴阳怪气的顾正臣,哼了声:“我已晓得!”

顾正臣目光扫去,见不少里长脸色不自然,知道其中另有隐情,直言道:“同时你们传报百姓,若有欺压良善,占人田产,掠人妻女,毁人家宅,伤人害热不法事,限期七日之内投县衙自陈,本官可酌情减一等刑或二等刑,若心存侥幸,七日之内不至,一旦查明清楚,罪加一等!”

“诸位可要记住了,只有七日,若有人认为案件久远,已无罪证,便可逍遥在外,怡然自得,那本官要告诉他,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犯罪,想赌一赌本官的智慧,那必须想清楚,是罪减一等挨板子,还是罪加一等掉脑袋!若是连这选择都做不好,还想与本官斗智,呵呵!”

里长们一听,脸色稍微好看一些,但也忐忑不安。

顾正臣抬起手,止住喧哗:“第二件事,你们应该已知悉,即朝廷下了旨意,应府、浙江、江西秋粮,一律折色棉布,句容自然在其郑本官初至句容,田产亩数不甚清楚,你们身为里长,应有个衡量,百姓今年所收棉花是否能够完成折色棉布,代缴秋粮。”

一干里长没什么表示,也没几个愁眉苦脸的。

顾正臣还以为句容百姓都能轻易解决折色棉布的事,可仔细一想不是这么一回事。

百姓能不能完成折色棉布和里长没关系啊,里长只负责讨要棉布,完不完成,那是百姓的事,他们只看结果,更不会为百姓忧愁。

刚想话,顾正臣就看到一个里长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蓑笠摇晃着。

冯重一步步走向顾正臣。

姚镇出现在顾正臣一旁,目光锐利地盯着冯重,手放在腰间。

冯重在顾正臣三步外停了下来,以粗狂的声音:“县太爷,我是六里甸的里长冯重,六里甸九分稻半分桑半分棉,棉花打得不多,朝廷折色棉布,令六里甸的二百余户百姓困难。昨日文书送达时,百姓已忧愁不已,现下秋粮还没打下来,又要折色棉布,难啊。”

顾正臣看着冯重,从凳子上下来,正色道:“正因为难,本官才召你们来,若是容易,何必来这里?”

冯重不解地看着顾正臣,疑惑地问:“县太爷所言何意,我是粗人,听不太明白。”

顾正臣微微点头,看向众里长:“近百里长,只有冯重一人为百姓喊难,如此看,其他里长之下的百姓,都能轻而易举折色棉布,完成今年秋粮,是吗?”

智水里长孙品走了出来:“县太爷,智水百姓也有些困难,据我所知,至少有五十户人家没有棉花,想要以棉布代输秋粮,需费大力气。”

顾正臣看着想要走出来的里长越来越多,指了指一旁的书吏林山:“在书吏那里报备。”

孙品一见要报备,有些不安起来,连忙:“县太爷,虽有五十余户人家没有棉花,但我保证,一定按期收缴棉布,绝不会延误!”

冯重有些失望。

原本是这样,县太爷不过是想要看看哪里很难完成任务,特意盯着点,确保不出问题,不至累他官途!

也是,知县嘛,只要把每年钱粮做好,账册对得上,日后少不了升迁。

顾正臣看着不安的孙品,失落的冯重、犹豫的一众里长,转身站上凳子,然后面对众人,厉声喊道:“让你们报备,不是让你们强行搜掠,煎迫百姓卖掉家产,卖掉粮食,去购置棉布完成秋税,而是为百姓寻一条路出来,解民之困!我出自寒门,知百姓艰辛,万望诸位也怜悯百姓,体其辛劳苦痛,莫要施恶于民!”

冯重眼神一亮,连忙问:“县太爷当真有法子?”

顾正臣看着众人,气沉丹田,抬起右手,伸出食指:“本官自金陵赴任之前,曾过,治理百姓就两个字:吃饭!我顾正臣来句容,不是为了打压强宗大族,不是为了欺负僚属、里长、甲长,只是为了这里的百姓吃得饱饭,睹牢饭碗!”

“谁不准百姓吃饱饭,那就是本官的敌人!谁抢了百姓的饭碗,那也是本官的敌人!今日诸位都在,那就仔细记住,句容一万一千五百六十三户,六万五千九百一十二人,本官要让所有人吃得起饭,吃得饱饭!朝廷以棉布代输秋税,对一些百姓是个难题,但在本官看来,这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冯重愣住,孙品木然,贺奉等人也有些茫然。

机遇?

县太爷,你管这坑饶东西叫机遇?

顾正臣重重点头,坚定地喊道:“句容困顿已非一日,百姓吃不饱饭者也非一人一户。欲除困顿,万民康,当行产业之道!而这,就是本官要的第三件事!”

“诸位可还记得八十年前的乌泥泾,在一个名为黄道婆的妇人带领之下,乌泥泾的百姓人人有饭吃,松江也因她而成为了棉纺重府。八十年后,本官要借朝廷折色棉布的东风,将句容打造为大明最先进的棉纺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