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让百姓写奏折?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让百姓写奏折?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09:11:40 来源:源1

起风了,不知吹开了谁家的窗户,咣当咣当直响。

一颗颗星子困了,闭上了眼,阴云不知从哪个方向飘了过来。

不久,落雨。

严桑桑站在顾正臣身旁,伸出手,抓住了顾正臣的手,轻柔地说:“自永嘉侯不欢而走之后,夫君一直忧心忡忡,可是担心什么变故,若不放心,咱们回海上去,海上是咱们的地方,永嘉侯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顾正臣侧头看向严桑桑,将手伸出来,揽着严桑桑的腰,低声道:“为夫忧心的可不是永嘉侯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他是掌控着这里的兵马,可这些兵马说到底还是皇家的,不是他朱亮祖的,掀不出来什么风浪。”

严桑桑不解地问:“那夫君为何如此不高兴?”

顾正臣推开了窗,看着夜色里的大雨,在雨声里说:“他说,草民就是这样的命!我很不理解,这些人分明知道百姓多苦,知道百姓多难,知道那些人每日都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就为了多活几年!可他们为何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在他们眼里,百姓就是应该被当官的踩在脚下,就应该低人几等,就活该被奴役,干着最累的活,吃着发霉发臭的饭!”

“咱们陛下是布衣出身,当着大明的皇帝还衣着简朴,就连太子都穿着打补丁的衣裳,不断教导官员、勋贵要珍惜民力,要爱护百姓。长年累月,不断地讲,可为什么还是一个个勋贵、官员以百姓为鱼肉,从百姓口中夺走全家人的口粮?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几百年,几千年,百姓的地位就是如此卑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喊了多少年了,为何历史还在重复?”

严桑桑看着言语激动的顾正臣,安抚道:“哪个王朝不如此?”

顾正臣盯着外面的雨,沉声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似是矛盾,可讽刺的是,这是现实!元朝亡,百姓苦。大明兴,百姓还苦!若是始终如此,那兴亡还有什么意义,大明一统还有什么意义,文明薪火又还有什么意义?兴,就应该让百姓不苦!”

严桑桑见风将雨吹打了进来,伸手关上了窗户:“夫君心怀苍生,自是好事。只是想让百姓不苦,那可就太难了。到处都是贪官污吏,越是底层,小官小吏,那对付起百姓来更是狠。如今皇帝亲揽庶政,独掌六部,看着耳目通达了,实则却很容易被奏折淹没,无法看到底层的百姓到底如何,只要没官员揭发、弹劾,皇帝对大明百姓的认识,只能通过奏折来了解,可奏折是官员写的,不是百姓写的……”

顾正臣眼神一亮:“奏折是官员写的,不是百姓写的!这话说得太对了!”

严桑桑含笑:“你是官身,这点会不知道?”

顾正臣摇了摇头,走向桌案:“研磨吧。”

严桑桑见顾正臣重新振作起来,精神好了许多,不由问道:“夫君有主意了?”

顾正臣笑道:“你给为夫出的主意啊。”

“我?”

严桑桑有些惊讶。

顾正臣点了点头,铺开纸张:“奏折是官员写的,可以粉饰太平,可以遮掩弊政。可若是有一种奏折让百姓来写,那事情不就好办了?”

“让百姓写奏折?”

严桑桑一脸不可思议。

顾正臣见严桑桑只顾着惊讶,只好自己研磨:“当然百姓写的不是奏折,也不应该是状纸,而是一种揭发检举信。只要设置一种制度,让百姓的信传出去,引起更高一级衙署的重视与干预,虽说不能杜绝百姓的苦难、冤屈,但一定可以还部分百姓清白、公道。”

严桑桑连连摇头:“夫君莫要说笑了,写信揭发,这种事百姓如何做得出来,又如何做得成?就以这广州来论,那道同就没上过弹劾奏折吗?难道广州这些年来就没一个清官吗?即便是写了信送了上去,谁又会为百姓主持公道,官官相护之下,最终倒霉的还是百姓。”

顾正臣深深看着严桑桑:“你说的对,若这事做不成,确实容易害了百姓,可若是做成了,那就帮助了百姓,这就相当于百姓监督官员,让其不敢胡来,不敢做不法事。”

“能做成?”

严桑桑问。

顾正臣思索了下之后,言道:“有难度,需要东宫与陛下全力支持,另外必须设计好机制,还需要打破限制,遴选好人手,这就相当于在督察院之外,再另外设一个不隶属于督察院的班底,而且官吏需要接近底层,数量上更为庞大……”

严桑桑见顾正臣皱了眉,安慰道:“不急于一时,夫君可以慢慢想。”

顾正臣刚想说话,严桑桑察觉到了什么,看向门口方向。

敲门声传来,随后是林白帆的声音。

门开了。

林白帆将蓑衣挂在门口,走到里面对顾正臣低声道:“杨田熬不住,开始交代了。”

顾正臣起身,披上蓑衣,看着门外的雨,目光坚定地说:“这场雨之后,永嘉侯将不再可能掌军一方,最好的结局,便是在金陵终老。”

雨水打下来。

脚踩开积水,飞溅至一旁。

至一间偏房内,萧成、赵海楼等人都在。

“晋王呢?”

顾正臣脱下蓑衣问道。

萧成指了指里面:“亲自审问,正在记录招册。”

顾正臣走了进去,至门口处便停了下来,没有打断里面的对话。

虚弱的声音在那说着:“不是我克扣百姓粮饷,而是永嘉侯吩咐我如此做的,克扣下来的粮食卖给了大户,换成了银子分了下来,六成到了永嘉侯手中,我只拿了两成……”

朱棡快速记录着,手速十分之快。

这也是被迫练出来的,想在格物学院时,动不动就被罚抄院规五遍、十遍,出海打劫的空暇里还需要抄书,这速度不快了还睡不睡觉……

朱棡一边记一边问:“你说这般话,可有凭证,若是诬陷了永嘉侯——”

“我有账册!”

杨田开口。

朱棡笑了:“记账是个好习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